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擴增時代
滿額折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擴增時代

定  價:NT$ 500 元
優惠價:9045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0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歡迎來到擴增時代。」

超級城市、超級汽車、超級機器人的智慧應用科技,將可能翻轉你生活的各個面向。不管你是害怕、振奮,或又怕又愛,都可拜讀Brett King所描繪出來的未來精彩藍圖。因為懂得掌握先機的人終將贏得未來!

 

繼工業時代(或機器時代)、太空時代和數位時代後,擴增時代將圍繞著四股破壞力而展開:人工智慧、體驗設計、智慧基礎設施,以及健康科技。儘管過去的「時代」均曾挾重大破壞及變革而來,但從整體而言,科技破壞也創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多的財富,並提升社會安全及健康福祉。擴增時代將引發什麼樣的改變?機器人是否將搶走我們的工作?AI是否將凌駕於人類之上?還是,我們將邁入更富足豐盛的年代?

 

《擴增時代》是一本探討未來史的書,訴說未來20年人類生活將比過去250年經歷更劇烈的變革。您是否已準備好迎向未來?若以史為鑑,科技變革當前,除了適應,您別無選擇。

作者簡介

作者

布雷特‧金恩 Brett King

被譽為金融創新教父,著作曾四度登上亞馬遜書店最暢銷排行榜。知名評論家及舉世聞名的商業趨勢大師,曾於TED演講,並獲邀至《連線》(Wired)雜誌、奇點大學的指數金融會議(Exponential Finance)及《經濟學人》(Economist)會議發表專題演説,分享科技對商業的破壞、人類行為的改變和社會的影響。曾受邀至美國白宮為美國經濟委員會(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剖析銀行的未來發展,並與美國、中國、歐盟及世界銀行等主管機關會面,提供建言。

 

金恩也是《打破銀行》(Breaking Banks)廣播節目主持人。此節目專門探討科技對銀行及金融服務的影響,在全球72國共吸引100萬名忠實聽眾。他也是知名的新創行動銀行Moven的創辦人Moven至今募資已逾2,400萬美元,並領先全球推出可下載的行動銀行帳戶,服務觸角深入美國、加拿大及紐西蘭。

 

協同作者

安迪‧拉克 Andy Lark

艾力克斯‧萊特曼 Alex Lightman

JP‧藍格斯瓦米 JP Rangaswami

 

審訂

孫一仕 Steve Sun

從事金融資訊服務相關工作逾25年,現為台新銀行資訊服務處處長。

 

翻譯

施祖琪 Tina Shih

現為專職口筆譯者,翻譯經驗超過十年。

 

蕭俊傑 Jack Hsiao

現任台灣IBM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協理暨台灣IBM數位銀行轉型團隊首席顧問,具有二十多年資訊科技顧問諮詢及建置經驗。

名人/編輯推薦

各界推薦

「科學即將為我們每天的生活與體驗帶來重大改變。儘管各界常對未來悲觀以待,《擴增時代》則以正面的態度探討未來及我們將面臨的挑戰。其中的可能無窮無盡……」

 

──《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扔南瓜比賽(PunkinChunkin)及《戰慄因素》(Thrill Factor)主持人貝勒奇(Tory Belleci)

 

「觀察過去幾十年間的創新變革,我總是不了解為什麼許多人抗拒改變。Brett改及Alex在《擴增時代》中所擘畫的世界即將來襲,且將帶來我們一生中從未見過的重大變革。擴增時代令人興奮不已!」

 

──Atari創辦人及《尋找下一個賈伯斯》(Finding the Next Steve Jobs)作者布希奈爾(Nolan Bushnell)

 

「我們身處於科技變遷的大浪潮中。擴增實境、自駕車、擬人機器人、積層製造,以及其他種種引發文化變革和根深蒂固的反烏托邦恐懼的新科技。金恩不只整理出各項科技、分門別類,更為其賦予意涵:很快的,我們都將被『擴增』。他對未來的解讀將是我視為瑰寶的聖經。」

 

──暢銷書《情境時代》(Age of Context and Beyond Mobile)作者斯考伯(Robert Scoble)

 

「歡迎來到擴增時代。超級霸權、超級城巿、超級汽車、超級機器人。科技將翻轉你生活的各個面向。不管你是害怕、振奮,或又怕又愛,你都得拜讀金恩所描繪出來的未來精彩藍圖。懂得掌握先機的人終將羸得未來。」

 

──《連結》(Nexus)作者南姆(Ramez Naam)

 

「金恩和萊特曼的《擴增時代》是每一個熱愛科技者的必讀之作。他們鮮活地描繪擴增時代及未來的改變。未來之旅將無比精彩──而且,速度只會越來越快!」

 

──ScorpionComputerServices.com創辦人兼執行長,以及CBS黃金時段影集《天蠍行動》(Scorpion)故事靈感來源歐布萊恩(Walter O’ Brien)

 

推薦序一

數位國家、創新經濟

為因應產業轉型,政府大力發展「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包括有亞洲矽谷、生技醫療、綠能、智慧機械及國防航太等五大產業,另外再加上新農業與循環經濟。創新產業發展,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支柱就是科技。擁有科技的基礎與實力,不僅可以讓國家產業更高值化發展,增進產業競爭力,亦能將國內產業擴展至國際市場。另外,政府也以「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方案,作為穩固「五加二」創新產業的策略。初步規劃的重點,在於將「五加二」產業與數位經濟連結,以推動數位人權的保障,構建數位政府、整合跨機關資訊,以智慧營運。同時也結合地方政府來推動智慧城市,進一步促進地方發展。

以科技促進國家營運及創新整體產業與經濟的同時,也將科技智慧應用至人民生活的各個面向。尤其是打造智慧城市更可從小規模落實上述政策。因應人口持續增加及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城市發展正面臨前所未見的問題,諸如能源、水資源、交通、防災、環境、教育、衛生、治安、醫療、照護等方面的挑戰。因此,智慧城市的打造,在於透過資訊互聯的方式瞭解市民需求,在「以人為本、智慧生活」的前提下,藉助科技打造智慧建設,構建市民所需的城市面貌,以提升社會安全及健康福祉。

科技趨勢席捲而來,無論從國家社會乃至個人生活、工作型態都不斷被科技所擴增。未來的世界面貌可能將與今日大相逕庭。不過藉由前瞻科技可能帶來的變化、顛覆,不僅可以讓我們不畏科技所帶來的變革與挑戰,甚至能夠借助科技轉型並開展新時代的契機。「擴增時代」就是一本預告未來科技的書,從各項議題探討科技所可能帶來的發展藍圓,同時也提醒我們放下舊有的思考,以新思維、新價值觀面對新世界。就如同本書作者布雷特‧金恩(Brett King)面對科技進展所提及的,「擴增時代」將圍繞著人工智慧、體驗設計、智慧基礎設施,以及健康科技所展開,在這樣一個未來新世界,我們如何適應與生存,並且生活得更加智慧,這本書應可帶給大家一些啟發,也可能激發我們開創新的契機!

 

鄭貞茂

金管會副主委

 

推薦序二

金融創新教父Brett King繼引起迴響的《Bank3.0》後,再次推出新作《擴增時代》(AUGMENTED)。細讀本書,又見證Brett King對於未來科技之前瞻觀點,科技或許帶來重大破壞及變革,然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物聯網、虚擬實境(Virtual Reality)與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等突破性新科技發展,不僅讓我們領略前所未見的虛實世界,延伸你我感官的新體驗;從整體經濟來看,抑或能創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讓生活更智慧化,進而提升社會安全及健康福祉,因科技而擴增的虛實時代-作者稱之為「擴增時代」(Augmented Age)正式來臨。

日前軟銀服務型機器人Pepper跨海來台到金融業、大賣場等企業上班,引發市場一片轟動。熱門手機遊戲「精靈寶可夢GO」(Pokemon GO)推出上市,竟讓全球風靡成癮,也讓擴增實境這項科技成為熱門話題。此外,無人自駕車、穿戴式設備、嵌入式運算及積層製造,也被看好未來發展。在世界變得益發互聯之際,新科技也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散播至更大範圍的市場,並以全新方式擴增人類日常生活和行為。相較於過去的創新世代,不侷限於舊產業的破壞或新技術的開發,而是你我生活將邁向更全面的變革。

然而,新科技對整體社會究竟是好是壞,各界仍未取得共識。但不可否認的是,科技已影響我們的生活甚鉅,也正在悄悄改變產業結構。就金融業而言,FinTech所引起的變革足證科技影響不容小覷。無論是實體貨幣應用日漸電子化,行動設備及穿戴式裝備成為金融服務的新載體,乃至支付服務嵌入物聯網的生活場景,都是金融機構在擴增時代必須面對的關鍵議題。FinTech變革如同一場殘酷的淘汰式競爭,該如何因應及落實轉型以保有市場地位?本書亦另闢專章發表看法。

面對科技革新與網路經濟來襲,不僅逐漸消弭產業的傳統邊界,競合出產業的跨業現象;亦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產生新的商業規則。雖說前瞻技術對每個產業的影響不盡相同,但可預見未來幾年,新科技將掀起跨產業的變革,也改變你我的生活。Brett King樂觀瞭望科技所引領的未來世界,並將走訪全球在網路、醫療保健、人工智慧、消費者行為等不同領域專家的寶貴經驗與過往教訓,皆收錄本書分享,提供讀者面對「擴增時代」的重要思考方向!

 

洪茂蔚

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

 

編審序

金融研訓院於2013年出版《Bank 3.0-銀行轉型未來式》中譯版,獲得金融業極大的關注,並進而啟動數位金融轉型的浪潮。數位金融轉型所涵蓋的層面極廣,從應用數位科技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優化企業運營效率,到創新金融業務模式,均不斷的改變傳統金融服務的範疇。

過去的這一段時間,我們看到主管機關持續鼓勵金融創新,如制定推動金融創新策略藍圖。金融機構也不斷嘗試各種數位創新,如發展各種線上開戶服務,推出全新數位銀行品牌,建立數位分行,引進機器人應用,生物辨識應用等等。另一方面,非金融機構的業者,在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制定後,各境內及境外的電子支付公司亦在台灣推出各種支付的服務。

有鑒於數位金融轉型不純然只是科技的應用,更重要的是深植企業整體數位能力於企業文化。因此金融研訓院陸續推出《數位銀行》以及《新數位力》,希望讀者能夠以更全面的視角來關注數位經濟浪潮對於產業及個人的影響。

Bank 3.0的作者Brett King在2016年與其他三位作者,推出了《擴增時代》(Augmented)一書。這並不是一本探討科技對於金融業影響的書,而是探討未來可能發展的書。

第一章打開科技顛覆史。Brett以三個階段,工業或機器時代(1800-1945年),原子、噴射機或太空時代(1945-1975年),資訊時代或數位時代(1975-2015年)來回顧人類歷史中科技的發展對於社會所造成的變化。同時探討當時某些產業及人們所受到的影響。

第二章擴增時代。立足於現在的科技發展進程,預言在擴增時代有四股破壞的力量,人工智慧,分散式、嵌入式體驗,智慧基礎設施以及基因編輯和健康科技。隨著網路經濟的發展,就業市場也將逐漸發生變化,具備專業知識的個人工作者將會不斷增多,透過互動連結,彈性的組合工作團隊完成特定目標。網路是第一個“擴增”人類的工具,它擴增了過去人類無法輕易接觸到的知識數量,也重新定義了人與人,人與機器的互動方式。

第三章當電腦瓦解冰消。自1944年第一台電腦Mark I問世以來,電腦的發展就服膺「摩爾定律」,體積不斷地變小,功能持續的倍增,直到今日的設備生產技術更使得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成為可能。「梅特卡夫定律」,一個網路的價值等於該網路內節點數的平方,則是驗證了網路爆炸性發展的歷程。當萬物皆可聯,持續不斷產生傳送資料,將使得能夠分析資料並產生有價值資訊的企業成為贏家。分享經濟的代表之一Uber僅是較為簡單的應用,隨之而來的自動駕駛,人工智慧,將讓人類與機器的互動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第四章機器人來勢洶洶。由Alex Lightman撰文探討機器人的發展歷史,近期研發狀況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人類將如何與機器人互動,機器人將會取代人類的工作或是成為人類生活中的助手,如年長者的照護機器人,補足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照護人力缺口。

第五章人類2.0。聚焦於遺傳學、個人化醫療、以及新的「量化自我」(Quantified Self,簡稱為QS)的生物工程學。科技可以協助人類更了解基因所造成的先天影響以及可能的基因修補。藉由精密科技的發展,更加容易獲取生理狀況的資料,進而可以進行個人化的醫療。量化自我則是藉由設備如運動手環或是智慧手錶不斷的提供生理資訊,進而強化體能並達到適時預警的效果。

第六章擴增人類。探討藉由科技強化人類的生理機能,如製造再生手臂或是再生器官,重建人類原有已失去或是日漸衰弱的功能。另一種發展則是利用設備加強人類原有體能極限,如人機整合的機器手臂。更可以將義肢智慧化,讓機械骨骼與人腦的互動完全整合。

第七章生活串流、代理人、虛擬化身和顧問。面對持續增加的巨量資料,人類已無法藉由人腦的處理能力及時產生資訊,人工智慧的發展將逐漸協助人類處理資料。隨著物聯網的設備普及,各種個人設備如智慧手錶,智慧家電,手機/平板的普及,人與人工智慧交換資料的模式將更加多元,更加即時。人工智慧持續處理巨量資料,並不斷的自我學習,將成為人類的智慧助理或是代理人(Personal Assistant),協助處理各種事務,如彼此互動安排行程。甚至將成為醫師在進行診斷時的提供專業意見的顧問。

第八章火車、飛機、汽車與房屋。人工智慧除了成為個人的助理之外,更開始在不同的領域嘗試新的應用。無人自駕車是目前谷歌,特斯拉以及傳統車廠正在努力發展的領域。無人送貨機以及智慧倉儲管理機都持續地降低人類的介入。而智慧居家設備如Amazon的echo或是Apple的Homekit將能夠與各種智慧家電整合,加上人工智慧的應用,將可以使得居家生活更加舒適,更加個人化。

第九章智慧銀行、支付與錢。金融業是少數大量倚靠處理資料及資訊來提供服務的產業之一。特別是當實體的貨幣應用日漸電子化,金融業受到科技演進衝擊的層面日益擴大。行動設備以及穿戴式設備甚至是個人助理將取代卡片,逐漸成為獲得金融服務的新載體。同時如何將金融服務如支付“嵌入”物聯網的生活場景,完成客戶獲得服務的最後一哩路,將成為金融機構在擴增時代的重要議題。

第十章擴增世界中的信任與隱私。此章由JP Rangaswami撰寫,討論在萬物可聯的擴增時代,信任如何建立?如何在保護隱私以及互相信任之間取得平衡?在擴增時代若是為了資安完全封閉所有資訊,使相關服務無法藉由資訊來進行評估,反而無法融入新世界。最終人們將會為了獲取特定的服務而提供部分的資訊,擴增世界將充滿權衡取捨、價值交換,以及即時創造的信任。

第十一章擴增城市的智慧市民。探討智慧城市可能的發展,藉由各種智慧公共建設如交通,醫療,電力,水資源,旅遊等,提供城市居民更好的福祉。

第十二章新互動年代。作者Andy Lark以三個時期來描述擴增時代的互動模式。擴增服務交付(2015-2020年),將注重於現有服務方式的改變,如送貨無人機的應用。體驗再造與散播(2020-2025年),則是關注更好的個人化使用者體驗。即時產品的世界(2025-2040年),則是完全的個人化應用,隨時獲得所需的商品,如以3D列印技術生產完全個人化的商品。

這是一本探討未來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生活的書。書中所探討的各項議題均可以讓讀者對於未來的生活勾勒出新的想像。我也相信未來各行業之間的互動會更加緊密,彼此會更加的無縫接軌。

持續介紹新的概念激發讀者新的創意,是金融研訓院以及本人與翻譯圑隊一施祖琪小姐及蕭俊傑先生,共同努力並期待能夠達到的目標。希望這本《擴增時代》能夠像《Bank 3.0》、《數位銀行》以及《新數位力》在業界產生迴響,進而促進新的轉變。

 

孫一仕

台新銀行資訊服務處處長

前言

我兒子湯瑪斯才六歲,但他將來不需駕照便有車可用,而且,他以後應該也不必買車,而只需花錢租用車的「時間」。終其一生,他都將有智慧裝置相伴,且再不用多久,這些智慧裝置會記得提醒他看醫生 (因為保險公司會要求他配戴這些裝置)。他所居住的智慧家庭將有機器人忙進忙出、灑掃庭除,或有居家人工智慧 (AI) 幫忙訂購日常生活用品 (並由超市的機器人送到家中)。他絕不會用塑膠卡片或支票簿來付款買東西 (而且極有可能也不會用現金)。每一天,他都將和上百台電腦互動,卻完全不必使用滑鼠或鍵盤。湯瑪斯就是所謂的「Z 世代」(Generation Z),他所生長的世界與祖父母輩的世界千差萬別。事實上,若有人能在一百年前便預見其間的差異,旁人恐怕只會覺得那是科幻小說的情節。

或許,你直覺地把這些變化看作科技演進的結果,但是,一些更根本的改變已在個人層面發酵,甚至也影響了整體人類社會運作的模式。你一天查看手機幾次?瀏覽臉書 (Facebook) 幾次?你多常登入網站或用手機app?你會在行動設備上聽音樂、讀書或玩手遊嗎?你會不會走進餐廳、旅館或辦公室後,立刻詢問WiFi 密碼?你會用手機自拍嗎?

雖然人類已習於隨科技演變不斷調適,然而,在接下來的二、三十年裡,人類恐將承受比過往一千年間更多的變革。科技將可診治疾病,乃至幫人延年益壽;機器將能模仿或凌駕人類智慧;自駕車將絡繹於途;人類將登陸火星,也將以旺盛的活力與創意開發出足以在地球上永續生存的科技。

如此劇烈的變動往往帶來難以想像的機會,並挑戰人類社群的適應能力,也屢屢引發衝突與對立。

網際網路、社群媒體及智慧型手機在賜予我們電子郵件、自拍、主題標籤 (hashtag) 和YouTube 的便捷之際,也同時助長了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伊斯蘭國 (ISIS) 網路宣傳、維基解密 (WikiLeaks)、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棱鏡計畫」(PrismProgram),以及蔓延全球的「佔領」行動。社群媒體成就了臉書、推特 (Twitter),甚至還在2008 年把歐巴馬一舉推進美國白宮,卻也讓近代史上最具仇恨及種族歧視的言論找到棲身之處。它所激起的網路霸凌更已導致無數受害者身心重創,並使得名流隱私和政府單位機密暴露在大眾目光下。

科技發展到底是本善或本惡?這些山雨欲來的變革終將把人類推向新的黃金年代,抑或是更猛烈的破壞與顛覆?

本書聚焦在那即將到來的世界,以及在新世界中整體社會所需適應的改變,還有,更重要的是,每個人在通往未來所將開展的旅程。本書將探討我們從何而來,以及我們現在所身處的這個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創新、破壞力也最強的世界。等到了2025 年、2030 年、甚至更久的以後,你的生活將變成什麼模樣?我們又將如何從今時跨入彼日?我將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探究這個問題。

我抱著樂觀的心放眼我們那個共同的未來,不過,在向前瞭望的過程中,我期待發掘一些寶貴的經驗與教訓,能作為我們因應即將爆發之驚天裂變的指引。我訪問了全球在網路效應、醫療保健、人工智慧、機器人學、消費者行為及社會影響 (sociological impact) 等不同領域的知名專家,並邀請其中幾位為本書撰文,以盡可能呈現出多元的觀點。

我傾注過去十年的光陰向商業領袖、企業家及媒體敘說未來。我叨唸著智慧型手機已從根本上顛覆銀行、金錢和商業的樣貌。身份辨識及隱私議題的持續演進。還有,過去的書籍、音樂和電視消費習慣早已更迭且一去不返。但即便如此,樂觀如我,卻不時因眼見許多人在科技變革及潮流湧現之際仍頑強抵抗而驚駭莫名。

大部分的人對往日美好念念不忘,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愛話當年勇。但是,這世界對過去不曾片刻駐足,為何有人仍本能地、甚或是極力地抗拒改變呢?我確信的是,即使前有荊棘阻攔、即便我們心存恐懼,未來仍將是極其光明、極為有趣,且正以極速逼近。

「擴增時代」關注的是在資料、感測器 (sensor)、機器智能和自動化技術的世界,以及人類身在其中,日常生活所將經歷的改變。它探討的是在一個智慧的世界裡,你將如何適應及生存。

期盼本書能對你有所啟發,並激發你的想像力。

在我們滿心火熱走向這趟旅程的起跑線前,請容我先分享一句來自當代科幻小說巨擘吉布森 (William Gibson) 的名言:

 

「未來已經來到——只是分配不均。」

 

——吉布森,《經濟學人》(Economist),2003 年12 月4 日號

 

謝謝你,願意展開未來之旅。但,話說回來,你能有別的選擇嗎?

 

BK

 

目次

各界推薦 I

推薦序一 III

推薦序二 V

編審序 VII

前言 XI

 

第1部 250年的破壞

第1章 打開科技顛覆史 3

第2章 擴增時代 35

第3章 當電腦瓦解冰消 59

第4章 機器人來勢洶洶 89

 

第2部 智慧世界學習之道

第5章 人類2.0 127

第6章 擴增人類 161

第7章 生活串流、代理人、虛擬化身和顧問 199 

 

第3部 擴增時代 

第8章 火車、飛機、汽車與房屋 221 

第9章 智慧銀行、支付與錢 243 

第10章 擴增世界中的信任與隱私 267

第11章 擴增城市的智慧市民 281

第12章 新互動年代 307

 

結語:走在智慧大道上 335

附註 361

作者介紹 377

協同作者介紹 379

 

書摘/試閱

當自駕車有銀行帳戶時

雖然以後仍有人買車,但千禧世代及以後的世代都將參與共享經濟。在共享經濟中,所有權是分散的,自駕車的使用時間也可租賃。舉例來說,20252030年時,千禧世代的使用者將可購買自駕車的「股份」或訂閱個人化的用車服務,以確保每天可使用無人自駕車幾小時的時間。

那台車可接送使用者上班。上班途中,車子收到6小時後需再來載人的通知。它把使用者送抵共享的辦公室後,又去載另兩位共享的使用者、送他們到各自的目的地。此時,車子決定去找最近的充電站充電1小時,於是開進有快速充電站的停車場裡,連上充電座。早上送走最後一個乘客前,它已經知道需要充電,而已預先與停車場的機器介面溝通、協商好它所需支付的停車費和充電費。

停車場是由一家公司所經營,但每個投資人都可各自持有或出租一個超級充電站。充電站均連上停車場屋頂的太陽能電網,以補貼更新充電站設備所需的成本。快速充電站各配有一個錢包,與其所有人連結;自駕車充電所消耗的每瓦電都是由車子直接支付給充電站。同樣的,停車費則是付給停車場業主。

此時,這台自駕車發現大概還得再等三個半小時,才要去載另一位車主。於是,它登入Uber,登記在未來3小時間可載Uber的乘客。它馬上收到叫車訊息,出車3小時後,再把賺來的180美元存入自己的錢包。

這車子的錢包並不屬於任一車主,而是一個集合的帳戶。它所賺得的每一分錢都用來支付汽車的持有成本、電費、停車和牌照費等等。共享的所有人只需每月或每週往車子的錢包裡儲值,但是,自駕車付充電費和出租所賺得收益的能力,並不受制於某一特定的身分結構或銀行帳戶。此錢包是IoT了錢包或儲值機制。

自駕車的錢包可比你今日放在皮夾裡隨身攜帶的轉帳卡,但有一點非常不同──沒有人擁有此錢包,因為錢包是跟車子綁在一起。它可以有一個或多個所有人,且所有人的身分也會經常改變。在現階段的銀行體系裡,儘管此種模式不無可能,卻得經過漫長磨人的合約、申報和身分驗證程序才能達成,而且,自駕車和每一位共同所有人都得親自跑一趟分行。那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管是自駕車、可自動購物的智慧冰箱、能生產和消耗資料及能源的智慧房屋,或是可協商交易金額的太陽能系統陣列與AI,都將有其專屬的銀行帳戶,並需各自與銀行系統連結。這帶出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

既然我們無法要求自駕車或冰箱到銀行分行簽名,它們會有自己的身分嗎?自駕車需就其在共享經濟中賺取的所得納稅,還是將應稅所得轉嫁到共同所有人身上?若自駕車發生車禍,造成有人受傷,誰該負起肇事責任?是車子、共同所有人、還是汽車製造商?

剛開始時,主管機關應會硬性要求「人」才能擁有智慧的資產,且該資產的銀行帳戶需與該所有人連結。不過,再過個5-10年,一些專為支援自駕車等資產的共同或共享所有權而成立的新創公司將竄出頭來。Uber自然不會缺席此新戰局。從今日到彼時的演變時間,大概就是蘋果公司從2007推出第一支iPhone2015年推出Apple Watch所花費的時間。這將是貨真價實的破壞!

 

為什麼擴增時代對銀行是天大的壞消息

日常的銀行業務和支付服務將經歷劇烈變革。眼前最立即的改變將襲向平日支付貨物和商品的方法。最快速的支付方式莫過於走進商店、餐廳或服務門市,並在辦完事後直接走出大門。你只需輕觸手機來接受支付某筆金額,或在空中揮舞出你的智慧眼鏡可辨識的特定手勢,便可授權交易。以後將不必結帳、不需刷卡、不必使用卡片觸碰讀卡機,也無須在錢包或皮夾裡掏零錢,因為支付都將化作無形。我們還可用優惠折扣的資料來擴增支付,進而鼓勵你使用特定支付方式或於特定商家消費,或為你的開支決策提供更多情境,以提高你管理財務的效益。

這將徹底顛覆商店的設計。善用數位科技與客戶互動的店家,將可提供更佳的店內消費體驗並達成更佳的銷售業績。在未來20年間,你身為消費者所需做出的重大決定之一,便是要在哪家零售商店使用哪個錢包,以及同意依行為類型來使用特定的支付方式。譬如,我在星巴克買咖啡,我要用星巴克app。若程式內的餘額不足,我想用SimpleAtom銀行帳戶儲值;若這些帳戶的現金還是不夠,那麼,我還可改用比特幣錢包。當我在公司開會時,若個人AI幫我訂機票,它該用我的商務差旅帳戶來付款。若我的自駕車跑去載Uber的乘客,我可以要求它把賺來的錢轉成以後我搭Uber的儲值金,而不要載入我的所得。當我走進常消費的商店,我的支出帳戶僅剩1,000元,PHUD或智慧手錶便應立即發出警示。

Apple PayAndroid PaySamsungPayPalMasterCardVisa、美國運通和支付寶已經展開激烈的競逐,競相成為消費者在店內(或電商)支付的最佳方案。這些業者都搶當你用作支付的錢包或app的首選,它們也漸漸體會到,想在這場硬仗中勝出的關鍵不在於提供更多飛行里程,而是要獲取更多關於你支付行為的資料,包括你在哪裡消費、何時消費及購買的品項等等,以更進一步影響你日後的購買決定。說不定,對於你想走進的商店、你選擇購買關注許久的商品的時間、或要用存款或店內貸款方案來購物的決定,它們也將發揮影響力。

或許你發現了,我在描述這個新世界裡的不同支付方案時,完全沒提到「銀行」二字。銀行正漸漸被排除在支付市場之外。為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們太晚才加入戰局。以美國而言,大部分的銀行至今尚未提供可在手機上使用的即時支付、或任一種可連結行動錢包的方案。銀行的心態仍停留在支票才是最有效率的支付方法的年代。尤有甚者,就算面對的是千禧世代的顧客,銀行分行仍然想方設法地推銷支票帳戶14,但千禧世代根本不用支票!

中期看來,即便是最大的銀行也不見得能在支付的生態體系中佔據一席之地。銀行將不得不連上支付app或錢包,否則銀行帳戶將幾乎無處可用,更何況顧客對刷塑膠卡片也興趣缺缺。屆時,顧客使用的將是可從帳戶或儲值方案取錢的行動支付或基於設備的支付工具,且將享有多種「儲存」金錢的選擇,包括許許多多提供行動錢包方案的非銀行在內。

其中一例是iTunes帳戶。全球目前已有50萬人將信用卡和轉帳卡與iTunes帳號連結,且其中不少人利用折價券、預付卡及禮券來儲值iTunes帳號。iTunesPayPal帳戶的餘額並不是銀行的帳戶,而是「非銀行」的支付帳戶或儲值工具。星巴克app或隨行卡內的餘額也是如此。2015年,星巴克app的存款總額逾30億美元,等於比美國境內七成銀行所收取的存款還高。但正如前述,即便星巴克比大多數銀行收了更多存款,它也不是銀行。

未來的擴增世界將會出現更多種儲值機制。隨著區塊鏈等去中心化帳本和支付系統的勢頭漸長,由政府擔保或受全國保險保障的存款儲值方案將日漸式微。以後,你依然會把大額的存款放在銀行裡,但曰常的支出則將分散在非銀行的科技生態體系內。這樣安全嗎?

PayPal已在沒有存款擔保下運作了10多年之久,至今業務依然活絡,且相對於其每日龐大的交易量,PayPal帳戶出現問題的比率也極低,而且絕對低於一般銀行平日所需處理的詐欺案件。基本上,最安全的系統將是最多人使用的系統,因為社群成員間將產生信任,隨著使用族群不斷擴大,系統也將益形安全和穩固。

然而,這也意謂著所謂的「綜合銀行經營模式」(Universal Banking Model)將在未來20年間走向衰微。綜合銀行的概念是,你在學時先開立第一個銀行帳戶、上大學或找到第一份工作後換成另一種帳戶,並在同一家銀行申請車貸與房貸,慢慢累積信用記錄。當初你之所以選擇那家銀行開戶,多半是因為它位於住家附近,或因為聽從父母的建議。但在新的擴增世界裡,我們將依據各方案的功能性和使用體驗,選擇最適合一己的支付、儲值和信用額度。我們的考量將更偏重於即時性和核心的價值主張,而非分行的所在位置。

以後,我們不會申請房貸,只需要做出買房的決定,信用貸款將自動融入買房的流程中。剛開始的變化不大:還是會收到和現在差不多的房貸方案,只不過那些方案會變成在你外出看房時即時提供。未來,當你買房時,你所做的貸款決定將是「體驗式」的決定,你將依據使用體驗,從不同服務供應商的融資方案中選擇最心儀者。

舉例來說,收到房仲寄來電子化購屋合約後,你可將合約與個人身分連結,藉此來提供申貸所需的薪資和信用記錄等個人資料。在轉瞬之間,你的個人裝置或雲端生活串流代理人便已與幾家信貸機構完成協商,而可立刻提供房貸方案。或許,你的智慧眼鏡還能提供視覺化圖表,展現你所設定之還款期限下每月攤還的款項;你還可經由眼鏡與視野中的資訊互動,把還款期限從25年縮短為15年。不過,你的眼鏡馬上提醒你,以你目前的薪水和開支,頂多只能把還款期限調整為18年。但是,你以後可不時多存點錢到「房屋」信用額度中,以加速還清房貸,或者,你還可視需求隨時動用其中的信用額度,如用於買新車,而不必另外申請車貸。

與銀行現行的做法相比,此模式最大的差別是我們不必跟銀行申請貸款、提心吊膽地等結果、深怕貸款辦不過。我們也許會被要求提供個人資訊給不同的單位,但銀行與貸款機構評估我們「風險」的能力將與今日迥異。透過資料導向的風險評估方法,授信機構不需靠你填申貸表單,便能評估還款能力,並即時提供貸款。倘若你不合乎授信資格,你就根本不會收到貸款方案──但這還是比申貸後遭拒好,對吧?

銀行現在提供的商品,包括轉帳卡、活期帳戶、房貸、預借現金、定期存款、車貸等等,未來都將消失。支付、儲值、投資和信用額度仍將存在,但不再像今天一樣被銀行包裝成獨立的產品,而將成為圍繞你的錢和你的生活所創造出的分散式、嵌入日常體驗中的功能。大部分銀行的速度太慢、太固守常規,而難以因應此新時代的變遷。因此,在能推動和管理日常資金移轉和體驗的金融科技(FinTech)和科技公司的面前,近半數的知名銀行將敗下陣來。

 

金融科技、健康科技、事事不離科技

金融科技(FinTech),和健康科技(HealthTech)一樣,是「金融」與「科技」的結合,已成為顛覆傳統金融體系的一系列破壞性科技、新創公司及創新的代名詞。2008年,投資於DwollaStockTwits等金融科技新創企業的金額高達9.3億美元。2013年時,相關投資額已增至40億。本來,市場預期2014年的投資額將加倍,但實際的漲幅卻達三倍,足足提高到120億美元15,續於2015年攀升至210億美元之多162016年的總投資額預計將達1,000億美元。

此現象支持一個論點:在資金與科技帶動轉型和自動化之下,每個產業都漸成為科技產業。事實上,對於和金融服務一樣擁有數百年歷史的產品及理念的產業來說,不必用上太多科技便足以形成重大破壞。

 

「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將會成為一家軟體公司。」

 

BBVA董事長岡薩雷斯(Francisco GonZalez)於2015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上演講所說

 

在未來的世界裡,銀行將無縫融入顧客的日常生活,使用起來毫無阻力(或至少能將阻力減至最低)。也就是說,銀行終於了解到每當它們把申請書放在顧客面前,那便會形成阻力,而且也無助於其在需求發生的「當下」透過手機、iPad或自駕車賺取獲利或建立關係。為確實傳達理念,請容我再說明一次:

 

紙張和簽名在銀行的未來將一片黯淡。

 

我敢確定嗎?是的。就算不考量駕照/護照的臉部辨識及影像辨識,以及其他新型身分驗證科技(地理空間、社群媒體、啟發式分析等)的效用,實體身分驗證的風險已比自動化數位驗證程序高15-20倍。否則,全球的海關為何紛紛改用生物辨識來驗證出入境旅客的護照?答案很簡單。人類是整個安全程序中最不可靠的一環──最容易犯錯,也最不善於識別出假造的身分文件。相較之下,演算法絕不疲勞、不會犯錯,也比我們更耳聰目明。

想想看,銀行現在做的最危險之舉,莫過於在面對面的開戶程序中,只憑一張簽了名的紙張便做決策。換個角度想想,你若想做一件最高風險的事、若你想淪為詐騙受害者的話,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金融交易的紙張上簽名!

別忘了,過去幾年間新創的金融科技公司都不用紙、不靠簽名──每一家公司均已將這些舊習遠遠拋在後頭。它們沒有必須迴避的老舊流程,而只需專心運用科技來為顧客減輕負擔。

在未來10年內,對絕大多數顧客而言,銀行的實體產品都將化為烏有。其中部分原因是未來10年間將有20億人透過手機第一次取得「銀行帳戶」,而這些人終其一生都不會使用塑膠卡片或支票簿。

銀行功能的構成要素──儲存價值的機制、支付、信用額度及存款利率等等──都將整合到由情境所定義的使用體驗中。產品設計的未来將不是由產品的本身所決定,而是體驗──金錢的體驗、支付的體驗,以及信用方案。

除了化石燃料電廠和能源零售商以外,銀行、會計師和理專將是未來20-30年受創最深的產業和職業。雖然有些銀行將可僥倖存活,但它們恐將與你父母那輩所習以為常的銀行大相逕庭。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