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極地荒原:去往艾爾默湖以北地區之旅(上下)(簡體書)
滿額折

極地荒原:去往艾爾默湖以北地區之旅(上下)(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0 元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8726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極地荒原——去往艾爾默湖以北地區之旅》由歐內斯特·湯普森·西 頓編著,是“西頓作品精選集”系列之一。 《極地荒原——去往艾爾默湖以北地區之旅》是一部非常獨特的小說, 講述一個森林智者追蹤野生動物的生活日記。 西頓筆下各種可愛的動物,同人類一樣,都是上帝創造的生靈,有著曲 折的生命歷程和旺盛的生活熱情。閱讀西頓的作品,會由衷地慨嘆自然界的 神奇與偉大。讀西頓的故事,總能感覺到人對自然、對地球上的生靈應懷有 一份敬畏。

; 一、關于這套書 “我聽說,有一只鹿被獵犬圍追堵截,跑到獵人那里求 助,獵人救下了他——你被我追得四處逃奔,你竟然大膽向 我求助。是啊!你很聰穎,也很漂亮,我傷不了你的一根毫 發。我們是兄弟,啊,你這蹦蹦跳跳的黑尾鹿!只是我更成 熟、更強壯,只有我才能在你身邊保護你,使你不會受到傷 害。走吧,別害怕,去松林茂密的山里。” 這是《沙丘鹿的蹤跡》結尾部分的一段文字,結局很意 外,而且末尾的文字也很意外,居然抒起了情。 究竟是什么人才有這樣的手筆,讓人讀後,對動物產生 一種我見猶冷的觸動?究竟又是什么人有此神乎其神的筆法,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人無法釋卷?究竟是什么人有這樣的情 懷,為一些不能言語的動物大書特寫,創作出這么多激動人 心的動物形象呢? 研究人員給作者加了一個名號——“動物小說之父”。作 者生活的年代在一百年以前。描述那個時代的著作,可以說 是汗牛充棟,但對于作者的研究實在是少得可憐。西方的大 作家、大詩人總有一顆童心,多數人都為孩子們留下了一些 東西。這位“動物小說之父”更甚,似乎專以此為業了。 看一下這套叢書里的動物形象吧! 執拗的流浪貓,無論人們給她多么高貴的名號,她依然 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郊狼王蒂托,與獵人杰克斗智斗 勇,終于讓杰克無奈放棄狩獵;溫尼派克的那只狼重義重情, 無論結局如何悲慘,讓人無法釋懷的就是對酒鬼與狗的恨、 對成人的戒備、對孩子的偏愛,小主人吉姆死後,“第二年聖 誕節的前夜,教堂的鐘聲再次響起,去年小吉姆下葬時敲過 的,小樹林里又傳來孤獨悲涼的狼嚎聲”。 這些出版于一百年前的故事,似乎在向人們傳達一種觀 念:孩子的世界,只存在著愛;成人的世界,充滿貪婪的利 益之爭。兩個世界很難找到重合的部分,成人很難找回曾經 擁有過的童心。 筆者讀過一篇題為“初為人父”的文章——原題目叫“為 人父的所得與所失”(What I lost,and found,when I became a father),2005年4月27日發表于《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 作者叫杰夫·內斯特魯克(Jeff Nesteruk)——翻譯過程中非 常受啟發,他說,和孩子在一起,常常感覺是一個旅伴,而 不是一個導游;要用孩子的眼睛看周圍的世界,還要時時老 練地把沿途美景指給他們看。“……就要用孩子的方式看世 界。為人父母就要記住,要像第一次那樣欣賞東西。這樣,你 才會停下來,讓孩子看看那些不該錯過的東西湖上月色、雪 地兔蹤、教堂尖頂……”我想,《兩個小野人》也在向我們講 述這樣一個故事,而威廉·拉夫坦、凱萊布·克拉克就是這 樣稱職的父親。雖然,凱萊布·克拉克并無子女,但他擁有 一顆金子般的童心,他參與孩子們的叢林生活,甚至還當選 為“桑厄印第安人部落”的巫師。孩子們認認真真、一絲不 茍地體驗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最後當選為“酋長”的小伊 安連取火都要嚴格學印第安人鉆木,父母們真誠地參與孩子 們叢林生活的每件大事,為他們慶賀、歡呼。 《兩個小野人》是一部非常獨特的小說,我們可以從中看 到,人與自然不是對立的,而是一體的。 二、關于作者 歐內斯特·湯普森·西頓,本名歐內斯特·埃文·湯普森, 出身于蘇格蘭貴族家庭,屬溫頓伯爵後裔的一支。歐內斯特 1860年出生于英格蘭東北部達勒姆郡的南希爾茲,在活下來 的孩子中是第八個。父親叫約瑟·洛根·湯普森,母親叫艾麗 斯·斯諾登,他們的先祖1745年參加斯圖亞特叛亂失敗,為 避禍而改西頓為湯普森。1866年,西頓舉家遷往加拿大安大 略省的林賽農場,他有機會深入了解大自然和拓荒生活。有一 天,他目睹一只小小的必勝鳥勇敢地趕走了一只鷹,他大受感 動。後來,在十六歲那年,他創作的第一篇文學作品《必勝鳥: 曬谷場的傳說》(詩歌)就是以這次經歷為基礎的。 1870年,全家遷到多倫多,西頓就讀于多倫多文法學校。 後來,他曾先後在倫敦、紐約、多倫多學習藝術。1890年到 1892年間在巴黎研習繪畫,他讀到幾篇關于狼的新聞報道: 比利牛斯山區有一個獵人,獵殺了幾只狼後,被狼群咬死。西 頓以此為題材,創作了巨幅油畫《狼的勝利》,畫面上有兩只 狼在啃咬獵人的頭骨,獵人的衣服已被撕成碎片。由于這幅 畫作的寫實風格所產生的巨大視覺沖擊,巴黎與多倫多的沙 龍都拒絕展出。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評審委員會以其 敗壞加拿大的形象為由,不予展出,而博覽會的主辦方因這 幅畫引發廣泛的爭議,反而展出了這幅畫作。同一年,新墨 西哥州的一個牧場雇他獵狼,為期五個月。這段經歷後來被 寫入動物小說《洛勃——卡蘭坡之王》,1894年發表在《斯 克里布納》雜志上,1898年收入《我所知道的野生動物》一 書。該書一出版就成為暢銷書,至今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一 直都在發行。 1902年,西頓創立“叢林印第安人聯盟”,第一個叢林 “部落”建立于康涅狄格的科斯科博。他誠邀當地少年加入, 結果,家里被那幫孩子弄得一團糟。西頓把自家大門重新漆 過多次之後,又來到當地學校,邀請學生到他家里過周末。他 沒有懲戒孩子們,只是坐下來給他們講印第安土著的生活, 講大自然的方方面面。其實,這個組織只吸收非印第安男孩, 與印第安人沒有太大的關系,該組織後更名為“美國叢林生 活聯盟”。這項活動的最大特色就是,孩子們要選出自己的領 導人,“酋長”、“第二酋長”、“護簽人”、“貝殼管理人”。1903 年,在朋友拉迪亞德·基普林的激勵下,西頓發表了小說《兩 個小野人》,主要內容就是來自于他創建的聯盟。 應該說,《我所知道的野生動物》一書奠定了西頓作為現 代動物小說開創者的基礎。1903年,約翰·伯勒斯(1837— 1921)在《大西洋月刊》三月號發表《自然史的真與偽》一 文,攻擊那些傷感多情的動物小說作家威廉·朗恩(1857— 1952)、查爾斯·羅伯茲(1860—1943),當然也包括西頓, i兌他們的小說是“媚俗的叢林日記”。《紐約時報》也加入“博 物學論戰”的大辯論,這場辯論歷時近六年之久。1907年, 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發表文章《偽造自然的人》支持伯勒斯, 大辯淪才漸漸平息下來。這場美國文學的大辯論表明了在自 然科普創作中存在的理性與情感之爭,以飽含情感的筆觸抒 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取代亦步亦趨、如實描寫自然成為一種 趨勢。實際上,無論這場辯論的勝利者是誰,動物小說這種 題材的文學作品最終站住了腳跟。應該說,這與西頓的努力 是分不開的。 動物小說中的形象塑造可以粗略地分為兩種,一種是將 動物人格化,另一種是將動物當做人描寫。前者是比喻,是 修辭手段;後者是白描,在西頓的作品中就是,動物不是被 作者賦予了人格,而是在自然生活中、在與人類斗爭求生存 的過程中習得了智慧。西頓的這種創作手法是從“灰狼洛勃” 開始的。 三、關于這套書的翻譯 有一年,一個考生寫信,問了—個很聰明的問題,大意 是:今年要考貴校的研究生,請問,貴校是強調意譯呢,還 是強調直譯? 這是一個讓人很困擾的問題。記得當時我給的答案是, 不強調意譯也不強調直譯。似乎做沒做過翻譯、是不是學外 語的人都會說信、達、雅,都知道意譯與直譯。當然,學過 外語和翻譯的人呢,因為看過太多的翻譯教材,還知道增澤、 補譯、否定譯為肯定、肯定譯作否定之類的技巧。 有個老師說,你問我用的是什么翻譯技巧,你在污辱我 的智慧。這句話,確實不是我說的。 我對學生說,不講直譯,不講意譯。我講“譯者譯意”。 這不是我發明的,有幾個老先生都這么說過。翁顯良先生說: “歷來所謂直譯與意譯之爭,歸結起來,是要不要以及在什么 程度上保持原作語言形式上的特征。譯文必須表達原作的意 思,否則根本不是翻譯……”也就是說,意譯之“意”,就是 原作的意思。思果先生說得更直接:“字是桎梏,一定要打 破;翻譯要譯意,要找中文來表達原文的意思、情感等。” 翻譯原則很好講,一兩句話就能說清。翻譯事難做。分 派這套書的翻譯任務時,跟各位譯者說的幾句話是:“我們 翻譯的小說,不是給研究人員看的——當然,學院派的研究 人員也不會看我們譯的小說;我們翻譯的小說,是給讀者看 的。翻譯工作,不是譯稿交出去就完成了,有人讀我們的譯 作,翻譯的意義才剛剛出現。翻譯東西,要用心。” 這話是我說的。你信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目次

第一章 向北部進發/5 第二章 水聲喧鬧與貨工同行/15 第三章 河上看人性/28 第四章 大河無聲與騎警同行/37 第五章 會晤酋長/47 第六章 與索西·博利厄出行/51 第七章 尋找野牛/55 第八章 托馬斯·安德森/67 第九章 蚊子/76 第十章 一例重病/84 第十一章 再尋野牛/89 第十二章 貝茲科亞與藥片/97 第十三章 史密斯堡與怪女人/99 第十四章 西北部的兔子與猞猁/109 第十五章 動物種群的起伏/116 第十六章 尋找鵜鶘之旅/125 第十七章 三尋野牛/128 第十八章 補給緊張/135 第十九章 白種人、紅種人、駝鹿肉/140 第二十章 尼亞林河上/145 第二十一章 雷索盧申堡和當地居民/152 第二十二章 奇佩維安人及其語言和文字/157 第二十三章 雷索盧申堡的狗/167 第二十四章 穿越大湖/175 第二十五章 穿越大湖之自然風貌/183 第二十六章 陷入困境的猞猁/195 第二十七章 最後的印第安船員/199 第二十八章 強大的地質力量/202 第二十九章 派克陸運線/204 第三十章 終于到達馴鹿棲息地/209 第三十一章 再見,樹林/217 第三十二章 沒有樹木的原野/223 第三十三章 未知的世界/229 第三十四章 艾爾默湖/235 第三十五章 麝牛/239 第三十六章 北極草原和我到達的最北端/247 第三十七章 回家/256 第三十八章 最初的樹林/260 第三十九章 告別馴鹿/266 第四十章 老瑞萊恩斯堡至雷索盧申堡/271 第四十一章 溯水大奴湖/277 第四十二章 史密斯堡和拖船/281 第四十三章 麥凱堡和加洛比亞/286 第四十四章 大河/289 第四十五章 兇惡的河流/293 第四十六章 重見天日/299 第四十七章 大自然的微笑/303 第四十八章 尾聲/309

書摘/試閱

; 第一章 向北部進發 我于1907年動身,乘獨木舟沿阿薩巴斯卡河及其毗鄰 水域順流而下,深入加拿大西北部,前往北美那片碩果僅存 的荒野蠻林,以及更加荒僻的北極平原。據說,在那兒還能 見到北美馴鹿,其盛況一如遠古之時。 愛德華·A.普雷布爾是我唯一的旅伴。他來自華盛頓 特區,是位訓練有素的博物學家,在駕駛獨木舟和旅行方面 是行家里手。他在哈得孫灣區及馬更些河谷待過三個季度。 這次考察的首要任務是勘察美洲馴鹿的狀況,證實其數量依 然可觀。此外,我還打算順便收集各種博物學資料,完成對 模糊不清的、人稱“艾爾默湖”的湖岸的測繪,并探索它的 “姊妹”——更為人熟知的克林頓—科爾登湖。 我此行完全出于個人興趣,自掏腰包;可哈得孫灣公司 的朋友卻怎么也不肯相信。他們總認為我受了某政府、博物 館或學會之托,別有什么秘密的意圖。 我們5月5日夜里離開溫尼伯,次日抵達布蘭登,考 察也由此開始。 從布蘭登往西一直到里賈納,一路上有大量跡象表明 過去的一年是個“兔子年”,也就是北方野兔(雪鞋兔或白兔) 的數量達到頂峰的年份。因為打火車上望去,有十分之九的 灌木都被從與積雪平齊的高度啃光了皮。然而,鑒于我們沒 見到一只兔子,說明那無可避免的“免瘟”已掃蕩了整個區 域,使這一物種在此幾近滅絕。 第二天清晨在基寧維(艾伯塔省梅迪辛哈特以西四十英 里),我們在鐵路南面看到了四只羚羊後來又陸續見到了更 多,一直到格萊肯。它們全在鐵路南面,每群數量不一,分 別是:四、十四、十八、八、十二、八、四、一、四、五、四、 六、四、十八、二、六、三十四、六、三、一、十、二十五、 十六、三、七、九(幾乎很少有兩只一群的,很可能是這種 動物不成雙配對的緣故);換句話說,在七十英里的鐵路沿 線,先後有二十六群二百三十二只羚羊,全在鐵路以南,北 面一只未見。 事情的原因很簡單。上年冬季羚羊遷徙到南部的時候, 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在鐵軌邊豎起了柵欄。春季動物返 回時,發現前往夏季棲息地的路線被帶刺的鐵絲網截斷了, 所以都在這屏障旁聚了起來。一處火車停靠站附近有一群羚 羊(八只),見到下車的旅客便逃開了,可剛跑出半英里就折 返回來,又圍在柵欄邊。這足以顯示它們向北去的強烈愿望。 除非羚羊能解決這一困難,不然在北薩斯喀徹溫將再 也見不到這種動物。 我們乘火車從卡爾加里到埃得蒙頓,從此便要離開鐵 路,開始艱難的旅程。我們在這兒停留了幾日,等待托運的 給養和各種裝備就位,以及開河的消息。 在北方,開河是一年中的大事。河冰消融的這天,才算 是春季的第一天,美好時節的正式開端;商人們對之迫不及 待,因為手下人即便閑著無事也一樣要支付給他工錢,每遲 上一天開河,都意味著不小的損失。 5月11日,得知阿薩巴斯卡河開河的消息後,我們乘一 駕租來的馬車離開埃得蒙頓,驅車北行九十四英里,于第二日 晚抵達阿薩巴斯卡泊口。這里位于馬更些河寬闊的東支之 濱,以後的一個又—個星期,身旁的河水將載我們不斷前行。 阿薩巴斯卡泊口是典型的僻壤窮鄉。這么講雖然刻薄, 卻不失公允。我們投宿在鎮上最好的旅店其他住客告訴我, 說這是世上最糟糕的旅館。起初,我還自以為住過一兩家更 差勁的地方,可次日一早便接受了主流的觀點。 我們的獨木舟和必需品都已到達,但還須等上四天才能 出發,因為每年往北方運貨的大駁船隊還沒準備妥當,而我 們需要船隊人手的幫助、指引。 這正好給了我們機會,在當地做些博物學研究,采集一 點標本,其情況日後可知。 這里粗壯高大的樹木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我測量了一 棵普通的黑楊(P.balsamifera),有一百英尺高,距地面 十八英寸處的樹干周長是八英尺二英寸。我還見到很多棵 更粗的,但數這棵最高。有支騎警小隊一行四人也住在旅店 等候駁船,同我們一樣要前往北方。趕巧的是,小隊長竟是 我多倫多的一位老朋友——A.M.賈維斯少校。我還見到了約 翰·肖特。他是個大塊頭的混血,1895年跟卡斯珀。惠特尼 去過巴倫格朗茲。他似乎對惠特尼的探險事業尊敬有加,總 提起那次探險,說起來就沒完沒了,顯然把自己當時的缺點 拋在了腦後。我為他畫速寫像時,他講到小時候在雷德河上 度過的日子;他1841年出生在河邊。我聽得津津有味,盡力 記下了那些陳年舊事。他談到1855年在白馬坪見到的羚羊 和1852年在馬尼托巴省卡伯里附近看到的野牛;這些新信 息對弄清這兩種動物曾經的地理分布頗有價值。 P5-10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6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