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滿額折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五百年中一樂天:白居易詩傳(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9.8 元
定  價:NT$ 239 元
優惠價:8720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講述了唐代詩人白居易一生的傳奇,一個具有胡人血統的平民詩人,讓唐詩在國勢衰落的軌跡中,再次騰飛向上,不能不說他具有「魔王」一般的功力,而「詩王」、「詩魔」的稱謂也應證了他對唐詩的改造過程和承認。白居易拓展了詩歌的體裁,皇室愛情、平民疾苦,都在他筆下被還原,而他生命的波折,也讓人感歎時代造就了一個不一般的詩人。

作者簡介

殷靖,擅長寫人物傳記、歷史、青春、商戰方面的小說,對于中國古典哲學研究較多,在《今古傳奇》雜志上發表過國際共運人物傳記系列,獲得好評,也在《知音》、《兒童文學》等全國知名雜志上發表過紀實文學作品,出版過《匯率保衛戰》、《100件男孩應該知道的事》等書籍。

名人/編輯推薦

在唐代,白居易是李白、杜甫之后的詩人,他留下的文學遺產,數量眾多,他的人生經歷也豐富多彩,品性耿直幽默。 千余年來,人們都熱愛著這位大詩人,愛他至真至誠的性格,愛他至純至潔的心靈。因此,真實還原這樣一位剛正不阿,豪放不羈,令人敬仰的詩人,便是一件極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

目次

《日出東方別樣紅:白居易詩傳》 2
章 生不逢時運偏乖,才華橫溢少年郎 2
節 春風吹起詩情 2
第二節 早熟少年,詩書前塵如一夢 4
第三節 烽火亂世,書寫喪失的門第 8
第二章 遠為江海游的漂泊 11
節 長安不易居 11
第二節楚山吳江亂世情 12
第三節 歲月顛簸的洗禮 17
第四節 春風得意的科考生活 20
第五節 抱月遠行的人生起落 22
第六節 無法了卻的詩愁 27
第三章 百姓優樂只在心 30
節 初入官場 30
第二節 寂靜的春天 34
第三節 官雖小,心向善 39
第四節 探索滄桑中的柔情 42
第四章 道是無情卻深情 45
節 斷腸淚,辜負人間真情 45
第二節 光陰成就了感情 49
第三節《長恨歌》傳奇 53
第四節 是柔情壓不住 62
第五章 詩王的諷喻詩 65
節 走進官場死胡同 65
第二節 擺脫固有格律的束縛 67
第三節 詩是反抗的利器 70
第四節 萬家優樂在心田 73
第五節 為底層受苦的人歌唱 76
第六章 高山流水覓知音 79
節 難以解釋的誤會 79
第二節 惺惺相惜的知己 82
第三節 以文會友,詩人才情大比拼 87
第四節 時代的之作 94
第五節 才情比拼的謝幕 97
第六節 人間重是友情 102
第七章 歸去,清風明月泛舟游 104
節 只留白堤惠天下 104
第二節 詩情畫意醉江南 107
第三節 隱,不求聞達 110
第四節 固守屬于自己的快樂 115
第五節 怡然自樂的晚年生活 119
第六節 知足長壽,樂而忘憂 122

書摘/試閱

章 生不逢時運偏乖,才華橫溢少年郎節 春風吹起詩情大唐,帶著蹣跚的腳步,來到了生命的中期。此時,曾經擁有的豁達開放的大氣,已經被安史之亂所彌漫的胡虜之氣虐殺殆盡,只剩下茍安殘喘的哀憐。盛唐氣象下唐詩的絢爛光華,已經成為昨日黃花,縱有千般詩才,面對著傾頹的國勢,也唱不出如花般的面目。唐詩,似乎無可奈何地走向黃昏。此時,一個肩負著唐詩振興的少年,面對著蒼茫古原上的連天碧草,以夢想為帆,抒寫著自己的情懷與理想: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在少年看來,大唐的盛景,如同眼前的原上草,枯榮有命,難以預料。縱使野火焚燒,留下焦土一片,但只要春風又起,一片翠綠又何嘗不能重新裝扮草原呢?而重新裝扮大唐新氣象的,又何嘗不能是自己呢?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干,眼前的年輕人也知道,要重現盛唐氣象,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他站立在被荒草侵沒的古道上,才會發出“晴翠接荒城”的感慨。曾經遍地繁華的大唐城市,如今是肅殺一片,這肅殺的空氣里,有著軍閥割據的血腥,有著大唐落日的哀鳴,更有著一片赤子之心難以報國的無奈。為什麼?因為這個少年是胡人。大唐曾經以豁達開放的風氣,成為那個時代為人向往的國度。那時,唐帝國長安就是一個國際大都市,聚集著從西域各國來做生意的商人、學習的留學生,更多的是來朝拜的西域部落首領。他們中的許多人不僅在大唐朝廷做官,而且還因為仰慕大唐風采,甘愿長留大唐,成為大唐的子民。但是,安史之亂后,“非吾族類,其心必異”的陳腐血統論又開始主宰著朝野,雖然還沒有明確規定只有漢人才具備當官的資格,但在提拔官員時,對于有著胡人血統的人是刻意提防的。于是,盛唐時胡風滿長安的景象,只能留在人的記憶里了。眼前的少年,因為自己擁有胡人的血統而惆悵,但心中的雄心,又讓他不甘心就此沉淪,祖先多年羈絆中華,血管里的血液,早就被華夏之血浸泡,相貌舉止早就被漢風洗滌殆盡沒了胡人氣息——胸懷大志的他,又怎能讓縹緲的外來民族的基因,阻攔自己奮發向上的進程呢?正因為如此,少年選擇了離別,告別了眼神里滿是擔憂的雙,踏上了兇險的前程之路,“萋萋滿別情”雖然浸泡著難以割舍的兒女情長,但卻擋不住少年沖天一怒的豪情。看著眼前被戰爭摧毀的城邦,回想著在父母膝下安寧的生活,別離的悲傷雖然涌上心頭,但儒生報國情懷,讓他能按捺住這種悲傷帶來的退縮,只求用自己的雙肩,能擔負起大唐的興盛。這個少年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生長在一個動蕩的年代,飽受著戰亂的折磨。想當初,自己的祖先就是為了追尋大唐的樂土,才拋家遠行,來到大唐這具吸引力的國土。原本想求得一個世代能永享和平的環境,卻不想到了自己這一代,鐵馬鋼甲呼嘯,金刀羽箭飛舞,那種過了今天不知道有無明天的顛沛流離,讓人覺得活著了無樂趣。大唐余蔭尚在,白居易的父還能做到一些小官,雖然無法大富大貴,但養家的能力還是有的,只不過不能留守家庭,需要在外奔波。就這樣,白居易的童年很少與父相伴,只是跟著母長大。白居易的母對他期望很高,總希望他能依靠才學,沖破那對胡人歧視的牢籠,好讓家族揚眉吐氣。于是,只要對他有用的書籍,從不讓他錯過。詩詞歌賦,仕途學問,在母的督促下,白居易都沒有放松。也正是在慈母嚴峻地教導下,白居易快樂地成長著。天才少時就展露聰穎之氣,似乎不這樣,就不能顯示其與眾不同。白居易也不例外。在他只有七八個月大的時候,乳母就抱著他,來到堂屋的書屏之下。文人之家,書屏是之物,而白居易對上面龍飛鳳舞的文字大感興趣。當有人指著上面的字給他看時,他雖然還不會說話,卻已經默識了。文人的種子,已經發芽,白氏家族的人,似乎已經聽到了未來詩壇文豪踏踏而響的腳步聲。白居易生不逢時,大唐的實力江河日下,不但不能以懷柔政策籠絡大唐境內的胡人,甚至對胡人嚴加防范,而愚朽的士大夫那種夷夏大防的觀念又開始抬頭,在任何場合都開始排斥胡人,羞于與胡人為伍。在這種場合下,有著胡人血統的白家想出頭,自然是難上加難,作為朝廷小官員的白居易的父,也就沒有了高升的可能,只能以微薄的俸祿養家糊口。正是這樣的境遇,讓白居易沒有了依仗家庭官位而飛黃騰達的可能。好在大唐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選官制度,即科舉制。只要通過科舉考試,就有了做官的可能。而且,這種官員資格考試,基本上是沒有門第限制的。科舉考試,為白居易及其白氏家族打開了通往大唐仕途的一扇門,哪怕是擁有胡人血統,只要通過了科舉考試,做官,還是有希望的。第二節 早熟少年,詩書前塵如一夢白居易的家族好文,家學源遠流長,正是這種家庭環境的熏陶,使得天資聰穎的白居易從小就好學苦讀,對儒家經典,了如指掌。再加上父輩官職不高,和下層民眾比較接近,使得白居易對下層民眾的生活狀況更容易產生同情,這對他今后的成長,起到了決定作用。從少年時代起,白居易就和歷史上有作為的儒生一樣,具備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觀。如果是處在和平時期,以白居易的聰穎,能如初唐神童駱賓王那樣寫下清雅、秀麗的詩篇。但時值動蕩,軍閥混戰的年代,大唐天下之大,卻沒有一刻安寧,也沒有尺寸的平安之地。所以,少年白居易的筆端,只有控訴和憤懣: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里余。今日因君訪兄弟,數行鄉淚一封書。——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這是白居易十五歲時寫下的一首詩,內容是懷念遠在異鄉的兄弟。十五六歲的年紀,即使境遇不佳,也應該是歡樂較多、愁怨較少的時期。但戰亂把一切的美好都摧毀殆盡,兄弟分離,無法相見,只給他們留下了割舍不斷的懷念。在戰亂時期,楚水吳山已成天涯,兄弟不能相聚,道路荒蕪。一封家信,寫不下滿腹的關懷,只留下數行相思淚。詩能反映社會現實,盛唐時候的大唐詩篇,激情飛揚是主流,即使有追求超凡脫俗的人,也多數感嘆的是生命短促。而白居易所處的時代,讓這個原本處于青春飛揚時期的熱血少年的詩篇中,卻滿是老年的頹唐氣息。如果不加考證,我們哪里會想到,這是一個不足十六歲的少年所作呢?雖然殘酷的現實,讓白居易下筆呆滯,但衰敗的大唐,還沒有磨滅他那顆少年濟世的雄心。白居易的眼光,始終關注著大唐朝廷,仰慕那些出將入相的大員,希望能和他們比肩,治理天下,讓大唐重振雄風。白居易轉眼到了十六歲的年齡,古人早熟,十六歲已經是一個可以成家立業的年齡了,尤其在戰亂的年代,如果不早作打算,要么蹉跎一生,要么淪為軍閥殘殺的犧牲品。因此,白居易決定離開家鄉遠行,到帝國的首都長安去開啟自己的征程。十六歲的年華,就要獨自面臨帝國發展變幻莫測的風雨,更要為自己的前程找到正確的方向。大唐今不如昔,風雨飄搖。善于見風使舵的人,會選擇拋棄大唐,尋找胳膊粗的軍閥作為依附;而白居易胸中安民濟世的雄心,讓他無法與那些亂臣賊子為伍。正統的儒家思想,以及當年祖先冒死來到大唐的信念,讓白居易認為自己能承載起帝國復興的重任。正因為如此,滿懷信念的白居易,堅信自己今后能成為大唐的風云人物。在白居易漂泊四方期間,除了哀憐民生的艱難外,還對卓有建樹的封疆大吏尤其仰慕,而這也是其少年壯志的積極反應。當時的蘇州牧韋應物是一位詩豪,為氣,一首“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奠定了他在詩壇中的地位,其詩壇才氣已經足夠人仰視,而其仕途發達,成為一方郡守,位高人尊,更讓文人雅士欽佩。少年白居易,在游歷蘇州時,遠遠地望見韋應物大宴賓客時的排場,便不由得羨慕萬分,欽佩其“才調高而郡守尊”,認為這才是讀書人的楷模。一位不出名的少年郎,能夠仰慕郡守的儒雅,不正顯示了白居易的高尚追求嗎?戰亂中的渴望,能反映一個人的心境,白居易對詩人兼太守的韋應物的仰慕,等于給自己樹立了人生的標桿。如果在盛唐時期,以大唐的胸襟和白居易的才情,做到韋應物這樣的官位,應該問題不大。但此時,大唐自身難保,而且引起這樣的禍端的就是胡人安祿山,夷夏大防的思維定式,使得大唐的漢人官員開始提防異族人,而這也導致白居易的理想終將成為空想。此時,白居易也敏感地察覺到了大唐用人風氣的變化,心里有了隱憂。他在衢州陪伴為官的父時,看到父以小吏的身份,忙進忙出而不得歇,不由得開始為自己的前途擔心。于是,他有感而發寫了兩首抒懷詩:滿面胡沙滿鬢風,眉銷殘黛臉銷紅。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白居易《相和歌辭王昭君二首》這是兩首寫王昭君胡漢和故事的詩,也是詩壇常見的借古喻今題材的詩。兩首詩的詩風充滿了肅殺和悲憤之情,全然沒有才子欣賞佳人的那種輕松心境。要知道,此時的白居易正是翩翩少年,胸懷雄途之際。但詩中卻沒有表現出沖天的豪情,反而充滿了一種無奈。然而,這卻也正表現出了白居易當時懷才不遇的心境。古時讀書人與美人的境遇都是一樣的,“女為悅己者容”,生就一副好相貌的女子,能走入皇宮大院,成為帝王的妃子,就算是走到了人生的。更何況在盛唐時,楊貴妃得玄宗專寵,楊家雞犬升天的事例還在眼前。王昭君色藝雙全,論美貌,應該不遜于楊貴妃,但卻在深宮無人問津,皇帝美女眾多,也不會顧及她的哀怨。所以,她的出路就是遠嫁塞外,只求不辜負青春。王昭君作為一個有著非凡容顏的美麗女子,卻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雖然和的隊伍代表著漢天子,但那榮耀卻與她無關。一串串遠行的腳印,代表著離開了繁華的首都和故鄉,那一片漫無邊際的沙漠越來越近,誰都知道這一去意味著什麼,但她卻無法回頭……草原、風沙,孤獨、等待,這就是她的命運,注定與繁華無緣。作為一個南方山區長大的女子,王昭君只見過家鄉的山水,面對大漠風情,她有些手足無措。而腦海里根深蒂固的夷夏大防的觀念,也讓她為自己的不幸命運感到悲哀。站在風沙當中,她撫摸著被風沙吹打的容顏,清澈的眼眸凝視著遙遠的家鄉,知道這一去,除非有奇跡,否則將不會再有回去的希望。藍藍的天空,時隱時現的羊群,牧羊人粗獷的歌聲,雖然是見所未見的美景,但畢竟不是農耕生活下的子民所樂見的景色;起伏的綠色、潔白的帳篷,還有縷縷青煙,都讓漢宮女子感到的寂寞。在白居易筆下,王昭君是草原上的仙子,但是,歲月無情,不知從哪一天開始,容顏失去了色彩,以往的美麗,只能留在畫師的畫作當中了。這就使得年輕的白居易格外惆悵,因為王昭君本不該有這樣的命運,如果她能在宮殿侍候君王,那么她的美麗和光彩會那么容易流失嗎?失去了才知道珍貴,但王昭君只能被動地接受自己的命運,雖然草原上的人們驚嘆她的美麗,也愿意臣服在她的腳下,但這一切都不是她所期望的,留在漢宮里生活才是她的理想。每當她站在草原上,看著天空上南去的大雁,她能感到內心的掙扎和苦楚。王昭君以弱女子之身,換得了大漢和匈奴邊境的數十年平安,孤獨和眼淚終得其所。白居易懂得王昭君心里的苦,王昭君對皇宮里那位原本屬于自己的男人,還抱著一線希望,希望皇帝能接自己回家。只是,幾十年過去了,美人紅顏老去,還能再博得君王的臨幸嗎?對此,王昭君自己都不抱希望了。白居易對昭君出塞的心理進行了細致地描寫,其實也是為了表現自己心中的擔憂。自己身上的胡人血統,也將是羈絆自己命運、讓自己難以騰飛的枷鎖,或許,自己的悲慘命運還不如王昭君。漢女遠嫁,程度上也代表著朝廷的妥協,這不得不說是有失體面的事,而白居易熟讀史書,對這一幕如何發生,自然一清二楚。正因為如此,他才對王昭君給予了深深的同情,並由王昭君的命運,想到了自己。王昭君一個美麗的女子,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雖然姿容絕美,但一樣只能遠走大漠,在風沙中憔悴自己的容顏。而自己呢?雖有抱負,也在發奮努力,但胡人身份猶如被禁錮的魔咒,似乎已經決定了自己終生不能施展抱負的命運。如果自己真的因為胡人血統而難以走上治國管民的政治舞臺,那滿腹經綸的才情又向何處揮灑?“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士人理想,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居易之所以要與王昭君作比較,是因為在他年輕的心里,也飽含著對帝王的期許,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在君王身邊大展宏圖,實現自己安邦定國的理想。但想到王昭君的遭遇和自己的出身,白居易不免有些擔心自己也會像美人王昭君一樣,是在追逐一場鏡花水月的夢。到頭來,只會落得一聲嘆息和滿身傷痕。年輕詩人的惆悵,無法對人言說;只好走進夢境,向遙遠年代的知己傾吐。白居易與王昭君,數百年的穿越,因為境遇相同,使得心意相通。面對著王昭君,白居易甚至認為自己還不如她,畢竟,她是漢人,雖然“愁苦辛勤憔悴盡”,卻依然能有“黃金何日贖蛾眉”的期待,而自己呢?胡人的血統和大唐王朝被胡人顛覆的境遇,縱使自己有心報國,也難以遇到知音了。少年心事當拿云,惆悵雖然惆悵,但白居易卻並沒有因此而消磨掉信心,而是依然在為仕途做著準備。不然,他也不會在少年之時,四處漂泊了。第三節 烽火亂世,書寫喪失的門第戰亂破壞了大唐以往的盛景,卻還是難以讓白居易消沉,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他心境的寫照。雖然大唐已經日漸衰敗,但白居易仍然信心滿滿,他覺得依靠自己的能力,完全能夠讓大唐重現昔日的榮光。大唐的衰敗,讓很多人都已經對它失望,改朝換代的號角已經吹響,地方軍閥都在秣馬厲兵,在腥風血雨中擴充地盤,碾壓著民眾對大唐的信心。但年輕的白居易卻不忘初心,即將遠行的他,看著古道旁的悠悠青草,它們互相依偎著,就如同枕戈待旦的戰士,等待著他們出征的大將,為大唐復興出力。藍天、白云、青草、孤傲的身影,年輕的白居易遙望著遠方的孤城,此時的情緒,就如同荒原上的孤城——荒涼而寂寞,那種寂寥的憂傷,使得孤獨的少年更感孤獨。此時,離愁別緒涌上心頭,誰不想承歡父母膝下?但在這亂世里,團聚是奢望,別離卻是家常便飯,每一次別離,甚至都意味著將會是永別。所以,大多數人都會舉家逃避,找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守著家人過日子。但是,對于白居易這個胸懷天下的年輕人來說,他的使命就是報效朝廷,復興大唐。對他來說,離別只是出發,是光宗耀祖的起點。看著眼前的青草,回想著曾經對大唐盛世的向往,白居易心中涌起了莫名的辛酸,春風能吹綠野草,自己也不是蓬蒿人,可自己能如同這野草一樣,為大唐裝點出一片新綠來嗎?此時的白居易,知道自己踏上輝煌的起點要比常人艱難得多。大唐,已經不是那個能包容一切民族的大唐了。當年,李白“醉入胡姬酒肆中”的豪情,已經是昨日黃花,大唐因為胡人造反,使得朝廷上下,對胡人防范甚嚴,白居易要走向仕途,實現自己人生的理想,只有曲線救國,隱瞞自己的民族身份了。白氏的祖籍,在山西太原,這是一個繁衍高門望族的地方,只是白居易注定與高門大族無緣。作為慕大唐之名,從遙遠西域遷移而來的異族,能在此地沐浴華夏文化的高風,已經要算幸運了,更不要說安史之亂后,夷夏大防的觀念沉渣泛起,像白居易這樣的人家,能得以平安,就非常不錯了,哪里能指望高門大族的余蔭呢?但熟讀儒家經典的白居易知道望族的作用,如果自己要想實現理想,不重演王昭君的悲劇,就只有想辦法為自己造一個漢人高門的籍貫了。攀附有名望的古人作為自己的祖先,這難不住飽讀典籍的白居易,而此時他人微言輕,又適逢戰亂,不會有人把他的攀附當一回事,這也為白居易捏造自己的家族來歷提供了方便。白居易的眼光,從浩瀚的歷史煙云中劃過,選擇祖先,也是一種志向的流露,否則,隨便向高門大戶遞上籍貫申請,再獻上一篇云霞滿紙的賀文,就可以達到目的了,大唐盛世時的許多文人,都這么干過。只是白居易自有雄心,當不會做如此低三下氣的事,就是給自己找一位祖先,也要找一位青史留名、能安邦定國的人物,這樣,才不負自己的青云之志。借著為自己的祖父寫墓志銘的機會,白居易巧妙地把自己的家族同戰國時期的“楚公族”聯系起來了,那就是從戰國楚國公族白公勝、白乙丙開始,一直延續到秦國戰神武安君白起。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隨便拎出來一個,都可以說是高官顯爵、令人羨慕。但白居易並不是只想攀龍附鳳,而是有著更為遠大的理想。自古以來,開國平天下,要用武人;治國安邦,要用文人。而任何朝代,承平時期總要多于開國拓疆的拼殺,所以,文人的地位,終究要高于武將,讀書人也常以文采傲世,恥與武人為伍。作為讀書人,白居易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此時,大唐衰敗,過了今天,不知道有沒有明天,正需要勇武之人掃蕩污垢,除暴安良。所以,白居易在為自己尋找祖先時,特意強調“祖先”的武功,用意非常明顯,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像這些“祖先”一樣,掃蕩擾亂大唐天下的賊寇,還大唐以安寧。到那時,白氏家族的后人就不會因為自己有胡人血統而非要為自己安插一位的祖先而奔忙了。對于為白氏家族尋找祖先的事,白居易做得並不細心,這不難理解。對于一個有志男兒,凡事都要靠自己,活著的、有官職的父都幫不了自己,又何況已經死去千年的高門大族人士呢?因此,在訴說白氏家族與這些歷史上的高門大族之間的關系時,白居易的考據工作非常馬虎,人物來歷交待得不清不楚,敷衍了事,以致多年以后,一些有心要為他捧場的名人為白氏家族作傳時,都覺得要把白氏家族和古代的高門大族聯系起來,實在是難以下筆了。但白居易卻不在乎這些,讓白氏家族忝列漢人名門,對他來說,不過是權宜之計:今天,我要靠你們的名望走入官場;明天,我的名聲會讓你們因我而驕傲。否則,野草已經燒盡,在亂世當中,高門大族不是護身符,只能是搶奪和殺戮的標靶,又何來“春風吹又生”?通過攀附高門大族的方法,白居易隱藏了自己的胡人身份,為自己的家族貼上了士族門閥的標簽,這使得以后的事就簡單多了,也讓他離開家鄉,到帝國首都長安去尋夢變得不再是異乎尋常的艱難了。是的,白居易已經找到了自己走向榮耀的門徑。眼下他所能做的只有等待,只要取得了進士的資格,就有了做官的資本,實現自己的理想就指日可待了。白居易朝著長安而去。長安的榮光,遠不是沒有出過遠門的白居易所能想象得到的。要成為長安城里的一員,而且還不是蕓蕓眾生當中的普通人,他知道自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白居易為了能實現自己濟世安民的理想,不惜攀附高門大族作為自己的祖先,現在,就要看他是為祖先揚名還是讓祖上蒙羞了。“自憐郡姓為儒少,豈料詞場中第頻。桂折一支先許我,楊穿三箭盡驚人。”多年以后,白居易夢想中的長安之行,不出所料地結出了碩果,不僅僅是他,還有他的兩個弟弟。一門三杰,光宗耀祖。此時的白居易,還不知道自己的命運將會如何,但正是這種意氣風發,讓年輕的白居易揚起了生命的風帆,朝著既定的目標遠航。只是他沒有想到,日后他安邦定國的理想並沒有完全實現,反而以詩名著世,成為一代大家。白居易出生時,大唐的兩位詩人李白和杜甫已經去世了,以詩歌聞名的大唐,在文化上因此而缺少了領軍人物。同時,戰亂的大唐,文化凋零,正如白居易自己所說:“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在曾經文化繁榮、詩歌璀璨的大唐詩壇,怎么能沒有一個能領軍的新詩人呢?在詩仙李白和詩圣杜甫相繼離開人世后,白居易來到了人間,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才華,擎起詩壇的大旗讓中唐的詩壇不僅沒有因為戰亂而倒塌,相反異彩,照耀千古。可以說,白居易來到人間,是詩壇之幸,也是上天的絕妙安排,正是因為白居易的存在,才讓我們看到了詩歌的另一種全新的體裁。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