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中國高等教育制度變遷及其文化透視(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高等教育制度變遷及其文化透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9.8 元
定價
:NT$ 119 元
優惠價
8710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解釋中國文化對中國高等教育制度變遷的深層影響是本文的主旨。為此,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揭示中國高等教育制度的歷史演變及其特征,進而重點剖析了中國文化及其變遷性質對中國教育制度變遷的影響,提出“ 天人不分”的整體性思維是中國高等教育制度變遷呈現其變中之恒特征及中國高等教育不能走向自主的根本原因,認為實現“天人不分”的整體性思維方式向“天人分離”的理性思維的轉換是中國高等教育走向自主的關鍵所在。本文以古代與近代為重點,對現代略有涉及。 從理論上論證文化對文化自身、社會、人和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作用是本文的立論根據。本文首先探討了文化對文化自身變遷的重要影響,并在分析馬克思關于社會發展的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并討論了“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因”、“文化是人的第二天性”、“文化對高等教育的深層影響 ”等命題,力圖從一般意義上論證文化作為本文研究視野的合理性。 充分引用史料、客觀準確地把握研究對象的基本特征是歷史研究的基本要求。本文在梳理大量史料的基礎上,以高等教育制度古近變遷之際的標志性事件為依據,進一步選取學科制度、管理體制、書院制度和科舉制度為研究對象,分別探討了:高等教育學科制度在實現從“人文”學科向“科學” 學科轉變的過程中所體現出的“重用輕體”特征,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在高等教育管理機構不斷專門化的過程中所體現出的“政教不分”特征,書院制度在盛衰循環中通過以“道”抗“勢”與以“道”附“勢”雙重性格所體現出韻“道勢相依”特征,以及科舉制度在萬變萬難的興廢歷程中所體現出的現實運行效果對“公平選賢”理想的背離,并分析了四大制度特征之間的內在關聯。 以文化來透視高等教育制度變遷、探究文化特質與高等教育制度變遷特征之間的內在聯系是本文的基本任務。要完成這一任務,不可或缺的前提是把握中國文化本身。本文以“天人合一”為基本線索,從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兩方面入手,首先探討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取象比類”整體性思維特征和以“和”為核心的基本價值觀,剖析了“天人不分”整體性思維所導致的高等教育制度變遷中認知理性和實踐理性的缺失,揭示了“和”、“禮”等所帶來的高等教育的中心地位與依附屬性。隨后分析了中國文化自身在近代變遷的復雜性,以及中國文化在實現價值觀念從“和”向“強”變遷的同時“ 天人合一”整體性思維的一貫性,由此提出中國文化的近代變遷是一次沒完成的文化轉型,并進一步探討了中國文化的近代變遷性質對高等教育制度古近變遷的深層影響,認為正是由于“天人合一”整體性思維方式在近代的延續導致了古近高等教育制度在看似相異的外觀下卻保持了內在的一致性,依附性構成古近高等教育制度的共同的基本的特征。 上述探究對現當代高等教育制度變遷是否具有啟示性?這是本文研究的現實意義所在。為此,本文最后探討了理性思維在現當代高等教育制度變遷中的缺失,分析了思維方式轉換的可能性,并通過理性思維與反理性思潮、理性思維與“天人合一”關系的辨析,從而證明實現從“天人合一”的整體性思維向“天人分離”的理性思維轉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簡介

雷曉云,女,1966年12月生,湖北省公安縣人,1987年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系,19g0年獲華中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學位,2002年獲華中科技大學高等教育學專業博士學位現任廣州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系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學術方向涉及教育文化學、課程與教學論等領域先后在國內各婁學木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

目次

第1章 走向高等教育制度變遷的背景深處——文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視野的確定
1.2.1 文化概念的界定
1.2.2 文化變遷的類型及機制
1.2.3 文化對社會、人和高等教育發展的作用
 1.3 相關概念的界定
1.3.1 思維方式
1.3.2 理性思維方式
1.3.3 高等教育制度
 1.4 研究方法的選擇
1.4.1 以解釋為研究立場
1.4.2 具體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中國高等教育制度古近變遷的歷史軌跡
 2.1 重用輕體:高等教育學科制度的變中之恒
2.1.1 從西周辟雍“四科”到漢代太學“五經”:重用輕體特征初顯
2.1.2 從律博士到算學館:“重用輕體”在“實科教育”中延續
2.1.3 京師同文館到京師大學堂:“重用輕體”在近代學科制度中蔓延
 2.2 政教不分: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易中之常
2.2.1 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演變歷程
2.2.2 政教不分:教育管理機構的依附性
2.2.3 官師不分:教師職業的顯著特征
2.2.4 “君子不器”所蘊涵的反專門化傾向
 2.3 道勢相依:書院制度盛衰循環的內在脈絡
2.3.1 以“道”抗“勢”與以“道”附“勢”:書院制度的雙重性格
2.3.2 “道”、“勢”內在相依:書院制度的依附性
 2.4 現實對理想的恒久背離:科舉制度萬變萬難的演變歷程
2.4.1 從鄉舉里選制到九品中正制:選官制度在現實與理想的沖突中變遷
2.4.2 萬變萬難的科舉制:現實對理想的背離依舊
第3章 中國古代文化特質對古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影響
 3.1 “天人合一”:中國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
3.1.1 “天人合一”體現為一種價值觀念、一種精神追求,象征著一種理想的精神境界
3.1.2 “天人合一”表征著一種主客相融的思維立場
 3.2 “取象比類”:古代中國整體性思維方式的基本特征
3.2.1 “象”與“觀物取象”
3.2.2 “類比推衍”與“據象歸類”
 3.3 “和”與“和而不同”:古代中國的基本價值觀念及其內涵
 3.4 “圓道”:古代中國的社會發展觀·
 3.5 古代文化特質對高等教育制度的影響
3.5.1 認知理性與實踐理性的缺失:“取象比類”整體性思維對高等教育制度的影響
3.5.2 “和”、“禮”、“善”:古代中國價值觀念對高等教育制度的影響
3.5.3 循環發展:“圓道”社會發展觀對古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影響
第4章 中國近代文化變遷對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影響”
 4.1 “求強”、“法西”:中國近代文化價值觀念的變遷
4.1.1 從“師夷長技”到“采西學”:“自強”含義的具體化
4.1.2 從“采西學”到“變政體”:“求強”與“法西”范圍的擴大
4.1.3 從“變政體”到“爭民權”、“剖人性”:“求強”與“法西”的深化
4.1.4 “求強”與“法西”的局限與矛盾
 4.2 自覺理性思維的缺失:整體性思維方式在近代的延續
4.2.1 理性思維的不自覺運用
4.2.2 自覺理性思維的缺失
 4.3 未完成的文化轉型:中國近代文化變遷的性質
 4.4 中體西用:近代文化變遷對近代高等教育制度變遷的影響
4.4.1 “中體西用”模式的內在悖論及文化內涵
4.4.2 近代文化變遷對高等教育制度變遷的深層影響
第5章 思維方式轉換的現實必要性
 5.1 現當代高等教育的變遷與教育理性思維的缺失
5.1.1 1911-1949年間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三大精神資源
5.1.2 1949年后三大資源的重創與修復
5.1.3 理性思維在1949年后高等教育變遷中的缺失
 5.2 思維方式轉換的現實可能性
 5.3 思維方式轉換的必要性
結語 舊惑才下眉結新惑卻上心頭
參考文獻
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