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提醒您!您有折價券未完成領取,請盡速登入以保存至您的帳號。
文通然後字順:文化卷(簡體書)
滿額折

文通然後字順:文化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文通然後字順(文化卷)》主要內容簡介:文化是一個很“闊氣”的詞。文化的地界很寬闊,做文化觀察的第一要義就是闊。多看,多知。文化亦是一個“厚實”的詞。文化的人事很復雜,做文化觀察的第二要義就是沉。多問,多想。《文通然後字順(文化卷)》精選2010年度《文化》版佳作,收錄了設計、環保、電影、新聞、教育、文學、思想、學術等所作思想隨筆40余篇。《文通然後字順(文化卷)》由南方周末編著。

名人/編輯推薦

《文通然後字順(文化卷)》精選2010年度《文化》版佳作,收錄了設計、環保、電影、新聞、教育、文學、思想、學術等所作思想隨筆40余篇,內容包括:為什么要罵張藝謀?——張藝謀批評史,請再修改——奧運官方紀錄片《永恒之火》誕生記,傷害最終會被帶進墳墓嗎?——他們的《唐山大地震》,“我收藏的是他們的夢想”——蔡國強與“農民達?芬奇”,“共產黨的錢不能要,國民黨的錢也不能要”——幅抗戰大畫的臺海之旅等。

老實交待吧,這套叢書的緣起,跟《南方周末》創刊二十五周年有關。
創刊二十五周年,逢五,“南周”未能免俗,搞了一些紀念性的事情。先是在緊鄰生日的那一期,打了一個紀念包,在二十五年里各選了一點緊鄰生日那一期內容的只言片語,弁于每版的上部;頭版則是一篇編輯部文章,題曰“生于1984”。
生于1984,說了個大實話,并由此聲稱自己是“一份80後的報紙”,順手撿了個現成。記得惹起過一些非80後的讀者朋友的非議,但我想,以他們的天縱神武英明,對我們的這一點小九九,應該洞若觀火。要我這個個中人老實交待的話,跟80後攀個同年,也不過是“南周”想跟年輕人,包括非80後的年輕人,勾肩搭背的意思,屬于淘氣——也許算不上是“精致的淘氣”——一類,不是要刻意排他的。辦報,自然是要人看,誰不想男女老中青華洋通吃呢!
那大實話里也有一些別的意頭在里邊,也是個現成,我們的讀者恐怕是一望而知的,這也屬于一種淘氣。奧威爾的《1984》,精不精致不知道,知道的是,這是一種年份的偶合,卻無疑義。
告別1984,中國開始了自己的大故事;生于1984,“南周”書寫著中國的大故事。噩夢慢慢醒來,拿破侖對睡獅的預言,似乎正在兌現。中國人敢做夢了,中國人能圓夢了。為“南周”幸,為國家幸,“南周”提出了“中國夢”這個概念。在上海文廣傳媒的支持下,我們在上海向“中國夢”的踐行者致敬,也以此作為我們二十五年生日慶的一部分。
以國家作為夢的前綴的,聽得最多的是“美國夢”;“中國夢”,一望而知,也是現成,也是挪用,也許也是淘氣。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人口最多的國家,像從烏托邦的虛空中著地的安泰那樣,緩釋出力量;像一個還在為青春痘煩憂的少年一樣,勃發著生機。這跟一個早已在地的巨人,跟一個健康成長的少年,私心覺得,也許是可以分庭抗禮的,當然,也可以握手言歡。這兩個偉大的國家,難免擁有一些共同的夢想——不是說“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嗎——當然,有實現夢想的不同道路。殊途而同歸,大約歸于人。
這同歸的路,是人道——是人像個人的樣子的道,是讓人能像個人的樣子的道;是人不是被縛的、不是被養的、不是被“被”的,不是跪著的、不是一個人站著的、不是幾個人站著的,是所有的人都站著的……道。
有些路是擠的,有些門是窄的,人的道是難的。但總有一擁再擁三擁而上的,總有破門破窗破頭而入的,總有分身粉身焚身以殉的。悲欣交集,非黑即白,或者灰色,平淡如水,忽而絢爛,忽而絢爛歸于平淡,是人的故事。
生于1984,有生以來,“南周”記錄著人的故事,中國人的故事;記錄著人像個人的故事,國家像個國家的故事。除此而外,它能做什么?還能做什么呢?
我曾經說過,《南方周末》是個補集。那一年的2月11日,它甫一出世,就是作為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的補充的;自此以來,它也不過是以盡可能專業的方式,做了點同業不能做的,不愿做的,有時候是不敢做的,或者忘了做的。補充而已,借用一個數學的術語,是為補集。以後,補集似乎成了它的宿命,或者,竟是一份使命。
“南周”奔三了,幸耶非耶,同業與“南周”的交集越來越多,“南周”能“補”的就越來越難,也越來越少;只是使命難卸,宿命難免,“南周”同人一如既往地找著,補著,找補著……
矯情點說吧,寫著寫著,就想到曹雪芹筆下無材補天的石頭。女媧煉就了三萬六千零一塊,補天剩下的那一塊,自怨自悼之際,遇了兩位肢障人士,不是“被”,自請被攜去紅塵走了一遭,于是,中國出了個《石頭記》。
“南周”當然不是《石頭記》。我們這里首先結集的,都是“南周”第二十五周年里刊出的各色東東,算是今年的那些補集,或力求成為補集的補集吧。作為“南周”年度叢書,亦以為“南周”創刊二十五周年的又一個紀念。
順便賣一句廣告:從這一年開始,我們每年都會分門別類,選編這些各類補集,年度作一合觀,以見我們努力找補的一點成績,以作讀者了解中國的參考。跟平時一期一期或應時應景又不可預測而發的一篇一篇(自不是連載),這用心合輯的“南周”年度叢書,雖不“新奇別致”,應該也是別有生面的吧?花些銀子,不一定冤枉。
再廢話一句,是為序。
2011年4月19日于陳留居

目次

總序
序文化之軟
第一輯 電影·藝術·人物
為什么要罵張藝謀?
——張藝謀批評史
請再修改
——奧運官方紀錄片《永恒之火》誕生記
傷害最終會被帶進墳墓嗎?
——他們的《唐山大地震》
“我收藏的是他們的夢想”
——蔡國強與“農民達·芬奇”
“共產黨的錢不能要,國民黨的錢也不能要”
——幅抗戰大畫的臺海之旅
中國人站起來了,干嘛必須坐著看演出
——迷笛音樂節怎么和政府打交道
咱們民謠有力量
——“民謠在路上”巡演側記
《龍須溝》:一出戲就說清了我們的政權
都寫好了,照著演就行了
——《四世同堂》的前世今生
“每天早上起來不要跟我說話”
——舒乙說老舍
《寶島一村》:與眷村有關的日子
威斯巴登劇院的德國模式
“我要學政治”
——吳冠中的最後歲月
捧我的人把我捧上天,踩我的人把我踩成屎
——訪問郭敬明
兒子+弟弟+丈夫+父親一范偉的合格線
甜歌苦鬼左小祖咒
“我從不妄自菲薄”
——專訪日本女優蒼井空
必須打上馬賽克
——“有碼”的日本AV產業

第二輯 文學·歷史·教育
“出了事,我擔著”
——87版《紅樓夢》的流言
紅劇在前,紅學在後
——《紅樓夢》校訂本的傳奇
“就是一層薄紙,拿手指一捅就破”
——歐陽健再批“脂偽本”
我的國家不是叫我生氣,就是讓我傷心
——作家巴爾加斯·略薩的政治生涯
“詩人社會是怎樣一個江湖”
——詩人多多專訪
“我不想把這本書寫成檢舉信”
——李承鵬眼里的足球內幕
“文學發出的可能是別扭的、保守的聲音”
——專訪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
我爺爺還不是抗日英雄
“卡廷慘案”絕不只是一場大屠殺
——專訪波蘭“國家記憶研究院”
高級研究員克日什托夫·波薩克
德布雷:曾與格瓦拉并肩戰斗的人
“哀悼日”的前世今生
“韓寒是主動不念了,我是被和諧了”
——被自毀前程的中學生
為客戶服務
——一位中國民辦小學校長的日常壓力

第三輯 專題系列
除了熊貓,還有誰能代表中國?
一根鋼絲能承受多少驚嘆
——“少林小子”在空中
白巖松:我已經進入了得罪人的時代
我怎么會沒有中國夢呢?
——從鄉愁到美麗島
大同夢、強國夢與幸福夢
姜文:如果用永久記憶來做電影,我會死的
吳宇森:我希望中國能夠強大而謙卑
徐冰:社會為什么要讓你成為一個“游手好閑”的
職業藝術家?
文化要用母語講
為什么我們輸不起

書摘/試閱

為什么要罵張藝謀?——張藝謀批評史
張英姜弘
我們制作一份清單,張藝謀批評史。目的不是清算張藝謀,亦不是清算批評張藝謀的人。不是為了留戀過去,甚至不是為了關切今天,倒是為了期望將來。
期望我們有更多樣的創作,有更多種的聲音,亦有更多的平和;期望我們終竟不免時代的烙印,卻能夠不受時代的綁架。
期望一部電影只是一部電影,一個張藝謀只是一個張藝謀,不要一種聲音長期占據公共空間,亦不要一個張藝謀總是淪為中心話題。
這一層家常的意思,說給我們的電影業者、觀者、批評者、管理者,和我們的媒體同業。
你信不信,我今天就是拍部《活著》,也會被人罵。
——張藝謀謝晉走了,張藝謀來了
“張藝謀的淪落,終究是電影制度的問題。一個問題成堆的電影體制,把好端端的張藝謀變成了一個文化怪物。這個富有才華的導演,最終辜負了我們二十五年前對他的熱烈期待。”文藝批評家朱大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當年對張藝謀的捧,是從對謝晉的貶開始的。
據朱大可回憶,最早批評謝晉的是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的李劼,在上海的滬西工人文化宮影評組主辦的一個電影講座上,首次提出“謝晉電影時代應該結束”,贏得在場工人影評員的熱烈掌聲。
1986年7月8日,朱大可在《文匯報》上發表了《謝晉電影模式的缺陷》,這些缺陷包括:“謝晉電影的商業性質”,以及“標準的好萊塢審美眼光和習慣”,“更令人不安的是謝晉一味迎合的道德趣味,與所謂現代意識毫無干系”。
文章被大量轉載,引發了關于謝晉電影的大討論。
李劼發表了《謝晉時代應該結束》的文章。認為謝晉這位頗有才氣的導演,在銀幕上向四周“團團作揖”,以換取一片“熱烈而盲目”的喝彩聲和掌聲。“當時評論界的批評鋒芒所指,與其說是謝晉電影的媚俗,不如說是謝晉電影在權力面前的卑躬屈膝。”李劼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
對張藝謀電影的挖掘,是在這場批評後不久發生的。“大概是1987年,《紅高粱》到上海首映時,《文匯報》的文藝部主任給了我一張票,叫我務必看一看。我去看了之後,覺得有些新意,在隨後由《文匯報》舉行的討論會上說了這意思。”李劼說,出席那個討論會的,都是當時所謂的先鋒人物,比如張獻、孫甘露、格非等。“《紅高梁》在上海文藝評論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肯定,甚至有人當場表示,這是中國電影界的一個盛大節日。《紅高梁》向世人表明了,中國電影不再按照權力意志炮制,而是隨著創作者自己的意愿編導。”李劼說,對謝晉的批評給以張藝謀為代表的第五代導演登場,掃清了道路。
幾個月後,《孩子王》上海首映式上,陳凱歌高興地對朱大可說:“你的刀捅到了中國電影的肺葉子上了。”“對《紅高梁》的肯定,確實是希望中國電影有所改觀,突破謝晉模式。”李劼沒想到的是:“張藝謀後來會變成謝晉第二,并且比謝晉還要謝晉。”朱元璋式的傳奇
張藝謀是用來推翻“謝晉模式”的“武器”,但張藝謀從來就不是這其中一員。
張藝謀一出生,父親頭上就頂著“歷史反革命”的帽子,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的他,從小心理和性格就很壓抑、扭曲。
1978年9月,超齡六歲的工人張藝謀幾經周折,破格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學習。由于當年學院招生過多,開學不到一個星期,就有人貼出大字報,針對學院擴大招生名額和破格錄取學生的事,表達了“不同的意見”。
已經入學的張藝謀經歷了退學、再入學,兩進兩出才艱難完成了四“年的學業,這不是他的同班同學陳凱歌、田壯壯等人所能體會的。、
“張藝謀登上電影行業的歷史舞臺,是一個劉邦式的故事,一個朱元璋式的傳奇。”李劼總結說。
1988年2月23日,《紅高粱》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在西方A級電影節中獲得大獎,消息傳回中國,被認為是“為國爭光”,當時的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還舉行了慶功宴。
然而,僅僅三個月後,風向就開始變了。1988年5月起,以《中國電影報》為大本營,發表了一系列對《紅高梁》的批評文章。
5月5日,《中國電影報》將這部作品稱為“丑化、糟蹋:侮辱中國人的影片”。10日,該報再次刊文《干涸的心田》,將批評的調子升為“辱華”。
此後,《文匯報》同時刊登了批評和肯定《紅高梁》的文章,作家白樺是支持者之一:“紅,片表現了舊時代的民俗、民風以及私生活等,我并不覺得這是迎合洋人的口味,傳統性很強,恰恰接近過去的生活真實。”
當年的廣播電影電視部副部長陳昊蘇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撰文說:“如果一部影片在國外獲了獎,我們反而太敏感,很警惕,總認為外國人搞了什么鬼,以至于原來自己認為是好作品也不敢再說好了,這難道是有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現嗎?”
“謹小慎微”的張藝謀對批評尤其敏感:“《紅高梁》在籌拍階段,有人指責‘張藝謀在《一個和八個》里就歌頌土匪抗日’,等到《紅高梁》上映,又有人指責‘《紅高粱》里的人物活得渾渾噩噩,缺乏崇高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