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病忘書(簡體書)
滿額折

病忘書(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6 元
定  價:NT$ 156 元
優惠價:87136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病忘書》收錄潘國靈在港得獎小說《病忘書》及若干從未結集的新篇,以身體、疾病、城市為主題框架構築出一座充滿肉身皺褶、疾病囈語、邊緣人物、本土空間的文字堡壘;其中不少作品被選入香港及國內小說選,及文學、戲劇、文化研究科目課程的研讀文本。作者在小說中塗沫出的暗黑世界色調、視覺失衡(「眼睛」母題貫徹於〈病娃〉、〈母與女〉、〈突然失明〉、〈合法偷窺〉)、面孔廢墟(〈面孔的皺褶〉、〈面孔〉)、疾病版圖(從〈病辭典〉的醫院病榻到〈遊園驚夢〉的地理空間),都表現出作者對人性、存在及城市面相的敏感度和透視力。.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收錄潘國靈在港著名小說《失落園》及若干從未結集的新篇,極盡詭異、殘酷成長特色,以失落的碎片編織花冠,有時輕盈迷醉如附毒的馬鞭草和迷迭香,有時狂暴壓抑如烏鴉盤旋的金黃麥田。小說的寓言筆觸多有意境,小至一只蚊子、一只烏鴉、一只蝴蝶(《鴉咒》、《小蚊子》、《我到底失去了什么》可合稱為“動物小說篇”)都可以對尋常世界做成騷動,本該溫煦的兒時游戲(《游戲場》、《游戲》)竟也滲出濃濃的哀愁與寒光。“失落園”是點題之作,也可說是整本小說的想像模型。多篇小說都可歸入“成長小說”(Bildungsroman)文類,如《游樂場》、《一把童聲消失了》、《動機與純粹》、寫一個少女編劇畫像的《悲喜劇場》等,但作者寫來自有其“自我書寫”與穿越性別虛實界線的虛構轉化。其中,《我到底失去了什么》和《失落園》都曾被翻譯成英語,后者更在美國出版成藝術設計圖書。

目次

潘國靈,小說作家、文化評論人,於多份刊物包括《頭條日報》、《星島日報》、《信報》、《明報月刊》、《香港電影》、《深圳商報》等撰寫專欄,兼任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系、新聞及傳播學院、浸會大學中文系學士及碩士課程講師。著有小說集《親密距離》、《失落園》、《病忘書》、《傷城記》,城市論集《第三個紐約》、《城市學2》、《城市學》,散文/詩集《靈魂獨舞》、《愛琉璃》,及主編《銀河映像,難以想像》、《王家衛的映畫世界》等。小說被收入香港及內地多部小說選集,短篇小說《失落園》被譯成英語,于2009年由美國Heroes & Criminals Press出版。幾部著作亦先後于天津、上海、北京推出內地簡體版。
曾獲青年文學獎小說高級組冠軍、香港文學雙年獎小說推薦獎、中文文學創作獎等。二○○六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一年期“利希慎基金獎助金”,游學紐約及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并曾赴伊云斯頓西北大學參加該校首屆“國際寫作日”,及到芝加哥蕭邦劇院與當地作家交流。二○○七年獲藝術發展局頒發杰出青年藝術獎(文學藝術)。二○○九年,香港公共圖書館香港文學資料室曾為潘氏舉辦文學展覽“莫‘失’莫‘病’:文學游子潘國靈”;二○一○年為香港書展推介作家之一。

書摘/試閱

一部身體與疾病的都市書
這本“重新出土”的《病忘書》其實可分拆為兩本書,但重編時把它合二為一,分兩輯編選,分別為“身體疾書”和“都市疾書”。大部分小說源自我在香港2001年出版的《病忘書》,但在重編這本選集時,有若干篇小說因作者自身的重檢沒被收入(如自己后來比較疏遠的“黑色幽默”嘲諷文體),又加入一些來自其他小說集及從未發表的,但最主要的考慮,還在全書整體主題格局上的統一。
顧名思義,“身體疾書”一輯的小說,是關于身體的,其中包含肉身及精神性的疾病、身體的異化,或身體作為“物自身”,與其他物的共生相克,如何照見了總是不肯輕易露面的所謂“靈魂”,或日存在的本相。回看這些小說時,我更訝異于自己對某些身體母題的執念(obsession),如“面孔”、“石頭”、“陌生化”、“母/女”或“母/子”(臍帶的連結及割裂)等等。其中,“眼睛”母題的來回復返更可說是一種夢魘,遍布于《病娃》、《母與女》、《突然失明》、《合法偷窺》等篇章。我想,從心理分析學說,其中或有著兒時對眼睛敏感的恐懼轉化,但我更愿將“眼睛”作為一種隱喻(如所謂“靈魂之窗”),或現代社會特重視覺化的種種征兆及偏差。這些小說寫作的年期跨越超過十年,其中可以想象,作者自身也經歷著不同的身心變化,有不動聲色的,也有狂風掃落葉的,作者以文字把它們沉淀下來,希冀轉化為創作。回看當初,一些“疾病的囈語”是想象性的,如《面孔》中因一場意外而遭毀容的游忽,故事的虛構性很重,但如果“毀容”不作實解而作為一種少年創傷烙印,日后無法清除的,則其虛構性又不無隱喻的層次和自我指涉性。當時寫這篇小說時,我企圖鮮有地把結局寫得“樂觀”一點,事后回看,這未免是“敗筆”,但當年這篇小說進入“花蹤”短篇小說比賽最后六篇決選,有評判也表現欣賞的,為留著創作的印痕,也把它收入集中。以此對照另一篇,在十年后再拾“面孔”母題寫成的《面孔的皺褶》,我自覺其中的哀愁,有了更深沉的生命體驗作底子,就透徹真實許多。把兩篇并收,也許亦是一種“面面相覷”,或者從中可以“對照”出一個作者的成長,文字經歷時間的進深。至于《病辭典》,就完完全全是一篇“病室手記”,如果不曾與疾病交鋒而始終以文學為支柱,就不會有這篇疾病思言與感受了。
“都市疾書”一輯則比較“社會性”(但文學不是社會學、歷史學、宗教學,文學不從屬),其中有關于各式各樣的失明癥、偷窺癥、歷史遺忘癥、精神妄想癥等,寫的多是邊緣人物,包括江湖術士、大廈看更、城寨遺民、失業漢、妓女等等。這一時期的我對城市空間已萌生興趣,寫于小說,有《突然失明》中的廟街、《合法偷窺》中的Y型屋郵、《游園驚夢》中的九龍城寨公園、《麥田捕手》中的碎蘭街等,包含邊緣地區、色欲地帶、重建空間、集體居所等,應也有相當的“都會小說”特色。因此,將“身體疾書”與“都市疾書”并置來看,其實也包含小說作者“個人化寫作”與“公共性書寫”的兩面性。總是需要兩股悖逆的旋律流動,生命才可以前進。
說到“都市疾書”第二輯小說,或可說說小說最初發表的“生態”。收在此集子中的小說,最初多是發表于文學雜志,可以寫得較長(不少是過萬字短篇),也有些是發表于報紙副刊當“一期完”小說(如《合法偷窺》),這些寫來字數需限制在三四千字以內。比較特別的是中篇小說《麥田捕手》,這篇是唯一一篇在報刊上每天連載的小說,連載了幾個月,所以篇幅頗長。香港報刊曾經長期連載小說,因此才出現了不少香港長篇經典;吾生也晚,卻搭上了報紙長篇連載的“尾班車”——千禧前后,我在香港《新報》以筆名潘靈寫了幾個中篇小說,最后被收入書中的,則只有《麥田捕手》(原名《黑暗使者》)。因為是連載,每天要寫千余字左右,文字有時未及講究,有些地方或難免有點斧鑿痕跡,但整體來說,這部中篇的意念,寫一個患有“救世主情結”(Messiah Complex)的男子(當時我對“異常心理學”確頗感興趣),在旺角至油麻地色欲區的“拯救”與“沉淪”之路,我想還是有點特別的。寫長篇連載的日子不算長(大概一兩年左右),但也曾經給我難得的磨練。后來則徐徐滑入報章與文學漸行漸遠的年代。另一中篇《我城零五》的出現也頗特別,這篇小說并非寄存于報刊雜志,而是2005年應香港藝術中心之邀,為“西西《我城》三十周年”委約創作的致敬之作。構思的時候,就想到以西西小說的文本互涉作為創作手法,有一種游戲感、模擬性,但又將“我城”的思考帶到當下,變成了自己的。其中有所指涉對話的小說其實不僅止于《我城》,還有《美麗大廈》、《浮城志異》、“肥土鎮系列”等,熟悉西西作品的讀者可能會讀出另外的層次。
以上所說的,其實多是有關小說的“主題”(Theme),這是比較易于言說的。如所有的序言,其實都只是一個引子,一種簡述,無法也無意一一說清。其他諸如形式的變化、語言的藝術(后來我更注重小說文字的審美性或詩性,如《面孔的皺褶》、《石頭的隱喻》,其中變化不僅是文字追求上的,更緣于作者自身的性情探索)。近年雖也嘗試創作長篇,但我對短篇小說的多變性、可能性仍十分執迷,并企圖以短篇小說作文字磚塊組件,來搭建一座更大的小說城堡。文學實驗不純是文字實驗,還是回應世界的一種方式。我愿自己一直追求下去,在藝術世界中,唯偏執者存。
本小說集涵蓋小小說(《病了》)、短篇小說至中篇小說,書末附“小說資料”,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關于身體、疾病與都市書寫,《病忘書》、《失落園》后我一直有所延續,包括收入于《親密距離》(2010)中寫及都會愛情、憂郁癥、醫學故事諸篇,但因本選集主要以原來的《病忘書》為骨干,暫未收入,但愿有天有機會出版成簡體版,讓小說進入更多理想讀者的視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6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