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研究2017(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研究2017(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68 元
定  價:NT$ 1608 元
優惠價:87139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是電子信息領域“藍皮書”系列,每年一冊公開出版,旨在通過對世界信息與電子領域年度科技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突出展現年度重要科技突破、重要產業成果以及發展動態,準確把握信息與電子領域綜合發展態勢,為國家和社會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助力。“藍皮書”2017延續了“藍皮書”2016研究內容和撰寫風格,全書分“總論”和13個“專題”兩大部分,並首次嘗試在專題部分中新增領域年度熱詞,內容包含熱詞的基本定義和應用(影響)水平。本書全面分析了信息與電子領域近期至2018年度的科技發展情況,綜合闡述了世界信息與電子領域科技重要突破及標誌性成果,為我國科技準確把握世界科技大勢提供。

目次

目錄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研究2017》編寫說明
總論
第一部分全球發展態勢3
一、宏觀態勢3
(一)電子信息工程科技驅動新一輪技術革命,重塑全球競爭新格局3
(二)電子信息工程科技孕育創新突破點,加速迭代推進技術新發展4
(三)電子信息工程科技深度融入各行業,拓展經濟社會發展新空間5
(四)電子信息工程科技加快社會現代化,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新進程6
二、相關態勢7
(一)新興應用加速微電子技術創新,大容量高速率技術引領光電子發展7
(二)激光的技術、產業及應用持續迅猛發展,光學工程多個方向發展前景廣闊7
(三)遙感體系與信息大數據更加緊密,應用定量化需求迫切8
(四)科技進步和市場需求持續驅動,傳感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9
(五)計量測試技術取得多方面進展,促進電子信息產業質量提升9
(六)戰略需求牽引促進雷達發展,技術平臺體制不斷推陳出新10
(七)人網物三元萬物互聯飛速演進,大融合大連接新智能引領未來11
(八)網絡安全技術創新迭代高度活躍,新興領域網安防禦技術全面推進12
(九)軍事需求推動水聲理論日趨成熟,信息技術加速聲呐系統演進13
(十)全球制電磁權爭奪激烈,新型電磁材料和器件高速發展13
(十一)大數據驅動控制新高潮,信息物理系統加速控制系統智能化14
(十二)智能技術及應用呈現井噴爆發,社會進入“人工智能+”轉型時代15
(十三)融合創新推動計算能力不斷提升,非傳統計算技術持續發展15
(十四)計算機應用技術加速創新,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16
第二部分我國發展現狀17
一、發展環境17
(一)深化改革、頂層設計,釋放電子信息工程科技創新活力17
(二)戰略引領、重點佈局,塑造電子信息工程科技創新環境18
(三)緊抓機遇、加大投入,打造電子信息工程科技創新格局19
(四)創新發展、優化環境,營造電子信息工程科技創新生態20
二、技術現狀21
(一)微電子技術產業發展穩步升級,光電子技術呈現出系統強、芯片弱的不均衡發展態勢22
(二)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齊頭並進,光學工程創新成果不斷湧現23
(三)新技術應用推動遙感產業發展,商業遙感向全面信息服務方向發展23
(四)MEMS規模製造技術取得突出進展,傳感器研發和製造能力大幅提升24
(五)計量領域技術突破多點開花,新技術、新儀器、新成果助推質量進步24
(六)雷達技術向多功能、數字化、網絡化發展,部分領域達國際先進水平25
(七)網絡通信成為我國自主創新典範,大而不強缺芯少魂仍受制於人26
(八)網絡安全向“長板式”防禦模式轉變,5G和工業互聯網安全架構逐漸成形26
(九)水聲工程助力海洋開發,軍民融合助推裝備全譜性發展27
(十)電磁兼容及防護技術創新突破,電磁制衡能力大幅提升28
(十一)新型控制技術廣泛應用,控制系統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28
(十二)認知計算能力快速發展,人工智能領域迎來黃金髮展期29
(十三)高性能計算以點帶面全面突破,國產計算芯片迎來發展新機遇30
(十四)計算機應用技術持續活躍,產業發展特徵明顯30
三、產業現狀31
(一)出口回暖促進產業快速增長,細分領域形成區域聚集態勢31
(二)軟硬協同生態初具雛形,分層企業引領格局形成32
第三部分我國發展展望34
一、發展思路34
二、發展重點36
(一)加強集成電路創新和供給能力,推進光電子芯片及器件研發36
(二)打造光學重大平臺支持基礎研究,加強引領技術研究促進產業發展37
(三)加強遙感市場頂層設計,謀劃產業化格局推進定量化發展37
(四)軍民融合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大力發展中高端傳感器技術37
(五)突破基礎測試計量技術瓶頸,提升高端測試計量裝備水平38
(六)推動雷達多功能一體化、網絡協同化發展,加強智能化雷達研究39
(七)探索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網絡通信技術體系,首要解決大而不強補短板問題39
(八)突破核心技術,開創網絡安全與信息化“一體兩翼,雙輪驅動”發展新局面40
(九)水聲技術助力海洋強國戰略實施,新技術應用拓展新領域開發41
(十)電磁環境效應機理與體系化防護研究並重,推進大型基礎平臺研製42
(十一)促進信息技術與控制技術深度融合,實現全域“無縫智能”42
(十二)持續推動人工智能縱深融合發展,全面實現感知到認知的升級43
(十三)加速突破計算領域關鍵技術,持續推進前沿產業應用創新44
(十四)推動計算機應用關鍵技術突破,促進產業升級跨入新階段45
參考文獻45
專題
專題一微電子光電子49
編寫說明50
專家組和撰寫組名單51
專題研究53
一、全球發展態勢53
二、我國發展現狀55
三、我國未來展望57
四、我國熱點亮點58
(一)人工智能芯片58
(二)5G移動通信芯片59
(三)微電子製造與裝備62
(四)矽基光子集成64
(五)混合光子集成66
(六)超高速光模塊技術68
五、領域年度熱詞70
參考文獻72
專題二光學工程75
編寫說明76
專家組和撰寫組名單77
專題研究79
一、全球發展態勢79
(一)激光技術繼續發展,高性能、新類型激光器不斷產生79
(二)激光產業繼續迅猛發展,工業激光成為全球激光熱點80
(三)激光在石墨烯製造中的作用開始顯現,石墨烯工業化成為可能81
(四)光子芯片技術成果顯著,計算機的性能將被提高81
(五)太赫茲技術不斷獲得新突破,太赫茲WiFi預計2020年實現應用81
(六)新型光學材料不斷推動電子產品進步、機器人“皮膚”與自我修復屏幕成為可能82
(七)先進光學製造向多極化發展,口徑與面型精度記錄不斷被超越82
(八)多國聯合完成引力波跟蹤觀測,人類進入引力波天文學探索時代83
二、我國發展現狀83
(一)強激光技術領域不斷湧現世界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83
(二)全固態激光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83
(三)多套世界先進重大基礎性裝置研製成功並開始應用84
(四)新型材料與激光技術的結合不斷催生前沿領域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84
(五)太赫茲技術研究及產業化實踐上獲得了舉世矚目進展和突破84
(六)光學極端製造平臺建設成果顯著85
(七)顯微鏡領域出現多項重要研究成果85
(八)光學類科研項目獲大力支持86
三、我國未來展望86
(一)以重大物理平臺為手段的基礎科學研究將取得進展86
(二)光學極端製造技術將進一步發展87
(三)光子芯片技術緊跟甚至引領技術潮流87
(四)太赫茲技術將在多領域獲得應用87
(五)私營企業的空間光學載荷技術將快速發展87
四、我國熱點亮點88
(一)自由曲面精密檢測加工技術88
(二)大尺寸激光釹玻璃生產工藝90
(三)自適應光學技術及應用92
(四)激光顯示技術及應用94
(五)大尺寸高光學均勻性激光晶體板條元件製備技術97
五、領域年度熱詞100
參考文獻101
專題三(1)感知遙感103
編寫說明104
專家組和撰寫組名單105
專題研究107
一、全球發展態勢107
(一)高分辨率可見光成像遙感107
(二)天基高光譜成像領域正從技術試驗轉向業務應用108
(三)美國氣象衛星體系實現更新換代,歐洲哥白尼計劃又添新成員109
(四)激光遙感在空間多個領域得到應用110
(五)微波遙感110
(六)遙感海洋應用111
二、我國發展現狀111
三、我國未來展望114
四、我國熱點亮點115
(一)高分辨率光學遙感技術獲得突破,遙感影像在多領域發揮作用115
(二)星載高光譜遙感獲得重大進展117
(三)氣象監測遙感技術再創新高度117
(四)微波遙感技術和應用獲得新進展118
(五)激光高度計空間成功應用,激光雷達按計劃推進119
(六)遙感在海洋監測領域實現業務應用120
五、領域年度熱詞120
參考文獻122
專題三(2)感知傳感器125
編寫說明126
專家組和撰寫組名單127
專題研究129
一、全球發展態勢129
(一)CMOS圖像傳感器需求持續增加129
(二)可穿戴設備成為紫外傳感器的市場增長點130
(三)MEMS技術進步推動壓力傳感器的應用132
(四)低成本新型紅外傳感器快速發展133
(五)微電極眼動追蹤傳感器取得重大進展133
(六)磁傳感器助力“全源定位和導航”(ASPN)系統133
(七)化學生物傳感器向著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發展134
二、我國發展現狀135
(一)國產CCD圖像傳感器在工程應用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135
(二)國產壓力傳感器推陳出新136
(三)電場傳感器向微型化方向發展136
(四)軍民融合需求帶動新型低成本紅外傳感器創新發展137
(五)全固態紫外傳感器持續進步137
(六)化學生物傳感器領域形成良好佈局138
三、我國未來展望139
四、我國熱點亮點140
(一)MEMS傳感器規模製造技術取得突破140
(二)指紋識別傳感器居安卓陣營行業第一141
(三)可穿戴傳感器發展活躍142
(四)新型傳感器成為研究熱點142
五、領域年度熱詞143
參考文獻146
專題四測試計量149
編寫說明150
專家組和撰寫組名單151
專題研究153
一、全球發展態勢153
(一)計量基準量子化153
(二)光學領域測試計量技術153
(三)自動視覺檢測技術及其應用154
(四)時頻計量技術155
(五)慣性測量技術156
(六)地磁測量技術156
(七)傳感測試技術156
(八)軟件測試技術157
(九)空間計量技術157
(十)納米級長度計量技術157
二、我國發展現狀157
(一)計量基準量子化技術157
(二)光學領域測試計量技術158
(三)自動視覺檢測核心領域亟待突破159
(四)我國利用北斗實現UTC比對159
(五)國產芯片原子鐘產業化160
(六)慣性測量技術取得長足進展160
(七)地磁測量技術160
(八)傳感器製造工藝技術亟須突破161
(九)軟件測試技術161
(十)重力計量發展迅速161
(十一)空間計量162
(十二)納米級長度計量162
三、我國未來展望163
(一)光學領域測試計量技術163
(二)時頻計量技術163
(三)慣性測量技術163
(四)地磁測量技術164
(五)智能傳感器164
(六)重力比對164
(七)空間計量164
四、我國熱點亮點164
(一)光學領域測試計量技術164
(二)自動視覺檢測技術166
(三)衛星導航定位計量領域166
(四)時頻計量技術167
(五)慣性測量技術168
(六)地磁測量技術168
(七)移動應用雲測試168
(八)重力比對168
(九)寬帶場強校準169
(十)變頻大電流校準169
(十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9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