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唐宋中醫基礎理論講稿(簡體書)
滿額折

唐宋中醫基礎理論講稿(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  價:NT$ 408 元
優惠價:87355
領券後再享89折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我從1972年開始講授中醫基礎理論課,當時叫《中醫學基礎》,其內容和後來的《中醫基礎理論》講義不太一樣,並包含有中醫診斷學的部分內容,如四診、八綱等。後來遵照***“教材要徹底改革”的指示,為適應中醫藥教育革命發展的需要,1973年6月國家組織了全國中醫學院教育革命經驗交流學習班。學習班經協商確定由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成都、湖北、遼寧、江西等22所中醫學院分工協作,集體編寫了《中醫學基礎》《中藥學》《方劑學》《內科學》《外傷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五官科學》等18種中醫學院試用教材。編寫單位的同志們認真負責,及時召開了各科教材協作編寫會議,總結了中醫院校教材改革的經驗、教訓,努力使教材內容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編寫團隊采取了領導、教師、學生三結合的編寫方法,在保持中醫學理論的系統性和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的完整性的同時,介紹了一定的現代醫學基本知識和技能,並注意切合中醫學院培養人才的需要。1974年《中醫學基礎》試用教材出版了,內容包括緒論、陰陽學說、臟腑、氣血津液、經絡、病因病理、診法、辨證和治則8個章節。此次編寫的試用教材還不能完全適應教育改革形勢發展的需要,後來以此為藍本,並參考1977年由北京中醫學院牽頭主編的《中醫學基礎》教材,重新進行了修訂,在內容上增加了部分古代醫學原文,充實了病機分析,為便於教學,刪除了“常見癥狀鑒別診斷”一節,將結合臨床實際的內容充實於有關章節,於1978年5月又再次出版了《中醫學基礎》教材。
由國家組織編寫並審定的高等中醫院校教材從初版開始,其間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再版,對系統整理中醫藥理論、穩定教學秩序和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隨著中醫教學的不斷發展,原有教材也不能滿足並適應當前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的需要。為了提高教材質量,促進高等中醫藥教育事業的發展,衛生部(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於1982年10月在南京召開了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中醫藥教材編審會議。首次成立了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編審委員會,建立了32門學科教材編審小組,根據新修訂的中醫、中藥等各專業的教學計劃修訂了各科教學大綱,並編寫了一套新的教材。在各門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貫徹了1982年4月衛生部在衡陽召開的“全國中醫醫院和高等中醫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汲取了前幾版教材的長處,綜合了各地中醫院校教學人員的意見,盡量減少各學科間教材內容不必要的重復和某些脫節。
這套教材有《醫古文》《中國醫學史》《中醫基礎理論》等32門,從此《中醫學基礎》就更名為《中醫基礎理論》了。後來內容雖然在不斷修訂,但大多只是章節上的調動、題目上的位置變化而已。所以,在我2000年退休以前使用的《中醫基礎理論講稿》,就是這樣根據多次《中醫基礎理論》講義的改革、變化,並結合自己多年來的講課經驗和體會,而不斷修改、提煉而形成相對穩定的、各專業和各層次都能使用的講稿——《唐宋中醫基礎理論講稿》。
數十年來,我用此講稿講授了不同的專業和層次的課程。講授的專業有中醫、中藥、針灸、骨傷和中西醫結合等,講授的層次有專科、本科、研究生、西學中班和中基師資進修班等。由於專業不同、層次不同,學時的多少不同,學生的學習目的、要求也不同,我在講課時會酌情增減其內容,但基本內容和重點章節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用此講稿授課,學生的反映普遍較好。他們認為講授內容易懂、易記、比較全面。有些中基師資班的同學把我的講課筆記和錄音進一步整理成講義,回原單位後繼續教學使用。西學中的同學們反映也很好,如1977年我在原北京軍區總醫院講課時,多數同學都是主治醫師以上的臨床醫生,他們的反應是:本來在西學中期間準備抽出時間復習復習外語,以便將來晉職考試之用,後來聽了我講授的《中醫學基礎》,覺得內容豐富多彩,並能聽得懂、記得住、學進去,況且這些理論對於搞臨床實用價值很大,因此他們放棄了復習外語的想法,認認真真地學習了中醫藥理論知識。

作者簡介

唐宋,1966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主任醫師,現任河南中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為衛生部(現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力資源部等部門確定的第四、第五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曾任河南中醫學院教務處處長、中醫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學管理研究會理事、河南衛生經濟研究會理事,曾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先後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著作10部,被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文明先進工作者稱號。從事中醫教學、臨床工作40餘年,勤求古訓,博采眾長,潛心鉆研,學驗俱豐,擅長治療脾胃、肝膽、腫瘤、呼吸、婦科等雜病,在脾胃病治療方面有獨到的經驗和系統的學術思想。

我從1972年開始講授中醫基礎理論課,當時叫《中醫學基礎》,其內容和後來的《中醫基礎理論》講義不太一樣,並包含有中醫診斷學的部分內容,如四診、八綱等。後來遵照毛主席“教材要徹底改革”的指示,為適應中醫藥教育革命發展的需要,1973年6月國家組織了全國中醫學院教育革命經驗交流學習班。學習班經協商確定由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成都、湖北、遼寧、江西等22所中醫學院分工協作,集體編寫了《中醫學基礎》《中藥學》《方劑學》《內科學》《外傷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五官科學》等18種中醫學院試用教材。編寫單位的同志們認真負責,及時召開了各科教材協作編寫會議,總結了中醫院校教材改革的經驗、教訓,努力使教材內容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編寫團隊采取了領導、教師、學生三結合的編寫方法,在保持中醫學理論的系統性和辨證論治、理法方藥的完整性的同時,介紹了一定的現代醫學基本知識和技能,並注意切合中醫學院培養人才的需要。1974年《中醫學基礎》試用教材出版了,內容包括緒論、陰陽學說、臟腑、氣血津液、經絡、病因病理、診法、辨證和治則8個章節。此次編寫的試用教材還不能完全適應教育改革形勢發展的需要,後來以此為藍本,並參考1977年由北京中醫學院牽頭主編的《中醫學基礎》教材,重新進行了修訂,在內容上增加了部分古代醫學原文,充實了病機分析,為便於教學,刪除了“常見癥狀鑒別診斷”一節,將結合臨床實際的內容充實於有關章節,於1978年5月又再次出版了《中醫學基礎》教材。
由國家組織編寫並審定的高等中醫院校教材從初版開始,其間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再版,對系統整理中醫藥理論、穩定教學秩序和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隨著中醫教學的不斷發展,原有教材也不能滿足並適應當前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的需要。為了提高教材質量,促進高等中醫藥教育事業的發展,衛生部(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於1982年10月在南京召開了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中醫藥教材編審會議。首次成立了全國高等中醫藥教材編審委員會,建立了32門學科教材編審小組,根據新修訂的中醫、中藥等各專業的教學計劃修訂了各科教學大綱,並編寫了一套新的教材。在各門教材的編寫過程中,貫徹了1982年4月衛生部在衡陽召開的“全國中醫醫院和高等中醫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汲取了前幾版教材的長處,綜合了各地中醫院校教學人員的意見,盡量減少各學科間教材內容不必要的重復和某些脫節。
這套教材有《醫古文》《中國醫學史》《中醫基礎理論》等32門,從此《中醫學基礎》就更名為《中醫基礎理論》了。後來內容雖然在不斷修訂,但大多只是章節上的調動、題目上的位置變化而已。所以,在我2000年退休以前使用的《中醫基礎理論講稿》,就是這樣根據多次《中醫基礎理論》講義的改革、變化,並結合自己多年來的講課經驗和體會,而不斷修改、提煉而形成相對穩定的、各專業和各層次都能使用的講稿——《唐宋中醫基礎理論講稿》。
數十年來,我用此講稿講授了不同的專業和層次的課程。講授的專業有中醫、中藥、針灸、骨傷和中西醫結合等,講授的層次有專科、本科、研究生、西學中班和中基師資進修班等。由於專業不同、層次不同,學時的多少不同,學生的學習目的、要求也不同,我在講課時會酌情增減其內容,但基本內容和重點章節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用此講稿授課,學生的反映普遍較好。他們認為講授內容易懂、易記、比較全面。有些中基師資班的同學把我的講課筆記和錄音進一步整理成講義,回原單位後繼續教學使用。西學中的同學們反映也很好,如1977年我在原北京軍區總醫院講課時,多數同學都是主治醫師以上的臨床醫生,他們的反應是:本來在西學中期間準備抽出時間復習復習外語,以便將來晉職考試之用,後來聽了我講授的《中醫學基礎》,覺得內容豐富多彩,並能聽得懂、記得住、學進去,況且這些理論對於搞臨床實用價值很大,因此他們放棄了復習外語的想法,認認真真地學習了中醫藥理論知識。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一、中國醫藥學發展概況
二、中醫學理論體系中的唯物辯證觀
三、中醫學的基本特點
四、為創立我國統一的新醫藥學而奮斗

第二章 統一整體觀
第一節 人與自然
一、氣候和地區差異對人體生理的影響
二、氣候和地區差異對人體病理的影響
三、如何預防疾病的發生
第二節 局部與整體
一、從人體的組織結構上看
二、從生理活動上看
三、從病理變化上看
第三節 形態與機能
一、形態與機能
二、精神與形態

第三章 陰陽五行
概述
第一節 陰陽學說
一、概述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 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二、五行學說在祖國醫學中的應用

第四章 藏象
第一節 概述
一、藏象
二、何為藏象學說?
三、臟腑學說的形成,歸納起來有以下三個方面
四、藏象學說的特點
五、藏象學說的內容
六、臟腑的功能屬性
第二節 臟腑
一、五臟
二、六腑
三、臟腑之間的關係
四、飲食勞逸
……

第五章 經絡
第六章 氣血津液
第七章 病因與發病

第八章 病機
第九章 防治原則
第十章 教學體會和中醫基礎理論探討

書摘/試閱

主要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
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性柔和,疏通暢達,不鬱不亢的生理特點而言。肝的疏泄功能表現按講義上講是三個方面。而實際上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疏泄氣機,調節精神:肝氣的特點是喜條達而惡抑鬱,有升(生)發透泄的作用。它關係著全身氣機的調暢問題。氣機的升降出入是臟腑功能活動的基礎形式,所以,氣機暢通與否,不僅關係到本臟,影響著其他臟腑功能,而且也關係到全身精神情志的變化。因而,肝疏泄正常,氣機和調,心平氣和,心情舒暢,肝疏泄失常,情志抑鬱,沉悶,或者過亢興奮,從而出現一系列的癥狀。
如精神抑鬱的癥狀是:胸脅脹滿,乳房脹痛,鬱鬱不樂,多疑善慮,沉悶欲哭;精神亢奮的癥狀是:急躁易怒,頭脹頭痛,失眠多夢,血壓升高,哭笑不休。
反過來講,精神的異常變化,除有內在因素外,另外還有外界的精神刺激,如因誣陷或冤假錯案,或禍害之慮,或苦吏之刑,或大惱大怒等引起的精神疾病均屬於傷肝,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而造成,所以有“暴怒傷肝”的理論。
(2)疏泄膽汁,協助運化:肝的疏泄功能不僅可以調暢氣機,疏泄情志,而且還是促使膽汁分泌排泄,協助脾胃升降,保持消化功能正常的一個重要條件。假若肝疏泄功能失常,不僅影響脾的升清,還能影響胃的降濁,從而出現一些消化功能不良或紊亂的病變。
臨床上常碰到因肝疏泄失常而見到的肝脾癥狀如下:
疏泄失常:肝氣鬱結——胸脅脹痛,急躁易怒。
肝氣犯胃——兼見納呆嘔吐,惡心,噯氣等(胃氣失降)。
肝脾不和——兼見腹脹便溏(脾氣失升)。
如《素問·寶命全形論》:“土得木而達。”《血證論》說:“木之性主於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其次,因為肝疏暢氣機,氣能行水,所以肝借助疏泄的作用,還可以疏利三焦,通調水道,推動水液的代謝。如鼓脹(肝硬化腹水),即是典型的病例。
《金匱要略·水氣病篇》說:“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
氣機不暢,水液不行的機制:氣機不暢,瘀血阻滯,經脈不利,水液不行,形成水腫。
2.肝藏血
肝藏血,主要是指肝臟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的作用而言。肝有“血庫”之稱。
血液在脈內的流動量,是隨著人體的活動情況而增減的。當人體勞動活動量大的時候,機體的血液需要量增多,肝就把所貯藏的血液,輸送到各個組織器官,以供應正常技能活動的需要。當休息安靜或入睡的時候,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活動相對減弱緩慢,所需要之血量相應減少,大量的血液即歸於肝臟貯藏起來,這種生理的貯藏和調節,肝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素問·調經論》:“肝藏血。”唐代王冰說:“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臟,肝主血海故也。”《素問·五臟生成論》:“人臥血歸於肝。”《醫學入門》:“人動則血運於諸經,靜則血歸於肝。”
若肝藏血功能失常,會出現一些血液方面的病變。
肝藏血失常:肝血不足,則兩目昏花,筋肉拘攣,屈伸不利,婦女月經量少或經閉;肝氣橫逆,血隨氣亂,則見吐血,衄血,婦女血崩等癥。
藏血與疏泄的關係:疏泄重在條暢氣機,藏血實為調節血液,氣與血,如影隨形,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滯,疏泄正常,氣機條達,血流無阻;疏泄失常,氣機鬱滯,氣不行血,則氣滯血瘀。
《血證論》:“肝屬木,木氣衝和條達,不致遏鬱,則血脈得暢。”
①例如:肝疏泄失常而致的氣滯血瘀證:可見胸脅刺痛,經行不暢或有血塊,甚至經閉、癮瘕。
②若因暴怒傷肝,肝氣上逆,血隨氣上涌,則見面紅目赤,嘔血,衄血。
3,主筋,其華在爪
(1)筋的含義和作用:筋,即筋膜,附著於骨節。筋的收縮弛張,能使關節運動自如,是聯絡關節、肌肉,主司運動的一種組織。
《素問·痿論》:“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素問·宣明五氣論》:“久行傷筋。”
(2)主筋:肝所以主筋,是因為全身筋膜都是依賴肝血的濡養,才能強健有力,保持關節的屈伸活動自如。
《素問·經脈別論》說:“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素問·痿論》也說:“肝主身之筋膜。”
若肝血不足,筋失所養,則輕則不耐勞動,重則筋骨無力,關節屈伸不利。若邪熱劫津,津傷血耗,血不養筋,則四肢抽搐,角弓反張。
(3)其華在爪,爪即爪甲(手指甲,足趾甲),爪為筋之餘,津為肝所主,筋賴肝血的所生,爪的營養來源和筋相同,因此,肝與筋之虛實盛衰,常常可以從爪甲的變化上反映出來,故望爪甲對判斷肝與筋的生理病理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其華在爪:肝血充足,筋力健壯,則爪甲堅韌,透明光澤;肝血不足,筋骨無力,則爪甲薄軟,枯槁灰暗無光,甚至變形脆裂。
故望指(趾)甲,對判斷肝與筋的生理病理有一定參考價值。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