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父母的品格:如何打好一輩子的親子關係(經典暢銷版)
70折
父母的品格:如何打好一輩子的親子關係(經典暢銷版)
父母的品格:如何打好一輩子的親子關係(經典暢銷版)
父母的品格:如何打好一輩子的親子關係(經典暢銷版)

父母的品格:如何打好一輩子的親子關係(經典暢銷版)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70196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得獎作品

商品簡介

親子互相做出最大的付出,
就能產生有品格的親子關係。

《父母的品格:如何打好一輩子的親子關係》是身為日本知名作家、評論家、教育家,並曾經歷任政府要職的坂東真理子女士,繼日本熱賣超過300萬冊的《女性的品格》後,以「現代親子關係」為題推出的另一力作。書中針對少子化、小家庭化、雙薪家庭造成現代親子關係的影響,以六十六個具體例子進行說明,並且闡釋現代社會中,身為父母應該如何與幼童期、青春期、成年期的子女相處,培養雙方應有的「品格」。

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父母親,但要成為好的父母親,並非易事。
我們對父母親的期待是什麼?近年來,我們期待父母親的職責,有了相當大的變化。養兒育女會反映父母親的生活方式及價值觀。等於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想如何生活?」現在比什麼都重要的是,培育孩子成為具備「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品格,面對人生的人。為了讓社會有更多有品格的人,父母親必須先在家庭中教育孩子什麼是品格,孩子不會照著父母親的想法長大。孩子不能選擇父母,讓孩子身心都健康、成為能獨立的社會一份子,建立自己的家庭,形成愛人與被愛的人際關係。
我認為從親子互相做出最大的付出,或能產生有品格的親子關係。

親子的關係,在社會逐漸高齡化之中,歷經不同的階段。我們不得不面對──從傾全力把幼兒養育得健康的時期、培育孩子形成寬容之心、人格的時期、應該學會面對社會的禮儀、技能的時期、自己發現能力與個性、並加以磨練的時期,然後是「以對待大人的方式」與長成大人的孩子相處的時期,衰老的父母親需要子女扶助的時期。我們必須考慮在每一個時期,我們該如何對應、相處、互相扶持,如何形成新的親子關係。

另一方面,社會日益高齡化,長大成人的孩子要如何與父母親相處?老年之後需要看護的上一代該如何與子女相處?都是新的課題。父母親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彼此相處需要什麼?讓我們一同思考吧!

親子關係,是一門永不過氣的學問,不論在哪個年代,為人父母、養兒育女都是人生中重要的課題,而一個安定、安全、安樂的社會,便是由一個個擁有良好品格教育的家庭所組合而成。每個人都必須走入社會、融入社會,因此家庭教育可謂是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基礎。以良善的體貼的品格與社會相處,不僅有利於個人的生活,更能影響社會大眾,即便是現在,小至家長面對服務生的惡劣態度,大至社會駭人家庭案件,這些在我們的新聞中也未曾少過,可見台灣社會對於父母的期待,另外,也顯現出家庭品格教育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父母親建立起自己的品格,給孩子最好的榜樣,帶給孩子一個更美好的家庭親子關係與未來。

作者簡介

坂東真理子
一九四六年生於富山縣立山町。畢業於東京大學。一九六九年進入總理府,先後擔任過內閣公關室參事官、男女共同參與規劃室長、琦玉縣副縣長等職務,一九九八年成為第一位女性總領事(澳洲布里斯班)。二〇〇一年擔任內閣府第一任男女共同參與規劃局長,二〇〇四年成為昭和女子大學教授、隨後歷任該大學女性文化研究所所長、副校長、校長,二〇一六年起任職昭和女子大學理事長。
著有《女性的品格》(天下雜誌出版)

譯者簡介 
許曉平

譯有《中國,出租中》、《交涉力:15秒抓住對方,90秒搞定一切》、《經營者的教科書》、《幸運與不幸運的法則》(天下雜誌出版)。

名人/編輯推薦

親子教育作家陳之華真心推薦

作者在書中,將培養孩子人生重要特質的道理,化成,淺白的語言和日常生活中的親子互動,讀來讓人沒有說教的意味,而有種春風化雨的舒適。相信讀者和我一樣,在吸收內容的知性之時,也會被作者的人性感動。
願讀者都能因本書而提升為人父母所需的知性和感性。
--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校長,現為心理與諮商系退休教授曾瑞真

作者在書中提到作為父母親自己必須成為典範,才能期待孩子們學習效仿。可是,大環境的改變、小家庭的生態,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營造給孩們的學習環。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機會看到我們自己展現生活品格,讓孩子們有機會與我們一同經營我們的家庭生活。
--前台灣嬌生公司總經理張振亞

這是一本無論何種年齡、性別、職業的讀者,只要有機會走入家庭,都不應錯過的經典好書。
--身心科醫師、馬大元診所負責人馬大元

 

卷頭語───兒女培育父母親
 
有些女性考慮到,生了孩子就不能過跟以前一樣的生活、不能兼顧工作,所以硬是選擇不生孩子。
有了孩子,因為行動自由受限、花費增加等,的確有相當多的負擔。然而,有了孩子的喜悅、養育孩子的喜悅,非筆墨所能形容,自願放棄這樣的喜悅,實在太可惜了。當然,不少人因為個人因素,無法懷孕生子,實不能強人所難,不過,我還是衷心期望世人能多多生育下一代。更而況,養育孩子父母親本身也會有所成長。
有些女性認為現在太忙了沒辦法養孩子,或想等到條件都配合好了再來生孩子。不過我想,永遠不會有條件都配合的時期。就算條件沒有完全配合好,還是先跨出一步試試看吧!跨出一步,路自開通。日子會在你一心一意養兒育女的當中度過,不知不覺地兒女一點一滴地長大,你會意外地發現自己想像不到的能力。同時,一定會碰到幫助你的「救命恩人」。數百萬年來,人類代代相傳,一定是由無數一心一意養兒育女的父母親, 所傳承下來的。
有一首源實朝的短歌。(實際上,據說他本人由於置身於權力鬥爭的糾紛中,無法自然地接受父母親的親情):

觀乎父母親對子女之慈愛,即便無語之萬獸,亦讓人惻隱之心

即使是動物,不,連植物都活在「想擁有自己的兒女、繁衍自己的子孫、保存自己的種苗」,這種自然法則之中。可以說,父母疼愛孩子、養育孩子是一種本能。換另一種觀點,就是如果沒有好好地養育下一代、留下後代的物種就會滅絕於世。
不過,我們不能因此就認為,只要愛孩子、把孩子養大就可以了。過份保護、驕縱、寵壞了孩子,對誰都沒好處。日本社會少子化進展急速,不但下一代的人口減少,連品質都讓人感覺開始劣化。軟弱、凡事以自我為主的孩子,對自己或周圍的他人都是一種不幸。
我作為母親,還有很多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但是我認為,為了讓社會有更多有品格的人,父母親必須先在家庭中教育孩子什麼是品格。
養兒育女會反映父母親的生活方式及價值觀。
等於我們必須知道自己「想如何生活?」
父母親對子女有許多不同的期待,不過最大公約數應該是--長大自立,成為社會的一份子,結婚有著美滿的家庭,有兒有女。
另一方面,日本社會日益高齡化,長大成人的孩子要如何與父母親相處?老年之後需要看護的上一代該如何與子女相處?都是新的課題。父母親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彼此相處需要什麼?讓我們一同思考吧!

目次

推薦序 父母要留給孩子的勇氣和合作 曾端真
推薦序 還記得我們是怎麼長大的嗎? 張振亞
推薦序 養兒育女,是人生的二次成長! 馬大元.

卷頭語───兒女培育父母親

第一章 孕育生命
從打招呼做起
不讓孩子哭了有糖吃
不討孩子歡心
珍惜萬物
全家一起用餐
保持清潔的習慣
父親是家庭的共同經營者
儘早不用幼兒字眼
率直的孩子會成長
一起唱歌、一起閱讀
親子樂於自然中

第二章 培養禮節
適當的責罵方法
鞠躬行禮
讓孩子幫忙做事
搭乘交通工具時,不要坐下來
學會「江戶禮儀」
個性與社會規範
邀請客人來訪
環保的生活習慣
養成生活好習慣
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孩子

第三章 培養人性
一定遵守約定
不要說壞話
不鄙視他人
保持適當的謙虛
父母親不要打馬虎眼
讓孩子有自信
談談自己的職業
說正確的國語
培養負責任的孩子 
「父母親自立」的準備
父親的育兒
 
第四章 與學校往來之道
教育與老師
學習吵架的規則
培養不欺負別人的孩子
母親之間的往來
孩子學校的活動
參加社區的各種活動
學習不要勉強
考試年齡低齡化
當孩子有了問題
學習團隊精神
 
第五章 面對十歲左右的孩子
從義工活動中學習
家庭寄宿之道
孩子的交友
保護自己的智慧
防止家庭犯罪
讓孩子累積金錢的經驗
孩子的升學
有關選擇職業
敬宗愛祖
 
第六章 如何面對資訊
讓孩子讀自己喜歡的書
看報章雜誌
面對資訊產品
孩子的房間不需要電視
給家人寫信、打電話、寫電子郵件
 
第七章 架構成熟的親子關係
不讓孩子成為單身寄生蟲
強忍靜觀孩子的挫折
當孩子結婚時
與孩子的配偶相處
關於金錢和財產
父母親的看護
不給孩子添麻煩
遺囑的品格
傳遞社會的DNA
把感謝的心情用語言表達出來 
 
結語─────形成新的親子關係

書摘/試閱

 從打招呼做起
「早安!」
「早!」
一早,與人互相打招呼,心情自會開朗。盡量用開朗的聲音,大聲地對家人說「早安」。父母親先對子女說,或子女先對父母親說,誰先都不要緊。如果聽到對方打招呼,一定要回一聲「早安」。
當然,基本上應該要由孩子先打招呼,說「早安」,然後父母親回話才對,但我們做父母親的,可以先開朗地打招呼,養成孩子打招呼的習慣。
如果說了「早安」,但對方不回話,誰都會感到失望而不好受。打招呼是表明接納對方、尊重對方、想與對方保持友好的關係,遭受對方忽視當然不好受,所以,讓我們養成開朗回話的習慣吧。
這不只是家人之間的問題。出去倒垃圾、散步、上班或上學,如果碰到認識的鄰居或公司、學校的人,也要主動地先說「早安」。父母親主動跟鄰居打招呼,是孩子最好的學習範本。
早上過了十點以後,比起「早安」,不妨改口說「你好」。聽說演藝圈的人士,不論是下午或傍晚,只要是上班的時間就說「早安」,不過,我們還是按照日常的時間,打招呼說「你好」、「晚安」吧!
我聽人說過,孩子問:「『你好』、『晚安』是什麼意思?」讓父母傷腦筋不知如何回答。日文中「你好」、「晚安」的詞源是「你好,身體如何」、「晚安,來打擾你了」,省略後面那句,變成「你好」、「晚安」,字面本身沒有太大的意義。
打招呼是傳達自己接納他人的訊息,也是表示自己想與他人好好相處的心意。
同時,出門或回家時打招呼說「我走了」、「慢走」、「我回家了」、「你回來了」也非常重要。有些家庭如果有人出門或回家,有到玄關接送的習慣,如果夫妻兩個人工作都很忙,至少要做到彼此大聲打招呼。
出門或回家的招呼「小心,慢走」、「要平安地回來喔」,是對家人表達感情的重要機會。同時,也是知道家人在不在家的方法。當然,有人因為回家時間太晚,知道另一半因此而不高興的時候,「我回家了」可能會音量變小…。儘管如此,夫妻只要聽對方說話的語調,就很容易知道對方那天的心情。心情愉快地送家人出門吧!要不然,如果家人碰到車禍或意外事故,你可能後悔都來不及,心想是不是因為早上出門前吵架才…。
如果養成跟家人打招呼的習慣,自然會跟鄰居或認識的人、住家安全警衛打招呼。
 

不讓孩子哭了有糖吃
孩子的笑容讓父母親開心,但是孩子並非總是笑咪咪的。日本的長輩們經常孩子一哭,就不自覺聽從孩子的要求。就像「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講不清」,我們往往覺得「沒辦法」而聽從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但是,若孩子知道只要哭,就能讓父母讓步,會愈來愈常用這招。讓孩子在三歲左右就知道「哭也沒糖吃」吧!
剛出生的嬰兒用「哭泣」訴說自己的情況:肚子餓了、尿片溼了、肚子好痛等情況,因為嬰兒只能靠哭來表達,所以父母親必須仔細觀察孩子到底為什麼哭,弄清楚原因,來回應孩子的訴求。
但是,孩子是會成長的。慢慢學會說話,用語言來表達。若孩子學會說話後還是用哭來表達,原因不是撒嬌,就是任性。
某種程度的撒嬌還可接受;孩子在六歲之前,想引起父母親的注意,或不順自己的心意、感覺孤單的時候,會用哭泣來表達。此時,父母親可以好好擁抱孩子,告訴孩子你愛他,這有心理學上的意義。給孩子一份「父母親絕對愛自己」的安心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
另一方面,這個年齡的孩子,有時會用哭來讓父母讓步。問孩子:「怎麼了,為什麼哭呢?」
傾聽孩子說話非常重要。如果孩子任性地說:「買○○給我」、「帶我去XX」只是為了要父母聽他的,而父母親也照單全收,孩子對這招可就食髓知味了。
父母親應該明白表示這個原則:「孩子在哭的時候,絕不聽他的任何要求」。如果孩子知道不停止哭,父母親不會聽自己說話,就會放棄這招。
等到再大一點,孩子可能因為懊惱或感動而流淚。有時候這樣的哭泣是好的。不可以說「男孩子不可以哭」、「哭了別人會笑你」、「絕對不要哭」來壓抑孩子。
相反地,對動不動就哭的女孩,認為是「女孩子沒辦法」而放任不管,女兒會覺得能夠靠哭來撒嬌,長大成人也會這麼做。在我們的社會,有不少男性很怕女人哭泣,或因為不想讓女性的部下落淚,所以不能好好地訓練、覺得女性部下很難搞定。
我個人也是淚水豐富,一感動就淚水盈眶,說來不太好意思,不過,我們還是得告訴孩子「眼淚不是女人的武器」。別人不會把愛哭的女性,看成是平起平坐的同事、或值得依靠的上司。
 

不討孩子歡心
每當孩子為了想要什麼而大哭大鬧時,如果父母親馬上說「拜託,你不要再哭了」,接著就立刻買給他,孩子會不懂得忍耐,對孩子的教育當然不好。
但是,如果孩子一直哭鬧,不但造成周圍的人困擾,自己也辦不了事情。所以有人認為買孩子想要的東西,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是育兒的智慧、技術。
孩子哭個不停,會搞得連父母親都想哭。
但是,在此要請家長們意志堅強一點。孩子是聰明的,若他們知道一直哭鬧,爸媽就會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哭鬧的行為就會愈演愈烈。像「巴夫洛夫犬」(編註:心理學中的制約反應實驗。餵狗吃飯時搖鈴,習慣後,狗一聽到鈴聲便會流口水)的實驗,在「哭鬧--得逞」的反覆過程當中,變成了前提條件,想要矯正為時已晚。父母親給的愈多,孩子愈不會感謝父母,變得任性,不討人喜歡。最糟糕的是,這會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父母只是討自己歡心的人」的印象。
美國在一九五○年代,中流家庭依照《斯波克育兒經》(Benjamin McLane Spock)的主張──「要疼愛孩子、滿足孩子的要求、讓他們有自己被愛的信心」,所培育出來的下一代,成了嬉皮(反社會體制的年輕人文化),或Student Power(學生運動)族群,很多人無法適應社會生活。(不只是《斯波克育兒經》,還有越戰等,多種因素交錯在一起,育兒方法也是原因之一)。
當孩子為了任性的要求而大哭大鬧時,父母親應該擺出堅定不移的態度。如果造成別人困擾,就把孩子帶開。不可以讓還不懂事的孩子,誤以為「孩子與父母親是平起平坐的」。在家裡讓孩子養成聽話的習慣。讓孩子接受「父母親是教導孩子、引導孩子」的人,父母親就必須有自覺、有自信。做來的確不簡單,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傑出的父母親姿態,就要讓孩子打從心底建立起一種認識--父母親不會聽自己擺佈,是勝過自己的人。如果不能在孩子心目中建立這種認識,父母親的心意是沒辦法讓孩子了解的。
心理學或育兒書說,專制的父母會扭曲孩子的成長。所以父母親應該民主,但那並非寵壞孩子、討孩子歡心、孩子說的照單全收。所謂民主的態度,是跟孩子溝通,用孩子能接納的方式說話。
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庇護,並不期待父母完全聽從自己的意見。反而希望父母拿出堅決的態度。做父母的可以把意見強加在孩子身上。說是「強加」可能不妥當,就換成「說服」吧!父母有必要說服孩子、讓孩子接受,但不須討孩子歡心、迎合孩子。
只讓孩子做喜歡的事情,孩子討厭的事情就不叫他們做,這樣的育兒方式不但對父母造成莫大的負擔,也會讓孩子變成「怪獸小孩」(monster child)──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忍耐、感謝、體諒,只會要求別人的人,不僅父母,連老師、同學都不喜歡。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變成怪獸小孩,父母應該有一顆堅定不移的心。


珍惜萬物
隨著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大堆新的東西。衣服、鞋子要買大一點的,故事書或玩具也要配合成長。而且,小孩子跟大人不同,喜好變來變去,熱衷的事物也總是在變。
但身為父母,絕不能因此而不斷買給孩子他們想要的東西。這麼做,只是助長孩子變成容易分心、不懂得忍耐、沒有集中力的人。更不用提,有些父母在孩子想要之前,就先替孩子打算,「這可能很有趣吧」、「這會讓大腦發達」、「這能培養運動能力」然後買給孩子,結果反而會把孩子弄成沒有魄力、慾望和活力的人。
人生的喜悅,來自辛苦付出後的成果。對不費力氣到手的事物,感受不到多大的喜悅。喜悅與困難度是成正比的。
當孩子想要什麼的時候,若立刻買給孩子,等於剝奪了孩子的喜悅。父母親一定要讓孩子徹底反覆思考,是否真的喜歡那個物品。孩子們吵著買東西時,說的就是那麼一套台詞,「班上同學大家都有」、「對學習有幫助……」。不要孩子說什麼你就聽什麼,不妨回答「等你生日的時候」、「過年的時候」,留給孩子「判斷的時間」、「冷卻期間」,養成孩子不怕等待的習慣。
在與孩子約定的日子來臨之前,讓孩子決定自己到底最想要的是什麼,排出優先順序。同時,給孩子一些期待的時間,也很重要。十月的時候,孩子本來想要某個東西,到了十二月,想法卻改變了,同意讓孩子改變吧!如果最後還是覺得原來的東西比較好,感到後悔,也是一個好的經驗,讓孩子學會自己要負責。
設定「冷卻期間」時,要決定一個期限。例如「生日的時候,給你買一個你想要的東西」、「升二年級的時候」、「上小學的時候」。同時,不要只告訴孩子期限,也可以給孩子意見,例如「你和同學討論一下,大家買不同的種類,更有意思」。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一年才買一次東西給孩子,間隔或許太長了,可以調整成生日、過年、升一個年級……等,三、四個月一次。念國中以後,一年買一次就足夠了。重要的是,父母親一定要按照約定買孩子想要的東西。
孩子慢慢長大之後,想要的東西價位愈來愈高,不妨讓孩子付出代價。例如「吃完飯後幫忙收拾」、「除了自己負責的家事之外,如果還幫忙多做家事,就給你犒賞」。
有些教育專家認為,當孩子成績進步或考上理想學校時,買東西給孩子的實際行動,讓孩子知道努力就能得到獎勵、得到眼睛看得到的報酬,可以提高孩子的幹勁。
此外,補習費、才藝班的學費、營養午餐費、學校的學雜費、用品費、社團參加費、跟學習有關的支出,父母親不得不掏腰包,就不要心不甘情不願,應視為理所當然,乾脆地出錢。若想發牢騷,「好貴」、「有必要嗎?」這些話該和其他人說,不該告訴孩子。
最好不要孩子一想要吃什麼點心糖果就立刻買、立刻讓孩子吃。讓孩子養成習慣,等到吃晚飯、吃點心的時間再吃。東吃西吃會讓孩子肥胖。肚子並不餓,卻嘴饞吃點心,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餓肚子或忍耐到某一段時間的習慣。
孩子一想要,就立刻滿足,是百害而無一益。


適當的責罵方法
想要發現孩子的長處,讓孩子的才華得以發揮,最重要的是,必須稱讚孩子,讓孩子有自信。
一般認為,當孩子做了對的事,父母就要稱讚,若孩子幫忙,便要感謝,盡量以肯定的態度來教育孩子。孩子當然不會總是做好事,有時候會做出危險的事情、野蠻的舉動、惡作劇或欺負弱小。這個時候,身為父母,就要好好責備一番。
不過,斥責孩子時,也有必須以適當的方法為之。
孩子如果做錯事,儘量當場讓孩子知道為何挨罵。靠近燙的東西會被燙傷,拿剪刀或針等危險的東西、從高處快跌下來的時候,一定要立刻制止。用當場斥責的方法,能讓孩子理解「這是危險的,絕不可以做」。絕對不要當做若無其事。
打父母親、對兄弟姊妹施暴,更要當場斥責。就算事後再解釋為何不可以,但還是要當場明確禁止孩子作這種舉動。孩子愈小就愈要當場「表態」。
到了三歲左右,孩子對穿著有了自己的喜好,不太聽父母親的使喚。親子衝突能免則免,平常讓孩子有自由,但在必要時,就要讓孩子聽命於自己。
隨著逐漸成長,孩子漸漸不照父母親的期待去做,當然會讓父母親生氣。父母親總催促孩子快一點「趕快準備」、「不要弄來弄去,快點做」等等。性急的父母,常忍耐不了,而事先幫孩子做好,這麼一來,孩子變成什麼都不會做。此時,應該要忍住不發火,等等孩子。
斥責孩子的鐵則,是要表明你在斥責不好的行為,而不是因為討厭孩子而責罵。注意不要完全否定孩子的全部人格,如果孩子不守約定、故意偷懶、忘記事情,就要當場斥責。
我們必須注意一些事情。
例如打招呼。不要因為孩子沒有打招呼就立刻開罵。因為很多孩子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那種場面。告訴孩子具體的應對方法,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試著做做看,讓孩子全盤認同,如果還不做,再斥責孩子。
孩子長大些後,如果受到斥責就會頂嘴。
孩子如果頂嘴說「媽媽也沒有做好」、「我同學的爸爸都沒有這麼說」,此時做父母的可不能退縮。
該採取堅決的態度說:「就因為我沒有做好,才吃了苦頭,所以希望你做好」、「別人家是別人家,我們家有自己的規定。」
我不贊同以下的斥責方法:「你這麼做,會被很兇的姊姊罵」、「人家會笑你。」自己要有一套明確的基準,用同樣的基準去斥責孩子。

得獎作品

親子教育作家陳之華真心推薦

作者在書中,將培養孩子人生重要特質的道理,化成,淺白的語言和日常生活中的親子互動,讀來讓人沒有說教的意味,而有種春風化雨的舒適。相信讀者和我一樣,在吸收內容的知性之時,也會被作者的人性感動。
願讀者都能因本書而提升為人父母所需的知性和感性。
--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校長,現為心理與諮商系退休教授曾瑞真

作者在書中提到作為父母親自己必須成為典範,才能期待孩子們學習效仿。可是,大環境的改變、小家庭的生態,我們應該更用心的去營造給孩們的學習環。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機會看到我們自己展現生活品格,讓孩子們有機會與我們一同經營我們的家庭生活。
--前台灣嬌生公司總經理張振亞

這是一本無論何種年齡、性別、職業的讀者,只要有機會走入家庭,都不應錯過的經典好書。
--身心科醫師、馬大元診所負責人馬大元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0 19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