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法華經講義第二十輯
滿額折

法華經講義第二十輯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90270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0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此書為平實導師始從2009/7/21演述至2014/1/14之講經錄音整理所成。世尊一代時教,總分五時三教,即是華嚴時、聲聞緣覺教、般若教、種智唯識教、法華時;依此五時三教區分為藏、通、別、圓四教。本經是最後一時的圓教經典,圓滿收攝一切法教於本經中,是故最後的圓教聖訓中,特地指出無有三乘菩提,其實唯有一佛乘;皆因眾生愚迷故,方便區分為三乘菩提以助眾生證道。世尊於此經中特地說明如來示現於人間的唯一大事因緣,便是為有緣眾生「開、示、悟、入」諸佛的所知所見──第八識如來藏妙真如心,並於諸品中隱說「妙法蓮花」如來藏心的密意。然因此經所說甚深難解,真義隱晦,古來難得有人能窺堂奧;平實導師以知如是密意故,特為末法佛門四眾演述《妙法蓮華經》中各品蘊含之密意,使古來未曾被古德註解出來的「此經」密意,如實顯示於當代學人眼前。乃至〈藥王菩薩本事品〉、〈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賢菩薩勸發品〉中的微細密意,亦皆一併詳述之,開前人所未曾言之密意,示前人所未見之妙法。最後乃至以〈法華大意〉而總其成,全經妙旨貫通始終,而依佛旨圓攝於一心如來藏妙心,厥為曠古未有之大說也。大約25輯。每輯300元。

作者簡介

平實導師,甲申(一九四四)年生於台灣中部小鎮農家,世代務農,父祖皆三寶弟子。作者早年游於世務,厭惡迷信。中年歸命三寶,矢志求道,自成念佛功夫。未幾復探驪龍,額下得珠,發明智慧。遂發悲勇,誓願度眾,護正法眼,創辦台北市佛教正覺同修會、佛教正覺講堂。著有無相念佛等書問世。

書摘/試閱

〈 如 來 神 力 品 〉第二十一
七寶塔就這麼蓋啊!這樣就蓋完了!所以有一回 世尊在路上走著,突然間拿了樹枝在沙地上畫個圓圈說:「此處宜建梵剎。」追隨 世尊身後的釋提桓因聽了,他心裡想:「我知道釋迦老爸在幹什麼。」他就去路邊摘了一根草來,往沙地上那個圓圈圈一插就合掌啟稟 世尊說:「建梵剎已竟。」這麼一來,一所清淨的佛剎已經蓋好了。同理,當你看見你的「經卷」在哪裡時──你悟了就是找到如來藏,這時看見你自己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的「經卷」所在;那你走到了園中想起來說:「《法華經》是這麼說的,所以我應該在這裡建個寶塔。」於是你就看旁邊有樹枝或者有什麼,或者甚至於剛好開了一朵花,弄些泥土來園中地上,再用手掌在四周側面拍一拍,拍到一堆土尖了起來,就把那朵花摘來插上去說:「供養寶塔。」應該如此啊!
那如果你家祖上留下的祖產是一大片園林,今天想起來說:「十月了,有柿子可吃。」不管是毛柿、紅柿都好,走進去園林摘柿子,摘了一籃子,你又想起來:「這裡也有《妙法蓮華經》,這部經卷所在之處應該造塔供養。」所以你就把那一些掉下地來,爛掉一半的,或者全爛、或者爛一點而不能吃的,都把它們收集起來弄成一堆,然後你又留下一個好的放在那頂上,就開口說:「供養寶塔。」那麼如果來到了樹下,這裡也有《妙法蓮華經》的「經卷」,樹葉掃一掃,掃成一堆,把它盡量堆高,然後看看樹上有沒有一朵花;若是沒有的話,草花也行,不一定要樹上的花,什麼花都行,摘一朵來放到上面說:「供養寶塔。」因為「經卷」在此。行不行?行啊!正應該如此。
接著假使你是出家人,回到了僧坊,也許在後面院子,才在那邊摘了菜剛剛回到僧坊中來,走過大殿時,心想:「這大殿裡應該要造個七寶塔。」那你該怎麼造?剛好有一個花盆在大殿裡,你就把剛摘回來的菜,掰下一葉來,插上去說:「供養寶塔。」然後再上伙房去。那麼如果在殿堂,譬如你當皇帝,坐在金碧輝煌的金鑾寶殿,或者你在皇宮裡面的議事大堂,都行!於是你召見群臣,請群臣們把茶喝完了時,你要幹什麼?叫他們一起來蓋寶塔:叫他們把茶杯拿到你的案上來疊羅漢,疊好了,身上隨便看有什麼金飾或什麼東西,拿下來放到最高那個杯子裡面,隨即合掌說:「供養七寶塔!」那時殿下群臣驚怪起來說:「皇上今天為什麼如此?」你就說:「這裡有《妙法蓮華經》,所以我得要供養。你們得要好好端詳端詳,看經卷在哪裡?給你們三年為期,參不出來時,每一個人打一杖。」讓他們好好學佛,這樣子你在殿堂也造了寶塔供養。
不但如此,假使你出外辦事,若山谷、若曠野,好生瞧一瞧「妙法蓮華經」的所在,你可別哪一天爬山或者在曠野瞧來瞧去說:「什麼《妙法蓮華經》?」我說的可不是那本語言文字印刷成的經本,我說的是你自己身中的「經卷」,你爬了一天的山頭,真的可以好好閱讀啊!你只要每天好好讀祂,將來智慧跟我一樣好;也許再過一段時間,或是二十年、三十年,那時我很老了,那時我老人家沒力氣了,換你上來講經,你就可以上來講啊!因為你有那個智慧了。所以你那一部經卷真的可以讀誦,越讀誦以後智慧就越好;那麼請問,你去到曠野、去到山谷中,迥絕人煙,有沒有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的「經卷」?(大眾答:有!)當然有啦!諸位都知道每一個人身中都有這一本經,只是很難唸而已。
那麼 世尊就說:「是中皆應起塔供養。」所以起塔的方式百千萬種,你就觀察當時的因緣,是哪一種塔比較適合,就用那個方法來造塔;當這七寶塔起造好了,合掌也是供養、讚歎也是供養、點頭也是供養、禮拜也是供養,那就隨便你要怎麼樣供養都行。也許你想起來說:「不然,我唱一首讚佛偈來供養。」也行!你就唱啊!也許你說:「唉呀,我已經三十年沒有唱世俗的歌曲了,想一想有哪一首還記得起來?」我好像都記不起來,都忘光光了,啊!有:「當我們同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喔?這一首很容易記,因為就是那麼幾句話一直重複。「好啊!我就唱這一首來供養。」等到唱完了,也就是供養完了,你就說:「我可不想跟『你』分離,我很想繼續跟『你』同在一起。」這才是真供養,這叫作畫龍點睛。因為你供養了那麼多,不如這一句:「我要繼續跟『你』在一起,永遠跟『你』同在一起。」
所以每天都要唱(平實導師唱了起來):「當我們同在一起,其快樂無比。」有沒有道理?(大眾回答:有!)有啦!學佛應該是很快樂才對,「當『我們』同在一起,我們就很快樂」。(大眾笑…)假使你跟《妙法蓮華經》的「經卷」分開了,我告訴你,一點都無法快樂得起來;所以學佛一生最快樂的事,就是跟《妙法蓮華經》這個「經卷」同在一起,這樣就是供養啊!
所以說,起塔的方式有百千萬種,供養的方式也有百千萬種;至於如何起塔、如何供養,可就存乎一心,都看諸位用什麼樣的創意來造塔、來供養,都行!只要有那個實質,不在於表相。例如有一天薛平貴當了大將軍,家鄉兄弟們有的送好酒來,有的送什麼好東西來;其中有一個人因為窮,家裡沒錢,他從家鄉挑了一擔水來,薛平貴好感動,說了一句話(在臺灣,以前這一齣戲很流行的),當時薛平貴說:「誠意食水甜啊!」(臺語)只要你誠意夠了,人家即使喝你的水都是甜的。所以只要你的誠意夠,如來藏不跟你計較說:「你為什麼都是弄這種供養?」祂不會跟你計較說:「你又不是用金銀珠寶供養我。」祂從來都不計較,祂是你最好的兄弟。
所以這樣看來,世尊吩咐我們的是什麼?你看看這裡說的「若『經卷』所住之處」,不管有什麼樣的不同地方,或是園中、林中,不是鬧哄哄的地方;山谷、曠野則是只有你一個人;僧坊是在寺院裡出家人的所在,白衣舍則是你在家人住的家裡;殿堂是當國王、宰官所待的地方,這代表什麼?代表說,能夠證得「此經」的人,不一定出家、不一定在家、也不一定要當高官、當國王,平民百姓也行啊!也不一定要有年紀、比較有智慧才能證。假使有因緣的話,像以前有一位高官講的:「兒(路)童也可以!」(大眾笑…)對啊!那四祖道信遇見一個栽松道人,那栽松道人懇求說:「我來請領受法,我想要證得你的法。」四祖嫌他說:「你年紀這麼一大把,我度你幹什麼?你都比我還老了,等你下回再來時我再度你。」所以他去找了個人家投胎,說好要借住一宿;結果那一宿是在人家的肚皮裡借住十個月,終於出胎了,他還記得這事,才不過五、六歲的年紀,在路上走著又被四祖遇見了,所以度了他,那他不是兒童嗎?他正是兒童!這就是後來的禪宗五祖弘忍。
意思是告訴我們說,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貴賤,不分在家出家,沒有說女人就不能證得,都沒這回事。聲聞法中比丘尼見了年輕比丘一樣要行八敬法,但在菩薩法中都沒這回事;所以不管什麼樣的身分,只要你有因緣就能實證。所以 世尊告訴我們,菩薩之道平等平等毫無差別,因此我們奉行這樣的原則來利樂有情、推廣法務、救護眾生;所以我們弘法的過程中,並沒有男尊女卑的事,我們弘法的時候也不管男眾女眾,只要有因緣就可以證,就可以出來接引眾生、度化眾生。不管男眾女眾,只要你適合,就可以出來接引眾生。有的寺院裡面清一色都是女眾,有的寺院清一色都是男眾,就只有一方可以接引眾生,其他的都不行;但我們不理會這個,只要你的因緣適合,你就出來接引眾生;你的因緣適合,你就可以證悟,所以我們是奉行 世尊的教誨。
而且從實證上來看,男眾的如來藏並沒有比女眾好,女眾的如來藏也沒有比男眾好,大家全都一樣啊!甚至於我們還打破另一個籓籬:人類的如來藏沒有比螞蟻的如來藏好,天人天主的如來藏沒有比我們人類好,都是那麼平等。所以 世尊告訴我們,在園中、林中、樹下、僧坊、白衣舍、殿堂、山谷、曠野,一視同仁;只要你走到哪裡突然想起來:《妙法蓮華經》的「經卷」在不在這裡?一看!在!既然在,那就當場起塔。那麼起塔一定要怎麼起嗎?那可不一定!也許你剛好旁邊都找不到樹枝、雜草,你想:「我寶塔往下蓋。」行不行?行嘛!就把手指往沙地上一戳,就有一個往下建的寶塔,然後就供養那個七寶塔說:「此經太勝妙了。」那你就是 世尊說的「如法修行」的人,這樣就是有奉行 世尊的教誨啊!這容易不容易?很容易嘛!然而到底是容易、不容易?有的人一定想:「不容易。」有的人卻想:「是很容易啊!」可是有許多人想:「真的不容易。」因為先得要看見「經卷」的所在啊!問題來了,這麼多的地方,到底哪裡比較能夠找得到「經卷」?我告訴你:全都一樣。不管到哪個地方,「經卷」都同樣分明顯現,不會在哪個地方特別分明,另一個地方就不分明。
世尊這樣開示完了,你就要記住這一點:不管是在鄉村、城市,有人之處、無人之處,只要你到了一個地方看見那裡有「經卷」,你就起塔供養。要不然還有一個辦法,譬如你說:「我不想沾到或碰觸到什麼東西。」不然就這樣,你走到一個地方一看,還是有這一本「經卷」,那你就這樣供養(導師以讀書、翻書示範,大眾爆笑…)也行!不過那個人讀的是一神教的《聖經》(大眾爆笑…),而我們讀的是「妙法蓮華經」,對不對?對!
不管什麼人,他講的是什麼內容,他讀他的《聖經》,我們讀我們的聖經;他的《聖經》是世俗法中的聖經,我們讀的是世出世間的聖經「妙法蓮華經」,一部永不毀壞的聖經。他們的《聖經》被火一燒就沒了,我們這部聖經則是水潑不溼、火燒不著,而且一絲不掛,因為祂不是物質。那你說這部聖經妙不妙?妙啊!所以因為這樣的緣故,你就要設法了,要趕快把這部「經卷」找出來,否則你這部紙本的《妙法蓮華經》是永遠讀不通的。那你如果找出來了,你就可以讀通了!
接下來 世尊解釋為什麼要這樣:「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於此轉于法輪,諸佛於此而般涅槃。」如果你要依文解義,這幾句話你能怎麼「於此」?這些文字你要怎麼講解?讓你「於此」不了,你想要解義時也解釋不了;所以依文解義者,不敢把《法華經》拿來這樣詳細地逐段逐句解說的,因為當他想要演講之前,總得要先讀過一遍吧?當他閱讀了以後,在這部經中讀到很多地方時,譬如就像這幾句經文,他就想:「我要怎麼講?無法解釋哪!我能講解此經嗎?」心中可得要先斟酌!而且還是很慎重的斟酌。
因為這時他心裡在想:「連我自己都不太相信,我要怎麼跟人家講經?」很斟酌啊!斟酌再三之後,還是換別部經來講吧!因為依文解義而想要講解「此經」時是講不通的!如果是依文解義的方式,咱們就來試試看說,有這一部經卷的地方就是道場,假使有人請了一部《妙法蓮華經》的經卷回到家裡,他是一生辛苦工作,很不容易積攢了一生的錢財才能夠買到大樓裡面的一間八、九坪的小套房(八、九坪大約是三十平方米以內),這可糟了!把這部經典請回家時,這個小小的套房就是道場了,既是道場就得行道、弘法呀!「那我要怎麼弘法?」扣掉洗手間,扣掉廚房,剩下的就只是床鋪,也沒有正式的客廳,剩下的只是放小沙發的地方,那麼小的地方要怎麼當道場?
當道場就是要講經說法,要讓人家一起來共修的啊!這時糟了!怎麼辦?沒得辦法了。這解釋不通欸!於是妄想說:「喔!我知道了,原來《妙法蓮華經》不可以請回家裡,只能請到寺廟裡面去。」誰說道場一定是在寺院裡面啊?可是問題來了,佛沒有說在家人不許請《妙法蓮華經》回家;如果不許請回家,佛陀會交代的。可是 佛明明說這部經要廣為宣揚,而且也說在「白衣舍」、在「殿堂」都可以,那當然要印出來盡量給人家帶回去,可是又說這部經典所在之處就應該起塔供養。這可糟了,這一句經文又該怎麼講解?起造寶塔時又是應該在何處起造?
這問題都還沒有解決,接著 世尊又說諸佛「於此」得無上正等正覺;完了,這是不是說諸佛在園中成無上正等正覺,還要到林中成無上正等正覺,然後到樹下、到僧坊、到白衣舍、到殿堂,再到山谷曠野去成無上正等正覺?這要怎麼解釋呢?所以說,《妙法蓮華經》依文解義是講不通的,必須要從理上來解說才能通。也就是說,這一部經的「經卷」講的就是你自己的如來藏經,是你自己的第八識金剛心「妙法蓮花」;當你找到了自己的如來藏,你就可以閱讀祂;也就是說,你可以不斷地觀察祂,親見自己的五陰十八界等萬法全都是從祂出生的,而祂有許多自性,這就是真正的讀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