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簡體書)
滿額折

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  價:NT$ 216 元
優惠價: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生中大多數的痛苦不是別人給你造成的,而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實際上,每個人都會遭受到兩支箭的攻擊:第一支箭是外界射向你的,它就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本身;第二支箭是自己射向自己的,它就是因困難和挫折而產生的負面情緒。第一支箭對我們的傷害並不大,僅僅是外傷而已;第二支箭則會深入內心,給我們造成內傷,我們越是掙扎,越是想擺脫它的困擾,這支箭就會在我們的心中陷得越深。

比如,失戀是第一支箭,這支箭並不可怕,但因失戀而產生的怨恨、自責和羞愧等情緒,才真正讓你難以承受。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從第一支箭的傷痛中覺醒呢?又如何才能化解第二支箭對我們造成的內傷呢?作者滿懷慈愛地告訴我們:跟自己過不去,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如果你溫柔地對待痛苦,痛苦就會溫柔地對待你;別人的同情會讓自己顯得弱小,自我同情則會讓我們變得強大。
……

我們希望這本書能終止你內心的糾結和對抗,讓你寧靜的心田開放出朵朵蓮花。

作者簡介

克裡斯托弗•肯•吉莫

哈佛醫學院臨床心理學家。從1978年起,他就開始將心理原則和心理練習融合到心理治療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不與自己對抗,你就會更強大》是他幾十年從業心得和人生智慧的總結。該書一經出版,便成為了美國最暢銷的心理書,並獲得了行為與認知治療協會自助書勳章。

名人/編輯推薦

近幾年世界著名的心理健康書;海藍博士傾情推薦

哈佛醫學院心理學大師吉莫博士,以他幾十年從業心得和人生智慧告訴我們:跟自己過不去,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如果你溫柔地對待痛苦,痛苦就會溫柔地對待你;別人的同情會讓自己顯得弱小,自我同情則會讓我們變得強大。

導言 戰勝自己是一個謊言

生活中充滿艱難險阻。儘管我們做了最好的打算,事情還是會出錯,甚至會大錯特錯。我們中間90%的人結了婚,懷著希望和樂觀的心態,最終卻還是有40%的婚姻走向了破裂。我們努力去迎合生活的種種要求,結果卻落得渾身都是壓力帶來的各種病症——高血壓、焦慮症、憂鬱症、酗酒,或者免疫系統衰弱等等。
當事情四散崩碎、失去控制的時候,我們最典型的反應是什麼?大部分時候,我們會羞愧自責:
“我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我就不能處理好?”
“為什麼倒黴的是我?”
或許我們在做的只是將自己束縛住,不斷用辱駡來傷害自己,跟在別人後面對自己落井下石。面對傷痛,我們似乎選擇了全力抗拒這條路,而不是讓自己休息一下。
我們一心想要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恐懼和焦慮,戰勝自己的悲傷和憂鬱。可是,不管我們如何努力對抗情緒上的痛苦,它還是一直如影隨形地跟隨我們。痛苦的感情,如羞愧、憤怒、孤獨、恐懼、絕望和困惑等,總能準時地找上門來。當事情向我們意料之外發展,當我們與心愛之人分隔,或者當我們病痛、老去、面對死亡的時候,痛苦的情緒總能翩然而至。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反抗,都無法避開沮喪的心情。
於是,戰勝自己便成了一個謊言。
不管你是誰,你永遠也無法戰勝自己;與自己為敵,你註定會陷入無邊的苦海。那麼,面對不能戰勝的自己,我們應該怎麼辦呢?一位將軍說過,你戰勝不了對方,就請加入他們。同樣,你不能戰勝自己,卻可以接納自己;你不能戰勝自己心中的痛苦,卻可以接納它們。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放棄奮力抗爭,學會用一種全新的方式來面對痛苦的感情,這就是“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就是敞開自己的心靈,清醒地去接受自己所遭受的痛苦,並對自己施以理解和關懷。一句話,用關心親人的方式來關心自己。如果你在孤獨悲傷的時候一向喜歡不斷打擊自己,如果你在犯錯之後總是想要逃離這世界,或者一直沉浸在悔不當初的幻想之中,這時,自我同情就是一種比較徹底的解決方案。
當別人遭受痛苦時,你總能給予關懷和溫暖,在你自己遇到困難時,又有什麼理由拒絕自我同情呢?
獲得別人的同情,我們會顯得弱小;獲得自我同情,我們就會變得強大。
為什麼自我同情會讓我們變得強大呢?因為直接與情緒傷痛抗爭,我們無疑會深陷其中。在抗爭的過程中,痛苦的情緒會變得極具破壞性,它能擊潰我們的思維、身體以及精神。感情被困住了——凍結在時間裡——而我們被困在了感情裡。因此,如果我們與自己內心的痛苦對抗,一切都會變得更糟:人際關係中我們一直渴望的快樂會因此而消失,工作中的成就感也會跑到我們夠不到的地方。我們疲憊不堪地熬過每一天,與身體和心靈上的痛苦爭吵不休,根本無法品嘗到幸福的滋味。
我們對待痛苦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的心靈是否強大。
當事情出錯,我們感覺痛苦不堪的時候,如果我們帶著不同尋常的關懷面對自己的情緒傷痛,敞開心靈接納,而不是與它們為敵,奮力抗拒,那麼,心靈的變化就會自然到來。不再自責、批評,不再試圖糾正自己,也不再試圖糾正他人,甚至糾正整個世界,從自我接受開始,我們便走進了一個新的世界。這樣簡單的轉變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觀。
想像你的妻子或者丈夫剛剛責怪你不該對著女兒叫嚷,這讓你覺得受到傷害,於是引發了一場爭吵。你會不會覺得自己被誤解了,沒有被尊重,沒有被愛,或者自己不值得被愛?也許你確實在表達感情時,說錯了話,但更有可能是你的伴侶對你說的話反應過激,生氣過頭了。現在,試著想像自己在爭吵之前,深呼吸一下,然後對自己說:“最重要的一點是,我想要做一個好家長。當我對著自己的孩子叫嚷時,感到如此痛苦。我愛我的女兒超過這世界上的其他任何東西,但是有時候我會忘記這一點。我想,我只是個普通人。希望我能學著原諒我所犯的錯誤,也希望我們能找到一種方式一起平和地生活。”你能感覺到這樣做之後的變化嗎?
短暫的自我同情,可以改變你的一整天;時空中一長串這樣的自我同情,就可以改變你的一生。通過自我同情,將自己從破壞性想法和情緒的禁錮中解放出來,可以由內而外提升你的自信,減少憂鬱和焦慮,使你的心靈變得強大無比。
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面對挫折和痛苦常常會採取一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我們像對待外面的威脅一樣對待自己的情感,不是給予同情,而是極力排斥和抗爭,從而讓自己飽受情感的煎熬。
能夠在面對一隻劍齒虎時成功生存下來的方法,在感情生活中並不適用。我們本能地與不良情緒展開激烈搏鬥,好像在應對外來的死敵。然而,在自己的內心與它們展開戰鬥,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對抗焦慮的結果反而可能使其發展成為極端的恐慌症;
壓制悲痛反而會導致慢性的憂鬱症;
竭力入睡反而可能讓你徹夜難眠。
當我們被捲入痛苦之中時,我們同時展開了一場與自我的戰鬥。人體在面臨危險時,一般會通過戰鬥、逃跑,或者靜息(在適當的位置保持靜止不動)來實現自我保護。但是,當我們遇到情緒上的挑戰時,這些反應就變成了可怕的三件套——自我苛責、自我隔離和自我沉迷。
自我同情是解決情感問題的良藥。一個人只有學會了自我同情,他才能把痛苦轉化為力量,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一個人也只有在內心強大之後,才能承受更大的痛苦和磨煉,獲得輝煌的人生。

目次

第一部分 強大不是因為你戰勝了自己,而是接納了自己
 第1章 與自己對抗,你永遠成不了贏家
為了獲得幸福,我們必須能夠接納不幸
傷痛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傷痛產生的怨恨
只有將自己放倒在地,你才能發現自己的價值
接受傷痛,傷痛就會軟化;抗拒傷痛,傷痛就會變得堅硬
別人的同情讓自己顯得弱小,自我同情會讓我們變得強大

 第2章 覺醒的人活在當下,混沌的人不是悔恨過去,就是擔心將來
不後悔過去,不擔憂將來,好好活在現在
當你在痛苦的海洋中漂泊時,需要一隻錨讓自己停靠下來
一些人之所以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是因為他們的自我還沒覺醒
學會了冥想:泰山崩於前,你也能保持鎮靜
佛是覺醒的人,人是沒覺醒的佛

 第3章 你溫柔地對待痛苦,痛苦就會溫柔地對待你
我們越是抵抗某種情感,越容易被這種情感所俘虜
情緒常常被困在身體裡,放鬆身體,就能釋放情緒
瞭解自己情緒的人不會發火,不瞭解自己情緒的人常常會發無名火
你能把內心的傷痛說出來,傷痛就會降到最低

 第4章 你對人類所能做的最大的貢獻,就是讓自己幸福起來
同情自己,其實是在接納自己;責備自己,其實是在疏遠自己
跟自己過不去,是很多人痛苦的根源
先要給自己戴上氧氣罩,才能去幫助別人
你擁抱傷痛,寬恕和愛就會來擁抱你
內心沒有了對抗,寧靜的心中就會升起一道彩虹

 第5章 越是對自己溫柔,你的內心就越堅韌
與自己對抗時,你的身體會變得堅硬,內心卻變得很脆弱
思緒是一匹野馬,如果你限制它,它就會傷害你
你可以用溫柔的心,化解負面情緒的鋒芒
自我隔離會把輕微的焦慮升級為恐懼,把普通的不開心升級為絕望
把“我”看成動詞,你的內心便獲得了徹底自由

第二部分 自我同情消除了對抗,平靜的內心便會產生出強大的慈愛的力量
 第6章 內心有了慈愛,你才能真正變得強大起來
恐懼是一種最可怕的情感,慈愛是它唯一的解藥
當我們深陷痛苦之中,不妨自己擁抱自己
四句充滿慈愛的語言,可以撬動你的心靈
人在走投無路時,才知道什麼是真諦
從三個方面培養你心中的慈愛
一把錘子敲不開一朵蓮花
內心淡定了,慈愛之花就會從裡面綻放
在無邊的苦海中,慈愛是拯救你的一葉扁舟

 第7章 關愛別人是最高級別的自私
如果你與自己爭吵,最後,整個世界都會與你爭吵
內心安靜了,生活中就不會有那麼多討厭的人
在關愛別人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
喚醒慈愛,枯死的心田也能鮮花盛開

第三部分 每個人都可以覺醒,人人都可以成佛
 第8章 世界是一個大寺廟,每個人都在裡面修行
掌控了自己的情緒,你就掌控了自己的命運
不同類型的人,卻走在同一條覺醒的道路上
要覺醒,人必須過五關
其實,覺醒之路就是一條尋找自我之路

 第9章 為了改變,我們需要不斷接納原來的自己
如果你跌倒了100次,那就把自己扶起來101次
自我同情有三個階段:迷戀、幻滅和真正的接受
目標像一隻鋼筆,你不能抓得太緊,也不能抓得太松
冥想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
每種尖銳情感的背後,都隱藏著某種柔軟的感情
痛苦不會從生活中消失,只會消失進生活裡

書摘/試閱

第1章 與自己對抗,你永遠成不了贏家 
苦難本身並不可怕,由苦難而生的怨恨才是真正的痛苦。
——艾倫•金斯伯格,詩人

不管是在地球的這邊,還是在地球的那邊,總有一些喜歡與自己對抗的人。他們對自己不滿,不能容忍自己內心產生的負面感情——焦慮、恐懼、失敗和羞愧等,拼命要戰勝它們。結果,他們越是奮力反抗,自己就陷得越深。
米歇爾就是其中之一。
她幾年來一直遭受著害羞給自己帶來的困擾。儘管她閱讀了很多關於克服害羞的書,也嘗試治療過四次,但最後都失敗了。
米歇爾是一位特別聰敏而勤奮的姑娘,給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
當她向我訴完苦後,我深呼吸了一下,還沒來得及開口,米歇爾就脫口而出:“我對你的建議感到害怕,因為可能又不會有什麼效果!”顯然,她對我要說的話已經有了失望的預期,我知道這是由於焦慮造成的,因為她已經失望過很多次了,這次不想再失望了。米歇爾最近剛剛拿到一所著名大學的MBA學位,並獲得了一份為某大型公司做顧問的工作。然而,在與別人交談時,她卻常常會害羞臉紅。她覺得這樣會傳達出一種信息,表明自己不夠稱職,別人不應該對她的話過於信任。而且,她越是擔心臉紅,她的臉就紅得越厲害。這個新工作是她職業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機會,她不想因為臉紅而糟蹋了它。
我肯定了她的想法:“你的預感也許是對的,我所有的建議可能都不會有效。不過,我卻堅信你並不是一個註定要失敗的人,絕對不是!”我很清楚,她以前之所以失敗,問題主要出在動機上,她總是與內心的羞愧為敵,錯誤地以為自己能戰勝它們。
正如米歇爾從她多年的掙扎中表現出來的情況一樣,許多我們試圖讓自己感覺好一點兒的措施,實際上只會讓我們感覺更糟糕。就像那個著名的思維實驗:“努力不要去想粉色的大象——特別巨大而且特別粉紅的那種。”一旦某種想法在我們的腦海中紮根,每次我們試圖不要去想的時候,它都會被刻得更深。弗洛伊德總結了這一現象,稱之為潛意識中的“無否定”。與之類似,不管我們用什麼方法去驅趕內心的痛苦——放鬆技巧、封閉思維、積極強化等等,最終都只能收穫失望。
當我們討論這些事情的時候,米歇爾開始輕輕抽泣。我不太確定是因為她感覺更加失望了,還是因為剛剛所說的與她的經歷如此相符。她告訴我,甚至連她的禱告也毫無回應。我跟她討論了兩種類型的禱告:一種是希望上帝能夠把壞的東西趕走,另一種則是放棄掙扎——“放開手,把一切交給上帝。”米歇爾說,她從來沒有將自己的難題完全交給上帝,那不是她的風格。
逐漸地,我們開始談到怎樣才能真正減輕她焦慮和臉紅的症狀——不是深呼吸,不是狠掐自己,不是喝冷水,也不是假裝鎮靜。米歇爾不是那種輕易放棄自身努力的人,所以,她需要找到一些完全不同的方法。米歇爾注意到,她越是接受自己的焦慮,焦慮就會變得越輕;她越抗拒,焦慮反而會越重。因此,對於米歇爾來說,在生活中學會“接受”——接受自己的焦慮,接受自己就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是十分有益的。我們的治療效果不是以她臉紅的頻率和次數,而是以她對自己臉紅的接受程度來作為衡量。這對米歇爾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概念。在我們第一次治療結束後,她興奮地離開了,雖然還有一點點困惑。
接下來的一周,她給我發了一封電子郵件,高興地宣佈“有效果了”。她對我說,每次她注意到自己又開始焦慮的時候,就會對自己說:“我只是被嚇住了,只是被嚇住了而已。”給自己的恐懼貼上標簽,似乎能夠將她的注意力從自己有多臉紅上轉移開來,這給她帶來了一些改變。現在,她已經能夠不出什麼差錯地跟同事們在餐廳裡簡單地閒聊了。
然而,到我們下一次會面時,米歇爾的情緒又低落了下來。
她再次進入餐廳的嘗試,又變成了一場跟臉紅之間的戰鬥。因為她又開始跟自己較上了勁兒,內心又充滿了這樣的願望:我一定不要顯得焦慮。對米歇爾來說,“接受”本來已經開始起作用了,但是她卻輕易放棄了接受焦慮的嘗試。在米歇爾的心裡始終住著一個頑固的小人,她在說:“我一定要努力為減輕焦慮而練習接受自己。”其實,這並不是真正的接受。真正的接受,意味著接納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任何事情,時時刻刻,原原本本。有時候可能是我們喜歡的感覺,有時候則可能要容納痛苦的感覺。我們很自然地想要延續自己喜歡的感覺,停止痛苦的感覺,但是刻意為了這樣的目標而努力,反而不能起作用。問題的唯一答案是,首先要接納我們的問題,全面地,徹底地,不管是怎樣的問題。
米歇爾的故事在兩年之後,慢慢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米歇爾發現了應該怎樣與她敏感的神經系統和諧相處:當她努力試圖不臉紅的時候,一定會舊病復發;但是如果她做好準備讓一切順其自然地發生,反而不會再臉紅了。米歇爾接受了自己的臉紅之後,也就不再臉紅了。不僅如此,她還發現可以將同樣的原理運用到因壓力引起的其他症狀上,這些症狀包括每天都會在工作中出現的胸悶、頭痛和心悸等等。從此,她的生活逐漸變得輕鬆多了。

為了獲得幸福,我們必須能夠接納不幸
自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追尋幸福快樂。在繈褓中時,僅僅是母親的乳汁就能讓我們心滿意足,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需求和欲望也在急劇膨脹。進入成年之後,除非同時擁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一份體面的工作,一副健康強壯的身體,充足的金錢,還有別人的愛慕和崇拜……只有等這些全部具備的時候,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才會感到幸福。
但是,即使是在最好的境況下,感情上的痛苦仍有可能會襲來,就像億萬富翁霍華德?休斯那樣,在臨終前卻發現自己絕望而又孤獨。另外,我們的境況會不可避免地隨時間改變:一個人結了婚,可能又會離婚,還有可能生下一個先天殘疾的嬰兒;有的家庭還會因一場洪水使全部家產毀於一旦。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遭遇或多或少的、各式各樣的苦難,雖然數量和形式有所不同,但每個人都無法逃過。
疼痛和苦難像一條細細的線,將所有人串聯在一起。
痛苦讓事情在其本來的面貌和我們所期望的樣子之間發生了衝突,從而使我們對生活產生出了不滿。我們冀望的生活與現實差別越大,我們就感覺越糟糕。比如說,如果一場車禍讓一個人永遠坐在輪椅上生活,那麼第一年往往是最艱難的。當我們試著學會適應之後,通常又會回到原來的幸福水平上。我們可以用事情的原貌和我們的期望之間的差距來衡量我們的幸福感。
每個人都騎著一輛追逐快樂的腳踏車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騎著一輛腳踏車,用力蹬踩,追逐快樂。
我們通過不停地追求近在眼前的東西——一段更甜蜜的婚姻、一份更容易的工作、一輛更漂亮的車子……徒勞地想要到達幸福的終點。但關鍵問題是,我們的神經系統會迅速適應任何熟悉的事物。一旦你得到了一輛漂亮的新車,你能歡喜多久就又開始思量著翻新你的房子?有研究表明,大多數彩票中獎者最終並不會比沒中的人更快樂,而截癱患者通常能夠變得像雙腿健全的人一樣滿足。不知道是好還是壞,生活中的好事和壞事我們都能夠適應,正如俗語所說:“人沒有吃不了的苦。”
然而,當我們在這輛追逐快樂的腳踏車上蹬踩得太久以後,可能會疲勞甚至生病。羅伯特?薩波斯基有一本關於壓力的來源及其後果的書,十分有趣而且信息豐富,名字叫《為什麼斑馬不會得潰瘍》。在書中,他描述了動物們怎樣完美地通過適應性來渡過身體上的危機。設想一隻斑馬剛剛從獅子口中逃走,而那只獅子剛剛想要把它的肚子撕開;當危險過去之後,這只斑馬很快就會重新回到原地,平靜地吃草。但是,我們人類通常會怎樣做?
我們會為即將到來的危險提前做準備,也會對已經過去的危機耿耿於懷。薩波斯基問道:“有多少只河馬會擔心,社會保險有沒有像它們希望的那樣一直持續下去,或者它們第一次約會的時候該談論些什麼?”我們人類用應對肉體危機的方式來應對心理危機,這種一直持續的危機感會讓我們整體的壓力水平上升,從而增加心臟病、免疫機能失調、性功能問題,以及其他更多心理問題的產生。
大部分人認為,我們的幸福建立在外部的生活條件之上。因此,我們將一生都消耗在那輛腳踏車上,不斷地計劃著、安排著,去追求快樂,逃避痛苦。如果我們正處在快樂之中,會想要抓住更多;如果正經歷著痛苦,則會盡力逃避。這兩者都是本能的反應,但對於情感的健康而言卻不是正確的策略。追求快樂的問題在於,快樂會在某一時刻結束,而我們會因此陷入失望:熱戀之後,我們會對愛情麻木;吃多了,肚子會脹痛;與朋友歡快的聚會後,終究會曲終人散。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也沒有永恆的快樂。逃避痛苦的問題在於,你根本不可能做到,而且我們越是盡力去嘗試,事情反而會變得越糟糕。比如說,為減輕壓力而大吃大喝會引起肥胖,為了克服自卑而操勞過度又會縮短你的壽命。
人有可能完全被追求快樂和逃避痛苦的本能所控制。我認識一位男子,名叫斯圖爾特,年輕時喜歡以飲酒為樂。他14 歲就開始喝酒,到20歲時,每天晚上都要喝光一箱啤酒。某天晚上,他在喝酒的時候,突然急性焦慮症發作,把他嚇壞了,從此再也不敢喝酒了。啤酒曾經是快樂的源泉,現在一夜之間變得可怕起來,因為他把啤酒跟急性焦慮症聯繫在了一起。之後斯圖爾特再也不敢去做任何有可能觸發急性焦慮症的事情,包括他以前除了飲酒以外特別喜歡做的一些事情,像開著卡車繞著鎮子兜風,或者去打打籃球等。他的生活一開始被飲酒帶來的快樂所佔據,後來又被急性焦慮症帶來的恐懼所主導;開始他是在追求快樂,最後又在逃避痛苦。顯然,斯圖爾特被頭腦中短暫的狀態——快樂和痛苦所挾持,成了它們的人質。他被那輛追逐快樂的腳踏車死死地卡住,失去了自由,根本無法脫身。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一種新的方法是,改變我們與痛苦和快樂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退一步,學會在痛苦的迷霧之中保持鎮靜;我們可以任由快樂自由來去。這就是安寧。
我們甚至可以學著同時接納痛苦和快樂,並體會它們之間每一絲微妙的變化,讓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充實豐滿。這就是歡樂。
學會怎樣與痛苦相處,對於實現快樂至關重要。這聽起來可能像是悖論,但是為了獲得幸福,我們必須能夠接納不幸。
婚姻幸福的秘密:接納婚姻中的不幸
在14 年裡,心理學家古德曼和他在華盛頓大學的同事們跟蹤了650 對夫婦,來研究能夠使婚姻成功的因素。他宣稱自己能夠以91%的精確率,預測哪對夫婦將會走向離婚。他們是那些互相之間總是充滿責備、狡辯、輕視以及妨礙的家庭。古德曼還觀察到,婚姻中69%的糾紛永遠不能得到解決,特別是關於核心的個性問題和價值觀的分歧。雖然夫妻之間不可能解決他們大部分的個人差異,但成功的夫婦則能夠學會以某種方式接受它們。幸福的夫妻“能夠深入地瞭解對方,而且對對方的一切都非常熟悉——喜好、厭惡、個性上的怪癖、希望以及夢想”。
心理學家雅各布發明了一套基於“接受”的夫妻關係療法:
夫妻綜合療法。這種方法利用行為療法來處理那些可以改變的問題,利用“接受”來解決那些不可改變的問題。其中,“接受”就是為了使夫妻關係更加親密而接納彼此存在的問題,並放棄改變對方的打算。他們發現:通過接受彼此的差異,有三分之二的夫妻擺脫了長期的困擾,獲得了幸福的婚姻。

 

毫無疑問,這是2009年世界範圍內最好的一本心理健康書。這本書告訴我們:如果你擁抱傷痛,寬恕和愛就會來擁抱你;如果你的內心沒有了對抗,寧靜的心中就會升起一道彩虹。
——圖書館期刊
對任何想讓內心變得強大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我們相信這本書一定會改變很多人的生活。
——英國心理學雜誌
作為一名心理學教授,我認為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方法之一。對於那些因失戀、離婚和失業而陷入迷茫的人來說,這無疑是最理想的讀物,它可以帶領他們走出糾結和痛苦。
——阿蘭•馬拉特博士,華盛頓大學心理學系主任
別人的同情讓我們顯得弱小,自我同情會讓我們變得強大。自我同情是感情治癒的基礎,吉莫博士提供了一個非常寶貴的指導。書中包含了大量心理學智慧,可以為任何一個尋求心靈釋放的人所用。
——塔拉•布萊克博士,著有《徹底接受》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