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最藍的眼睛
滿額折

最藍的眼睛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60 元
優惠價
7920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宣告一位文壇巨匠誕生的經典作品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童妮‧摩里森首部小說

《最藍的眼睛》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童妮‧摩里森的第一部小說,故事以摩里森的家鄉俄亥俄州樂仁鎮為背景,敘述十一?的黑人女孩琵可拉祈求自己的眼睛能夠變藍,以便看起來像金髮碧眼的孩子那樣漂亮,那樣討人喜愛。琵可拉以為這樣的改變能使其人生從此不同:父親不再酗酒;母親不再蔑視家人;哥哥不再離家出走;其他人不再欺侮她、忽略她。然而,發生在她身上的一件駭人事件,讓全鎮的金盞花不見蹤影,也使她的人生走向悲劇性毀滅。

書裡不僅深刻描繪出有所渴盼的孩童心中所存在的懼怕與孤獨,更藉由一個以他人眼光來判定自我價值的極端例子,披露種族主義對黑人族群的殘害,批判盲目追求主流價值觀將導致自我迷失,帶給讀者強烈的警惕與震撼。本書在美國自1970年出版後持續引發探討,並已堂堂入列經典小說之林。

小說裡充滿扣人心弦的痛楚與驚奇以致化為詩歌。──《紐約時報》

童妮‧摩里森也許是從愛倫玻、梅爾維爾、馬克吐溫和福克納一脈傳承下來,最晚近的一位經典作家。──《新聞週刊》

當代最精緻入微的小說家。──《Vogue雜誌》

摩里森具有令人讚嘆的抒情天賦……她酷似技巧純熟的編舞者,眼睛亦步亦趨盯住舞者每一舉手投足的快慢、懸宕、優雅和狂放,絲絲入扣。──《夏洛特觀察家報》

美國在世作家中最精彩者之一。──《堪薩斯城星報》

無庸置疑,摩里森是當代文壇藝術成就最高的作家。── 《費城新聞快報》

技巧引人入勝的作家。──《隆那克時報&世界報導》

作者簡介

童妮‧摩里森(Toni Morrison)

本名Chloe Anthony Wofford,1931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樂仁鎮。1953年畢業於華府以專收非裔學生揚名的郝華德大學(Howard University)英文系,兩年後取得康乃爾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專研福克納和吳爾芙意識流小說。1965年起在紐約州雪城藍燈出版社分社擔任教科書編輯,之後並獲聘為紐約市藍燈出版社總社編輯。在工作與育兒之餘,她開始從事小說創作。

1970年出版第一部小說《最藍的眼睛》,此後創作不輟,陸續出版《蘇拉》(Sula, 1973)、《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 1977)、《黑寶貝》(Tar Baby, 1981)、《寵兒》(Beloved, 1987)等四部小說,其中,《所羅門之歌》榮獲全國書評家協會獎;《寵兒》贏得普立茲獎小說類獎項。其間,並因其傑出的創作表現,先後受聘於知名大學任教,1989年更榮膺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在該校教授文學創作迄今。1992年,小說《爵士樂》(Jazz)和文學論述《在暗處戲耍:白色和文學想像》(Playing in the Dark: Whiteness and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出版。次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獲獎頌辭推崇其作品具有史詩力量,以精準的對話詩意盎然地呈現出美國黑人的世界。近十多年來,創作力始終亢沛不墜,長篇小說《樂園》(Paradise, 1997)和《Love》(Love, 2003)出版之後依舊佳評如潮。

譯者簡介

曾珍珍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研究領域涵蓋神話與文學、生態詩學、女性文學。教學之餘亦嘗試創作與翻譯。著作散見《中外文學》與報紙副刊。譯有希臘悲劇《米蒂亞》、《寫給雨季的歌──伊莉莎白.碧許詩選》,以及二十世紀基督教護教大師C. S. Lewis 文學性著作五種,包括《裸顏》和《卿卿如晤》。

目次

推薦序
導讀
譯者序

《最藍的眼睛》




後記
譯註
台華語詞對照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20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