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四川工業化發展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四川工業化發展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5 元
定價
:NT$ 177 元
優惠價
87154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天府之國——四川,位于中國長江上游,山河風光秀麗,自然資源富集,產業體系完整,科教基礎雄厚,歷史文化璀璨,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裝備工業、航空工業和電子工業基地,是中國西部地區經濟實力最強、發展環境最優、增長潛力最大的地區。但是由于自然、經濟、社會若干因素的相互制約和歷史發展的曲折性,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整體水平在中國國民經濟空間發展格局中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四川區域經濟發展的突出差異表現為:由于資源轉換能力的薄弱,潛在的資源優勢難以迅速轉換為現實的經濟優勢;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約束,突出的科技優勢難以有效地演化為強大的產業優勢;由于市場經濟發展的滯后,相對的區位優勢難以不斷地遞增為廣泛的市場優勢。在中國東部地區逐步由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向后期階段演進的現實背景下,四川區域尚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向中期階段調整過渡的歷史進程之中,面臨著嚴峻的競爭壓力和時代挑戰,即要求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中,通過建立相對齊全的產業體系完成工業化的歷史任務;通過建立比較完善的城市體系完成城市化的歷史任務;通過建立基本合理的市場結構完成市場化的歷史任務。其中,依靠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加快四川工業化進程,建設西部經濟強省是21世紀初期四川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極為艱巨、復雜且十分緊迫的重大現實任務。系統研究四川新型工業化推進的發展基礎、障礙因素和戰略思路,對于四川在新世紀新階段全面推進區域資源開發、經濟發展、生態重建、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安全,帶動西南地區乃至落實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推動西部大開發進程均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本項研究以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基本要求,在冷靜分析和系統闡釋四川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的發展條件、制約因素的基礎上,主要針對四川新型工業化道路面臨的若干問題、困難和障礙,著重圍繞新型工業化道路、產業聚集與產業整合、重點產業集群建設、建設西部經濟強省與加快工業化進程的發展理念、戰略思路與實施途徑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和研究。
本項研究認為,四川是西部大開發中國家重點建設的長江上游經濟帶的主體之一,是西部三大經濟帶(區)中西北西隴海蘭新經濟帶和西南南貴昆經濟區的重要銜接區和戰略接替區,在中國西部地區和長江流域經濟開發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政治、經濟、社會和生態地位,具有大規模進行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的有利條件。但同時面臨著生態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繁、基礎設施薄弱、體制障礙突出、競爭優勢不強、創新能力較低、城市結構失調、經濟網絡稀疏、聚集擴散效應較弱等因素的制約。在工業化發展道路中,傳統的資源計劃配置方式占絕對主導地位,工業發展呈現明顯的資源型結構型特徵,一些傳統產業的優勢逐步衰減,在建設、生產、流通等領域的主要經濟效益指標都居于全國后位,主要依靠增加資本投人維持經濟增長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沒有徹底改變,在工業結構上普遍存在國有經濟比重、重工業比重過高,非國有經濟、輕工業比重過低的“兩高兩低”現象,成為加快工業化進程的特殊矛盾和嚴峻挑戰。
研究表明,在中央政府致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背景下,2l世紀初期加快四川工業化進程的總體戰略思路是:通過理論創新和制度創新徹底清除計劃經濟的體制障礙和傳統經濟的思維定式,走出自成體系、封閉發展、效益低下、浪費嚴重的傳統工業化模式,樹立效率優先、結構優化、協調統一、循環發展的新型工業化理念。
在工業化道路的發動方式上,新型工業化進程是政府導向、民間主體、市場推動的,而不是由政府主體實施的工業化。高素質、高效率的政府決策體系的建立,對于引導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具有重要意義。要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和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全面履行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切實為新型工業化營造良好環境。
在工業化道路的發展方式上,采用集約型的增長方式,高度重視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主要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加強經營管理,以改善經濟增長和工L業化的質量與效益。加大研發投入,強化原始創新,注重搞好集成創新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努力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積極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把企業技術改造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斷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傳統產業。
…… 通過工業化發展戰略導向、政府規制水平的不斷提高、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重點產業集群的發展壯大、區域創新網絡的逐步形成、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城市體系的不斷完善、市場結構的協調適度,在21世紀初期,全面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重點產業集群為基礎、基礎產業和裝備製造業為支柱、服務業全面進步的新型工業化發展格局,逐步建立支撐四川建設西部經濟強省的強大工業生產能力和物質技術基礎、強大的工業結構效應、強大的工業生產要素的聚集規模效應、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以及強大的城市發展體系。

目次

1 工業化發展的基礎與條件
1.1 區位條件優越
 1.2 自然資源富集
 1.3 產業體系完整
 1.4 經濟實力強大
 1.5 科教基礎雄厚
 1.6 社會地位獨特
2 工業化發展的制約與障礙
 2.1 生態環境惡劣
 2.2 基礎設施薄弱
 2.3 體制障礙突出
 2.4 競爭能力不強
 2.5 創新能力較弱
 2.6 開放程度較低
 2.7 城市發展落后
 2.8 貧困面積廣大
3 傳統工業化發展的特點與問題
 3.1 工業化與經濟發展
 3.2 傳統工業化道路的基本特點
 3.3 傳統工業化發展的主要問題
4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與理念
 4.1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內涵
 4.2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主要特點
 4.3 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階段目標
 4.4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理念
5 產業集群發展的路徑與優勢
 5.1 產業集群發展的理論與路徑
 5.2 產業集群創新的特徵與領域
 5.3 產業集群創新的優勢與作用
 5.4 產業集群建設的問題與制約
6 產業整合的意義與重點
 6.1 產業整合的涵義與意義
 6.2 產業整合的風險與化解
 6.3 產業整合的重點與領域
7 產業集群建設的重點領域
 7.1 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7.2 裝備製造產業集群
 7.3 鋼鐵產業集群
 7.4 化工產業集群
8 產業集群建設的戰略要點
 8.1 發揮政府推動作用
 8.2 傳統產業集群創新
 8.3 高新技術產業創新
 8.4 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8.5 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8.6 發展新型工業園區
9 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戰略途徑
 9.1 提高政府決策素質
 9.2 制定實施扶持政策
 9.3 高度重視自主創新
 9.4 超前發展民營經濟
 9.5 加強服務行業建設
 9.6 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9.7 逐步完善城市體系
 9.8 全面擴大對外開放
 9.9 力爭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