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紅幫文化研究論文選2001-2011(簡體書)
滿額折

紅幫文化研究論文選2001-2011(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0 元
定  價:NT$ 240 元
優惠價:8720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一批寧波裁縫率先掌握了做西服的技術,給當時來中國的紅頭發外國人做西服,這批工匠被稱為“紅幫裁縫”。“紅幫”在百年傳承中,扮演著中國近現代服裝業開拓進取的重要角色,積淀了“敢為人先、精于技藝、誠信重諾、勤奮敬業”思想底蘊,已經成為“新紅幫人”乃至整個中國服裝業的文化靈魂。
紅幫裁縫源自傳承幾千年的中華服飾文化。清末民初,帝國列強大舉入侵,在沿海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里洋人簇擁、洋行林立,一時間,西裝在洋行職員乃至富家子弟之間猛然興起,成了身份和財富的眩目標記。于是,一部分迫于生計的本幫裁縫(中式裁縫)不得不放棄長袍、馬褂、對襟衣,改做西服。當時,國人稱外國人為“紅毛人”,為外國人服務的行業都要加上“紅幫”兩字。“紅幫裁縫”的稱謂由此而起。 紅幫裁縫的發祥地在奉化江兩岸,孕育于上海,發跡于哈爾濱、長春、大連、北京、天津、漢口和青島、濟南、南京、蘇州、重慶等20余個城市。據《奉化縣志》、《上海總商會月報》、《上海市大觀》等文獻所載,1896年,曾到日本學過藝的江良通回國后在上海開設“和昌洋服店”。同樣在日本學過藝的王睿謨于1891回國返鄉,帶其子王才運到上海做“包袱裁縫”,1900年創辦“王榮泰”洋服店。
紅幫的崛起離不開寧波特有的歷史文化背景。由于寧波重商、惠商觀念以及后來產生的“工商皆本”思想根深蒂固并成為一種傳統。近代城市和工商業的發展,使原本以“窮家難舍,熟土難離”的農民、鄉間工匠開始新的生活求索,揖別故鄉,四出探尋新的生活出路。這些因素催生了紅幫的興起。 十九世紀末,上海紅幫裁縫王睿謨為民主革命家徐錫麟做過中國式西服;二十世紀上葉,上海紅幫裁縫名店“榮昌祥”和“培羅蒙”等為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要員做過一大批中山服和軍服;二十世紀50年代,上海紅幫名師為陳毅市長等上海市領導做過西服、中山服;1956年遷京的北京紅幫服裝店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首長做過毛式中山服和西服。
一個多世紀來,紅幫裁縫技藝共經歷了四個時期:一、明末清初期的孕育期,當時寧波裁縫合計250余人;二、20世紀初的萌芽期,在北平、上海、蘇州、天津共400余人;三、20世紀20年代起的拓展期和成熟期,此時,紅幫裁縫在北平、上海、蘇州、天津及山東、東三省、南京、漢口、長沙等大中城市共有2萬余人,他們依賴自身的手藝,借鑒西方的工藝,在量、算、縫、試中運用刀功、手功、車功、燙功和“推、歸、拔”原理,久而久之總結了西服工藝的九個勢(脅勢、胖勢、窩勢、凹勢、翹勢、剩勢、圓勢、彎勢、戤勢。如袖籠山頭必須做到圓順,袖子要做成有彎勢,后背要有戤勢使兩手伸縮方便,子口要有窩勢,不向外翹,前胸要有胖勢,肩頭要有剩勢)、十六個字的規格標準(平、服、順、直、圓、登、挺、滿、薄、松、勻、軟、活、輕、窩、戤),成為中國裁縫的經典理論。同時,紅幫裁縫還創立了中國服裝業的五個第一:制作了第一套中山服、第一套西服,開設了第一家服裝店、第一家服裝學校,編撰了第一部服裝專著;四、20世紀80年代末為奉獻期,在寧波、深圳、溫州共400多人。目前,散居各地的紅幫老人,大多數謝世,健在的約有100多人,都已進入耄耋高齡。
據紅幫老人介紹,奉化境內較為明顯的紅幫裁縫有三支,一支是以王睿謨為代表的江口鎮王溆浦村王氏一脈,另一支是以江良通為代表的江口鎮前江村江氏一脈,再一支是以顧龍海為代表的西塢鎮顧家畈村顧氏一脈紅幫裁縫歷經風雨洗禮,終以精美絕倫的制作技藝,信譽第一的職業道德為世人所矚目,他們的創業和創新精神,已成為寧波創建中國服裝之都的歷史底蘊,正有力地推動著欣欣向榮的當代服裝業。
1997年8月,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命名奉化為“中國服裝之鄉”;2005年“紅幫裁縫”成功申報浙江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者簡介

馮盈之,紅幫文化研究所所長、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教授。
所謂紅幫文化,是指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一批寧波裁縫率先掌握了做西服的技術,給當時來中國的紅頭發外國人做西服,這批工匠被稱為“紅幫裁縫”。“紅幫”在百年傳承中,扮演著中國近現代服裝業開拓進取的重要角色,積淀了“敢為人先、精于技藝、誠信重諾、勤奮敬業”思想底蘊,已經成為“新紅幫人”乃至整個中國服裝業的文化靈魂。
而在擔任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紅幫文化研究所所長之前,馮盈之是該院人文學院院長。她說,這個研究所所長是“被逼”上崗的。之前她對紅幫文化沒有太深入的了解,可謂是“門外漢”。期間,她通過收集資料、走訪,潛心學習,做各項報告,研究課題,讓她對紅幫文化有進一步了解。她說:“紅幫文化,本身是寧波的地域文化、專業文化,也屬于我國的傳統文化。接觸了更多資料後,讓我對這些人、事、物乃至老店更加的敬佩。”
講臺上,馮盈之是一個風趣幽默的老師;科研上,她是一位孜孜不倦,不斷追求成果的研究者;生活上,她是一個積極樂觀、熱愛家庭、熱愛生活的好媽媽。在尋找中收獲俗話說:“山是一步一步登上來的,船是一櫓一櫓搖出去的。”在寫《寧波服飾文化》這本書的時候,馮盈之教授遇到了資料少、材料零碎、框架難打、地域跨度較大……等等諸多的問題。畢竟,關于寧波服飾文化內容可以參考的還是較少的,可謂是“前無古人”。但是,在短短的10個月內,她通過自己過硬的人文底子,堅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各方人士的幫助,終于完成了研究撰寫。
2010年由她申報的《寧波紅幫裁縫對辛亥革命的歷史貢獻研究》被列為浙江研究工程“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專項研究立項課題。這是實現紅幫文化建設省、部級立項的重大突破。在去年10月,寧波市社會科學界首屆學術年會上,《從寧波民諺探析“紅幫”形成的文化生態》,入選優秀論文,被收入《寧波市社會科學界首屆學術年會文集》,并在“歷史?文化?軟實力”專場報告會上作專題報告。

名人/編輯推薦

《紅幫文化研究論文選(2001-2011)》編輯推薦:編者在對有關材料的篩選中,較為完整地梳理了紅幫研究的脈絡,較為全面地對我院紅幫研究成果做了一次盤點。在許多學者的探索與研究下,紅幫研究產生了許多學術成果。《紅幫文化研究論文選(2001-2011)》,分為論文選、附錄、目錄索引、著作存目四個部分。論文選收錄論文20篇;附錄部分9篇包括名家名言、重要報刊的文章等;目錄索引為2001—2011年的報刊文章目錄,著作存目則對有關紅幫研究著作做了統計。

目次

傳承紅幫文化培育紅幫新人(代序)
紅幫歷史功績舉要
紅幫精神論略
紅幫與中國服裝現代化述評
孫中山服飾大變革的思想、理論與實踐
紅幫裁縫對辛亥革命的歷史貢獻研究
“紅幫”的創舉:私立西服業初級工藝職業學校
紅幫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略論
關于寧波本幫裁縫向紅幫裁縫轉型的行業基礎的研究
從寧波民諺探析“紅幫”形成的文化生態
中國近代服變革與古代服飾變革之比較
一人唱之萬人和
——中國紅幫第一村的地位與影響
榮昌祥:上海的紅幫名店
西服王子許達昌及其培羅蒙西服號
漢口的“紅幫”裁縫
紅幫的一次戰略性轉移
——香港紅幫考察報告
服裝學專家包昌法科研特色初探
攀登服裝科技高峰的人
——戴永甫與“D”式裁剪
“世界級剪刀手”
——陳和平與臺北格蘭西服公司
羅蒙:紅幫傳統與現代技術的完美結合
紅幫百年足跡
——讀《紅幫服裝史》
附 錄
感受“紅幫”
首屆中國紅幫學術研討會綜述
華梅教授給《紅幫服裝史》首發式發來賀信
“紅幫”:托起寧波服裝產業的“明珠”
紅幫裁縫:期待編織新的傳奇
“《紅幫服裝史》首發”入選寧波服裝業15年15事組委會
《紅幫裁縫評傳》簡介
上世紀中央領導人的首席服裝師田阿桐
紅幫文化研究目錄索引(2001—2011)
紅幫文化研究著作存目
後記

書摘/試閱

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一批寧波裁縫率先掌握了做西服的技術,給當時來中國的紅頭髮外國人做西服,這批工匠被稱為“紅幫裁縫”。“紅幫”在百年傳承中,扮演著中國近現代服裝業開拓進取的重要角色,積澱了“敢為人先、精於技藝、誠信重諾、勤奮敬業”思想底蘊,已經成為“新紅幫人”乃至整個中國服裝業的文化靈魂。
紅幫裁縫源自傳承幾千年的中華服飾文化。清末民初,帝國列強大舉入侵,在沿海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裏洋人簇擁、洋行林立,一時間,西裝在洋行職員乃至富家子弟之間猛然興起,成了身份和財富的眩目標記。於是,一部分迫于生計的本幫裁縫(中式裁縫)不得不放棄長袍、馬褂、對襟衣,改做西服。當時,國人稱外國人為“紅毛人”,為外國人服務的行業都要加上“紅幫”兩字。“紅幫裁縫”的稱謂由此而起。 紅幫裁縫的發祥地在奉化江兩岸,孕育於上海,發跡于哈爾濱、長春、大連、北京、天津、漢口和青島、濟南、南京、蘇州、重慶等20餘個城市。據《奉化縣誌》、《上海總商會月報》、《上海市大觀》等文獻所載,1896年,曾到日本學過藝的江良通回國後在上海開設“和昌洋服店”。同樣在日本學過藝的王睿謨於1891回國返鄉,帶其子王才運到上海做“包袱裁縫”,1900年創辦“王榮泰”洋服店。
紅幫的崛起離不開寧波特有的歷史文化背景。由於寧波重商、惠商觀念以及後來產生的“工商皆本”思想根深蒂固並成為一種傳統。近代城市和工商業的發展,使原本以“窮家難舍,熟土難離”的農民、鄉間工匠開始新的生活求索,揖別故鄉,四出探尋新的生活出路。這些因素催生了紅幫的興起。 十九世紀末,上海紅幫裁縫王睿謨為民主革命家徐錫麟做過中國式西服;二十世紀上葉,上海紅幫裁縫名店“榮昌祥”和“培羅蒙”等為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要員做過一大批中山服和軍服;二十世紀50年代,上海紅幫名師為陳毅市長等上海市領導做過西服、中山服;1956年遷京的北京紅幫服裝店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首長做過毛式中山服和西服。
一個多世紀來,紅幫裁縫技藝共經歷了四個時期:一、明末清初期的孕育期,當時寧波裁縫合計250余人;二、20世紀初的萌芽期,在北平、上海、蘇州、天津共400餘人;三、20世紀20年代起的拓展期和成熟期,此時,紅幫裁縫在北平、上海、蘇州、天津及山東、東三省、南京、漢口、長沙等大中城市共有2萬餘人,他們依賴自身的手藝,借鑒西方的工藝,在量、算、縫、試中運用刀功、手功、車功、燙功和“推、歸、拔”原理,久而久之總結了西服工藝的九個勢(脅勢、胖勢、窩勢、凹勢、翹勢、剩勢、圓勢、彎勢、戤勢。如袖籠山頭必須做到圓順,袖子要做成有彎勢,後背要有戤勢使兩手伸縮方便,子口要有窩勢,不向外翹,前胸要有胖勢,肩頭要有剩勢)、十六個字的規格標準(平、服、順、直、圓、登、挺、滿、薄、松、勻、軟、活、輕、窩、戤),成為中國裁縫的經典理論。同時,紅幫裁縫還創立了中國服裝業的五個第一:製作了第一套中山服、第一套西服,開設了第一家服裝店、第一家服裝學校,編撰了第一部服裝專著;四、20世紀80年代末為奉獻期,在寧波、深圳、溫州共400多人。目前,散居各地的紅幫老人,大多數謝世,健在的約有100多人,都已進入耄耋高齡。
據紅幫老人介紹,奉化境內較為明顯的紅幫裁縫有三支,一支是以王睿謨為代表的江口鎮王漵浦村王氏一脈,另一支是以江良通為代表的江口鎮前江村江氏一脈,再一支是以顧龍海為代表的西塢鎮顧家畈村顧氏一脈紅幫裁縫歷經風雨洗禮,終以精美絕倫的製作技藝,信譽第一的職業道德為世人所矚目,他們的創業和創新精神,已成為寧波創建中國服裝之都的歷史底蘊,正有力地推動著欣欣向榮的當代服裝業。
1997年8月,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命名奉化為“中國服裝之鄉”;2005年“紅幫裁縫”成功申報浙江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