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13悅讀日】4/13~4/17 消費滿699送100元E-coupon
新譯阿彌陀經
滿額折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新譯阿彌陀經

定  價:NT$ 260 元
優惠價:7519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1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套書優惠

優惠價:85 127007

電子書同步在下列平台販售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阿彌陀經》所說的阿彌陀,即是諸人的自性妙體。《阿彌陀經》所說的極樂淨土,即是諸人的自心實相。所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阿彌陀經》所說的種種變化,種種莊嚴,皆是諸人的自性妙體的變化所作,皆是諸人的自性妙體的清淨莊嚴。《新譯阿彌陀經》一書,遵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這一宗旨,詳細地闡釋了《阿彌陀經》的深層含義。

作者簡介

 蘇樹華,一九六一年生。一九九三年,隨元音老人修習心中心密法,得見三世諸佛、歷代祖師的根本大義。二000年之後,遵照元音老人的囑咐,傳授心中心法,及各種方便法門,引導有緣學人,證悟自心實相。二00三年,於南京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佛學。現任職於曲阜師範大學,著有《中國佛學各宗要義》《洪州禪》《新譯釋禪波羅蜜》《中韓禪學》《中國宗教與人生修養》《明心見性》等十餘部專著。

 自 序

彌陀即自性,自性即彌陀。彌陀與自性,名異而實同。《觀無量壽佛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大正藏》第十二冊,第三四三頁上。)蓮池大師云:「自性彌陀,惟心淨土,為一經大旨也。」(《阿彌陀經疏鈔》卷二。《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二四頁上。)延壽大師云:「欲發心入道,先須識自本心。心者,萬法眾生之本,三世諸佛祖、十二部經之宗。雖即觀之,不見其形,應用自在,所作無礙,洞達分明,了了無異。若未識者,以信為先。信者信何物?信心是佛。無始無明,輪回生死,四生六道,受種種形,只為不敢認自心是佛。若能識自心,心外更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乃至舉動施為,更是阿誰?除此心外,更無別心。若言別更有者,汝即是演若達多,將頭覓頭,亦復如是。千經萬論,只緣不識自心。若了自心本來是佛者,一切唯假名,況復諸三有?」(《宗鏡錄》卷九十八。《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九四三頁中。)又云:「若人信自心是佛,此人所有言說,當能轉法輪。若人不信自心是佛,此人所有言說,皆是謗方等大乘。」(《宗鏡錄》卷九十八。《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九四二頁中下。)蕅益大師云:「求之三教,不若求于自心。自心者,三教之源,三教皆從此心施設。苟無自心,三教俱無。苟昧自心,三教俱昧。苟知此心而擴充之,何患三教不總歸陶鑄也哉。心足以陶鑄三教,乃名能盡其性,亦能盡人物之性。」(《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第七。《嘉興藏》第三十六冊,第三八六頁中。)達摩大師云:「從無始曠大劫以來,乃至施為運動,一切時中,一切處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復如是。除此心外,終無別佛可得。離此心外,覓菩提涅槃,無有是處。」(《少室六門》。《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七三頁中。)惠能大師云:「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五○頁上。)弘忍大師云:「三世諸佛,皆從心性中生。先守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後得成佛。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諸佛之祖也。」(《最上乘論》。《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七八頁上。)黃檗大師云:「心即是佛,更無別佛,亦無別心。」(《傳心法要》。《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八○頁上。)

自心是佛,念佛念何?念佛即念自性,念自性即念佛。除此自性外,向外念佛,著相念他,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延壽大師云:「十方諸佛,同一法身。若欲念外施功,心外求佛,便落他境,無有得時,遂即前後情生,凡聖緣起,徒經時劫,枉用功夫。」(《宗鏡錄》。《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五四○頁下。)延壽大師又云:「求經覓佛,不如將理勘心。若勘得自心,本自清淨,不須磨瑩,本自有之。不因經得,何乃得知?經云,修多羅教,如標月指。若復見月,了知所標。若能如是解者,一念相應,即名為佛。」(《宗鏡錄》卷九十八。《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九四三頁下。)蓮池大師云:「念空真念,生入無生。念佛即是念心,生彼不離生此。心佛眾生一體,中流兩岸不居。故謂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阿彌陀經疏鈔》卷一。《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六頁中。)蕅益大師云:「夫念佛者,豈有他哉?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緣生無性之一念耳。」(《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二。《嘉興藏》第三十六冊,第二九二頁下。)緣生無性之一念,即自性妙體也。無性緣生之佛名,即彌陀聖號也。這分明是說,念佛的即是佛,觀音的即是佛。念佛的是誰?觀音的是誰?唯此一心,常寂不動,聲聲佛號,皆從此出。聲聲佛號,滅歸於此。自性即佛,佛即自性。不念自性,著相念他,是人外求,即名外道。憨山大師云:「念佛者,即是念自心也。若心淨,則佛土淨。」(《憨山老人夢遊集》卷第十五。《卍續藏》第七十三冊,第五六三頁上。)

往生淨土,即是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即是往生淨土。《維摩經》云:「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大正藏》第十四冊,第五三八頁下。)蓮池大師云:「彌陀即自性彌陀,所以不可不念。淨土即惟心淨土,所以不可不生。」又云:往生淨土,即是「生于自心,故不往而往,名為往生。」(《阿彌陀經疏鈔》卷四。《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六八頁上。)六祖惠能云:「自性不歸,無所歸處。」蕅益大師云:「念自性彌陀,生唯心淨土。合觀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之義明矣。」(《淨土十要》卷一。《卍續藏》第六十一冊,第六五九頁上。)又云:「世之昧者,猶以為自性彌陀非即樂邦教主,惟心淨土不在十萬億西,妄認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全不知十方法界,一一無非即心自性也,可不哀哉!」(《淨土十要》卷七。《卍續藏》第六十一冊,第七○一頁下。)蕅益大師告訴我們,自性彌陀,即樂邦教主,惟心淨土,即十萬億西,十方世界,即自心性。離此心性妙體,妄認六塵緣影,是自昧自性也。自性本是常寂光,自性本是無量壽。自性本是大光明,自性本是極樂國。往生淨土,即往生自性也,即回歸自性也。若是往生他方,若是往生別處,即是迷頭認影,即是馳狂外走。

向外喊他,外道之行。往生別處,宇宙幽魂。彌陀即在當下,淨土遍滿十方。一色一香,盡是真佛。在在處處,無非自己。自己是誰?只是這清淨無染的自性,只是這空明朗淨的妙體。諸佛祖師,歷代聖賢,說彌陀,說眾生,說聖賢,說凡夫,說此岸,說彼岸,皆圍繞著回歸自性而建立教化。

《新譯阿彌陀經》一書,不離自性而說彌陀,不離自性而說淨土。若人依名而判,定說此書是禪的,而不是淨宗的。為免誤解,故於書中,凡是指示要點,闡釋要義,皆引祖師之言,作為理論依據。淨宗祖師云:「自性彌陀,惟心淨土」,「念佛即是念心」,「千經萬論,若顯若密,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除此心外,更無所詮」。(《靈峰蕅益大師宗論》卷三。《嘉興藏》第三十六冊,第三一八頁下。)淨宗祖師的言教,還「是禪非淨」麼?禪是佛心,豈能不淨?淨是本來,豈能不禪?禪淨二名,唯是一實。若論行門,持名念佛,乃對治之法,「以毒攻毒」,以「念一佛名,換彼百千萬億之雜念」。如此念佛,直下念去,直至能所雙亡,方至門前。門前一腳,只要不倒勾,只要不斜腳,便能破門而入。入得此門,哪有禪淨二名?唯此一事實,餘二皆非真。這裡是淨土,這裡是禪心,這裡是中道,這裡是至善,這裡是極樂,這裡是無為。古今中外,一切聖賢,皆指這裡。釋迦佛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西方有聖人,東方有聖人,此心同,此理同。悟此一心,證此一理,即是《佛說阿彌陀經》的宗旨。 

蘇樹華

 

目次

新譯阿彌陀經 目次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自 序 一~五
導 讀 一~一四
佛說阿彌陀經原文 一~七
佛說阿彌陀經釋義 一~六

佛說阿彌陀經
放下執著,佛即現前 一
不染世塵,離欲之德 七
上契下合,妙行之德 一○
西方極樂,十萬億土 一三
本然之樂,是名極樂 一八
善法三學,涅槃四德 二一
極樂國土,妙相莊嚴 二五
淨土眾生,悟後修行 三二
彌陀化音,演暢佛法 三九
一切萬法,皆由心生 四五
心若無住,萬法皆妙 五二
淨土世界,壽命無量 五七
阿彌陀佛,功德無量 六二
花開見佛,入不退轉 六七
勸勉往生,入善境界 七○
克期求證,七日往生 七六
勸勉發願,往生彼國 八三
十方諸佛,皆說此經 八六
聞是經典,得不退轉 九六
真信切願,即得往生 一○三
諸佛稱讚,釋迦文佛 一○八
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一一二
經文附錄
蕩滌所有,回歸淨土 一一五
附 錄
佛法宗旨 一二一
念佛法門 一二六
念佛往生 一三一
正信淨土 一三七
末法修行,持名念佛 一四四
不得往生淨土的原因 一五一
持名念佛的修法儀軌 一六○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5 195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