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西方文明中的音樂(簡體書)
滿額折

西方文明中的音樂(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58 元
定價
:NT$ 948 元
優惠價
8782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如書名所示,《西方文明中的音樂》旨在以“西方文明”為整體舞臺,展示音樂藝術在近三千年(自古希臘至20世紀初)的漫長歷程中所扮演的戲劇性角色。“文明”(civilization)一詞,在當下“千年世紀”轉折點的智力氣候中,似乎已經有點過時——它令人聯想起18世紀啟蒙運動以來“歐洲中心論”所特有的自負和傲慢。目前更常用的替代術語是聽上去更為中性和客觀的“文化”(culture)。但為尊重原著起見,譯者在翻譯書名時仍然選用“文明”一詞。關於“文明”和“文化”兩個術語間的區別和各自的內涵解釋,各路學派長期以來存在很多爭議,在此不贅。但話說回來,盡管如此,所有稍具常識的讀者都明曉“文明”或“文化”大概意味著什麼——無非是指人類精神活動(乃至物質活動)的所有成果。文、史、哲、藝、政、經,均是理所當然的題中要義。具體到“西方文明”,還必須加上一個幾乎位于中心地位的要素——宗教。
由此出發,《西方文明中的音樂》將音樂置于極其廣闊的“大文化”背景中,用獨特的詮釋性批評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表述考察了音樂如何參與、改變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反過來,音樂也同時被整體社會與文化的演變所影響)的歷史進程,因而獲得了極高的學術威望和榮譽。此書原著于1941年在紐約出版,隨即被公認為美國音樂學走向成熟的標志性里程碑著作。六十年來,《西方文明中的音樂》不僅已成為音樂史學領域的大師級經典論著,而且也被證明對文化史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就單個學者所著的單卷本音樂通史而論,至少在英語世界中,至今尚無任何著作在體現史家的“才、學、識”方面堪與《西方文明中的音樂》相比。

作者簡介

作者保羅•亨利•朗(Paul Henry Lang,1901—1991年)系匈牙利原籍。少年時代曾學習大管、研習作曲,但天生多方面的文化興趣使他最終轉向音樂學。青年時代,眼看右翼政治勢力上臺,社會形勢惡化,同時受到作曲家、民族音樂學家貝拉•巴托克的鼓勵,轉道去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習音樂學、比較文學和文化史)和法國巴黎大學(學習文學、音樂學、藝術史和美學)求學。雖然他最后的博士學位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獲得,但其實他整體的知識背景和思想基礎均源自歐洲。這種對西方(尤其是歐洲)文化傳統全方位的透徹了解和博聞強記其實是他日后撰寫《西方文明中的音樂》的直接前奏。 1934年,保羅•亨利•朗成為美國公民。他以極大的熱情和高度的專業責任感投入到美國音樂文化的建設中,并很快在美國音樂生活中發揮突出的引導和領袖作用。作為一流的教師,他從1939年到1970年在哥倫比亞大學這所名牌學府任音樂學教授,培養和訓練了幾代出色的音樂學家和作曲家(著名華裔美籍作曲家周文中先生即為其學生)。作為學科統帥和組織者,他是美國音樂學協會的創始人之一,并曾擔任國際音樂學協會主席一職(1955—1958年),推動了音樂學的學科發展,并提高了音樂學在學術大家族中的地位。作為知名樂評家,他曾出任《紐約先驅論壇報》(New York Herald Tribune)的首席樂評人(1954—1963年),在日常的音樂評論中融入學者特有的深邃歷史知識和敏感的審美判斷,其優美和活躍的文風至今傳為美談。最后,作為美國最重要的音樂期刊《音樂季刊》(Musical Quarterly)的主編,他在任近三十年(1945—1973年),不僅使這本期刊在學術上處于國際核心地位,而且使它貼近當代音樂生活(特別是當代音樂創作),其間的成就有目共睹。 教授、學科領袖、樂評家和主編——一人司職四個角色,均獲得極高成就,其事業生涯之圓滿可見一斑。保羅•亨利•朗繁忙一生,在其學術論著中,尤其精于對啟蒙運動、亨德爾、莫扎特、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和歌劇的專門研究。但是,這位音樂學者留給后人的饋贈中最值得稱道的依然是他四十歲時發表的鴻篇巨作《西方文明中的音樂》。在這里,作者所展示的不是一個專門家細致周密的考據鉤稽,而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最高水平的綜合家在把握時代精神脈搏上的獨到功力,在全方位聯系各種人文、藝術、精神現象時的雄才大略,在洞察音樂風格和理解音樂思維上的內行眼光,以及在表述文風上的華美修辭。

目次

中譯者序001
引言001

第一章 古希臘001
音樂在美的聖殿中/001
神話時期與荷馬時期的音樂/002
詩、歌與器樂/006
“悲劇從音樂精神中誕生”/011
音樂社會學概觀/014
音樂科學/018
古代音樂的最后階段/019

第二章 拜占庭022
東部基督教的音樂/022
古希臘音樂與拜占庭音樂的比較/026
拜占庭教堂音樂與聖詩/028

第三章 羅馬032

第四章 基督教早期教父時期039
“中世紀”對“文藝復興”/039
基督教教會音樂的問題/041
基督教禮儀音樂的淵源和組成要素/044
崇拜儀式的組織結構•世俗音樂•基督教會的抵抗/053
基督教祭禮音樂的神學、哲學和科學基礎/058

第五章 格里高利藝術與它的影響范圍065
格里高利大教皇/065
不列顛的羅馬聖詠/069
卡洛林帝國的羅馬聖詠•凱爾特人的影響/070
格里高利音樂的支系/074
格里高利藝術的衰落/080
羅馬風格時期普世神聖藝術中的格里高利聖詠/082
卡洛林時期的世俗音樂/085
音樂的理論、藝術和哲學觀念/088

第六章 格里高利藝術的進一步擴散095
戲劇從禮儀中產生/095
抒情詩、戲仿詩文和打諢歌/102
中古抒情詩歌的音樂淵源/105
封建主義及其藝術/107
吟唱詩人/109
騎士抒情藝術的其他方面/113
游吟藝人/116
騎士藝術的衰落/119
普羅旺斯藝術所喚醒的意大利抒情藝術/120
英格蘭的吟唱詩人和游吟藝人/124
戀詩歌手/125

第七章 哥特風格131
哥特風格的興起/131
復調的起源/134
早期復調的形式和手段/136
古藝術/141
羅馬式藝術與哥特風格/146
中古的音樂教義與理論/147
基督教會對復調的抵抗/149
法蘭西哥特風格對周邊文明的影響/152
第八章 新藝術155
中世紀秩序的崩潰/155
中世紀和文藝復興之間/157
新藝術和古藝術/159
法國的新藝術/162
意大利的新藝術/166
14世紀的音樂實踐/168
音樂理論和美學的新趨勢/170
14世紀中對音樂的廣泛傳播和普遍欣賞/173

第九章 文藝復興178
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178
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得到現代研究的確證/183
晚期哥特式音樂的最后體現/184
哥特因素和早期文藝復興因素的風格調和/186
英格蘭的影響/186
勃艮第樂派/190
新哥特風格的興起/192
佛蘭德斯音樂家的遷移•15世紀的意大利音樂•法蘭西-佛蘭德斯作曲家的崛起/198
16世紀音樂的問題/205
改革與復興——德國的人文主義•工匠歌手/210
德國藝術中的勃艮第與法蘭西-佛蘭德斯的影響/215
德國作曲家的解放/215
路德與德國的新教音樂/217
古典“尼德蘭”風格及其國際化/222
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音樂/224
威尼斯樂派/228
意大利-佛蘭德斯風格/231
復調的最后綜合•天主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234
帕萊斯特里那/239
音樂-政治環境的變化/245
樂器和器樂/246
器樂的種類與形式/251
文藝復興晚期的德國音樂/257
法國文藝復興的第二階段/259
胡格諾教派及其音樂/263
文藝復興時期的西班牙及西班牙音樂/266
西班牙-佛蘭德斯樂派的合唱作曲家/271
都鐸王朝之前的英格蘭音樂/275
都鐸王朝早期的作曲家/278
英格蘭的宗教改革/281
人文主義、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矛盾對音樂的影響/283
伊麗莎白一世時期和詹姆斯一世時期的樂派/289
聲樂/289
器樂/296
文藝復興的審美原則/299
文藝復興生活中的音樂/303
人文主義的反響——抒情戲劇的傾向•文藝復興音樂實踐面面觀/309
宗教改革運動的后果/315
音樂在大學里/315
新世界中的音樂/317

第十章 巴洛克320
文藝復興的衰退/320
宗教思想作為早期巴洛克藝術的原動力/322
變化中的藝術理想/326
巴洛克中的浪漫主義——戲劇/332
戲劇與詩歌、音樂的關係/334
音樂戲劇的前身/335
早期的音樂戲劇/338
蒙泰威爾第/344
宗教歌劇•清唱劇•喜歌劇/348
羅馬和威尼斯/348
17世紀晚期的意大利歌劇/356
作曲與演繹的新技巧:通奏低音•管弦樂隊•鍵盤樂器/361
器樂的原則與類型•意大利的小提琴樂派/368
“大巴洛克”的時尚——天主教的教堂音樂/372
17世紀早期的西歐/375
新政治哲學對文學藝術的影響•路易十四風格/377
路易十四鼎盛時期的音樂/379
法國思想對歌劇的根本抵抗/385
琉特琴音樂與羽管健琴音樂/387
三十年戰爭/389
德國的巴洛克音樂/393
德國的早期巴洛克歌劇/405
社會力量的重新組合/408
斯圖亞特王室統治下的英格蘭——革命與王政復辟/409
其他國家中的巴洛克/419
尼德蘭國家/419
西班牙/421
北美/425

第十一章 晚期巴洛克432
專制主義與啟蒙運動/432
哲學背景/434
巴洛克的音樂思想/436
氣質與感情類型說/436
理性主義•反理性主義•象征主義/442
世俗主義:晚期巴洛克的主導精神/446
晚期巴洛克的歌劇/448
那不勒斯樂派/453
意大利歌劇在德國/461
意大利歌劇在英國/464
晚期巴洛克的天主教教堂音樂/468
新教北方的宗教思想和音樂思想/472
教堂音樂與歌劇的和睦關係/478
晚期巴洛克的器樂/484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491
合唱作品/497
器樂作品/505
晚期巴洛克的英國音樂/516
亨德爾/520
清唱劇/523
巴赫與亨德爾/527

第十二章 洛可可—華麗風格—情感風格530
路易十四統治后的時期/530
三個國王的戲劇/531
洛可可從解體的巴羅克中興起/533
法國洛可可的音樂/536
拉莫/542
盧梭•諧歌劇論戰•法國喜歌劇/547
正歌劇與抒情悲劇的新面貌/552
開明專制/566
啟蒙運動的理想及其對文學的影響/568
音樂與啟蒙運動——柏林樂派/572
歌劇與歌唱劇/577
音樂理論與音樂實踐的關係/582
前古典交響曲的先驅/589
卡爾•菲利普•埃馬努埃爾•巴赫/594
奏鳴曲-交響曲的組和成分/596
意大利樂派和奧地利樂派/601
曼海姆樂派/606
前古典交響曲的進一步構成/609
前古典的室內樂/612

第十三章 古典時期615
古典思想的回歸/615
文藝學術中的古典傾向/617
海頓/623
早期作品/625
晚期作品/629
莫扎特/638
器樂作品/650
古典時期的戲劇與歌劇/656
莫扎特的意大利歌劇/660
莫扎特與歌唱劇/667
莫扎特的歌劇觀念/675

第十四章 18世紀音樂的邊緣及其實踐678
西班牙/678
英國/682
美國/690
18世紀的聲樂觀念/697
新教的教堂音樂/702
天主教的教堂音樂/704
18世紀的音樂實踐•管弦樂隊的建設作用•演繹藝術/710
18世紀音樂的社會學概觀/718
音樂評論與歷史編纂/724
啟蒙運動希圖創造民眾藝術宣告失敗/730

第十五章 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的交匯732
古典主義對浪漫主義/732
德國的浪漫主義運動/738
文學中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及其在音樂中的對應/743
貝多芬/747
生平/753
早期作品/757
晚期作品/764
貝多芬風格/768
舒伯特/773
革命時期、督政府時期和帝國時期的法國歌劇/784
德國的早期浪漫主義歌劇/791

第十六章 浪漫主義799
浪漫主義概觀/799
門德爾松•舒曼•肖邦/808
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批評/817
大歌劇/826
意大利歌劇/835
德國歌劇/840

第十七章 從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845
現實主義作為人生哲學/845
探尋包容一切的整體藝術/848
教堂音樂和交響-戲劇的新傾向/857
柏遼茲/863
李斯特/868
瓦格納/879
整體藝術品/889

第十八章 反潮流901
勃拉姆斯/901
比才/911
威爾第/915

第十九章 19世紀音樂的邊緣及其實踐923
德國/923
法國/930
英國/936
美國/940
音樂中的民族主義/945
俄羅斯/950
波希米亞/962
斯堪的那維亞/964
19世紀的音樂實踐/967
19世紀的音樂思想——理論•美學•哲學•科學/979
音樂評論/985
音樂學/991

第二十章 通往現代之路997
調性的新概念/997
器樂/999
歌劇/1006
舞蹈音樂與輕歌劇/1009
教堂音樂/1013
歌曲/1018
世紀最后的風格綜合——印象主義/1021
音樂中的印象主義/1024
“西方的衰落?”/1031

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82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