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時尚佛學(簡體書)
滿額折

時尚佛學(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8 元
定  價:NT$ 108 元
優惠價:8794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馬超編著的《時尚佛學》內容介紹:為什么要稱為“時尚佛學”呢?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各種通信工具的發展,高僧大德也在用互聯網及其他通信設備來弘揚佛教文化,凈化人心;佛學愛好者在微博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悟、心得;各種佛學知識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諸如法門之光夏令營和佛學興趣小組也給大家帶來了真正的好處,讓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放松身心的地方,所有的這些都要得益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一起來翻閱《時尚佛學》吧!

名人/編輯推薦

佛學枯燥嗎?佛學落伍嗎?當然不了!當佛學遇到時尚,其結果不僅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驚喜,同時也讓人感覺到佛學佛法的精妙。佛學即是生活的學問,佛法即是一種活法。即便是在當今時代,佛學佛法在改變人們生活和心理狀態方面依然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愿這本馬超編著的《時尚佛學》能讓您領會到佛學的時尚化和趣味化、愿您每一天心中都充滿喜悅和安寧!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已經漸漸褪去了以往的艱深,而越來越煥發出獨特的生機和活力。當今的佛學,既不同于中國古代的“玄理佛教”,也不同于近代太虛老法師所倡導的“人間佛教”,我覺得,當今的佛教文化更應該稱作“時尚佛學”。
為什么要稱為“時尚佛學”呢?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各種通信工具的發展,高僧大德也在用互聯網及其他通信設備來弘揚佛教文化,凈化人心;佛學愛好者在微博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悟、心得;各種佛學知識網站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諸如法門之光夏令營和佛學興趣小組也給大家帶來了真正的好處,讓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放松身心的地方,所有的這些都要得益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時尚佛學,還表現在它隨著社會的發展,非但沒有落伍,反而是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讓大家能切切實實地感覺到佛教哲理在自己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以往人們總覺得佛學的哲理和教義是出家人研究的,這些理論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甚至人們以為在寺廟里供花、焚香、拜佛就是佛教的全部了。時尚佛學告訴您,不必專程去寺院里拜佛焚香,只要領悟了佛學的內涵,把它應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幫助他人,快樂自己,就是最大的功德!
佛教號稱有八萬四千法門,每一種法門都是為了解脫眾生痛苦,最終得到究竟喜樂,證悟終極真理,不再趣入煩惱之境地,這也叫做“涅槃”,故說,涅槃并不神秘,它是一種自在清凈的快樂境界,而且這種境界,也不是只有釋迦牟尼佛才能達到的,我們和佛陀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佛陀是早于我們的開悟者,他領悟到了人生和宇宙的一切道理,并由此而踐行,最終得到心靈的解脫,而凈土也不是那個我們只有在死亡之後才會去的地方,凈土在哪里?心凈則國土凈啊!凈土就在我們心頭,就在我們眼前。
佛教中的方便法門,即對“直指人心”的看重。既然是為了獲得心靈解脫,那么運用什么手段,就要看對象是誰了;而不論對象是誰,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擊心里的病癥,重新找回“自我”,激發出生命的活力。
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幸福指數低,各種心理疾病甚多,這正是佛學在當今的任務——治療人們的精神頑疾,給大家帶來心靈的舒暢和自由,而且還要避免煩瑣的論證和枯燥的理教,于是,時尚佛學應運而生。
佛學并不枯燥。佛法厚重深刻
佛學枯燥嗎?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偏重于理論言教者,會欣賞甚至擊節贊嘆于佛學玄思的廣博精神:而注重心靈解脫、追求自由自在者,會覺得佛學論證艱深難懂,乃至蓮花生大師都說過,“如果僅僅是精通于佛學理論,即使知識再多,而不知心的解脫,對于成佛也是沒有益處的”。
其實佛學并不枯燥。佛經都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說理,而且在佛經里還有很多生動形象的比喻,以各種各樣的比喻來說明世事道理。例如《百喻經》,就是以明白易懂的譬喻故事來闡明深奧的佛學義理的,此經一經流傳,便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再比如《佛說啖子菩薩經》,講述了啖子因孝心而感動天地從而不僅使自己獲得了重生,更使盲眼父母得見光明。孝子啖子的故事委婉曲折,讀來令人感動不已,更使佛家孝的理念深入人心,奎今讀來仍給人以深思。可見,佛學義理并不枯燥。盡管其論證的過程比較讓人“頭暈”,可是能擔當佛學義理論證工作的人,多是佛門大師,或者是在佛學上造詣深厚的知識階層,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說,接觸佛教,多是為了求得解脫。而所謂“解脫”,更多的是讓自己的心寬坦舒服,不煩惱,不郁悶,不憤恨,始終保持一種平和而寧靜的狀態。要想達到這種狀態卻也不難,靜下心來好好看看佛經,主要是通過看“故事”來明白教理,既然是故事,那么就總能讀出些趣味來的。
佛學中最有趣味、最不枯燥的,愚以為當屬禪宗。君不見那一個個禪宗公案和不勝枚舉的禪詩是多么的靈動,活潑潑地把世間道理說了個透徹,卻又不使人覺得煩瑣無味。禪宗思想可以歸結為“美的教理”,就是因為它本身體現出了詩化的境界、不凡的意味,既意蘊深長,又讓人讀來興味十足:既以美的形式講明白了道理,又給人以生活化的享受。
有人要說了,佛教里的戒律很多,讓人感覺很不自由,本想瀟灑活一回,但佛教戒律里不許這樣、不許那樣,真沒勁!真枯燥!假如這么想,那可就錯了。佛家戒律確實很多,按《四分律》所載,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條,而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條之多。然而,想得解脫不一定都要出家呀!佛教紿在家人規定的戒律還是很少的,基本上是五條,即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這基本的五條還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啊。現在,每年因為酒後駕駛而發生交通事故喪命或致殘的人很多,假如人人都能意識到過量飲酒的危害性,也不至于弄出那么多事故來,毀了自己也害了別人。所以說,有戒律不是不自由,而是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還有朋友又說了,佛教里不讓吃肉,我可受不了,看來為了心靈解脫卻讓自己腸胃難受,這個也不好。呵呵,您又錯了。佛教里是允許在家眾生吃三凈肉的。況且,吃那么多肉食,對身體就真的有益處嗎?我看未必吧。尤其是有些人為了一己的口腹之欲,或者是為了擺場面,比闊氣,就去餐館吃野生動物,什么大蛇大蟒,天上飛的,水中游的,只要是能逮到的,只要是大家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那就必定是美味的,于是便也不管有毒沒毒、有營養沒營養,反正是“比”嘛,看誰點的菜貴,看誰吃的邪乎。難道這樣就是幸福嗎?這就是享受現代文明了?且不說很多野生動物自身帶有多少病毒,多少細菌,就是酒樓餐館也未必能好好消毒;即便是做出了一等美味的食物,僅僅為了自己的一點口腹欲望就大肆捕殺野生動物,看它們東躲西藏、妻離子散,又于心何忍呢?享受生活沒錯,但享受也要有個度。說到這里,就想起了佛教的一個很重要的思想——中道思想。
在原始佛教里,“中道”本是一種生活態度。當年釋迦牟尼佛為了求得解脫妙法,曾通過禁欲苦修來毀壞自己的肉體,最後把自己搞得瘦骨嶙岣,但卻并未獲得解脫的好辦法。這位曾經的太子于是開始琢磨了:看來一味地沉湎在享樂生活中并不好,不過一味地折磨肉體,實行禁欲苦修也不行,要想獲得終究的解脫,應當是既不禁欲也不過度享樂。“苦樂中道”的思想便由此形成。到了後來,中道便成為佛教認為的最高真理。各個不同的宗派,對中道的理解、闡釋也不相同。不過對于普通人來說,還是把中道理解為一種生活方式更好些,這樣既沒有讓人頭暈的理論說教,也沒有煩瑣麻煩的論證,但是卻能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切合實際的指導。
在現代社會,提倡“中道”的生活方式我覺得還是可行的。現在生活好了,大家能吃到很多以前吃不到的,不過這也就引出了前面說到的問題,濫捕濫殺野生動物,毫無節制的縱欲享樂,于是鋪張浪費、斗富比富炫富的事情層出不窮。大家一味想的是自己怎么享受,自己怎么快樂,卻從不顧忌什么。按照佛家的說法,今生享受到的好東西,不管是金錢還是物質,那都是自己累生累世的福報積攢下來的,而有些人完全不懂得惜福,甚至還有人把自己前生好不容易積累的福報輕易就消耗光了。有人就想的是今生怎么舒服怎么來,怎么高興怎么玩,反正是給自己花錢怎么都行,給爹媽花錢怎么都心疼;可以給情人買名牌,卻不肯給貧困兒童捐學費。在橫流的物欲中真是出盡洋相,丑態百出,也偏離了人生的軌跡,甚至有人為了虛榮不惜鋌而走險,最終把自己的大好年華都毀于一旦!可是,假如人人都能意識到積累些福報是多么不容易,獲得人身有多不容易,縱欲享樂對自己的危害是多么嚴重,那么也許那些盲目攀比、不思進取的人就會少些了。
中道的生活方式,運用到現代社會就是讓我們既能活得滋潤,又不至于造出惡業。而且中道的生活方式也很簡單,歸結起來就四個字“適可而止”!學會適度享受生活,不僅是要懂得惜福報,更要懂得在惜福的基礎上開創更多福田,利益更多眾生,本著“大家好我才好”的宗旨投身到社會生活中,創造更大的個人價值。
下面再來談談佛學的另一個方面,即它的厚重性和深刻性。
說佛學厚重,首先是因為它歷史久遠、悠長。自從公元前6世紀佛教在印度誕生,到今天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印度佛教的發展過程中,依次經歷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中觀學派、大乘瑜伽學派、密宗這五個階段,到了公元12世紀左右,隨著那爛陀寺的焚毀而宣告消滅。
在這發展過程中,佛教也在不斷吸收著其他各個教派的理論、學說,以此來充實著自身的理論。佛教的各個教派都有獨具特色的學說,每一種說法也都力求能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以便能使大眾更好地理解、接受,以達到弘揚佛學佛法、利益眾生之目的。
再看佛教的教義教理,在原始佛教時期,其教義理論還停留在分析人的層面上,到了大乘佛教時期,便把探索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人之外,從開始的探索人自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開始轉向探討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的關系,并由此發展出更為廣博的理論學說。
佛學的深刻性在于它從生死、苦樂等基本的生活矛盾出發去思考人生的意義,以及該如何究竟得到心靈的解脫。它通過平實生動的例子,教給人們怎樣思考人生、認識人生,又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佛教否認要依靠外部的力量來獲得究竟解脫,而是把解脫的能力交給了人們自己,而且即使是命運這么難以琢磨的東西,佛教都宣稱人是可以通過改變自己來改造命運的,這一理論更是給了人們無比的信心,讓他們積極地投身到現實生活中,改變并不如意的境況,佛陀有言:你就是你自己生命的主宰!并倡言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獲得終極解脫,佛教不僅教人自立,更是給了眾生無比的信念——我是自己命運的主人!
佛教文化很“先進”,現代生活需要它
說到佛教文化的先進性,恐怕會有朋友說:這都是幾千年前的學問了,能適應得了現代社會嗎?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說過:“21世紀是人體科學的時代。人體科學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將會帶來人類科學的革命。應把宗教納入科學的軌道來研究。”而在各種宗教之中,對人體科學的研究最為深入、廣泛的當然是佛教了。
佛教養生學由來已久,其以靜坐、靜心、靜慮為手段,其保持心理健康和生命機能運轉正常的理念也得到越來越多的肯定。很多白領階層的朋友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靜坐養心之後,明顯地感覺到身體變得輕松,心理壓力減小,工作效率有了提高。而且對人們的心理分析也很透徹,比如惟海法師的《五蘊心理學》就是立足于佛教對五蘊的分析,對人們如何自我調適進行闡釋,從而更好地生活,得到內在的覺悟和升華。
佛教是一種依靠自立來獲得內在超越的宗教,佛教的各種經論,無一不是立足于人,是為著人的解脫和覺悟、圍繞著開發人的內在智慧以及調適人的心理而闡發的。
現代人不僅忙碌,而且普遍地缺乏幸福感。有了財富、名氣、地位、權勢,難道就真的能擁有一切嗎?
我看未必!擁有的越多,倒越是刺激起了人們的貪欲。自然,每個人都渴望成功,然而成功的定義也是有很多種的。人們都追求幸福,但是幸福的內涵是什么也因人而異。
有一種成功和幸福卻是人人都想要的,那便是永久的安寧,心靈世界真正的自在、清凈。這樣的幸福并非是能夠用金錢買來的,它和名利到手後的那種感覺也全不一樣。這樣的幸福并不需要我們費盡心機才能得到,更用不著滿世界跑來跑去地尋找,因為心靈的安寧和舒適就在放下煩惱、自在自為的一剎那。
當代社會各種壓力過大,已經超過人們的承受極限了。因為壓力過大,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疏導而導致心理失衡、自殺自殘或為了宣泄而殺人傷人的事情比比皆是,看得真是讓人痛心!
這也反映出,心靈異化的問題在當代是多么地突出,而當代的人們是多么地需要正視自己的內心,重新考慮一下自己生存的意義。
佛學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論和慈悲眾生的情懷,為我們如何應對生活壓力、如何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以及該如何處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都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指導。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說:“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隱藏著一切未來發展的種子,我的任務便是幫助這顆種子發展、成熟,直到發揮它的最佳潛能。”這句話也代表著人們對自己內在心靈的探索是多么地熱切,更是道出了人們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心聲。以“治心”為目的的佛學佛法,就包括了許多對心靈建設方面的啟示,可以說,佛學正是適合現代生活需要的一種生活學問。
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過: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業。看似遠在深山的佛,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清凈內心。佛學不僅不神秘,而且佛學理論中有不少內容都是和實際生活相關的。這一點,在後面還有詳細說明。
說到佛教的先進性,在它創立之初就已有體現,佛教倡言眾生平等,肯定一切眾生都具有能夠自我覺悟、自我解救的能力。佛教以它平等、博愛、慈悲的情懷使世界各地的人們在面對心靈上的煩惱時都能慢慢地將它化解開。佛學對人們心靈的關注、對人們心理活動狀態的揭示,也讓我們得以更清楚地認識自我。當前社會中,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有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心理狀態良好,才能應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挑戰、挫折。有人說佛教是心靈的安慰劑,這話其實仔細一想,也不無道理。但是,佛學佛法并非僅僅是要大家麻痹自己,而是要大家從心靈深處關注自己,關注自己的生命狀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生活質量。
以時尚弘法,讓佛法更加“現代化”
說到使用現代化手段來弘法利生,凈空法師可謂首開風氣之先,他使用電臺、電視臺、衛星電視、網絡等現代傳播媒體推行佛陀教育,正因為這些現代化手段的應用,才使佛學佛法不僅傳播至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亞洲國家,而且還遠播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西班牙等諸多歐美國家,讓很多西方人也能通過了解學習佛學佛法而獲得真實的利益和幸福。不僅凈空法師所主持開播的佛陀教育網站和凈宗學會網站在中國的港臺地區以及新加坡等亞洲的國家地區有大量學眾,澳洲凈宗學院網站、美國達拉斯影音網站等還以英語為語言媒介來傳播佛學,以使更多西方國家的朋友能在佛學佛法中獲得新生,找到解決人生問題的答案。
您看,生活在現代的人多幸福。只要輕輕一點鼠標,就能獲得很多佛學知識。以前的人們不論是為了求取佛學佛法還是傳播佛法,都是很辛苦的,有的要遠渡重洋,比如鑒真和尚為了去日本傳法,六次東渡,而且最後還雙目失明;有的還要冒著生命危險,比如第一個在西藏阿里地區開展弘法事業的拉喇嘛益西沃曾選派二十一人去克什米爾地區求學佛法,但是最後只有仁欽桑布和俄勒貝喜饒兩人圓滿完成學業,返回故鄉,其余人等都因為氣候炎熱染病而亡。可是,我們生活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現代,那就方便多了。網絡上關于佛學佛法的知識講座數不勝數,只要在搜索引擎里輸入經書的名字,馬上就能搜索到相關的信息。古代的人們為了聽聞佛法,不怕迢迢路遙到各處寺廟親聞法師訓誡,而現在呢,一哪里有了什么佛學講座,會馬上在網上公布消息,僧俗信眾都能來聽講,而且現在的交通也很便捷。假如真的是不能親到現場來聽聞佛法,那么網絡上有視頻音頻,一樣也能學到知識,獲得真實利益。佛學與現代化相結合,絕對是件能利益廣大眾生的好事情。
有些朋友認為把佛學冠以現代化或時尚、潮流等名稱容易讓別人產生謗法之心。其實,不論以什么手段弘法,只要真正如法地去做,是為了更多的人能夠生活得更好,那就是可行的。而且佛學本來就是著指導眾生得到究竟解脫的,而時尚佛學也是希望大家能看到古老的宗教理念與現代社會是能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時尚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方便手段。 有那么一段時間,許多網友對出家人使用微博、博客頗有微詞,有人認為,出家人應該“老老實實地修行,怎么能和網絡有接觸呢?網絡上什么亂七八糟的信息都有,出家人也用網絡,那還怎么修行呢?”
關于網絡的取舍問題,倒是值得討論一番。令人欽敬的索達吉老堪布有微博、學誠大和尚有微博、一行禪師有微博、北京和平寺的主持德禪法師有微博、嘉措活佛也有微博……此外,許多居士、大德、宗教學方面的研究者也都在使用微博,大家通過網絡這個平臺各抒己見、互相交流、互相學習,自然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良性互動。在下就曾經因為生活上碰到的難題向各位法師求教,感覺獲益頗深,不僅真實地感受到了佛學帶來的智慧和光明,而且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先進的網絡科學給弘法事業帶來的便利。
《寶積經》有云:有智者依方便得解脫,無智者依方便得束縛。既然我們說佛學佛法應該與時俱進,那么時尚佛學弘法的手段當然也可以包括網絡,運用微博、博客、佛學網站等方法來弘法利生、推動佛學的發展,也讓更多的人能感受到佛學佛法所帶來的真實利益。只要是對眾生有益處,手段也不該有什么成規吧。而且諸如博客、微博等新潮玩意兒,也拉近了佛學與眾生的距離,讓更多的人明白佛學是門“有趣、有意思的”關于生活、關于做人的學問。
下面是在學誠法師的微博上看到的一段,在這里和各位朋友分享一下:
2011年10月4日【生活的方式】上午8:00,賢然法師在見行堂給學員們就有關“生存的方式”這一話題做了風趣幽默的講解,并策勵大家要承擔起佛弟子的社會責任,保護大自然,珍視一切生命。學員們還一起觀看了電影《地球公民》,并在下午到龍泉寺有機農場體驗了田園生活。
那些對出家人使用網絡而有微詞的朋友請看一看,假如沒有方便快捷的網絡,大家怎么能在“第一時間”分享這么多關于佛學佛法方面的消息?假如沒有了博客和微博,又如何能把對佛學有興趣、對佛教有信仰的朋友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呢?
誠然,網絡上是非多,各種不文明的東西也很多。所以,網絡確實是把雙刃劍。但是,每一位有真實、清凈的發愿的法師、信眾,都會以佛陀的教育為指向,利用網絡只做弘揚佛法、闡明佛學、利益眾生、開啟智慧的事情,而絕不會去關注那些不良的信息。
在微博上,還有很多啟發人們智慧的小故事,而且多是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每位法師高僧的微博都有許許多多的聽眾,大家還就自己所遇到的困難和法師請教。可見,越是到了現代,我們越是需要運用現代的手段弘法利生。前段時間,微博上就有關于請大家捐款救治一位重病患者的消息,這個消息在微博上被大量轉發,很多網友熱心地幫忙,有捐款捐物的,還有為病人祈福的,小小的一條微博,也凝聚著大家的愛心,這也是利用網絡利益眾生、為他人解決痛苦的很好例證。
還有這么一條微博是呼吁大家不要把錢都浪費在餐桌上,更指出某省在2010年上半年僅餐桌上的浪費就超過10億元,面對如此觸目驚心的數字,索達吉老堪布呼吁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高官富豪,請務必要減少浪費,量力而“吃”,將節省下來的錢多做慈善,把餐桌上的錢用來資助失學兒童、孤寡老人和重病患者。這也充分體現出佛教在當今社會上不僅不是落後的,而且還能促進和帶動社會美德,樹立起勤儉節約、幫助他人的風尚。
佛學并未過時,而佛教在時尚生活中也絕不落伍,依筆者之愚見,佛學在時尚的都市生活中對我們許多人來說還是很重要的,而且佛學上的很多見解、看法、教義,對于現代人也很有借鑒意義。盡管我們不是活在佛教初創時期,我們現在所經受的心靈痛苦也不是那個時代能出現的。但佛學佛法里對人們心理狀態的分析,對大家該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各種關系,還是有著很多啟迪的。
忙碌的都市人,何不在夜深人靜時找一角落,舒服而放松地坐下,聽聽自己心靈的聲音,放下白天工作上的不快,放下與別人的誤會,放下對名利的追逐,以一顆清凈端嚴的心觀照一下自己的內心深處呢?
假如您問我這樣做有什么幫助,我只能告訴您:這樣會讓您的心靈更平靜,適應生活壓力以及應對外界變化的能力更強,而且能讓您活得安樂而舒心,最重要的是,讓您活得不那么累。
末學才疏學淺,有失偏頗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和佛友批評指正!謝謝!
馬超
2011年10月

目次

第一章 入世:佛學的時尚美
一、長度與寬度
二、禪的思維與現代博弈
三、微博與修行
四、讓你更美麗的佛法
五、求財富,種福田
第二章 塵緣:時尚佛學幫你一解愛情愁
一、問世間情為何物:細說佛家愛情觀
二、愛情真相:所謂緣分
三、愛情智慧:佳偶是助緣
四、向“剩斗士”說拜拜
第三章 對治:時尚佛學修身養心
一、為什么你活得累
二、放下執著,身心解脫
三、佛學養生法
四、時尚佛學告訴你的幾個心理良方
第四章 沉醉:時尚佛學對當代生活的啟示
一、不爭:放松心態,坦然面對挑戰
二、放下:凡事看太重,你會傷不起
三、佛法生活化:佛學其實很“喜感”
第五章 解脫:時尚佛學不是奢侈品
一、自由與安寧:為什么佛學需要夠“時尚”
二、人生的真相:世事多變幻,清凈在自心
三、時尚佛學:大眾與佛學的更近距離接觸
後記

書摘/試閱

經常聽很多朋友說:人活一世不容易,每天也不要太忙,應該多想想怎么延長生命的長度,怎么能好好享受人生。初聽這話,卻也比較同意;但轉念一想,盡管人人都向往舒適的生活,但也要看是怎樣的享受,適度的享受生活卻也無可厚非,過分地享受生活,驕奢淫逸就要不得了。佛法即是活法,佛學即是讓人們怎么能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的一種學問。這種學問包羅萬象,卻并非是只屬于少部分人,普通大眾假如能掌握佛學真諦,并把佛學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一樣可以生活得有滋有味,實現自己理想中的生活狀態和前進目標。
我曾問過一個還不到三十歲的朋友:“為什么你每天都想著如何享受生活呢?你的生活質量已經不錯了啊,工作穩定,愛人體貼,現在正該是你意氣風發、努力進取的時候啊!你每天總想著怎么吃喝玩樂,那工作和家庭怎么辦?”說實話,我是看他每天悠哉悠哉的,心中真是羨慕嫉妒恨啊。
沒想到,我這朋友苦苦一笑,說道:“我又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長度,佛陀也說,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間,我就只能趁活著的時候去找點樂子,好好地到處玩玩,家庭和工作自然也是要顧的。不過我覺得還是趁現在好好改善生活吧,好好享受一下工作之余的快樂,等到我真的老了、死了,也不至于因為沒有好好享受過人生而懊惱。”
開始我還頗覺贊同,不過仔細一琢磨,又覺得這樣在玩玩樂樂中度過一生實在有些浪費光陰了。佛陀說過,人身難得。我們得了這個人身難道就是為了吃喝玩樂嗎?當然,吃喝玩樂只要適度,本也無罪,每天都把神經繃得那么緊,那這人離心理崩潰也近了;可是,人活著總還是要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吧,不然,這樣虛度的人生和動物還有什么區別。
我相信,這世上有很多人并不愿意就這么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出些轟轟烈烈的大事,待功成名就後,等大限到來時,自覺沒有愧對父母,沒有愧對社會,安然閉兩眼,撒手塵世事,無所牽掛地了此一生,便也知足了。
生命的奇跡誰都渴望,可為什么不是每個人都能達成自己的理想?
誰都希望活得精彩,活出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可為什么不是人人都能如此這般地輕易遂愿?P3-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9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