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一年以前,提著一大一小兩咖行李箱,我滿懷夢想地來到美國,追逐我的美國夢——
然而,事情沒有想像中的順遂,不論是新手人妻的身分,還是無業遊民的身分,都讓我無所適從。我想,我大概不是能在家裡悠哉當貴婦的料吧!不勞動勞動,總覺得手癢,於是廚房變成了我忙碌的所在,也是能夠寄託心靈的空間。
每一天,我在異國的小廚房裡做著自己喜歡的烘焙,學著以前從沒吃過的美國菜,偶爾思鄉情濃,也會想盡辦法複製台灣味。洗手作羹湯並非我一人的特權,我的先生——保羅——也常跟我在廚房裡較勁廚藝。透過各種菜色,我一邊記錄著美國生活的點點滴滴;透過這些書寫,多少安慰自己遠離家鄉寂寞的心情。
在美國的生活並不容易,即使我的英語溝通能力還算可以,許多的文化差異、衝擊並不是「會說英文」就能排解的。這一年中的成長和波折,從無業到終於能夠開始投履歷找工作,從開始面試到找到工作,從第一份工作到下一份工作⋯⋯就這樣一晃眼,一年過去了,雖然依舊思念台灣,但我對美國這塊土地也漸漸有了感情。我感謝這一年裡曾出現在我生活中的人,我的先生、我的公婆、我的朋友、我的老闆,我從一個嘴饞了只想著來碗滷肉飯、貢丸湯的台妹,晉升成一個每到週二就會自動到taco店報到,買一份taco Tuesday deal的新移民;也從討厭和人在電話裡打交道(因為總是聽不清楚對方在咕噥什麼),轉變到可以惡狠狠地斥退詐騙集團。
從自家廚房,到工作場合中的廚房,從業餘到職業,我的廚藝從中式慢慢擴張到西式,版圖從做飯給自己和老公吃,到給顧客吃,在與客人的互動中,我的自信心又漸漸地回來了。每一次把餐點遞給客人,餵飽一副疲累饑餓的腸胃,我的心中就有著無限的滿足。
雖然這不是一本食譜書,但這是一本私房日記,一本記載著我在異國打拚的日記,一個人遠渡重洋,每當夜幕低垂或者遭逢挫折而心情沮喪時,我總不敢隨便地打電話回家訴苦——一想到這世界上、這塊土地上還有很多像我一樣離鄉背井的人,便不敢輕易地放棄。寫一些文章,串連我與台灣親朋好友的情感;寫一些文章,也以此與和我有相同境遇的遊子們互相安慰。不敢說自己有多好的文筆,僅希望能透過最平凡的事物,最真實的經歷,帶給自己和別人一點啟發、一點共鳴。
最後,謝謝本書的編輯,謝謝閱讀這些文章的讀者們,你們都是我的伯樂和知音,是我一個台妹在美國奮鬥的動力之一。這場旅程還在繼續,而我也會一直寫、一直寫下去!
編者序
該怎麼跟讀者說明這本書是如何創生的呢?
也許,要先從我跟Corrinne的緣分開始說起……
Corrinne是我幼稚園的同班同學,拍完幼稚園的畢業照,參加完幼稚園的畢業典禮,我們就沒有再同班過,即使我們就讀同一所小學、同一所高中、同一所大學。
雖然我們早已建立Facebook好友關係,卻一直都沒有透過Facebook重新見上彼此的Face,甚至,我們沒在網路上聊過,也很少看彼此的動態。
直到某一年,共同好友買了Corrinne自製的蛋糕,我已不記得買的是老奶奶檸檬塔還是草莓蛋糕,但我記得,我就是從那時開始關注Corrinne和她的蛋糕。
一開始,當然是為了買Corrinne的蛋糕來為家人慶祝,所以開啟了我和Corrinne的對話,只是那時我們的關係是製作蛋糕的老闆和想買蛋糕的客人。
雖然後來蛋糕沒買成,但我已成為關注Corrinne圖文的小粉絲。
後來,我到出版社工作,想起她那些美麗的甜點圖片和發人深省的短文,我決定用另一種身分重新和Corrinne聯繫,於是,我們變成了編輯與作者的關係。
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我看著Corrinne從OL變為人妻,看著她從台灣移居到美國,我們周遭的一切都在改變,不變的是她積極樂觀的個性、堅持創作並持續製作美味食物的堅定態度。
身處在網友們總是嘲笑台女如何重洋媚外的氛圍中,我衷心希望能透過這本書讓大眾知道──Cross Cultural Romance不是你們想得那麼膚淺!
當然不排除會有網友們說的那些情況,但是就現實面來說,Corrinne也好,我嫁到日本、北京、新加坡的朋友們也好,她們都是非常堅強、很有能力的女性,她們不崇洋媚外,她們有足夠的能力把自己照顧好,只是緣分來臨,她們在面臨抉擇與取捨時,比我們多了份果斷和勇氣。在國外的生活其實非常艱辛,面對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必須用不那麼熟練的語言在不那麼熟悉的環境中生存,身邊沒有幾個親近的家人和朋友可以訴苦,我相信這不是一直待在舒適圈裡的我們能夠體會的。
所以,我很感謝Corrinne願意將居美的生活用如此俏皮可愛的方式展現出來,用她的妙筆生花,用她的諧趣幽默,將圓融的智慧透過字裡行間傳達給讀者。
這本書不是食譜,不是要教讀者如何製作點心,而是要教讀者如何調適生活、規劃生涯,無論讀者是否是在外遊子,相信都能從中汲取樂活養分,為平凡的生活營造出無限的繽紛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