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書評人可以歇歇了(簡體書)
滿額折

書評人可以歇歇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是作者張泠(網名黃小邪,電影研究者,專欄作家。美國芝加哥大學電影與媒體研究系博士生,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美學碩士。)的一本散文合集,收錄的文章體現了作者多年來關於電影的體悟和思考。其中既有關於世界各國電影的細緻解讀,亦有結合自己人生體驗的唯美評點。這些文章已超越了一般的影評概念,糅合了遊記、小說、雜文等不同文體特色與創作手法,讀來很有趣味。

作者簡介

許驥,一手福建人,二手浙江人,三手香港人,“80後”作家、書評人,先後供職書店、出版社、媒體,現任《明報?世紀版》記者。從大學時代發表文章,在《書屋》、《南方都市報》、《新京報》、《書城》等刊物發表作品數十萬字。

名人/編輯推薦

《書評人可以歇歇了》編輯推薦:許驥是當今中國站在第一線上的書評人(梁文道語),他在《書評人可以歇歇了》中評述著經典或者即將成為經典的作品。他淵博的學識與生花的妙筆完美結合,不僅僅讓我們看到了書的內容,還為我們打開了書外的另一個世界。梁文道作序推薦,許知遠、馬家輝、比目魚、魏英杰、董啟章必讀推薦。

不可能的任務
梁文道
這篇序言真不好寫,猶如書評之難寫。讀許驥兄這部書,我無法制止地一路回想起我做書評人的日子(如果我曾經做過的話)。那時候我也差不多是許驥兄這個年紀,但要比他大膽,少了許多自知之明,并且真以為沒有什么書是不可以評的。回顧往昔,這到底是我真有這份膽識呢,還是我不太自覺地想要符應一般對于書評人的期待?強裝懂得天下所有知識之門類分布及梗概,自命站在了可以衡量任何類型書寫之高下好壞的高地?
首先,我要說點疑惑。在這本書的後記里頭,我很驚訝地看到了這一段話:“書評人的一個宿命是經常要接受出版人的贈書。寫字是不賺錢的,書又貴,所以出版社如果愿意贈書,書評人自然樂意。可是天下沒有免費午餐,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今天出版社給你寄你喜歡的書你寫書評,來日他們給你寄你不喜歡的書你也要幫著寫。看自己不感興趣的書,還要寫文章推銷,真叫痛苦。”
是這樣子嗎?收到出版社的贈書,你就有寫書評的義務,而且寫的還得是好話?許驥兄身為今日中國站在第一線上的書評人,假如這是他的如實觀察,那么中國的書評現況就很難不叫人憂心了。先不說對不對得起媒體這具公器,也不管是否有負讀者之觀望,就看自己吧,其實寫書評的人大可不必讓自己難過,不感興趣不喜歡,你也不用批評,不寫就是了,又沒人拿槍指著你的頭。
曾經,我心目中有一套理想的書評制度。它來自我對英語世界報刊書評運作的淺薄觀察。在《紐約時報書評》、《紐約書評》、《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和《倫敦書評》這些老牌書評那里,出版社通常不會直接接觸書評作者,而是把未出版的書稿寄到編輯處,再由編輯憑經驗和眼光選擇合適的作者。如果作者讀完書稿又覺得可以為文一談,這才寫成書評發到刊物上去。假如那篇評論還算正面,那么出版社多半會擷取其中金句,將來印到書背上以為宣傳(其書背相當于我們的腰封)。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常常會遇見書評已發,但市面上還找不到那本書;而新出版的書籍背面卻又老早印好了書評贊語的原因了。在這套程序里面,書評人和出版社之間隔了一重媒體編輯,他們要負起把關的責任。要是這關把得好,水準穩定,長此下去該媒體就是塊可信的招牌了。此所以不少新書宣傳多標榜《紐約書評》如何稱贊、《華盛頓郵報》又怎樣怎樣夸賞,反而較少提及書評作者的名姓;因為長期保持信譽的媒體往往要比個別書評人更可靠更大牌。
反觀中國,不僅書評人缺乏一套持之以恒嚴格規范的無形公約,就連媒體頒發年度書獎也偶爾傳出政治等外力介入的消息。這番情景又怎能不叫人概嘆?于是我們只好自己看顧自己,至少做到潔身自愛的程度。有一回,某君托一位友人找我為其新作腰封薦詞(原是在下看家好戲)。這位朋友竟然自鳴得意地說:“放心,我跟他說了,你不能叫梁先生白白推薦,稿費多少錢我先問問梁先生。”我大吃一驚,捺下想要和這位友人絕交的沖動,連忙叫他趕快向人解釋,是否推薦全看我的時間、能力和讀後感想,無涉金錢。我的朋友覺得一番好心枉付東流,還有點委屈地說:“推薦新書,不都是該收錢的嗎?”
啊,扯遠了。講了半天,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書評人”也許是種不可能的職業。正如許驥兄指出的,全球每日大概出版四千種新書,這里頭究竟涉及了多少種知識多少門學科?我們怎能期望有一種人,他可以出入自如地穿梭在各類書籍之間,東點一下清末政壇八卦,西指一下組織管理學的最新進展,并且每一下都是那么的精準那么的切中要害?就連我曾歆羨的那些英美書評,他們已經撿藥般地把新書交到“最合適”的書評人手中了,請他按其專業發揮;但我依然有疑,驚訝于一個作者居然可以在批評完一個小說新人之後,又非常老到地接連指出《戰爭與和平》新英譯的種種不足。他在小說閱讀上達到什么樣的廣度和深度,才能做得好這種在我看來近乎不可能的任務呢?
所以,我不寫書評了,甚至連我那個和書有關的小節目不可以叫做書評節。就像許驥兄在序言里說的:“借由別人的書的啟迪,進出一點點屬于自己的東西——即便只是一點點……”借題發揮,以他人著述澆心中塊壘而已。那么,這應該叫做“書話”吧?可是看見周作人那等大家珠玉在前,又不免自慚,深恐辱沒了“書話”二字的瀟灑。也罷,不管叫做什么也好,我們這些看書幾近職業的讀者,難道不會越看越覺得自己無知,越寫膽子越小嗎?起碼我是這樣的。

目次

不可能的任務——梁文道
自序:我為什么寫書評

香港話你知
林奕華三書
此“馬”昂然獨此群——馬家輝七書連評
時評作為一種文學
用亂碼譜一曲青春之歌
二聲部小說的切換游戲
為己讀書
一座城市的“雙視野人”
看香港“財主佬”怎么過日子
自己訪問自己——梁文道《訪問》讀後記
港督的聲音,你可曾聽得見
消費社會中的女人
書架上永遠缺一本文學史
中國人的“日本人化”
紐約,一座書的城市

書香兩岸
跟老貓學真功夫
在孤獨中品味漢字書法之美
我想愛你,已覺得羞怯
睡覺也是一種流浪
溫暖如陽光——讀南方朔《有光的所在》
自由主義之外的殷海光
臺版?別鬧了——以臺版《我執》為例
一本另類旅行指南103粉絲的煉丹爐與五指山
做一個任性的人
野史比正史更“真實”
關于昨日的隱秘情事
說話時代,我們無話可說

歷史是個什么玩意兒
不容青史盡成灰
不承認天才的天才
水流云在,物是人非
曼德拉的政治藝術與領袖風采
“官四代”,天生不政治
蔣介石與日本的曖昧關系
為“小人物”立傳
讀書人的復仇
生子當如蔣經國
暴風雨中的北京四中
古代史的妙處

饑餓的藝術家
讀音樂史以為鑒
“音樂明星”會怎樣影響你
中國人離現代藝術有多遠
你這該死的溫柔
我們最需要啟蒙主義——兼說文學家的使命問題
成為一個“壞人”有多難

“讀”害不淺
閱讀的至樂
寶爺這樣一個讀書人
《單向街》讓我看到了曙光
給讀書找個借口
救救孩子,別再把藥當糧食吃
蟻無語
消滅網絡,還是被網絡消滅
警惕!“笨蛋時代”來臨
當我們談論扯淡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創新,中國人的軟肋
生命如煙輕——讀《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
你不知道的白宮
讓“80後”接好這一棒

文化評論
梁文道為什么這樣紅——香港“賣紙團”的秘密
關于《我讀》的雞毛蒜皮
奉答《出版商務周報》張春海先生——我看2009年三個文化現象
誰在滋長我們這個時代的戾氣

後記:書評人可以歇歇了——兼說“書評人”這種東西

書摘/試閱

林奕華三書
“精神上”的香港人
就算你從未到過香港,也可以做一個“精神上”的香港人,只要你符合林奕華在《等待香港:永遠的香港人》中提出的十二條標準。這十二條標準分別是:(一)賺錢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二)女人的幸福決定于她找到怎樣的老公;(三)工作只是為了謀生,所以它最好不要給人太大壓力,例如時間太長、責任太重;(四)對別人若有什么不滿,不要在他面前表現出來,因為你不知道什么時候他會變成你的上司,或會不會有一天你要問他借錢;(五)女性不適宜在婚前有性行為,男性不同,他應預先積累較為豐富的性經驗,因為他要負責主動;(六)被愛比愛人快樂;(七)對自己沒有利益的事情,不應投資時間和心機;(利益的定義:在名譽和金錢上的進賬;投資的定義:付出之後,可得回以數倍計的回報。)(八)一個人的力量是十分十分有限的,沒有人能靠自己而改變社會,因而千萬不要妄想以一雙手來改變世界、社會、別人;(九)做人不要太執著,不要太認真;(十)著數不妨要多一點,蝕底卻千萬千萬要提防,而基于所有的蝕底都是由于計算欠周詳或做了沒有把握的事而起,所以凡事都不宜走得太前或做第一排的第一個(先驅?),除非那條隊是為了輪豪宅的籌而排;(十一)任何會有麻煩的事情都不要干涉自己;(十二)說愛你的人便應一輩子地愛你,不管你變成怎樣,他變成怎樣,或兩人之中,有一個無論怎樣也不改變。
說來慚愧,鄙人曾在香港小住,不知不覺多少受過這“十二條”的“洗腦”,對香港也多少有些身臨其境的感受。香港在大多數人心中或許是一個“天堂”,但是真正住過香港的人,大多不這么覺得,雖然這座城市有一流的交逋、一流的市容、一流的服務……但是身在其中總覺得“怪怪的”。你看,那么多人住在三十、四十幾層,的大高樓里,所有人家都沒有陽臺,有時候高架橋就設在你家窗前,女兒房間里做功課,面前呼嘯而過一輛寶馬敞篷車。在這座城市里,有錢的人那么有錢,沒錢的人那么沒錢,你無法理解,為什么一幢一百平方米的房子,在香港,因為面對大海,就要賣上千萬,而這樣的房子在杭州,根本是無人問津的;你還不能理解的,鋪天蓋地布滿地鐵站的廣告,十之八九是露胸露腿的性感女性,這樣一個貌似性開放的地方,卻為陳冠希、阿嬌的“艷照門”幾近發瘋,口誅筆伐……
遍觀全書,林奕華談到香港人性格時用的最多一個詞大概就是“被動”。什么,“被動”?香港不是一個民主社會嗎?民主社會的人怎么會被動呢?是的,確實如此。香港是一個外表“主動”,內里“被動”的城市。在《(老港正傳):“被動”的香港》一文中,林奕華這樣寫道:“被動有很多種。左向港(片中男主角)是被動的被動。成功資本家企業家的成功便是來自懂得利用港人的被動性格來賺取利益。正因為這個市場的基本性質是被動的,在商言商者自然不會以過于主動的姿態創造新的需求,因而造成市場與大眾同時對選擇的不熱衷——當中誰是雞誰是蛋卻永遠說不清楚。”為什么會這樣呢?林奕華說:“既不想活得平凡,但又只想(能)當個平凡人是香港人的終極矛盾,因為香港人既想享受不平凡所帶來的好處,但又不希望承擔不平凡者要承受的責任,是以無厘頭主義才會乘勢而起,并成為香港人最重要的精神食糧。”哦!我們全明白了。原來在香港這座城市里,所有人都在翹首看著一小撮人“主動”地生活著。他們搞民主、寫評論、拍電影、排話劇……是他們給香港設計了一個名叫“主動”的logo,而其他人,只把這個logo印在T恤衫上,然後穿在身上。
最後回到這本書的書名:《等待香港》。誰在等待香港?我們嗎?我們在等待香港?我們在等待香港的什么?我們終于知道了,我們等待的,其實是那批在香港“主動”生活著的人,他們現在,正走向我們……
為什么香港需要明星?
毋庸置疑,香港娛樂圈已日漸式微,美人遲暮,風華不再。林奕華的這本《等待香港:香港制造》,在我看來,是對香港曾經有過的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的總記錄。
但評論這本書,我偏不從頭說起,而以第四章的一篇《為什么香港需要明星》開始。香港明星千千萬,上至天王天後,下至跑腿龍套。你在地鐵里,說不定身邊坐下的那位美女就是明年香港小姐的奪冠者;你在大街上,說不定擦肩而過的那位帥哥就是無線電視的簽約者。正所謂眾星拱月,月者,當然就是那個名叫“娛樂”的大王。可是,似乎很少有人問過這個問題:為什么香港需要明星?香港為什么不像需要明星那樣需要其他人群(比如作家)?在林奕華看來,答案很簡單:香港人的趨之若鶩想當明星,“折射出香港人所追求的欲(愿)望,通常都是名成利就。美麗、受歡迎、有錢、有權勢,過著一種名叫‘享受人生’的生活。”哈,原來又是“錢作祟”!說到底不是為了給香港娛樂圈帶來多少發展,而是為了一己私利。所以,打從一開始,香港人進入娛樂圈就“目的不純”。
這么一來,讓我們聯系本文開頭,關于香港娛樂圈何以日漸式微的原因就很好解釋了。比如,香港的明星似乎永遠不能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專長,只要一朝走紅,就要發展成“影視歌三棲型”,“腳踩三只船”,因為這樣做可以多賺錢,做到利益最大化。相對的,我們什么時候見過好萊塢影帝影後(如湯姆·漢克斯、妮可·基德曼)要出唱片?他們不僅不向其他領域拓展,甚至連廣告宣傳都接得很少。這樣對自己專業的專注度,在香港明星里是罕有的。缺少了專注,結果是往往三只船沒有一只站得穩的。除非出現張國榮這樣的“天才”,能在唱歌和演藝上都有所建樹。但“天才”何其少,怎能寄希望于“天才”?又比如,香港電影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中期的一段時間內曾經如日中天,成為全亞洲(甚至全世界)電影的楷模。
P3-6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