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郎咸平說中國即將面臨的14場經濟戰爭
滿額折

郎咸平說中國即將面臨的14場經濟戰爭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00 元
優惠價
9027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作者郎咸平被評選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經濟學家、中國最受尊敬十大經濟學家
◎入選2002、2003年世界經濟學家名人錄
◎郎咸平最真實、最深刻的百姓經濟學
◎《工商時報》副總編輯 梁寶華、法國巴黎銀行投資銀行主管 蔡鴻青 專業推薦

他是中國民企的「郎教父」:鑽研「公司治理與企業戰略」,為企業主提供諮詢。
他是中國經濟的「鐵榔頭」:?百姓出頭,痛批政府做什?錯什?的「鐵榔頭」。
他是中國股市的「郎旋風」:質疑中國國家企業改革方案流弊,企業侵吞國有資產,引發旋風。
他是中國股民的「郎監管」:推動「辯方舉證」、「集體訴訟」措施,保護小股民正當利益。

除了檯面上的匯率、貿易戰爭外,中國就連水稻、豬隻也都被外國圍堵,
整個食衣住行,甚至是娛樂、文化都被攻掠,壟斷的危機一點一滴正吞噬著中國……
這對台灣經濟影響實在不容小覷,14場危機牽動你我的未來,不得不正色以待……

第1戰 匯率大戰──
人民幣對上美元,是兩敗俱傷?還是中國重傷,美國僅是皮肉傷?

第2戰 泡沫大戰──
在國際投機客的攻擊下,中國股、房市是否會瀕臨泡沫危機?

第3戰 產能大戰──
錯把產能過剩解讀為景氣春燕,中國如何突圍失業率和供過於求?

第4戰 地產大戰──
不尋常的房市高漲,中國有可能成為杜拜第二嗎?

第5戰 汽車大戰──
豐田事件讓美國人對日本貨感冒,同樣的手段若用在中國,又會如何?

第6戰 氣候大戰──
讓全球暖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嗎?還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祕密?

第7戰 低碳大戰──
挾著「碳計畫」的曝光,你我可能未來連呼吸都要付錢?

第8戰 新能源大戰──
中國各省對高附加價值產業呈一窩蜂,這到底是福?還是禍?

第9戰 新能源汽車大戰──
產能過剩和智財權問題洶湧而至,是否會壓垮中國?

第10戰 金融資本大戰──
富可敵國的高盛銀行,為何要出手掌控中國生豬產業鏈?

第11戰 產業資本大戰──
鉀肥、鐵礦石、煤礦紛紛被外資入主,中國對於定價權有口難言?

第12戰 轉基因大戰──
一顆基因黃豆恐造成人體不孕,這種控制人口行徑,可能發生嗎?

第13戰 焦炭大戰──
身為焦炭出口國,居然沒有定價權,當中的詭譎何在?

第14戰 文化大戰──
好萊塢電影成功入侵中國,中國該如何捍衛並從中學習反撲?

總是精準預言、關懷民生的郎咸平,這次主要揭露新帝國主義的操作手法和技巧,14場過去中國沒有經歷過的戰爭,被外國操弄的情節如同電影一般,令人瞠目結舌。到底中國未來的命運會怎麼樣?國際的經濟形勢又會如何發展?看這位被中國老百姓譽為「十大經濟學家」的郎咸平如何剖析和評論。

作者簡介

郎咸平 Larry Lang
郎咸平,美國華頓商學院博士。曾任華頓商學院、密西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被公認?公司治理方面的頂級學者。
著作有︰《郎咸平說》系列、《財經郎眼》系列、《郎咸平案例》系列等數十本書籍,本本暢銷,受到各界熱烈迴響。

名人/編輯推薦

大中華的經濟戰爭~法國巴黎銀行投資銀行主管 蔡鴻青

郎教授以民族主義的立場,地緣經濟的看法,以十四個面向依照案例的方式來分析目前中國已遭遇或即將遭遇的經濟問題。

他的話鋒尖銳、概念清晰、觀點鮮明、直接切入關鍵主題,引用數據豐富,他的觀察重點與社會當前關切議題緊緊結合,雖然他是台灣出身的經濟學者,但這樣的評論筆觸是台灣讀者較少見的。看法沒有對錯,只有立場問題,好的書就是需要與讀者互動,引起共鳴。我長年在投資銀行領域工作,接觸動盪變化的資本市場,對於郎教授提出這樣的深入觀察,深表佩服。當然,不少佐證數據引用的時空背景,是在於金融危機時期。眾多問題的因果循環難說清楚,點出的現象也不僅是歐美針對中國,反而是已發達國家對於新興發展國家的態度。但這些觀察與現象,對於曾為亞洲新興四小龍的我們應該不陌生。

其實,郎教授點出的問題,還是中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中央調控的計畫經濟走向市場主導的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需面對與處理的內部與外部問題。占有全球六分之一人口的族群,中國經濟實力的抬頭僅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也是全球關注的焦點。

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不斷的追求成長,具體的說,金融泡沫的出現與破滅,本來就是市場經濟的基因。身處在新經濟的年代,金融資本與行業資本的互相作用,有時候金融資本的影響力已大大超越行業資本,不容忽視。在全球化的範疇內,政治、金融、科技與經濟問題已經互相牽扯一起,無法獨立分析。位於大中華經濟圈的我們,已與中國的經濟緊緊的聯繫在一起,無法選擇不加入這場戰爭置身事外,反而應當好好思索如何掌握最佳時間,搶好最佳位置,加入這場戰爭。 

本書導讀~郎咸平

有些人可能會說,今天帝國主義不再那麼赤裸裸了吧?過去的帝國主義是透過戰爭來瓜分土地從而占領市場,現在倒是省事多了,透過資本或者壟斷聯盟來直接瓜分國際市場,進而實現資本的目的。也就是說,過去的「瓜分土地」已經演變成現在的「經濟殖民地」了。而本書的目的在於,以案例形式詳細解剖新帝國主義的操作手法和技巧,企盼讓讀者熟悉新帝國主義的操作手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總共規劃了十四個章節。

我首先在本書第一章討論美國最近發動的匯率大戰的點點滴滴。到底美國對中國發起的匯率大戰會以什麼方式進行值得我們關切,我認為乘人之危就是個關鍵。為了瞭解美國的操縱手法,我們在第二章先行研究美國是如何乘人之危對付亞洲其他國家/地區。我們的結論是美國唆使其代理人,主要是華爾街的金融投機客,在某個國家/地區挑起了資產泡沫的危機,從而誤導這個國家/地區的資源遠離實體經濟而進入泡沫經濟追逐高利潤。最後的結果,不但金融炒家在泡沫爆破之前席捲一把撤出,而且在泡沫爆破之後,由於這個國家/地區的資源被誤導而脫離了實體經濟,打壓了這個國家/地區的長遠經濟發展。我具體的把泡沫大戰分成了幾個模式,而每個模式都以不同國家/地區的案例做說明,包括泰國、越南、香港和日本。

第三章,美國是如何乘中國之危挑起戰爭的呢?我詳細討論了「危」來自於:第一,資產泡沫化;第二,經濟停滯化;第三,通貨膨脹化,以及美國利用三大戰爭──匯率大戰、貿易大戰、成本大戰惡化我們的三大危機。但是我認為匯率大戰才是主戰場,而另外兩個戰爭只是輔助手段。具體而言,美國透過貿易大戰為輔助手段,逼迫中國在匯率大戰中讓步,從而打擊出口。此外,美國透過成本大戰為輔助手段,全面拉動國際農礦原材料價格,不但惡化中國的通貨膨脹,而且抵消了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進口好處。但是我認為匯率大戰除了打擊出口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美國精心策劃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讓中國重蹈日本模式的覆轍,逼迫中國開放金融市場,也就是所謂的一箭雙雕。

何謂日本模式呢?二十世紀八○年代美國表面上逼迫日本開放農業和服務業,由於日本無法開放這兩個市場,所以必須在開放金融市場上讓步。因此美國迫使日本引入了金融衍生工具戳破了日本的泡沫,讓日本陷入了二十多年的蕭條。這一次,美國對人民幣施壓打擊出口當然是第一個目的,但是由於人民幣升值五%以上將嚴重打擊中國出口製造業,中國政府不願大幅升值,因此必須在其他方面屈服。我判斷美國匯率大戰的第二個目的和對付日本一樣,就是逼迫中國開放金融市場。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利用外資工作的若干意見」果然確定了中國即將開放金融市場,完全與我的看法吻合。

第四章將討論一個和狙擊亞洲其他國家/地區完全不同的另類泡沫大戰──杜拜。我覺得美國對日本的戰爭最有意思,也最值得學習。第二章討論美國在一九八五年如何透過泡沫大戰打擊日本,而日本的損失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損失。美國在二○一○年又針對日本豐田展開貿易大戰。美國的藉口是豐田汽車的品質有問題,其實這是胡說八道,豐田汽車的品質可能有問題,但是同樣的問題一樣存在於美國汽車。舉例來說,二○一○年一月底之前的六個月美國總共召回有問題的汽車共二百一十六次,豐田只有六次,其他大部分都是美國汽車,從資料上實在看不出豐田的品質問題。我認為美國的真正目的是司馬昭之心,那就是為了解決美國龐大的失業人口,美國必須打破美國人的消費習慣──第一是購買日本高品質的產品,第二是購買中國的低價產品。只有打破這兩個習慣,美國人才會回頭買美國貨,工廠才會開工,工人才能就業,美國失業人口才會降低。第三章就討論了匯率大戰造成人民幣升值,中國產品廉價神話自然被打破。而豐田大戰就是美國版的「潛伏」,也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驚天大陰謀,目的就是為了打破日本產品高品質的神話。這個所謂的「陰謀論」,就是第五章討論的主題──豐田大戰,美國版的「潛伏」。

第六章到第九章,討論氣候和新能源大戰。由於氣候變暖的議題持續發酵,節能減排已經漸漸成為中國的國策。我們天天議論「節能減排發展新能源」,可是讀者有沒有想到所謂氣候變暖的議題就是歐美的驚天大陰謀,甚至可以被理解為氣候大戰。第六章氣候大戰,我們用詳細的資料和圖表駁斥了氣候變暖的論述,發現根本不是二氧化碳造成地球暖化,而是太陽黑子。第七章低碳美元大戰,探討為什麼歐美要搞這個陰謀呢?那就是為了透過這個概念逼迫中國購買歐美的碳減排設備或繳付碳關稅,以形成「低碳美元」回流歐美,拉動他們的經濟。第八章新能源大戰,中國為了節能減排,竟然又用了荒謬的「大躍進」思維發展新能源,包括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最後造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更嚴重的是,製造新能源的過程當中,產生了大量的污染遺禍我們的子孫萬代,而歐美得到了綠色環保。產能過剩和污染已經敲響了中國新能源戰敗的喪鐘。第九章新能源汽車大戰,中國為了節能減排,又開始利用「大躍進」的思維發展可笑的新能源汽車。請讀者想一想,握有新能源技術和汽車發動機技術的歐美,以及日本都不發展電動汽車,中國既不掌握新能源,又不掌握汽車發動機的技術,又怎麼能領先全世界發展新能源汽車呢?大概就是憑著「大躍進」的愚昧思維,最終圖利外資,讓他們有絕佳的機會在中國進行活體試驗,並且搞出來一套他們握有專利的標準。

各位朋友記不記得東印度公司?大清末期,東印度公司本身就帶領著英國的炮艦打開了五口通商,對不對?它想通商,我們不讓,它就動用炮艦,也就是說,以武力為後盾,通商為藉口,來剝削中國。但是東印度公司到了十九世紀末期慢慢解體了,取而代之的是怡和洋行。因為它想,為了讓中國五口通商,派軍隊,這個成本太大了,太費事了。乾脆咱們來點祕密的。透過怡和洋行,它就已經確定了今天的一種形態,那就是它有兩個翅膀,一個叫做金融資本,一個叫做產業資本,兩個互相配合到中國來掠奪。它的產業資本幹了什麼事呢?它投資了一家公司叫福公司,就在我們山西跟河南挖礦。那它的金融資本呢,和n棯袘璁X作,向n棯袘甇禸蚇b中國建了很多鐵路,包括京沈、滬甯、滬杭甬,都是怡和洋行幹的。你看到沒有?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已經開始慢慢分家了。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將分成第十章金融資本大戰:一個華爾街的幽靈──高盛;第十一章產業資本大戰:世界很小,必和必拓很大;第十二章轉基因大戰:來勢洶洶的產業資本孟山都。這三個章節來討論二十一世紀的兩大資本如何玩弄中國。

它們對中國的侵略絕不亞於大清王朝末期,只是它們的手法翻新了。為了各位讀者,我臨時決定加入了第十三章焦炭大戰,透過中國焦炭大戰的悲劇,談談定價權大戰的失敗。中國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焦炭出口國,但是在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聯合操控下,連自己的焦炭都沒有定價權,無法控制焦炭的國際價格。讀者可以想像一下為什麼中國出口稀土的價格總是最低的,因為中國依然沒有定價權。

最後,第十四章講文化大戰,我想談一談美國的文化侵略。我們把二○一○年年初上映的「孔子」跟「阿凡達」做一個比較。它們的母題是相同的,都是在講述救世者的形象。「孔子」這部影片基本節選的是孔子十四年「累累如喪家之犬」周遊列國,它描述的是這麼一個老者來救世;而「阿凡達」描述的是,一個地球人的叛逆者去拯救潘多拉星球。可是一比較,中美文化產業的很多問題就浮出了水面。「阿凡達」跟「孔子」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宣揚一種文化。「阿凡達」宣揚美國文化,「孔子」宣揚中國文化。可是手段呢?那是天差地別。「阿凡達」將美國所要宣傳的基督教精神、羅斯福的堅忍不拔和摩爾根的救世情懷統統融合在了男主角身上,成為一個三位一體的載體,同時演繹著我們最關心的環保話題,從而打動了我們,美國成功地輸出了文化的價值觀。而「孔子」之所以不被人看好的主要原因就是把「阿凡達」的三位一體還原成為基督傳、羅斯福傳和摩爾根傳,請問讀者,你會看這三個傳記電影嗎?當然不會,因為這種直來直去的宣傳手法太缺少創意,這就是為什麼「孔子」會失敗。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各地的孔子學院那種直來直去的手法中,從而遭到各地政府的抵制。我十分懷疑這些人到底懂不懂宣傳,目前應該警惕的已經不是簡單地學習「阿凡達」的問題了,而是以「阿凡達」為主的美國的文化侵略已經進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境界,這才是應該警惕和學習的。

目次

第一章 中美匯率大戰烽煙起︰我的預言從未爽約
第二章 匯率、貿易、成本大戰︰中國沒有選擇
第三章 亞洲泡沫大戰︰美國如何製造泡沫綁架新興市場
第四章 另類泡沫大戰︰杜拜危機的泡沫真相
第五章 豐田大戰︰美國版「潛伏」
第六章 氣候大戰︰一個驚天大謊言
第七章 低碳美元大戰︰美國綁架全球經濟的碳計畫
第八章 新能源大戰︰中國的新能源經濟為誰綻放?
第九章 新能源汽車大戰︰中國汽車業真能成為世界第一?
第十章 金融資本大戰︰一個華爾街的幽靈——高盛
第十一章 產業資本大戰︰必和必拓掐住中國工業發展
第十二章 基因改造大戰︰來勢洶洶的產業資本孟山都
第十三章 焦炭大戰︰中國從來就沒有焦炭定價權
第十四章 文化大戰︰當孔子遇見阿凡達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