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大衆媒介的傳播效果與公信力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大衆媒介的傳播效果與公信力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1.本項目成果首次對媒介公信力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理論探討,對媒介公信力的中英文概念以及相關概念關系作了基礎性的界定,第一次從橫向的跨地域差異及縱向的制度與社會變遷角度對媒介公信力的判斷維度和影響因素作了探討,對一些建立在西方社會基礎上的分析理論提出了新的思考,原創性地提出了基于我國現實的媒介公信力判斷維度的理論假設和媒介公信力生成模式,全面分析了公信力對媒介功能的影響。本項研究成果在具體探討了媒介公信力理論問題的五個方面(基本概念的界定、維度探討、影響因素分析、生成機制、對傳播效果的影響)后,又針對我國的現實提出了兩點思考:一是社會系統性因素作用下的媒介公信力下降對政府形象的影響問題;二是市場化進程下我國媒介公信力的可能變化問題。
2.本項目成果在大量研究、總結國際學術界近百年來關于傳媒公信力評測理論和方法及眾多實證案例的基礎上,成功地建立起一個可將中國大眾傳媒公信力狀況進行量化表達的傳媒公信力測評指標。中國大眾傳媒公信力的狀況究竟如何、怎樣才能提高傳媒公信力,可以說是傳媒公信力研究中最為迫切、最具有現實意義的論題。而這一問題解決的基礎就是建立適合中國社會背景的傳媒公信力測評體系,因為只有在確切了解公信力實際狀況的基礎上,才能對傳媒公信力的建設問題提出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和實證支持的方案和建議。因此,探究中國公信力的特點并建立傳媒公信力測評指標,成為本項研究的另一重點。圍繞這一目標,本項研究重點解決了評測方法上的兩個基本問題:第一是分析中國大眾在判斷媒介是否可信時都看重哪些因素;第二是建立傳媒公信力的測評量表。在調查數據的基礎上,我們對傳媒公信力評判準則的重要程度和公信力的評判特點進行了分析。最后,通過探索性和證實性因子分析、信度效度檢驗等統計技術對中國大眾傳媒公信力的測量指標進行篩選和分析,最終建立起了具有很高科學認識價值和實踐價值的傳媒公信力的測評量表。
3.我們于2005年11月組織實施了《中國傳媒公信力問題的全國居民調查》,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所進行的最大規模、指標體系最為完整、綜合測評傳媒種類最多的一項實證研究與評測分析,具有很高的實踐認識價值和理論促進價值。事實上,通過調查,我們不但對我國傳媒的公信力現實狀況進行了全面描述、梳理和測評判斷,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我們的方法論體系和相應指標體系的構建。

作者簡介

喻國明,男,1957年生于上海,現為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新聞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傳媒經濟與管理學會會長、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高校藝委會副會長、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常務理事等;北京市“跨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及“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入選人;主持了近200項輿論領域和新聞傳播領域的調查研究項目,主要研究領域為新聞傳播理論、傳媒經濟與社會發展、傳播學研究方法。 已出版《傳媒影響力》、《解析傳媒變局》等15都學術專著,發表300余篇學術論文及調研報告。其論文、著作在新聞傳播學領域的引文率自2000年至今在中國大陸本學科學者中位列第一。

目次

上篇 大眾媒介公信力理論研究
第1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
1.1 “公信力”的詞義
1.2 英文中的大眾媒介公信力詞義
1.3 媒介公信力的概念界定
1.4 媒介信任在大眾媒介體系中的坐標
1.5 媒介公信力的維系和調控方式
第2章 大眾媒介公信力的判斷維度分析
2.1 分析的理論基礎——從認知心理學切入
2.2 判斷維度的構成與特點
2.3 判斷維度構成的地區差異比較
2.4 判斷維度的價值分析
第3章 大眾媒介公信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3.1 影響因素的體系結構
3.2 宏觀的社會系統影響因素分析
3.3 微觀的受眾系統影響因素分析
3.4 微觀的大眾媒介系統影響因素分析
3.5 影響因素的整體考察
第4章 大眾媒介公信力的生成機制與控制分析
4.1 媒介公信力的生成模式
4.2 媒介公信力的產生機制
4.3 媒介公信力的發展層次
4.4 媒介公信力生成的控制分析
第5章 公信力對媒介功能的影響
5.1 媒介功能的分析視角
5.2 公信力對媒介政治功能的影響
5.3 理性意識——公信力對媒介政治功能發揮積極影響的前提
5.4 公信力對媒介經濟功能的影響
5.5 公信力對媒介文化功能的影響
第6章 上篇結語
中篇 大眾媒介公信力測評方法研究
第7章 測評方法文獻探討
7.1 可信度研究的社會歷史脈絡
7.2 媒介可信度測評量表的發展歷程
7.3 中國媒介可信度研究現狀
第8章 測評方法研究論題和研究設計
8.1 研究論題及使用方法和步驟
8.2 問卷設計、數據樣本和分析工具
第9章 中國媒介公信力評判準則解析
9.1 中國公眾對媒介的角色期待
9.2 “媒介公信力評判準則重要程度量表”的設計思路
9.3 “重要程度量表”的具體設計
9.4 依據“重要程度量表”對媒介公信力評判指標的甄選
第10章 中國大眾媒介公信力測評量表的建立
10.1 “媒介公信力評價量表”的設計思路
10.2 媒介公信力測評量表指標的第四次甄選
第11章 基于本次調查樣本的媒介公信力測評
11.1 中國大眾媒介整體公信力測評
11.2 不同種類媒介、不同新聞類別的公信力測評
第12章 中篇結語
下篇 中國大眾媒介公信力調查評測報告
第13章 調查方法
13.1 城市樣本
13.2 農村樣本
第14章 居民的媒介接觸情況
14.1 媒介的總體接觸情況
14.2 報紙的接觸情況
14.3 電視的接觸情況
14.4 網絡的接觸情況
14.5 新聞類雜志的接觸情況
14.6 廣播的接觸情況
14.7 城市居民的媒介接觸變化情況
第15章 我國媒介公信力現狀
15.1 媒介渠道公信力
15.2 媒介內容的絕對公信力
15.3 媒介機構的公信力
15.4 行業機構的公信力
第16章 媒介公信力的判斷維度量表
16.1 兩項前期研究
16.2 研究指標的設立
16.3 電視公信力判斷維度量表的建立
16.4 報紙公信力判斷維度量表的建立
16.5 網絡新聞公信力判斷維度量表的建立
16.6 電視、報紙、網絡新聞的多角度公信力比較
第17章 媒介公信力的影響因素
17.1 電視公信力的影響因素
17.2 報紙公信力的影響因素
17.3 網絡新聞公信力的影響因素
17.4 廣播公信力的影響因素
17.5 新聞類雜志公信力的影響因素
第18章 新聞人物、事件的認知與信任
18.1 知曉度
18.2 信任度情況
18.3 最主要的獲取渠道
第19章 勢下篇結語
附錄
附錄一 國內傳媒公信力研究的文獻綜述與試調查報告
附錄二 中國新聞媒介現狀調查問卷全國
附錄三 傳媒公信力評測分析案例:《北京晚報》公信力與競爭力研究報告
參考文獻
上篇參考文獻
中篇參考文獻
下篇參考文獻
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