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離上帝最近的人:中外著名音樂家訪談錄(簡體書)
滿額折

離上帝最近的人:中外著名音樂家訪談錄(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  價:NT$ 270 元
優惠價:8723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離上帝最近的人——中外著名音樂家訪談錄》簡介:這是一群頭頂藝術神光,游走在神經正常和非正常之間的另類。音樂俘獲了他們,滋養撫育了他們,同時也給他們中一些人帶來厄運甚至毀滅。這些繆斯女神派往人間的“特使”,一方面,他們天才的頭腦超越時空,另一方面,他們大多又是些“怪人”,音樂的理性和人性的非理性一面,常讓人驚詫不已。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怪異及另類的性格本身就是藝術的一部分。從人性和寬容的角度來看,評判那些藝術領域里出類拔萃以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的價值標準,是在音樂廳里的表現以及對這個世界的貢獻。因為,完美的明星從來就是商家人造的雕像。這個世界,太完美的東西,本身就是不完美。
施雪鈞先生的新著《離上帝最近的人——中外著名音樂家訪談錄》一書,引導著我們走近那些音樂大師,傾聽他們的心聲;并通過他們感受宛如旭日與晚霞一般瑰麗多姿的音樂無與倫比的美。

名人/編輯推薦

施雪鈞先生的新著《離上帝最近的人——中外著名音樂家訪談錄》是本份量十足的書,只要看看其中的采訪對象——指揮家小澤征爾、西蒙·萊托、祖賓·梅塔、迪圖瓦、阿什肯納齊、丹尼爾·哈丁、諾林頓、曹鵬、陳燮陽、湯沐海、呂嘉、閻惠昌,作曲家趙季平、何占豪、陳鋼、徐景新,演奏家郎朗、傅聰、克萊默、齊默爾曼、劉詩昆、陳薩、呂思清,等等,就讓我們充滿了期待。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于他這些記述當代中外音樂家的文字,都是第一手的采訪實錄,有很強的現場感、真實感,鮮活靈動,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1)
如果說,這個世界,耶路撒冷是離上帝最近的地方,那么,古往今來,音樂史上那些產生如此大量奇跡的音樂天才們,則是上帝派往凡世的福音傳播者,他們是離上帝最近的人……
當我將采訪機一次次地放在音樂名人面前,然後像老朋友一樣與他(她)聊起“家常”時,我知道,又一次新的“痛苦”開始了。因為接下來的案頭工作,如同“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女人,從喜悅到痛苦,直至“孩子”呱呱落地。
“痛苦”起于何時,緣何愿意為之忍受甘苦,時至今日我仍難以說清。似乎可以確定是:出于從小對音樂的酷愛與神往,以及年輕時代我的那段“與音樂擦肩而過”的經歷。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在北大荒屯墾戍邊的苦難日子里,我的音樂理想被“黑五類”出身所埋葬。灰飛煙滅中,唯獨那顆靈魂還未死去。一次偶然中,我從對岸的前蘇聯古典音樂電臺中聽到了馬思涅的《沉思》以及瓦爾德·退菲爾的《溜冰圓舞曲》,我的心頓時被震悚,像被電流擊中一般,毛發頓時倒豎起來,這是我平生聽到的最好聽的音樂。一顆古典音樂的種子悄然埋下了。不曾想,幾十年後我竟然成了虔誠的音樂信徒。以至每天都要在音樂中與那些不朽的音樂家們“見面與談心”。我鬼使神差般地走進了音樂寫作的圈子。
音樂圈內朋友漸漸增多,這使得我常常有機會應邀出席一些名家大腕的私人聚會。說實話,這是一群頭頂藝術神光、抓人眼球的神秘群體。是一群游走在神經正常和非正常之間的另類。音樂俘獲了他們,滋養撫育了他們,同時也給他們中一些人帶來厄運甚至毀滅。歌德把藝術家身上這種不確定元素稱作“魔鬼似的某物,是智慧和理性無法解釋的。”他說:“魔鬼似的某物表現為絕對積極的能量。它喜歡附在杰出人物身上。”
在與他們的交往與碰撞中,我奇怪我總能在瞬間進發出靈感。如同閃電的產生一樣,云層急劇的碰撞與刺激,便產生出奇妙的電閃雷鳴。當然,也耳聞了不少躲藏在音樂背後的奇聞逸事,于是,一種寫作沖動就自然噴涌而出。
然而,這需要付出代價。也就是說,每篇長文中都蘊涵著苦思冥想的不眠之夜,仿佛經歷了一次次痛苦的“分娩”。正因為不斷地“分娩”,居然寫了50多位聲譽卓著的音樂家如小澤征爾、西蒙·萊托、阿什肯納齊、祖賓·梅塔,紐約時報音樂專欄作家戴維·杜巴爾,作曲家趙季平、何占豪、陳鋼、徐景新,以及華裔指揮家湯沐海、余隆、呂嘉,演奏家加里·格拉夫曼、傅聰、劉詩昆、郎朗、陳薩、克萊默、齊默爾曼、呂思清,歌唱家吳碧霞等當代中外音樂名家。在難得的有時充滿著斗智的近距離訪談中,我感受到了這些“離上帝最近的人”的呼吸,嘆氣、激情乃至音樂會後的那種亢奮。
有意思的是,至今,我仍然樂此不彼地在編織著中外樂壇上發生在昨天、今天乃至影響明天的“故事”。 (2)
當今這個時代,不少明星、大腕都被寵壞了。這些繆斯女神派往人間的“特使”,一方面,他們天才的頭腦超越時空,另一方面,他們大多又是些“怪人”,音樂的理性和人性的非理性_面,讓常人驚詫不已。他們的某種人格及行為舉止,即便請來一大堆精神分析專家,也未必能解釋得清真正動機。
美國朱利亞音樂學院鋼琴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戴維·杜巴爾就曾向我講起他與偉大的鋼琴家霍洛維茨三年親密交往的經歷。在大藝術家晚年時,杜巴爾每星期要去拜訪他,與他共進晚餐,彈琴、聊音樂每至深夜,這對忘年交是那么地交親密無間。可至高無上藝術地位與特權寵壞了霍洛維茨,以至他對人、對生活的苛求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三年中,他從不允許杜巴爾帶任何人去他家,哪怕最親密的人也不行。杜巴爾感到人格受到了侮辱,他稱自己在霍洛維茨面前像個二等公民,是服務于他身邊的兒子。在霍洛維茨舉辦盛大的85歲生日派對前,杜巴爾斗膽再次向大鋼琴家夫婦提出,懇請他允許自己帶女朋友參加。結果鋼琴家夫婦干脆取消了對杜巴爾的邀請。就這樣,一對藝術摯友終結了友誼。直至霍洛維茨辭世,也未見上一面。杜巴爾遺憾地對我說:“霍洛維茨的藝術是無法解釋的,同樣,他古怪的個性也是無法解釋的!”
杜巴爾的話提醒了我。采訪名家大腕與古典巨星,從來就不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特別是那些被寵壞了的音樂家。以我的個性而言,是絕不能接受二等公民待遇的。幾年前有一次,我如約訪問李云迪,這位被榮耀光環照暈了的年輕鋼琴家,顯然找不到北了。他視我們的約定如兒戲,先我之前,插進一檔電視訪談而將我丟棄在一邊,這舉動深深刺痛了我。當晚,我徒勞而返。在主辦方幾次三番與他經紀人交涉後,才答應第二天上午補訪,但時間限制在二十分鐘。
第二天上午我趕到浦東,發現賓館門口有輛大奔已經在等候他,他馬上要去參加一個商業活動。頓時,我的血脈賁張。望著他心不在焉游離的眼神,我冷冷地丟下幾句話:“比你名望大的國際大牌我沒少見。你得小心了,當心壞了你的名聲。你應該懂得,有些采訪你可以推卻,可有些采訪,你的漫不經心會有後果!既然如此,我想,我沒有義務為你寫任何東西,再見!”說完,我轉身離去。顯然,他已經被媒體寵壞,音樂已經成了服務于他的一個虛榮品,他還能走多遠?
可采訪柏林愛樂的指揮西蒙·萊托,卻充滿了戲劇性。原來,西蒙還未到北京前,我就請東道主幫忙安排。豈料幾次都遭西蒙經紀人拒絕。理由是他從不接受任何報紙的單獨采訪。東道主只得不斷發短信給我:“不要急,只要有一絲希望,我一定成全你。”
柏林愛樂到上海了。幾天過去了,消息全無。突然間我想起了三年前我寫過他的兩個版面,急忙翻出來,叫快遞送了過去。事情就在這細節中有了轉機,當這兩張報紙送到萊托手上時,他無法推卻了,就在臨上飛機前三小時,我們非常愉快地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采訪。
從這些經歷中,我悟出一些門道,要讓名人對你感興趣并且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開口講故事,又要讓讀者對文章感興趣,那么,你必須既是事實的提供者,更是故事的講述者。坦誠地說,音樂家們常常抱怨外行們提一些小兒科式的問題,他們對那些毫無準備、以及試圖從他們口中套出點個人隱私的采訪極其反感,相反,他們非常在乎你的音樂品味,因為他們用音樂語言講話。劉詩昆就曾向我抱怨說,“每年三月總有大批記者追著我采訪,可他們從來不問我音樂!”
我于是經歷了一次次思維“煉獄”。這個煞費苦心的過程,有時簡直就是“受傷”,猶如走入黑暗漫長的隧道,眼前一片漆黑而不見光亮。正如國外同行所說:“優秀的寫作從來都是痛苦的產物。如果你沒有受傷,你就沒有盡力……”。
不過這種痛苦應該是有回報的,這種回報就是創作完成後,從一篇成功作品中產生的深切滿足感。
(3)
我常常經歷這樣的場面:音樂會上,轟轟烈烈,讓你心悸,讓你興奮;兩個小時後,臺上空空蕩蕩,只有幾個清掃工,還有那個關門的老頭,時不時咳嗽兩聲。那個剛才還充滿了神聖、充滿魅力的地方,突然變得毫無生氣。音樂的聖堂是人的精神最升華的地方,但那個場面一旦過去,一切都不復存在。
音樂的能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讓你哭,讓你笑,讓你感受到用語言不能表述的東西,音樂在你的心靈中閃光,然後,它就走了。可音樂的寫作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讓不少寫家望而卻步的是,音樂寫作不同于其他文學創作。有時候,當你的內心世界被某種玄妙的意境刺激、碰撞,引起強烈共鳴時,動筆的渴望忽然而至,那種急于想要表達,可用任何語言都覺詞不達意,無法準確捕捉心際飄忽激蕩的感覺時,痛苦,會讓你坐立不安。
音樂,是無奈的情感藝術,縱然你是作家或有非常不錯的文字功底,可面對音樂的玄妙境界,你也難以用語言去捕捉那聲音,體會個中三味。對此,蕭伯納早有精辟論述:“音樂寫作(或樂評家)必須由具有相當功底和成就的人士來擔任。除了具備良好的常識和對這世界的豐富認知這項基本條件之外,一個音樂作家(音樂評論家)還應該具備三個主要條件:一是必須具有高尚精深的音樂審美鑒賞力和趣味;二呢,必須是個熟練的寫家;再則必須是個有經驗的作者(評論者);到處都能找到這三項中缺一少二的作者,但只有這三項的完整結合才是優秀音樂作家(評論家)所必不可少的”。
“蕭伯納格式”還真有點難,時至今日,我還在試圖尋找那扇大門的入口處,盡管這很艱難。
在不少寫音樂家的文章中,充滿著詳盡的作品注釋和結構分析,乃至管弦樂配器法的細節,而忽視了那些鮮活而有生活氣息的真實細節,音樂創作者和演奏者的個性則被認為與其創作和演奏毫無關系。
顯然,這種單調、蒼白的文獻資料式的文章,不符合我的興趣和寫作方式,并努力不讓自己走那條路。于是我下筆時盡量避開那些深奧與枯燥的音樂技法,說白了,那不是我的專業。而我需要做的是:選擇的主角他或她,必須是具有很高藝術造詣以及聲望的公眾人物,換句話說,普通讀者一看見名字,就會有閱讀興趣并且想通過閱讀了解的公眾人物。這就迫使我更多的去思考:哪些元素讓故事在本質上變得更有趣,具有持續的吸引力?說得更透徹一點,文章應該生猛鮮活,具有活靈活現的品質,讓新鮮的故事留在讀者的記憶之中。
當然,我還是心存遺憾,因為音樂家們的人生,永遠只是個半透明的謎。由于諸多原因,書中所涉獵的音樂名人,更多的是談他們的藝術成就、人生經歷和獨特藝術觀點,有關隱私方面很少涉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盡管如此,我依然沒有放棄努力,將偶像還原為凡人,讓人們看到偶像的原生態。使你靠近他們,就像靠近任何一個平常人。因為,“所有大師們的磨難、榮耀和挫折的經歷與我們所有人并無二致”。 我知道這很難,可還是誠惶誠恐地走了過來。不知不覺,竟然集成了這本書……

目次

自序
作曲家:
“音樂奇才”趙季平
何占豪陳鋼:五十年一醉為《梁祝》
徐景新:“天衣飛揚”歌聲留
萬里:農民音樂是我的根
指揮家:
小澤征爾:一個世紀的“最後節拍”
曹鵬:縱情燃燒的音樂人生
阿什肯納齊:忠于自己的音樂
西蒙·萊托:柏林神話
祖賓·梅塔:中國讓我羨慕讓我嫉妒
陳燮陽:可貴的“純真”
湯沐海:弧線劃出金色風采
余隆李南:中國愛樂這十年
夏爾·迪圖瓦:快樂的“超級旅行家”
丹尼爾·哈丁:21世紀的期待
呂嘉:“中國鬼才”闖蕩意大利
諾林頓:循舊求新的古樂“復活”者
閻惠昌:我看到了國樂的世界性未來
龔林:“茉莉花開”在扶桑
歌唱家:
吳碧霞:歌壇蹦極者
方瓊:生活就是最好的一首歌
馬金泉:這個“成吉思汗”很骨感!
演奏家:
郎朗:繞過一千個“陷阱”走來
陳薩:漂泊的“吉卜賽人”
呂思清:弓弦上的“精靈”
謝楠:藝術的美麗是痛苦提煉的
克萊門斯·海茲伯格:維也納音樂
悲情劉詩昆
傅聰:黑白鍵上五十年
克勞斯·海曼西崎崇子:黃金拍檔演繹“拿索斯神話”
吉頓·克萊默:音樂不是服務于自己的虛榮品
弗蘭克·彼得·齊默爾曼:小提琴已經成了我的信仰
後記:音樂史上的那些偉大天才

書摘/試閱

“音樂奇才”趙季平
我試圖探尋,趙季平那些富有神思幻境般的金色旋律,是從哪條“神河”中流出而且總不斷流?活躍在他精神王國中的神秘語言,緣何能一次次溶化成難以捕捉的美,顯示出音樂的偉大和直接,在人的心靈中引起共鳴?
——手記
在中國,絕大多數百姓并非熟知趙季平。而他的音樂,卻是一個個鮮明的符號,傳播在大街小巷的老百姓口中。
許多福利彩票亭,不斷地播放著《水滸》中的“該出手就出手,風風火火趕九州啊……”;許多人,直著嗓子在卡拉OK:“妹妹你大膽往前走哇/往前走/莫回呀頭/通天的大路九千九百九千九百九哇……”還有:“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氣不咳嗽/喝了咱的酒,滋陰壯陽嘴不臭……”多少年了,老歌被傳唱成了時代的經典。
音樂的能量是巨大的。
當“平原上黃河長/生我養我好地方/大風吹來晃一晃/吆/酒過千殤”那主題歌,不久前隨著《狼毒花》在全國各大電視臺一撥又一撥地熱播時,那凄美壯烈的旋律伴隨著“常發”、“梅子”的鮮活形象,再一次震撼億萬觀眾的心。
中國百年電影史,從20世紀80年代起,趙季平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經他配樂的很多部影視作品紅遍全國。《黃土地》、《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烈火金剛》、《秋菊打官司》、《孔繁森》、《水滸》、《燕子李三》、《康熙微服私訪記》、《一聲嘆息》、《美麗的大腳》、《天下糧倉》、《大閱兵》以及《大宅門》、《喬家大院》、《狼毒花》等50多部電影以及更多的電視劇,幾乎每部影視作品的音樂,都膾炙人口,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國內幾乎所有的電影大導演,都與他合作過。
趙季平的電影音樂代表著中國,頻頻走進全球性的電影節,并獲得了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士、德國、美國、比利時、荷蘭、西班牙、捷克等電影節和電影展的各項國際大獎。
奧斯卡金像獎得主、《從毛澤東到莫扎特》的攝影師,如今美國記錄片大導演阿蘭·米勒為拍攝國際紀錄片《音樂家——趙季平》,親自帶領一個九人攝制組,花了大半年時間,從瑞士跟蹤到北京、西安乃至陜北。米勒說:“他是中國音樂里程碑式的人物,是中國的約翰·威廉姆斯!”
藝術中的巨大作品,一定含有某種美的屬性,不過這種屬性往往是很特殊的,要理解它就必須深入鉆研這個作品,鉆研它的風格特點,甚至可以說是鉆研作者的個性。我對趙季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試圖探尋,那些富有神思幻境般的金色旋律,是從哪條“神河”中流出而且總不斷流?活躍在他精神王國中的神秘音樂語言,緣何能一次次融化成難以捕捉的美,顯示出音樂的偉大和直接,在人的心靈中引起共鳴? 2007年夏天,我開始尋訪趙季平。然而我知道,采訪這位當代中國的電影音樂大師,必須得通過陜西音樂圈內和他最近乎的哥們。這些音樂前輩告訴我,他為人低調,深居簡出、討厭應酬,鮮對媒體,長期躲藏在音樂背後。
果然,頗費一番周折。先是,幾個月內他抽不出時間,好不容易約定“十一”長假的最後幾天在西安見面。我剛要啟程,忽又接到電話,說他要去文化部開會,無奈只得退機票。10月下旬,得知他來上海開會,有一天半時間,我趕緊與他約時間。沒料到,第二天一早又接到他的電話。“對不起,我上午十一點的飛機要離開,抱歉,這次沒時間了。這樣吧,我11月底至12月初在西安,你過來如何?”趙季平說。
終于,有緣一識“韓荊州”。當我坐在趙季平在西安古城墻外那22層樓中的書房里與他深聊時,我發現,音樂大師那張古樸的臉,顯得很平靜,好像什么事在他身上都沒發生過一般。可他一開口說話,你似乎可感覺到,作曲家內心激情奔涌的嘩嘩水流聲……
(1)
趙季平的家中,更多時候是靜悄悄。這種靜逸,讓來人一進門就能察覺,這里似乎很少有高朋滿座的歡景,以致很自然地會壓低嗓門。
身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現今是中國音協主席)陜西省文聯主席的趙季平,長期埋首案頭,他那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只有在靜默中才能進發出神奇的靈感火花。這個心靈,在靜默中汲取營養,制造音樂。
寬敞的書房中,有兩架鋼琴。除此之外,滿屋是書。書架上,擺滿了各種獎杯。書桌上,推滿了各種資料和五線譜。趙季平坐在桌前。
“36集電視連續劇《狼毒花》,我看了五遍,而且幾乎你所有的電影原聲音樂唱片,我都聽了。很多音樂中,有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美在里面。所以我反復看、反復聽。”我開口聊了起了《狼毒花》。
“哇!”趙季平驚訝了,古樸的臉上浮現出笑意。
“我查閱了你的創作年表,發現你涉足了所有音樂創作領域,比如交響曲、協奏曲、合唱、歌劇、舞劇、聲樂、民族管弦樂等等。第一次‘觸電’,是不是電影《黃土地》?之後又怎么會一發不可收拾的?”我問。
“我對音樂創作從小就愛,而且愛得很早,記得還在我小學三年級時,我就產生了這個夢想,將來要當作曲家,這個觀念始終沒變過。”趙季平不假思索回答。
“是什么東西誘發你從小時候就有如此宏大夢想?”
“不知道!就是喜歡,小學生時就想寫東西,初中開始動手寫歌。有這種心態,接著就考音樂學院附中,一直到大學畢業,這么多年中,我對夢想的追求非常執著。
對電影音樂的創作,也是一種偶然。雖然我對畫面的感覺有優勢,但是機遇也非常重要。1983年,陳凱歌、張藝謀找到了我。與凱歌的愉快合作後,又與藝謀合作《紅高粱》,從那時起,一直走到現在。
我信奉一種原則,干每件事,都要有一顆平常心,踏踏實實地去做,絲毫沒有其他雜念。
P2-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