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美國經典家教(簡體書)
滿額折

美國經典家教(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3 元
定  價:NT$ 198 元
優惠價:8717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美國經典家教》一書對美國的家庭教育作了深入細致的梳理,有的放矢地進行了分析和闡述。書中既有非常先進的理念,又有相當豐富的事例。它給孩子們的偉大前程提供了一份行動指南,也給望子成龍、望子成鳳的父母們帶來了最直觀、最有效的經驗指導。

作者簡介

陳令聞,長期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了解孩子心理,具有豐富的教育經驗、育兒經驗和寫作經驗,著有心理學、家教方面作品多部。

名人/編輯推薦

《美國經典家教》比較系統、比較全面地介紹了美國一些經典的家教方法。如:
多鼓勵,多賞識。--哲學家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被肯定。”家長要學會賞識孩子,鼓勵孩子,不斷地尋找孩子的優點,并給予足夠的肯定和贊揚。父母多一份賞識,多一份鼓勵,孩子就會多一份自信,多一點進步。
信任,讓孩子更有信心。--當外界在懷疑自己的孩子(如能力、品德方面)時,唯一了解他并能給他精神支撐的只有父母。如果這時父母不僅不能支持他,反而和別的人一樣質疑懷疑他,那么他就只能破罐子破摔。所以,父母要信任自己的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在失望中看到希望,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努力拼搏的動力。
與孩子交談而不是訓導。--在教育孩子時,許多家長總是以年長和經驗豐富自居,喜歡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來教育孩子,很少顧及到孩子的感受。實踐證明,這樣的教育方法,不僅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會抹殺孩子的自主意識,阻礙孩子自主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會增加家長對孩子的失望感,無形中加深兩代人之間的思想鴻溝。
……
說實在的,這些方法看上去并不高深,操作起來也并不麻煩,語言敘述也很平易,好像并沒有什么出奇之處。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國孩子獨立性很強,從小打工賺錢,18歲就能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應該說,美國孩子之所以如此,與美國經典家教是分不開的。
不過,《美國經典家教》的目的并不是給我們中國父母提供一套完整的家庭教育解決方案,而是為我們提供一面鏡子。面對異域的迥然不同的倫理親情,面對大洋彼岸的這面鏡子,也許,我們會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更透徹,亦會有更多的警醒和借鑒。

目次

第一章 保證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氛圍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抓住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期
遵循孩子年齡特點的自然教育
扮演好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教育觀念要符合時代需要

第二章 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多鼓勵,多賞識
信任,讓孩子更有信心
欣賞孩子,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點燃孩子的信念之火
給孩子一點肯定
贊美讓孩子快樂成長
激勵會讓孩子更優秀
對孩子充滿期待

第三章 永遠不要與孩子斗強
是父母,也是朋友
與孩子交談而不是訓導
放下輩分,平等對待孩子
注意語言的表達方式
不要用權威的口氣指責孩子
父母要以理服人,善用自己的力量
父母要勇于批評孩子

第四章 管束是父母的責任
管束孩子是父母的責任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管束孩子要嚴格
對孩子嚴管但不束縛
疏導孩子,不要強迫孩子
管束孩子不要溺愛
用積極向上的紀律約束孩子

第五章 學會傾聽,與孩子和諧溝通
做孩子信賴的人
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做一個善于傾聽的父母
讓孩子把話說完
聽比說更重要
耐心傾聽,不要急于斥責
聽懂孩子話中的真正意義

第六章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讓孩子感受到尊重
愛孩子,請先尊重他們
尊重是溝通的前提
尊重比成績更重要
尊重孩子的選擇
孩子的隱私必須尊重
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不要抹殺孩子自由的天性

第七章 合理懲罰,掌握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
懲罰是門大學問
對孩子的懲罰需要理性
盡量少體罰頑童
讓孩子在體驗中嘗到懲罰的後果
不要對孩子進行恐嚇與威脅
懲罰孩子要適度
正確使用冷處理

第八章 點燃孩子學習樂趣的火種
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的興趣需要引領
鼓勵孩子親近知識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興趣能激發創造力
激發孩子豐富的想象力
善待孩子的奇思妙想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第九章 拒絕代勞,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幫助孩子擺脫依賴心理
孩子的獨立來自父母的培養
鼓勵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讓孩子自己做主
留一半事給孩子做
促使孩子由“要我做”變成“我要做”
多鼓勵孩子去試試

第十章 言傳身教,父母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父母身正,孩子不令而行
身教重于言教,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待人與律己應該人我如一
父母是孩子責任心的培養者
父母是孩子行為的引導者
父母是孩子閱讀的引路人

第十一章 品德是孩子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分享,讓孩子的人生更快樂
讓生命與愛同行
誠信是立身之本
誠實是完美人格的根基
愛心是孩子幸福人生的一盞燈
為人忠誠是一個人最基本的人格
寬容是孩子一生受用的品質
謙讓,讓人際關系更和諧

第十二章 培養孩子跨越挫折的能力
培養孩子樂觀的心態
鼓勵孩子正視挫折
給孩子體驗挫折的機會
挫折磨礪意志,逆境成就人生
讓孩子勇于承擔責任
讓孩子在競爭中爭取
打消孩子的自卑心理
教育孩子坦然面對失望

書摘/試閱

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氛圍
我們希望怎樣的生活,我們又創造著怎樣的生活?正是我們和家人的一言一語、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營造了我們的家庭生活氛圍。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首先要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
多年前,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一間實驗室里,一個叫哈洛的心理學家進行了一項震驚世界的恒河猴實驗。哈洛和其他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里放入了兩只人造母猴,其中一只是用金屬做成的金屬母猴,另一只是渾身包裹著柔軟絨布的布母猴。金屬母猴的面部表情僵硬,只有兩只眼睛和一個鼻子,但研究人員卻在金屬母猴的胸前安裝了橡皮奶頭,小猴子餓的時候可以從金屬母猴的奶頭吸吮到奶汁。布母猴的面部表情則溫和、逼真一些,但她卻沒有可以給小猴子吃的奶汁。研究人員將這樣兩只母猴放進了實驗室的籠子里,然後讓小恒河猴和它們待在一起,自由地選擇其中一只母猴作為自己的母親。結果發現,小恒河猴幾乎整天依偎在布母猴的懷抱中,除非饑餓時,它們才靠近金屬母猴。
研究人員又將兩只分別是布母猴和金屬母猴撫養長大的小猴子與自己的“母親”分開一段時間。當兩只小猴子再次看到自己的“母親”時,布母猴撫養的小猴子馬上依偎到母親的懷里,擁抱母親,親吻母親,顯得非常安靜;而金屬母猴撫養的小猴子,見到自己的“母親”後卻表現出焦躁不安,沒有任何與“母親”親熱的反應。
不要說我們給了孩子多少,為孩子付出了多少,先問問自己到底給了孩子多少溫暖和愛。我們是不是常常對孩子微笑,給他撫慰,時常讓他感到安寧和幸福?物質的給予并不能代替你對孩子的關心,就像金屬母猴的奶汁不能代替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你是否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在你的一言一行中成長?其實很簡單,你只要讓自己的家庭其樂融融,讓自己的生活充滿陽光就可以。那么,從現在起,靜下心來想想你對孩子付出了多少愛心!
想想我們對孩子經常是怎么樣的一個表情,是刻板的面孔還是經常對著孩子微笑?你可曾和孩子一起扮過鬼臉?如果你自己記不清楚,不妨請孩子說一說,你在他心目中是什么形象,是一個古板的“老人家”,還是一個“瘋爸爸”,亦或是一個“瘋媽媽”?
你對孩子說過“我忙是為你掙錢”類似這樣的話嗎?然後,堂而皇之地將教育孩子的責任一股腦兒地推給別人。
誰都不可能永久地繼承別人給他的財富,卻可以永久地傳承幸福。
約翰是一個普通的工人,但他和太太對三個女兒的教育,很值得我們借鑒。
約翰的三個女兒:安琪、珍妮、梅絲,是國際象棋史上的世界冠軍。
也許你會問:是什么樣的家庭,創造了這樣的奇跡和深化?回答是: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研究表明,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安琪有一段時間很喜歡玩象棋。一次,大家都睡了,約翰卻發現安琪還在浴室里。約翰想看看孩子在干什么,于是就走了過去,他發現安琪在膝蓋上擺弄著小棋子。約翰幽默地對安琪說:“你怎么還不讓棋子休息一下呢?”安琪撒嬌地說:“親愛的爸爸,要是它們休息了,我就變得孤獨了。”
又有一次,約翰先生正和一位同事談工作的事,安琪蹦蹦跳跳地跑了過來,一下子跳到約翰的膝蓋上,坐在他的腿上,非要他看自己的棋局。約翰不但沒有生氣,還順著安琪的畫圖,向同事夸獎了她的進步,而且還讓安琪展示了她的作品,然後才繼續和同事的談話。
正是在這樣一種和諧、溫馨、輕松的家庭氛圍中,三個孩子才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她們幸福地學習并成長為出色的人才,她們的家庭也成為了許多家庭爭相效仿的榜樣。
誰能不相信家庭良好氛圍的力量呢?誰能不相信來自親情的愛的力量呢?它告訴我們,只有在愛的沐浴下,才能收獲豐碩的果實!即使沒有所謂的天賦,即使我們不是博士也不是專家,我們依然可以培養出出色的孩子。秘訣就是營造輕松、愉悅的家庭氛圍。
人常說,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懂得如何去愛別人。每每在電視報道中看到罪犯的表情,除了悔意,就是怨恨,而研究犯罪的學者也一再告訴我們這些人很多都是因為生長在不健全的家庭環境中,才促使他們步入歧途的。
父母普遍都有這樣一個感覺,就是現在的孩子缺乏一顆柔軟的心,不容易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其實溫暖的心必須用愛的土壤來培育,我們總是給孩子我們自以為最有用的、最好的,結果卻恰恰適得其反。
還有的父母用“理”來教育孩子,這樣固然可能培養出社會精英,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能感恩惜福、體貼而快樂的感性孩子。家除了是一個提供溫飽的地方,更多的功能是給人們在辛苦工作、學習,或遭遇挫折之後提供一個休憩、避風的地方。
沒有經營,哪里來親情?為人父母者尤其要有恒心和耐心。俗話說,你種的是什么,收獲的就是什么。親情絕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快餐,只有一步一步地經營,你才能體味到愛的芬芳。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西方有句名言,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命運。可見,習慣對人生的影響十分大。
美國著名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也曾經說:“教育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因此,對孩子教育的重心,應該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習慣其實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覺地、經常地、反復地去做。比如每天要洗臉、刷牙等。它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一位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認為,習慣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動地去進行某種動作的需要或傾向。例如,兒童養成在飯前、便後或游戲後一定要洗手的習慣後,完成這種動作已成為他們的需要。他指出,習慣形成就是指長期養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習慣的形成是學習的結果,是條件反射的建立、鞏固并臻至自動化的結果。
美國研究發現,養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也就是說,教育孩子養成一種好習慣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但是,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一種壞習慣,而要糾正孩子的這種壞習慣,則需要花費比21天更多的時間。這就要求父母在糾正孩子壞習慣的過程中要有毅力,只要父母堅持不斷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孩子就會養成好習慣。下面我們來看看瑪麗是怎么培養孩子的好習慣的。
瑪麗在女兒安迪很小的時候就注重培養她的各種好習慣,比如培養安迪的自制力。瑪麗認為:有的人管得住自己,有的人管不住自己。既然希望安迪往“人杰”的方向發展,當然要把安迪培養成一個管得住自己的人。所謂“管得住自己”,就是有足夠的自制力推動自己做該做的事,并阻止自己不做不該做的事,當安迪有了一定的獨立行動能力,卻又不具備是非觀念時,瑪麗是這樣培養孩子的。
瑪麗首先給安迪劃出了第一個“可以”與“不可以”的范圍。劃定范圍,建立“可、否”觀念并要求孩子遵守規定,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在克制著不做某些事的過程中,培養孩子通向成功的另一種重要素質:自制力。
瑪麗說:“范圍一旦劃定,就必須始終如一地要求孩子遵守。用日本皇後美智子當太子妃時教育孩子的話來說,就是'一次也不能例外',違反了就要懲罰。”
為了強化女兒的自制力,瑪麗經常在下班的路上把女兒帶到商場門口,然後讓她選擇:“如果你不讓我給你買東西,我們就進去逛,如果你叫我買東西給你,我們就不進去,你選吧。”當女兒表示“媽媽,我不叫你買東西”時,瑪麗就帶著她在商場里到處逛,教她認識各種物品。這對只有幾歲的小孩來講,要克制購買各種物質的欲望是很難的,但長期多次地重復這種克制欲望的過程,對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有極大的好處。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不僅能夠為孩子創造美好的生活,幫助孩子創造良好的人際關系,還能夠替孩子創造人生的機遇,引導孩子走向人生的成功。
奧格·曼狄諾說: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門。可以這樣理解: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處事態度,是由一再重復的思想行為形成的,具有很強的慣性,就如同輪子的轉動一樣。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啟用自己的習慣,不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如此。習慣的力量在不經意間會影響人的一生。
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品德習慣等多方面的內容。父母要從糾正孩子不正確的行為習慣開始,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從而使孩子受用終生。
抓住孩子智力發展的關鍵期
美國幼兒教育家布蘭奇·凱斯林指出:兒童的潛能存在遞減法則,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是有某種智力發展最佳時期的。而這個最佳期非常關鍵,因為它對人一生的智力發展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千萬不要錯過。所以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要抓住這個最佳期。
羅琳的孩子貝蒂是當地著名的小天才,經常在電視上露面。每當提到貝蒂,羅琳總是得意之情漾于外表。
有人見到貝蒂時常說:“這孩子體格這么好,缺少天才的表象。”看來他們仍在堅持“天才多病”的舊觀念。然而羅琳指出,這是毫無道理和片面的。有句諺語“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體”,就是這個道理的前提。
當然,也不能否認,有的天才體弱多病,但并不是天才一定病弱,這種邏輯是錯誤的。羅琳認為:那些病弱的天才如果具有健康的體魄,將來一定會有更大的作為。
貝蒂的健康一再使人們驚訝不已,這是因為羅琳從貝蒂的嬰兒期就對她進行體能訓練的結果。首先,第一感覺告訴羅琳,愉快的心境是健康的關鍵之所在。羅琳首先將女兒周圍的環境布置好。四周的氣氛陰郁,孩子必然會消化不良,而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孩子居住地從開始起就應是令人身心快樂的。
當天氣晴朗時,羅琳常帶著貝蒂到田野里,讓她眺望綠色的遼闊原野。并讓她的身體能自由自在地活動,不把她包起來,以免束縛她的手腳自由活動,也不給她圍圍巾,以免影響嘴和臉的活動。有陽光的日子經常讓她在屋外睡覺,以便接受陽光沐浴。如果貝蒂在屋內睡覺時,羅琳便在潔白的床上鋪上鴨絨褥,便于她的手足自由活動。因為這種活動就是嬰兒獨特的運動。所以嬰兒睡覺時,絕不要像布娃娃那樣把她裹得很緊。
貝蒂6周時,長得已經像個4個月大的孩子。羅琳認為這是讓她經常呼吸新鮮空氣、進行運動的結果。羅琳所說的運動是從孩子出生15天開始,讓她在光滑的木棍上作懸垂運動。生物學的理論認為:個體發育是整體發育的短暫重復。所以,嬰兒是可以像猿猴那樣在木棍上懸垂運動的。但要注意的是,不會讓孩子勉強地做。另外,她還有一種讓女兒抓住手指的訓練方法。由于嬰兒與生俱來的把握反射,她就會像吊單杠一樣用力拉起自己的上身。等到兩個月大反射消失時,她的胳膊已經練得相當有力,為爬行訓練提前創造了基礎。
羅琳同時還注意孩子喜歡洗澡的天性。在水溫上羅琳是十分注意的,要是水溫過涼或者過燙孩子就不愿洗澡,所以,羅琳一開始就把握好水的溫度,一般都掌握在36℃左右。羅琳給女兒洗澡、按摩手腳,這樣既能發展她的觸覺,又能促進血液循環和肢體的靈活。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營養和體能兩方面的精心培養,貝蒂從出生時體弱多病的嬰兒逐漸長成了一個健康活潑的幼童。兩年以後,貝蒂在許多方面都明顯超過了同齡人,并在以後的發展中一直保持優勢。
由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緊迫感和重要性。如今,重視嬰幼兒的早期教育也已成為世人的共識,它牽動著每個父母的心。嬰幼兒時期是大腦迅速發育的關鍵時期,只有抓住這個關鍵時期,利用其腦神經的敏感性進行早期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嬰兒失去關鍵時期的早期教育,任其自然生長,不僅會浪費嬰幼年的寶貴時間,還會使腦細胞發育廢止,細胞突生少而短,細胞與細胞之間的聯系不緊密。這是因為在嬰幼兒成長的過程中,一旦錯過了大腦生長發育期的開發,腦組織結構就會趨于定型,潛能的開發就會受到限制,即使孩子有優越的天賦,也無法獲得良好的發展。比如學游泳、美術、外語等,都提倡早期訓練才會有所成效,起步遲了就難以成才。所以說早期智力開發就好比催芽生根,根深葉才能茂盛。
最近幾年,腦科學家研究表明,一般人只用了大腦智力潛能的10%,尚有90%的潛能在童年沒有得到有利的開發。成年以後,這些“腦資源”就被廢棄了,最終成為平庸之人。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被認為是聰明絕頂的人。他去世後,大腦被解剖分析,發現他的大腦智慧的潛能也僅僅用了1/3,可見人的大腦具有巨大的挖掘和利用的余地。目前人們并沒有充分地利用它,尤其是右腦的潛能極大,其信息容量是左腦的數十萬倍。研究表明,70%以上的具有高創造力的科學家,他們的優勢腦都在右半球。一個人聰明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右腦的功能發揮。右腦主要是在形象感知、空間定位、面貌識別和音樂美術的欣賞等方面優于左腦,開發右腦能發展形象思維,使孩子學得輕松,可大大提高記憶力和綜合能力。開發右腦能發揮孩子的創造潛力,使孩子變得更聰明,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左撇子”的人較聰明的科學道理所在。自古以來,人們的傳統習慣使用右手優于左手,結果左腦發達而右腦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左腦功能僅在抽象思維、語言、計算、邏輯推理等方面起主導作用,而形象思維、藝術鑒賞就差一些。如左右手并用的人便會使左右腦都得到發展。生活實踐也告訴我們,自幼學鋼琴、手風琴的孩子,因左右手并用使左右腦都得到了鍛煉,不僅琴彈得好,而且形象思維、記憶、聯想、學習也較一般孩子要突出,學得也較輕松。
所以說,嬰幼兒早期教育已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它關系到人類素質的提高、性格的培養、智慧潛能的挖掘、社會的進步。因此,父母必須采取科學的措施,實施生動活潑的引導方法,因勢利導,循序漸進,激發孩子的興趣,在玩中教,在玩中學,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
遵循孩子年齡特點的自然教育
西方教育思想的偉大奠基人之一盧梭在250年前發表的《愛彌爾》中提出了少兒期的教育思想應該是“自然教育” 原則。所謂的“自然教育”,就是以兒童的自然傾向為基礎,受兒童的自身發展的法則所支配,培養適應一切環境、適應一切人生活的自由人的教育,就是與大自然環境、生活環境、物質環境相互交流的教育。
自然教育尊重孩子智能器官成長緩慢的生理現實,反對過早地對孩子進行理性和文化知識的教育。根據兒童的生理特點,主張鍛煉身體、活躍器官、增長感覺等才是對兒童的成長最有價值的教育項目。
大家都知道,美國家長尊重孩子、欣賞孩子,也放手讓孩子去大膽創新。但這并不表示他們對孩子寄予過高的期望,鼓勵不切實際的冒進。相反,他們要求孩子一步一個腳印,注重孩子行為的堅實、穩健。列奧·維納教授培養了一個3歲就能讀書,9歲就被哈佛大學錄取的神童諾伯特,可是他沒有讓兒子進入哈佛,而是讓他就讀一所普通大學。
一次,在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的授予儀式上,執行主席看到了一個少年。他覺得非常驚訝,于是就詢問他的年齡。
少年回答說:“我年齡的立方是個4位數,4次方是個6位數,這兩個數剛好把10個數字0、1、2、3、4、5、6、7、8、9全用上了!”
少年的回答,震驚了在座的各位,包括執行主席在內的所有人也都被難住了!
其實,這道題并不難解答,只需要一點數字方面的靈感。21的立方是4位數,而22的立方是5位數,所以他的年齡最多是21歲。同理,18的4次方是6位數,而17的4次方是5位數,所以他的年齡至少是18歲。這樣,他的年齡只是18、19、20、21中的一個。 而剩下的工作是一一篩選。20的立方是8000,有3個重復數字0,不合題意被排除。同理,19的4次方是130321,21的4次方是194481,都不合題意也被排除。最後只剩下18。18的立方是5832,4次方是104976,不重不漏正好用上10個阿拉伯數字,多么完美的組合!
這位少年叫諾伯特·維納,美國20世紀最著名的數學家、控制論創始人。
1894年11月26日,維納出生于密蘇里州。他從小聰明過人,3歲能讀會寫,14歲大學畢業,18歲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成為哈佛大學科學博士。總結自己的成功,維納認為先天的智慧占兩成,後天的教育占八成,這其中,父親對自己的教育舉足輕重。
維納的父親列奧·維納是一位語言學家,同時又有很高的數學天賦。他出生于俄國,智力早熟,13歲就會好幾種語言,18歲獨自漂洋過海,移居美國。列奧·維納掌握40多種語言,是哈佛大學斯拉夫語系的教授。雖然列奧是一位神童,但他始終不承認自己是神童,更不承認兒子維納是神童。
維納9歲時,他的數學成績已經超過了普通大學一年級學生的水平。學校里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都稱維納為“小神童”。維納自己也為這個稱號沾沾自喜,但父親列奧嚴肅地告訴周圍的人:“請不要叫他神童!”又對兒子說:“記住,你不是神童!”
為了這件事,列奧不惜和學校的老師翻臉,從此,沒人敢叫維納“神童”,大家都不能理解列奧的舉動,認為他是一個古怪又驕傲的男人。當時,維納已經夠資格報考哈佛大學,列奧在哈佛任教,也可以給兒子更多的關照,但列奧沒有這樣做,反而將兒子送進一所偏僻的普通大學。直到維納14歲大學畢業,列奧才允許兒子報考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為此,維納進入哈佛大學的時間整整延遲了5年。
在學術領域,列奧也經常告誡兒子:“不要急于求成,年輕時多學東西比多出成績對你更有幫助!”維納一直謹記父親的教誨,雖然身兼神童和少年博士雙重身份,維納成為科學家卻很晚,快40歲時才當上教授。
談及自己的人生,維納時常感慨:“我的父親之所以成功,因為他從沒將自己當成神童;我之所以成功,因為我從沒將自己當成神童。9歲那年,如果父親沒將我送進一所普通大學,而是直接將我送進哈佛大學,那么就沒有今天的我,我可能已經被人們當成神童,被扼殺在早慧的搖籃里。”
維納和父親的故事,印證了馬克·吐溫關于“什么是人最重要的信條”的言論,“毫無疑問,成長是人最重要的信條,我們必須堅持不斷地改變自己,一直到生命的結束。但成長只能是緩慢的,不能揠苗助長。所以,在植物那里,緩慢才是成長的基本準則。”
這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道理。其實,人的成長和學習的進步也是同樣的道理,那就是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循序漸進。所以,與盧梭齊名的西方現代偉大教育家杜威也強調,“教育即成長”、“生活即教育”。
扮演好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孩子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會盲目地發展。所以,為孩子“點亮一盞明燈”,為他們指明一條道路,是做父母的最首要的任務。
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應當給予孩子的是:
1.正確的引導與監護。
2.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3.不讓孩子受到傷害。
4.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的身上。
父母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扮演著“引路人”與監護者的角色。父母要告訴孩子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什么是善惡美丑。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與判斷都是通過父母的描述得知的。
父母要做溫和可親的“引路人”,這樣父母的指引才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只有讓孩子處在和顏悅色的教育中,他才會養成表達內心感受的習慣,父母也才能真正地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對待您的孩子,要像“滴水穿石”一樣,把自己的教育滲透到生活中。像流水一樣溫和、柔軟,而不要像洪水一般給孩子帶來無盡的恐懼!父母要在孩子心目中塑造一個溫和的形象。只有如此,孩子才愿意接受父母的指引,心甘情愿地走上父母為他指引的人生道路。下面我們看看居里夫人是怎樣做自己孩子的“引路人”的:
居里夫人從自己的科學生涯和人生道路中體會出了一個道理:人的智力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品格的高尚。因此,她把自己一生追求事業和高尚品德的精神,影響和延伸到自己的孩子和學生身上,利用各種機會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居里夫人不愿讓孩子成為坐享其成的人。
有好幾次機會,居里夫人的兩個女兒可以得到一大筆財產,然而她不肯那樣做,她認為女兒們將來必須靠自己生活。她不讓女兒們過不勞而獲的奢侈生活。
居里夫人還特別重視對孩子意志和品質的培養。“熱愛事業,不求享樂,有獨立能力。”這是居里夫人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也是她教育孩子的原則。
居里夫人的丈夫比埃爾去世以後,她就開始一個人擔負起撫養孩子的重擔。當時她經濟拮據,還得補貼一部分錢用于科研。有人建議她賣掉與比埃爾在實驗室里分離出的鐳(這在當時價值100萬法郎)。但居里夫人不同意,她認為:不管今後的生活如何困難,決不能賣掉科研成果。
為了讓女兒從小樹立勤儉樸素、不貪圖榮華富貴的思想,居里夫人毅然將鐳獻給了實驗室,將它用于研究工作。後來她帶著兩個女兒赴美國接受總統贈送給她的1克鐳時,也同樣告誡女兒:“鐳必須屬于科學,不屬于個人。”
對待事業,居里夫人有著崇高的獻身精神,對待孩子,她也是這樣要求的。在和女兒談到愛情這個問題時,她引用法國作家的話說:“愛情并不是一種高尚的情感。”她還說:“如果一個人把生活興趣全部建立在像愛情那樣暴風雨般的感情沖動上,是會令人失望的。”
居里夫人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包括四個方面:
1.培養孩子不空想、重實際的作風。她告誡兩個女兒:“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謀求生活。”
2.培養孩子勇敢、堅強、樂觀、克服困難的品格。她常與孩子共勉:“我們必須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3.教育她們熱愛祖國。除了教她們波蘭語,居里夫人還致力于幫助祖國的科學發展。後來,她的孩子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也繼承了她的崇高品德。
4.培養孩子節儉樸實、輕財的品德。她對女兒的愛,表現為一種有節制的愛,一種有理智的愛。她對女兒的生活嚴加管束,要求她們“儉以養德”。她教育女兒說:“貧困固然不方便,但過富也不一定是好事。”
傳授知識、培養技能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品德修養更是如此。耳提面命、說話刻薄、表情憤怒等等,這些讓人不舒服的態度不應該出現在父母的臉上,這樣是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的,根本不可能聽進去父母講的道理。
平心靜氣、保持心態平和,才是正確的談話態度。所以父母要以平等的心態來面對自己的孩子。培養出三位博士的一位美國母親在她的書中曾提到過一個小故事:
我有一位同事,她教給孩子們知識常常是不經意的。一次吃飯時,毛手毛腳的兒子被熱牛奶燙了手。她一邊給孩子降溫、包扎,一邊叫女兒來看弟弟的傷勢,并告誡他們以後要當心。
同時,為了讓兒子轉移注意力,忘掉疼痛,她還在女兒的左手上寫了一個“湯”字,右手上寫了一個“火”字,然後把兩個字組合起來,寫了一個“燙”字。她告訴自己的孩子,“湯”下加了“火”,溫度就會慢慢升高,高過體溫,身體就會感覺熱,高到攝氏五六十度就開始燙了,八九十度就會燒壞皮膚……
媽媽看到孩子們來了興致,還取出溫度計,把它插到熱水里,讓孩子們觀察水銀柱的上升。在這種情況下傳授給孩子們的知識,會讓孩子刻骨銘心,也許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為什么會收到這樣的效果呢?因為在溫馨的生活場景中,孩子的心靈是敞開的,求知的欲望是強烈的。他們的態度是接納和配合的,而不是抵觸與逆反的。
這個時候,我們說什么,孩子就會聽什么。我們想告訴孩子的道理也慢慢地滲透到了他們的心中,并且被牢牢地記住,不容易被孩子遺忘。所以,教育孩子除了愛和關心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技巧。
比如:孩子有了進步,做父母的要對他當面提出表揚,給他多一些鼓勵的話,這樣孩子的心會慢慢地與你貼近。常常有一些母親懷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態面對孩子,對年幼的孩子總是板著臉,只要看不慣就大聲指責,全然不顧孩子的感受。這種情況下成長的孩子,會感到緊張、焦躁、壓抑。時間一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而改變最大的就是孩子的性格。我們習慣了教育子女時的嚴厲管教,以致忘記了什么是過猶不及。
事實上,高壓政策逼迫的不僅僅是孩子,也包括我們自己:因孩子的成長問題而產生的煩惱沒有一天不侵蝕著我們的心,讓我們寢食難安,越想越發愁。即使孩子已經足夠優秀,我們仍舊心事重重,而造成這種困擾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我們父母自身。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父母的情操、理智、修養,直接影響著孩子。在一件具體事情上,父母的言行給孩子的教育和影響,往往勝過平日教育孩子時的千言萬語。所以,父母要學會把人性美德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交付給孩子。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7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