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滿額折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金剛經生活(簡體書)

定  價:NT$ 250 元
優惠價:9022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從有到無的心靈環保】

(一)普通人的心理活動――住于過去和未來

一般人總是常常想著過去、想著未來,能夠想到“現在”的已經不錯了。我們通常會記掛著過去的對錯毀譽,以及幻想著未來的期許:下一次的好運,是不是輪得到我?如果只想到過去、未來,“現在”又如何做得好呢?
成功的人不能沉醉在過去,也不可幻想著未來,唯有努力於現在,才是最可靠的。

(二)大修行人的心理狀況――住於現在的活動

學佛修行的人不要老是擔心:“我如果犯了戒,就要下地獄了!”也不要老是渴望:“阿彌陀佛!你什麼時候拿金台、銀台來接引我?什麼時候才會來呢?我死的時候你來不來?”這樣空想是沒有用的,現在趕快精進念佛才是最要緊的。

這就好像有人看到一顆蘋果快要熟了,他便站在樹下想:“這顆蘋果是我的。”於是,就站在樹下張著嘴巴等,他老是在等,而不去摘蘋果,結果蘋果尚未掉下來之前,可能就來了幾隻鳥把蘋果吃掉了。這就像是只幻想著美好的未來,卻不把握現在及時動作,這是沒有用的。

我們常常就像是那位在樹下等蘋果吃的人,以為等著、等著一定能等到。等待是不會有結果的,只有努力才會有成果,有時候可能努力了都不一定能夠得到,但是,還是一定要努力,才會有機會;如果努力過後仍得不到,也可以問心無愧了。以摘蘋果的例子來說,也許當你還沒爬上樹去,它就被鳥吃了,或掉下來跌壞在地上了。但是,在爬樹的時候不能擔心:“反正蘋果一定會被鳥吃去,算了!我不爬樹了。”而是要重視現在的努力,大修行的人、成功的人都是這樣,不會老是怨天尤人,不會因為別人的得意失敗,而在一旁空歡喜、徒悲哀。

(三)解脫者的智慧反映――不住于過去、未來、現在

《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就是解脫者已經心無所住,不住於現在,也不住于過去、未來的一切相,這叫作“無相”、“無我”,也叫作“解脫”,就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了。

我們大家都還是凡夫,雖然還做不到,但知道有這麼一個境界,希望有一天能夠做到這個程度,所以要修行。至少要能做到“住於現在的活動”,不要停留在第一種“住于過去和未來”的狀況。

【從現實的生命,知究竟的存在】

現實的生命雖然是假的,但仍是非常可貴的。因為,若沒有假的現實,我們不可能知道真的究竟。真的究竟是什麼?真的究竟就是“空”。“空”是什麼?空是絕對地存在。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會被破壞,只有一樣東西不會被破壞,那就是“空”。

空的意思有二:一是空間,一是什麼也沒有,即“空無”。佛法裏所講的空,不是“空無”的空,而是“空間”的空。

“空間”存在於什麼地方?存在於“我”與“我”之間――你、我之間有空間,細胞與細胞之間有空間,原子與質子,乃至最小的物質與物質之間都有空間。空間本身能形成“有”的存在。如果沒有空間的活動餘地,世間的現象就會變成一片死寂、暮氣沉沉,因為有空間,所以有迴旋的餘地。

因此,佛法講的“空”,不是空無的空,而是空間的空,也才是《心經》所講的“色不異空”。色的意思就是“物質”,物質現象的存在皆在空間之中,世間的現象就是幻起幻滅,從現實的生命,從你、我、他的活動,我們可以認知到究竟的存在是什麼。

究竟的存在,就是無我的解脫。解脫以後的無我,必須給它一個假的名字,還是叫“我”,那是一個沒有執著的我,但其功德、智慧、悲願仍是存在的。存在於哪里呢?哪個地方有佛法的功能,就是佛的慈悲、佛的法身的存在。

【《金剛經》的心靈環保】

(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就是“不在乎”,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生其心”,就是以無私無我的智慧,處理一切事物。

(二)“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當我們行佈施、做好事、發起慈悲心的時候,不要有一定的物件。“色”就是一定的物件,紅的、綠的、方的、圓的、長的、短的、親的、疏的等一定的物件;“聲”就是各種聲音;“香”就是諸般氣味;“味”就是酸、甜、苦、辣等味道;“觸”是感觸、身體官能的接觸;“法”是自己心裏的想法或觀念,一切屬於心理或精神部分的,宗教或哲學上的最高原則或“神”。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合稱為六塵,都應該全部擺脫,這樣心靈才能得到清淨,這樣行佈施才不會生煩惱心。

(三)“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佈施”

“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意思是說,如果心仍然執著於色、聲、香、味、觸、法,就是“非住”,就是“不住於菩提心”。菩薩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應該以“無住心”佈施,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于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金剛經》是佛教徒必讀的經典,也受古今文人墨客喜愛,影響中國文化深遠。禪宗六祖惠能只聽聞《金剛經》其中一句,便在言下大悟。如今,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金剛經》醍醐灌頂的智慧能讓人身心自在,無入而不自得。

本書將聖嚴法師宣講《金剛經》的兩部經典著作《《金剛經》講記》、《福慧自在―《金剛經》生活》合編為一書。《《金剛經》講記》是法師于一九九二年的講座,原屬「隨身經典」系列。《福慧自在――《金剛經》生活》則是在一九九三年的演講,原屬「現代經典」系列。為方便讀者完整研讀,法鼓文化將兩書合編,雖然同是宣講《金剛經》,聖嚴法師卻以慈悲善巧,開展不同的切入方式,一併讀來更有融會貫通、豁然開朗之感。

為因應現代讀者的需要,聖嚴法師經常以主題單元的方式講解經典,提綱挈領、由淺入深,讓讀者掌握全經重點。本書前半部為「《金剛經》講記」,從經名開始介紹,帶領讀者認識《金剛經》。再以全經要義、思辨形式、無相離相等段落,引人層層深入《金剛經》真義。

後半部的「《金剛經》生活」,法師則以「心靈環保」、「自我提升」、「淨化社會」、「福慧自在」等四大主題,依層次循序漸進,進一步分享如何運用《金剛經》的智慧,讓生活時時好修行。

本書以「福慧自在」為書名,即是希望人人都能應用《金剛經》,體驗《金剛經》的生活妙用。如果我們能學習金剛般若空觀智慧,放下人我之間的分別,便會生起慈悲心感化自我,進而感動他人,帶給家庭、社會正向的力量,將人間建設為淨土。藉由福慧雙修,平安自在,日日好日!

目次

《金剛經》講記
緒論
《金剛經》的內容
信受演說《金剛經》的功德
結論
後記

《金剛經》生活
自序
緒言――介紹《金剛經》
第一講 《金剛經》與心靈環保
第二講 《金剛經》與自我提升
第三講 《金剛經》與淨化社會
第四講 《金剛經》與福慧自在

【附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書摘/試閱

【從有到無的心靈環保】

(一)普通人的心理活動――住于過去和未來

一般人總是常常想著過去、想著未來,能夠想到“現在”的已經不錯了。我們通常會記掛著過去的對錯毀譽,以及幻想著未來的期許:下一次的好運,是不是輪得到我?如果只想到過去、未來,“現在”又如何做得好呢?
成功的人不能沉醉在過去,也不可幻想著未來,唯有努力於現在,才是最可靠的。

(二)大修行人的心理狀況――住於現在的活動

學佛修行的人不要老是擔心:“我如果犯了戒,就要下地獄了!”也不要老是渴望:“阿彌陀佛!你什麼時候拿金台、銀台來接引我?什麼時候才會來呢?我死的時候你來不來?”這樣空想是沒有用的,現在趕快精進念佛才是最要緊的。

這就好像有人看到一顆蘋果快要熟了,他便站在樹下想:“這顆蘋果是我的。”於是,就站在樹下張著嘴巴等,他老是在等,而不去摘蘋果,結果蘋果尚未掉下來之前,可能就來了幾隻鳥把蘋果吃掉了。這就像是只幻想著美好的未來,卻不把握現在及時動作,這是沒有用的。

我們常常就像是那位在樹下等蘋果吃的人,以為等著、等著一定能等到。等待是不會有結果的,只有努力才會有成果,有時候可能努力了都不一定能夠得到,但是,還是一定要努力,才會有機會;如果努力過後仍得不到,也可以問心無愧了。以摘蘋果的例子來說,也許當你還沒爬上樹去,它就被鳥吃了,或掉下來跌壞在地上了。但是,在爬樹的時候不能擔心:“反正蘋果一定會被鳥吃去,算了!我不爬樹了。”而是要重視現在的努力,大修行的人、成功的人都是這樣,不會老是怨天尤人,不會因為別人的得意失敗,而在一旁空歡喜、徒悲哀。

(三)解脫者的智慧反映――不住于過去、未來、現在

《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就是解脫者已經心無所住,不住於現在,也不住于過去、未來的一切相,這叫作“無相”、“無我”,也叫作“解脫”,就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了。

我們大家都還是凡夫,雖然還做不到,但知道有這麼一個境界,希望有一天能夠做到這個程度,所以要修行。至少要能做到“住於現在的活動”,不要停留在第一種“住于過去和未來”的狀況。

【從現實的生命,知究竟的存在】

現實的生命雖然是假的,但仍是非常可貴的。因為,若沒有假的現實,我們不可能知道真的究竟。真的究竟是什麼?真的究竟就是“空”。“空”是什麼?空是絕對地存在。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會被破壞,只有一樣東西不會被破壞,那就是“空”。

空的意思有二:一是空間,一是什麼也沒有,即“空無”。佛法裏所講的空,不是“空無”的空,而是“空間”的空。

“空間”存在於什麼地方?存在於“我”與“我”之間――你、我之間有空間,細胞與細胞之間有空間,原子與質子,乃至最小的物質與物質之間都有空間。空間本身能形成“有”的存在。如果沒有空間的活動餘地,世間的現象就會變成一片死寂、暮氣沉沉,因為有空間,所以有迴旋的餘地。

因此,佛法講的“空”,不是空無的空,而是空間的空,也才是《心經》所講的“色不異空”。色的意思就是“物質”,物質現象的存在皆在空間之中,世間的現象就是幻起幻滅,從現實的生命,從你、我、他的活動,我們可以認知到究竟的存在是什麼。

究竟的存在,就是無我的解脫。解脫以後的無我,必須給它一個假的名字,還是叫“我”,那是一個沒有執著的我,但其功德、智慧、悲願仍是存在的。存在於哪里呢?哪個地方有佛法的功能,就是佛的慈悲、佛的法身的存在。

【《金剛經》的心靈環保】

(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所住”,就是“不在乎”,不在乎自我的利害得失;“生其心”,就是以無私無我的智慧,處理一切事物。

(二)“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當我們行佈施、做好事、發起慈悲心的時候,不要有一定的物件。“色”就是一定的物件,紅的、綠的、方的、圓的、長的、短的、親的、疏的等一定的物件;“聲”就是各種聲音;“香”就是諸般氣味;“味”就是酸、甜、苦、辣等味道;“觸”是感觸、身體官能的接觸;“法”是自己心裏的想法或觀念,一切屬於心理或精神部分的,宗教或哲學上的最高原則或“神”。色、聲、香、味、觸、法這六種合稱為六塵,都應該全部擺脫,這樣心靈才能得到清淨,這樣行佈施才不會生煩惱心。

(三)“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佈施”

“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意思是說,如果心仍然執著於色、聲、香、味、觸、法,就是“非住”,就是“不住於菩提心”。菩薩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應該以“無住心”佈施,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