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時間哲學簡史:關於本真的時間的考察(簡體書)
滿額折

時間哲學簡史:關於本真的時間的考察(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2 元
定  價:NT$ 312 元
優惠價:8727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自古希臘至21世紀
從柏拉圖、康德、海德格爾到愛因斯坦、霍金
彙聚十余位頂尖哲學家和科學家的開創性觀點
一部關於時間的百科全書,呈現延續兩千多年的時間之辯

我們在指給我們時間的鐘錶那裡找不到時間,無論是在鐘錶表面上,還是在鐘錶器具之中都找不到。同樣,我們也不能在現代技術的計時器中找到時間……時間在哪裡?時間到底存在嗎?時間有它的棲居之地嗎?
——海德格爾

時間問題一直是哲學和科學的核心,探索時間的道路總會與科學和哲學的前沿同步延伸。科學上理解的時間可用於日常生活,卻不能用於解釋時間的本質;哲學上理解的時間被用於解釋時間的本質,卻不能為日常生活所用。如果本真的時間和非本真的時間及其關係得到澄清,那麼這類問題是否會自然解消?

本書以縱橫兩條線來論述時間的問題。在縱線上,本書論述了從古希臘人到存在主義哲學中時間內在含義的嬗變,剖析了從柏拉圖到海德格爾等十余位著名哲人對於時間本質的開創性研究,並結合牛頓、愛因斯坦、霍金三位科學家對時間是什麼的科學探索,完整地呈現了科學和哲學意義上的時間概念之差異與交叉影響,並梳理出探索時間本源的四條歷史路徑。在橫線上,具體分析了在“存在”路徑中,從亞裡士多德到黑格爾,再到海德格爾如何逐步縮小時間的“藏身”範圍,使後繼者有可能找到本真的時間,同時發現非本真的時間,從而獲得對時間的整體認知。

作者簡介

楚人

1977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德語專業,80年代初開始潛心研習馬克思的《資本論》和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90年代走進中國古代哲人老子的思想領域,集十年之功完成《老子原解》,而後又轉向德國現象學研究。
譯著有《雅各布•布克哈特》,另譯有萊納•賽普《富有陰影的國度——胡塞爾與海德格爾關於時間、生存與死亡的對話》等文章。

名人/編輯推薦

  • 從柏拉圖、亞裡士多德到康德、海德格爾,作者用明白曉暢的語言介紹了十餘位頂尖哲學家的時間哲學,完整呈現了二千餘年來西方哲人探索時間本質的所有可能途徑。
  • 不同于一般的哲學史著作,作者將牛頓、愛因斯坦、霍金關於時間的理論作為廣義上的時間哲學納入考察範圍,將之與傳統的西方時間哲學進行比較,並尋找結合的可能。
  • 本書梳理出四條探索時間的路徑,厘清了十余位哲人和科學家之間的複雜關係。
  • 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思考,分析了如何沿著“存在”路徑獲得對時間的整體揭示,為讀者進一步探索時間的本質指明了方向。

序言

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
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 《山海經》

時間是什麼?誰能簡單明瞭地給它一個解釋?關於時間,誰能有一個清晰的觀念?可是在我們的談話中,時間的觀念不是最熟悉的一個觀念麼?我們談時間,自然懂得什麼是時間,當另一個人談時間,我們也同樣能領會。那麼“時間究竟是什麼?假使人家不問我,我像很明瞭;假使要我解釋起來,我就茫無頭緒。” 中世紀的思想家奧古斯丁所說的這段話至今仍然沒有失卻它的現實意義。我們能看見容納萬物的空間,能摸著物體自身佔有的空間,但時間有所不同,它似乎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儘管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時間,例如知道“列車九時到站”的“九時”是時間,“烽火連三月”的“三月”也是時間,但如果問題不是“什麼是時間”,而是“時間是什麼”,那麼即便在今天,恐怕與奧古斯丁有同感之人亦不在少數,因為歷史雖然為這個問題準備了諸多答案,卻沒有準備一個公認的時間概念。太陽鐘能給出“時”,機械鐘能給出“秒”,原子鐘甚至能以10-14 秒為單位計時,但以研究存在與時間著稱于世的哲學家海德格爾卻說道:“我們在指給我們時間的鐘錶那裡找不到時間,無論是在鐘錶表面上,還是在鐘錶器具之中都找不到。同樣我們也不能在現代技術的計時器中找到時間。”這位當代智者由此發問:“時間在哪裡?時間到底存在嗎?時間有它的棲居之地嗎?”
“夸父追日”是中國古時的神話,講述誇父如何追逐太陽,最後渴死在途中。現實中的人們前赴後繼地追逐時間,其中的艱辛不亞於夸父追日,其中的歷程更為漫長曲折。
古語雲:“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原始的時間意識產生於對天象的觀察。先民仰觀蒼穹,從日月星辰有規律的循環運動中感覺到了時間的存在,並借助這些天然鐘錶得到了“年”、“月”、“日”,而這就是“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即觀象授時。在人類尋找時間的路途中,觀象授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是原始時間意識所達到的高峰(見本書第一章)。
二千五百年前,孔子曾望河興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這位儒家聖人的話中含有對時間如流水,一去而不復返的體悟。不過他沒有滲入闡釋時間是什麼,也沒有分析時間的產生原因。由於這兩個問題涉及時間的本質和本源,即涉及時間的原本所是,所以孔子感覺到的時間依舊隱於具體的事物運動或人生變化中。
追問原因和本質乃是劃分原始時間意識和現代時間意識的界限。在地球其它地域的人們將精力和興趣集中于計時和紀時,因而停滯了深入時間本源和本質的步伐時,古希臘的先哲揚起了探索的風帆,他們的啟航點正是觀象授時。古希臘人提出了時間的開端和本質問題,在時間問題上準備了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因為一個“開端”就意味著一個“原因”,而追究事物的生成原因和本質便是現代思維的基礎。
它存在嗎?它是什麼?它是怎樣的?這是古希臘人在討論事物時設置的三個問題,對他們而言,“只有在認識了它的本因、本原直至元素時,我們才認為是瞭解了這一事物了。” 按照這樣的傳統思維方式,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展開了他們的時間探索。柏拉圖提出,時間是一個由造物主創造出來的非物質性存在者,他把這個時間定義為“依數運行的永恆的影像”,由此開闢了一條朝向“存在者” 的逐時之路。亞裡士多德認為,時間與運動相關,他把這個時間定義為“就先後而言的運動的數目”,由此開闢了一條朝向“存在”的逐時之路。亞裡士多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時間理論體系,這個體系的重要性在於它的基礎意義。可以說不瞭解亞裡士多德的時間論,就入不了時間之門(見本書第二章)。
後人尋找時間的道路大體上是沿循“存在者”和“存在”這兩個方向展開的,因為時間之所在原有兩種可能性:如果不在“存在者”那裡,便應在“存在”那裡;如果不在“存在”那裡,便應在“存在者”那裡。
在存在者的方向上,牛頓提出一個絕對時間概念,按照這個概念,時間是自在自為的,它的流逝與一切外在事物無關而絕對均勻(見第四章);霍金把時間和空間當作一個完整的四維客體理解,萬物因此都在這個時空客體中(見第九章)。牛頓、霍金與柏拉圖實際上有前後相繼的關係,所以是把時間理解為客觀存在者的代表。
奧古斯丁相信時間不是外在的東西,因為過去、現在和將來只能存在於人的意識中,所以時間無非是“心靈的延長”(見第三章);馬赫也相信時間不可能是獨立的存在者,所以把時間理解為“我們的感覺”(見第八章)。奧古斯丁和馬赫可謂把時間當作主觀存在者理解的代表。
胡塞爾做了一種調和,他在承認自然時間和主觀時間真實存在的前提下,把這兩類時間“懸置”,存而不論,再根據現象學的原理提出一個“內在時間”概念,這個時間在我們的意識內構造起自身,所以也稱作“內時間意識”。胡塞爾強調這個時間的主客同體特徵,因為它是一個“內在的客體”(見第十章)。
在“存在”的方向上,萊布尼茨把時間理解為事物在意識中的“延續秩序”(見第四章);康德把時間理解為人的“內直觀的形式”,即主體的一種將雜多表像有序結合起來的方式或關係(見第五章);柏格森把“純綿延”認作真正的時間,這個純綿延無非是過去的意識在心靈中“相互滲透,陸續出現”的狀態(見第十章)。萊布尼茨、康德和柏格森可以說是把時間理解為主觀存在的代表。
休謨認為時間與存在者的接續或變化相關(見第五章);黑格爾把時間理解為“變易”,這個變易的內容是“產生和消亡”,所以時間是一種否定性的存在形式,一切事物俱以這種形式存在(見第六章);辯證唯物論者把時間定義為“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這個存在形式可以通過事物的伸張性和順序性得到解釋(見第七章);愛因斯坦按照他的相對論提出“時間不是可以脫離物質而獨立存在的東西”,並由此得出“時間與物質相關”的結論(見第八章)。休謨、黑格爾、辯證唯物論者、愛因斯坦等因而是把時間理解為客觀存在的代表。
海德格爾根據其基礎存在論把時間分為本真的時間和非本真的時間。本真的時間構成人的存在狀態,它具有綻出性,因此稱作“源始時間性”。通常所說的時間(自然的或物理學上的時間)是從這個源始時間性中綻出的,所以可理解為非本真的時間。依海德格爾之見,本真的時間既不是主觀存在,也不是客觀存在,它是前存在的,因而是本源的存在(見第十一章)。
馬克思曾提出:“時間實際上是人的積極的存在,它不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發展空間” 只可惜這個天才的思想萌芽沒有在他那裡開花結果。
在前人尋找時間的歷程中,亞裡士多德、黑格爾、海德格爾實際上是一脈相承的,他們在同一個方向上,即在“存在”的方向上相繼對時間進行了本質還原,遮蔽時間的外殼隨之被層次剝離,時間的可能所在範圍因而被漸次縮小,可以說,時間已經臨近開顯自身(見第十二章“逐時之路”)。
自然科學家尋找時間的道路也不是平直的:牛頓把時間和空間理解為獨立的存在者,愛因斯坦把時間和空間理解為物質的存在形式,霍金的時空客體又返回到存在者。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再從愛因斯坦到霍金,自然科學家們很有意思地走了個“之”字(見第十二章“逐時之路”)。
時間問題既古老,又年輕。在某種程度上,先行者們的逐時之路體現了人類文明的誕生和發展的脈絡。就哲學而言,亞裡士多德、康德、黑格爾、海德格爾等的思想體系都有專門討論時間的部分,時間研究因此同步於哲學發展,成為支持哲學發展的基礎。在科學方面,牛頓的經典力學植根於絕對的時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建基於相對的時間,霍金的宇宙論立足於四維的時空客體,時間研究因此也同步於科學發展,成為支持科學進步的基礎。“我們正越來越多地覺察到這樣的事實,即在所有的層次上,從基本粒子到宇宙學,隨機性和不可逆性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科學正在重新發現時間。” 人們的興趣“正從‘實體’轉移到‘關係’,轉移到‘信息’,轉移到‘時間’上”。
人類在探索宇宙和人本身的奧妙方面所取得的階段性進步往往伴隨著對時間本質的層次性深入,或者哲學與科學的革命性發展帶來新的時間觀,或者新的時間觀推動哲學與科學的革命性發展,要探索宇宙和人生的未知領域,時間總是首當其衝的基礎話題。
千百年來人們慨歎時間象流水,去而不返,“曾不知老之將至”。我們今天依舊在思索,時間為什麼是連續不斷的? 萬物為什麼只能向著未來前進,而不能向著過去前進?時間之矢又是如何產生的?科學工作者認為,時間是神奇的宇宙最不可思議的方面之一,他們猜想時間的方向問題很可能牽涉到深刻的物理定律.科幻家則希望找到可以回到過去的時間隧道,他們還想乘坐一艘飛船,以大於光速的速度離開地球,這樣就能追上光信號,從而跑到自己的過去的前面去。這些問題其實是在不明白時間的本源與本質的情況下生出的,因此會隨著時間的本源與本質的開顯而自然消解。
事實上,單憑測量、計算和公式產生不了牛頓、愛因斯坦和霍金的時間觀,因為這些時間觀無非是對時間的本源及本質進行思索的結果,而這種思索恰恰是“哲學的”。科學不會摒棄哲學,它的發展趨勢還在繼續佐證這一點,越是前沿的科學,越是需要思辯。海森伯(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曾指出:“一個人沒有希臘自然哲學的知識,就很難在現代原子物理中作出進展。” 另一方面,哲學也不應閉關自守,單憑“哲學的”冥思苦想恐怕會生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哲學需要從自然科學的前沿知識那兒得到啟示和支持,需要以最新的科學成就作為根據,或許可以說,越前沿的哲學就越應是“科學的”。古人雲:“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哲學和科學應當是互補的,相輔而相成。科學在深入揭示時間,哲學也在深入揭示時間,它們在這個過程中顯示出一種殊途同歸的趨勢。“正在科學的心臟之處,我們發現了關於時間的問題。演化和不可逆性,這是幾代哲學家也為之付出了畢生精力的問題。”
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人類的天職是尋找真理,求知的欲望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對於天真純樸的人,真理永遠是一個偉大的名詞,可以激勵他的心靈。”
新的發現或認識往往產生於“再想一想”和“轉念一想”之中。擔心走彎路而拒絕走路可以說是真正的大問題,因為“不能自圓其說的哲學決不會完全正確,但是自圓其說的哲學滿可以全盤錯誤。最富有結果的各派哲學向來包含著顯眼的自相矛盾,但是正為了這個緣故才部分正確。”
黑格爾提出:“每一個哲學系統即是一個範疇,但它並不因此就與別的範疇互相排斥。這些範疇有不可逃避的命運,這就是它們必然要被結合在一起,並被降為一個整體中的諸環節。”
 在時間研究方面也存在類似情況。以往的時間觀或時間概念見仁見智,有不合理的地方,也有合理的部分。鑒於這些合理的部分實際上同屬一體,即同為一個時間鏈上的環節,所以我們有可能在把它們整理歸位的基礎上通過新增環節完整化這個時間鏈,由此發現本真的時間和揭示非本真的時間,並由此讓時間的真面目顯現出來(見第十三章“時間”)。
門捷列夫化學元素週期表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元素,並留下了一些空位。這位偉大的俄國化學家預言,每個空位上都應有一個未知的元素。門捷列夫化學週期表由於未知元素的相繼發現而得到世界的公認。類似的情況也發生於尋找時間的路上,只是結果恰好相反,不是最後填滿所有的空位,而是在尋遍所有可能藏有時間的位置後,最終察覺時間的原本所在與原本所是。
時間的問題既是過去的,也是現在的,還會是將來的。或者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新的時間認知,或者新的時間認知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探索時間的道路總在與前沿的哲學和科學同步延伸,因為時間與人的存在,由此與宇宙的存在是相關的。

目次

序言
第一章 原始的時間意識
一、時間意識的產生
二、時間概念的產生
三、觀象授時———原始時間意識的高峰
四、紀時與曆法
五、從“時”到“時間”的進步
結語
第二章 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的時間觀
一、柏拉圖的時間觀
二、亞裡士多德的時間觀
結語
第三章 奧古斯丁的時間觀
一、奧古斯丁理解的時間
二、意義與問題
結語
第四章 牛頓和萊布尼茨的時間觀
一、牛頓的時間觀
二、萊布尼茨的時間觀
結語
第五章 康德的時間觀
一、感性直觀是時間的發源
二、時間是內直觀的形式
三、時間的主觀性和客觀性
四、現象的時間模式
五、意義和問題
結語
第六章 黑格爾的時間觀
一、時間是物質的感性存在形式
二、時間的本質是被直觀的純變易
三、意義與問題
結語
第七章 辯證唯物論的時間觀
一、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
二、時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
三、時間的性質
四、意義與問題
結語
第八章 愛因斯坦的時間觀
一、相對性原理要求否定絕對的時間
二、相對的時間
三、相對時間觀是支持相對論的基礎
四、時間是事件的存在形式
五、意義與問題
結語
第九章 霍金的時間觀
一、時空客體
二、每一位觀察者都有自己的時間
三、關於時間的開端和終端
四、三種時間箭頭
五、意義與問題
結語
第十章 柏格森與胡塞爾的時間觀
一、柏格森的時間觀
二、胡塞爾的時間觀
三、意義與問題
結語
第十一章 海德格爾的時間觀
一、海德格爾時間觀的根據
二、源始的時間性
三、非本真的時間
四、傳統的時間概念只是對時間的不同認識
五、時間的本質還原
六、意義與問題
結語
附錄 海德格爾在轉向後的時間觀
第十二章 逐時之路
一、當作客觀存在者理解的時間
二、當作主觀存在者理解的時間
三、當作主觀存在理解的時間
四、當作客觀存在理解的時間
五、時間的三次本質還原
六、科學對時間的探索
七、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第十三章 時間
一、時間的本源
二、本真的時間
三、非本真的時間
四、時間中的時間
五、時間的特性
六、時間的作用
第十四章 未了之言
參考書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7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