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簡體書)
滿額折

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  價:NT$ 252 元
優惠價:87219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 你幸福嗎?這個問題似乎很難回答。然而說“我很忙碌”,卻能贏得大家的一致贊同。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可以量化為數字的今天,人們似乎又過於忙碌了。為了房子、車子,年輕人不堪負累。在吐槽、自黑過後,你是否想過我們為何會如此忙碌?

 

德國著名社會學家羅薩認為,正是不斷強化的增長邏輯造成了科技進步、社會變遷、生活節奏的不斷加速。儘管智慧手機、互聯網、人工智慧等高科技產品不斷推陳出新,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但是我們也越來越緊密地被捆綁到不斷加速的社會化大生產當中,無法自拔,以至於人們與過往的空間、物、行動、時間、自我和社會不斷地疏離與異化。在馬克思異化理論的基礎上,新的異化形式誕生了。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哈特穆特‧羅薩(Hartmut Rosa),當今世界知名的社會批判理論家,現為德國耶拿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系主任,埃爾福特大學韋伯學院社會文化研究所所長,紐約新學院大學客座教授,德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後增長社會”研究項目主持人。

 

羅薩師從法蘭克福學派第三代領軍人物霍耐特,對政治哲學、批判理論、社會學理論都有極深的造詣。2005 年他憑藉《加速:現代時間結構的改變》一書成為當代最重要的社會理論家之一。他的代表作還有《認同與文化實踐》《社會學、資本主義、批判》《共同體理論》《加速時代的世界關係》《共鳴教育學》,以及《共鳴:論世界關係的社會學》等。

 

【譯者簡介】——————————-——————————————————

 

鄭作彧,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社會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德國柏林自由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社會學博士。

名人/編輯推薦

【媒體推薦】—————————————————————————————

 

◆ “哈特穆特•羅薩寫了一本相當有趣的書,而且正好也為感興趣的外行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去認識這位元耶拿社會學家的工作。這本書雖然思想內涵相當豐富,但相當好懂、一目了然。”

 

沃爾夫岡•斯多爾茨(Wolfgang Storz),《德國日報》(die tageszeitung)2014年1月4日

 

◆ “一本需要動點腦筋閱讀的讀物──但腦筋定會動得很值得。”

 

哈特穆特•杭特(Hartmut Handt),《講壇──德國文學雜誌》(podium Februar)2014年2月號

 

◆ “這是一本對後現代社會進行了生動有趣分析的著作。羅薩成功用具有中心主旨的視角,對現代主體的零碎(且負面)的經驗統整起來、進行了分析。他也通過這本書,清楚(雖然也相當複雜)地指出了阻礙後現代社會美好生活的關鍵要素。”

 

葛特-霍爾各•克雷夫諾(Gert-Holger Klevenow),《社會網──德國社會科學網路平臺》(socialnet.de)2014年6月16日

 

◆ “雖然羅薩的理論分析深入淺出,但正是通過這種寫作風格,讓他與讀者大眾聯繫了起來,並呈現了一個時間緊缺、充滿全球化壓力、過快生活步調、數位革命和多工處理的世界。”

 

亞爾夫•克里斯多夫森(Alf Christophersen),《實用神學》(Praktische Theologie)2017年3月號

 

【編輯推薦】——————————————————————————————

 

◆為何你總要查看微信朋友圈?為何你總要更換還沒壞的智能手機?為何你總覺得事情繁多但還是不自覺地翻看門戶網站?……

 

◆世界知名社會學家為我們解釋你的時間究竟都去哪了?為何你會覺得生活是如此忙碌,以至於沒有時間慢慢地體味生活、感悟生命?……

 

◆ 本書作者師從法蘭克福學派第三代領軍人物霍耐特,現為法蘭克福學派第四代代表人物。

譯者前言:一本書,兩種讀法

 

《新異化的誕生: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是一部討論現代社會的生活質量出了什麼問題的著作。這雖然是一本篇幅不算長的書,但內容卻頗為豐富。其中一項豐富之處在於,它至少適合於兩種讀者,從兩種角度來閱讀。一種是喜歡有點學理內涵,但又無力消化艱深內容的普通讀者;另一種是喜愛鑽研社會理論的專業社會學家。當然,不同的讀者用不同的讀法來品鑑這本書,滋味就會不太一樣。

怎麼個不一樣法?先來看看把這本書當作一本文化生活類圖書的話,可以怎麼去閱讀它吧。

這本書的作者哈特穆特•羅薩(Hartmut Rosa)是德國社會學家,在孕育出德國蔡司鏡片企業的耶拿大學任教,並擔任該校社會學系的系主任。雖然是在一個很嚴謹的國家擔任一個看起來就很嚴謹的學科的教授,但羅薩卻是德國電視台談話節目的常駐嘉賓。這得益於他在2003 年寫就、2005年正式出版的大部頭著作《加速:現代社會中時間結構的改變》(以下簡稱“《加速》”)。該書是社會學界第一本對現代社會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進行完整的理論分析的著作。這也讓他成為當今首屈一指的生活節奏專家。加上他幽默健談,長得又神似美國好萊塢影帝凱文•貝肯,這也就難怪整天嫌自己生活不夠悠哉的德國人,會喜歡邀請羅薩上電視節目、聊聊生活節奏了。

羅薩受歡迎的原因還在於,他的思想一直是圍繞著一個很普通,但又很重要的問題展開的:我們如何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如果我們的生活不美好,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對羅薩來說,這個問題的癥結就在於一點:時間。

過去的人們多認為,唯有辛勤讀書、工作,善用每一分每一秒,才能帶來美好幸福的人生。所以學生在食堂、教室走廊上,常可以看到“業精於勤、荒於嬉”的口號橫幅;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的名言“時間就是金錢”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浪費時間的人會被認為懶散、無用。可是當今社會人們的觀念已經改變了。人當然不能虛度光陰,但比起虛度光陰,因過於忙碌而沒時間過自己的生活,甚至賠掉健康的過快生活節奏,才是大問題。社會的不斷加速擠壓著生活時間,這才是阻礙我們現代人過上美好生活的罪魁禍首。

但是為什麼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會不斷加快呢?又為什麼會加快到現在這種程度,成為阻礙美好生活的大問題呢?這正是《新異化的誕生》所要討論的兩個問題。

關於第一個問題,現代社會為什麼在各方各面一直都在不斷加速,是本書第一章所要探討的主題。其實這個問題在羅薩2005 年出版的《加速》中已經完整討論過了。只是《加速》這本書太厚了(原書厚達500 多頁),又是學術專著,要好好讀完這本書,可能會讓生活節奏已經夠快、讀書時間已經夠少的一般大眾的生活徒加負累。羅薩也知道這件事,因此在《新異化的誕生》的第一章,他很體貼地幫讀者們簡要濃縮了他對社會加速肇因的分析。

羅薩並不是第一位,也不是唯一一位討論社會加速的學者。但他的加速理論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特色,就是他認為尋找社會加速的原因不能只從單一一個角度去看。他指出,社會加速有三重面向。第一個面向是加速科技的進步。今天有各式各樣的科技,能用極快的速度完成它的任務:過去要復制一本書,可能得抄寫幾天幾夜,但複印機發明之後,今天人們不用半小時就可以復印一整本書;一封給遠方好友的信件,過去可能要花好幾個禮拜,甚至好幾個月才能寄到,但互聯網發明之後,今天花不到一秒鐘,就可以把信息發到對方的電子郵箱當中。照理說,科技的進步可以為人類節省不少時間,但羅薩指出,由於科技更迭的周期不斷縮短(想想看著名的摩爾定律,或是每年,甚至不到一年就發布一次的新一代蘋果手機,就可以知道了),因此科技在為人類節省時間、放緩生活節奏之前,就已經先造成了第二個面向的加速:社會變遷的加速。社會變遷的加速意指社會各個事物、信息的時效性已經越來越短了(羅薩在書中稱作“當下時態的萎縮”)。一部新手機不到半年就變“老手機”了,一條微博新聞不到十分鐘就變成舊文了。時效性的縮短,意味著完成事務的截止期限不斷往前挪,而且源源不絕的新事務也會不斷被交代下來。如此一來,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的每件事務必須更急著趕快完成。這於是造成第三個社會面向的加速:生活步調的加速。生活步調意指日常生活當中各種活動進行的速度。由於現代人被交代的事務越來越多,但完成時間越來越短,因此被加速的生活步調就只能藉助加速科技來處理眾多亟待解決的事務。但如此一來,加速科技的廣泛使用,就會再促使加速科技的進步,然後社會變遷又因此再被加速,最後生活步調也隨之繼續被加速。這三個面向不斷地循環反复,就是現代社會在各方各面不斷被加速的原因。

不過社會加速不必然都是壞事,甚至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就像現在不可能拆除鐵路,要人們像傳統社會那樣徒步或搭乘馬車往返北京和上海兩地。而且社會也不是真的什麼事情都加速了,也有不變,甚至是減速之處。但問題是,現代社會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的確已經不再讓人覺得是一件美好的事。比如以前人們總說工作要勤勞,但聯合國經貿組織2013 年的調查指出,世界上平均工作時數最少的國家,都是歐美髮達國家(其中德國工作時間最少,一年僅1371 小時;其次則是荷蘭、挪威),而工作時數最長的多是發展中國家,比方第一名的墨西哥和第二名的哥斯達黎加。生活時間被工作佔滿,顯然已經被視作落後的象徵了。又或是在2016 年公佈的《城市生活質量藍皮書:中國城市生活質量報告》當中,也將生活節奏滿意度當作生活質量的評判標準之一。當然,生活節奏的快慢和生活質量成反比,越快的生活節奏意味著越令人感到不滿的生活質量。這也難怪,北京的排名因此墊底了(排名第一的城市則是昆明)。這讓羅薩認為必須追問,如果現代社會不斷加速,而加速並非只有缺點,甚至是現代社會必不可少的,但加速又的確出問題了,那麼到底加速帶來的麻煩是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本書第三章的主要內容;這一章也可以說是本書的精髓。在這一章裡面,羅薩想藉用德國的批判理論的思路,指出加速的問題就在於造成了現代生活新的“異化”形式,以此建立他自己的加速批判理論。 “異化”這個詞彙當然不是羅薩發明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就曾將這個詞彙作為他的重要哲學概念之一,馬克思也在一份後人稱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或《巴黎手稿》)的讀書筆記當中大談異化。不過羅薩所謂的異化,與黑格爾或馬克思所說的都不太一樣。羅薩在本書中將異化定義為“人們自願做某些不是人們自己真的想做的事情”的情況。羅薩所謂的異化,其實古今中外、任何時間地方都存在。但他認為,由於社會加速,使得人類在五個根本的生活方面都產生了大規模的異化,這五個面向分別是空間、物、行動、時間、自我。正是因為這五個新的異化形式,讓現代人對於不斷加速的生活節奏感到困擾不堪。雖然這部分談的是看起來很抽象玄虛的“異化”概念,但羅薩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整個第三章其實都用了非常好懂的日常例子,深入淺出地分析五個新的異化形式。因此究竟這五個新異化形式的內涵是什麼,讀者們不妨可以自己翻到第三章,好好輕鬆地品味一下。

不過這裡還有個問題,就是什麼是“批判理論”?批判理論是以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為本部,在1930 年左右興起的一種社會哲學思潮。至今已經經歷了三個思想世代[第一代以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為主要領袖,第二代領袖則是當今全球知名的哲學大師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第三代領袖是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現任所長、也是羅薩的老師之一,霍耐特(Axel Honneth)]。羅薩身為第三代掌門人的弟子,其實有接替老師、發展出第四代批判理論的雄心。因此他在本書第二章,討論了批判理論在三個世代當中各自的主旨,並且交代他的加速批判理論和每一代的關係是什麼,以及為什麼可以被當作最新第四代的原因。第二章的學術性比較高,裡面談的東西比較抽象,若沒有背景知識,可能不太容易理解羅薩到底在說什麼。因此我建議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可以先從第一章和第三章讀起。若尚有餘力、且有興趣的話,可以回過頭去挑戰第二章。

不過對於致力於社會理論的社會學家來說,第二章當然沒有任何難度可言。但若是對社會學家而言,那麼這本書的重要性就不只是書的內容本身而已,還在於這本書在當代整個社會學界當中的位置。

要了解這本書的學術意義,必須回過頭去對羅薩再多一點了解。羅薩生於1965 年,曾就讀於德國弗萊堡大學、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德國柏林洪堡大學。他的博士論文主要探討泰勒(Charles Taylor)的政治哲學思想,這份畢業論文也獲得泰勒本人高度讚賞。 2003年他以《加速》一書作為教授資格論文取得教授資格,隨後便在耶拿大學獲得教席。 《加速》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讓他不到40 歲便奠定了在德國社會學界的地位。由於受到泰勒的讚賞,加上他的教授資格論文的指導者之一是霍耐特,屬於霍耐特旗下批判理論新一代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並且團隊成員都對羅薩極為重視和讚賞,因此羅薩在國際上的學術地位短短幾年間便扶搖直上。 2013年羅薩更進一步從約阿斯(Hans Joas)手中接下由施魯賀特(Wolfgang Schluchter)創立的埃爾福特大學韋伯高等文化社會研究院(Max-Weber-Kolleg für kultur-und sozialwissenschaftliche Studien)的院長一職,成為韋伯高等文社院繼施魯賀特、約阿斯之後的第三代領導者,獨自掌管該研究機構。當然,已逐漸進入理論大師名錄的羅薩也著作等身,出版瞭如《認同與文化實踐》(1998)、《加速》(2005)、《社會理論》(合著)(2007)、《高速社會》(合編)(2009)、《社會學、資本主義、批判》(合著)(2009)、《加速時代中的世界關係》(2012)、《新異化的誕生》(2013)、《社會學手冊》(合編)(2014)、《共鳴》(2016) 、《共鳴教育學》(合著)(2017)等書。

羅薩在當代社會學界的重要性,從至今至少已有三本專門研究他的思想的專著便可見一斑。之所以他會如此受到重視,原因之一可能在於他是近年來少見的以高度原創且相當系統性的理論概念對現代社會進行診斷的社會學家。這裡所謂的“社會診斷”,意指挖掘出現代社會的特有性質,並對其特質進行批判性的分析。在1950—2000 年,社會診斷在社會學當中相當普遍,這尤其表現在各種“XX社會”或是“XX現代(性)”(例如消費社會、網絡社會、風險社會,或是後現代、第二現代、晚期現代、流動的現代性等等)的盛行。然而這十多年來,隨著許多理論大師的辭世,已經很久沒有對當代社會進行原創性診斷的社會理論家出現了。羅薩的橫空出世,以“加速社會”作為對當代社會的診斷,正好彌補了這個空缺。

羅薩的理論至今有兩大主軸。第一個主軸是他的《加速》一書對“加速社會”進行的分析,以及後來慢慢建立起來的“社會加速批判理論”;第二個主軸則是他在2016 年出版的厚達800 多頁的大部頭著作《共鳴:世界關係社會學》當中完整提出的“共鳴理論”。關於加速社會及其批判,在前文已經粗略介紹過了;而讓羅薩的地位再進一步攀升,因此也值得於此多介紹一點的,則是他的共鳴理論。

如前文所述,羅薩的研究主旨是“美好生活”。在社會加速批判理論當中,羅薩認為加速社會的弊端,就在於它導致了新異化形式的出現。而他認為,這個問題的可能解決方案,也許就是去追求充滿共鳴的社會關係。

之所以提出“共鳴”概念,與“如何過上美好的生活”這個問題有關。羅薩指出,社會學界一直以來都避談這個相當重要而根本的問題。若不是認為“生活是否美好”是個人主觀感受,不是社會學的問題;不然就是片面地以為只要擁有豐富的資源就等於擁有美好生活,所以只去談政治經濟的(再)分配問題,至於美好生活的問題則被“資源拜物教”遮蔽了,繼續被忽視不顧。羅薩認為,生活是否美好也許是個人的主觀感受,但人不是、也無法獨自生活,而是必然置身於世界當中。只有獲得世界的支持,人們才能朝著美好的生活持續存活下去。世界對主體的支持不能只簡化成權力資源或物質資源,而是必須要去看整個世界關係。因此羅薩斷言,社會學應該是、也必須是一個研究人與世界之間的關係的社會學。

當然,不是任何一種世界關係都可以帶來美好生活。羅薩區分出兩種世界關係,一種是正面的“共鳴”關係,一種是負面的“異化”關係。所謂的共鳴(Resonanz),顧名思義,就是兩種聲音彼此相互呼應;因此羅薩所謂的“共鳴關係”便是意指一種主體和世界彼此會相互回應的關係。但羅薩強調,共鳴不等於“回音”,因為回音是同一種聲音的反復回盪,但共鳴是兩種不同的聲音在相互呼應。換言之,共鳴關係是主體和世界用各自的方式來與對方進行呼應,並且在呼應過程當中兩者始終保持自己的聲音,不被對方佔據、支配。共鳴關係讓主體有身處世界、不被世界拋棄的經驗,並且在共鳴的過程當中主體有機會吸取世界的支持來為自己所用、或是知道世界不動如山因此需要調整自己。主體與世界並不會持續共鳴(因為畢竟兩者不會整日持續在“鳴唱”;也即比如,人總有想獨處、睡覺的時候,或者老在共鳴也是會膩的),但若能造就制度性的條件(不論是成文的製度,還是不成文的製度),讓主體和世界能有更多的機會產生和諧的共鳴,那麼主體就有可能從世界那裡得到更多支持自我實現的條件。這種制度性的條件,就是霍耐特所謂的“承認”。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理論聯結,羅薩才把他的新版批判理論定位為對霍耐特承認理論的承接與擴展。

既然共鳴意味著主體和世界以各自的聲音在響應,那麼主體和世界之間就必須要有一個讓雙方的聲音相互應和的空間,讓主體和世界之間可以建立起一種能產生共鳴的形式。羅薩將不同的共鳴空間形成的不同共鳴形式,稱為不同的“共鳴軸”(Resonanzachse)。羅薩將世界關係區分為三個面向,並相應地區分出三種共鳴軸。第一種是人與周遭人際世界的共鳴形式,羅薩稱為“水平的共鳴軸”。水平的共鳴軸有家庭、友情等,但也包含民主政治體制。民主政治體制之所以成為現代社會當中廣為人所稱道的政治體制,其原因就在於這種政治體制的特色是政府會響應人民的呼聲,然後人民將支持的呼聲賦予政府、賦予其統治正當性;而這種政府與人民之間以自己的聲音響應對方的關係就是典型的“共鳴”。第二種共鳴形式存在於人與自然,乃至於超越自然的世界之間,例如神、宇宙、永恆時間。羅薩將這種朝向自然宇宙、天外世界的共鳴形式很形像地稱為“垂直的共鳴軸”。這種共鳴軸的典型形式是諸如宗教、藝術等。所以當人們在進行宗教儀式時,也許會覺得自己的禱告得到遙遠彼岸的響應,因而感動不已;這就是一種共鳴。第三種是人與物質世界之間的共鳴形式,這是連接水平和垂直的“對角共鳴軸”。比如學校教育就是典型的對角共鳴軸,因為正是通過學校教育,傳遞瞭如物理學等真理知識,建立起人與物質世界之間的關係,並讓人能夠運用所習得的知識,進一步將人際世界與永恆世界聯繫起來。

除了指出正面的世界關係之外,界定負面的世界關係也是一個批判理論必須完成的任務。與共鳴相反的世界關係,自然就是冷漠、毫不顧及對方、靜默不理會主體的世界關係;羅薩將之稱為“異化”關係。雖然黑格爾、馬克思,乃至於第一代的批判理論學者以及之後許許多多的理論家,都曾應用過異化概念進行了豐富的社會批判,但也正因為如此,在1960 年之後異化概念已經被過度濫用,以至於這個概念漸漸喪失原意,且內涵變得複雜、模糊。這樣的情況一直到2005 年,霍耐特最著名的女弟子、當代批判理論女性健將,也是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哲學系現任系主任拉埃爾•耶基(Rahel Jaeggi)的博士論文《異化:社會哲學問題的現實性》出版之後,才得以解決。耶基從批判理論的視角統整了複雜模糊的異化概念,將之重新翻新界定為“缺乏關係的關係”(Beziehung der Beziehunglosigkeit) 。在霍耐特的大力推薦之下,這個新版的異化概念已漸漸成為今天德國社會學界的主流定義之一。羅薩所謂的異化的世界關係,首先即是援引耶基的概念。他認為,“缺乏關係的關係”有兩個要點。第一,缺乏關係的關係依然是一種關係,這意味著人必然處於一種世界關係當中。但是,第二,若這種關係是冷淡、沒有回應、靜默的,那麼長久下來這種世界關係就等同於排斥、推拒著主體,這種關係就像缺乏關係一樣,所以異化才會被稱為缺乏關係的關係。以此為基礎,羅薩進一步擴展了耶基的概念,認為既然有一種被稱為“異化”的缺乏關係的關係,那麼就應該有另一個相對於異化的“有關係的關係”(bezogene Beziehung);這種世界關係就是他所謂的共鳴。不過羅薩認為,異化和共鳴不是相互對立、非此即彼的。他認為,既然共鳴意指主體和世界以各自的聲音進行響應,那麼這就意味著主體和世界彼此之間最初並不必然會響應對方,而是各自靜默自持。因此異化反而是共鳴的先決條件。而共鳴也不能過度,否則最終可能會造成各執一詞的爭吵,乃至造成極權或相互毀滅的狀況,因此共鳴到一定程度之後,相互冷靜一下、回到異化狀態,也並非壞事。羅薩總結道,能帶來美好生活的健全世界關係,應是一種共鳴與異化相互不斷辯證轉化的世界。若這世界關係出現了問題,那麼問題不在於異化現象的存在,而是在於共鳴軸的建立因為異化的持續而遭到阻礙。

那麼,現代社會阻礙共鳴軸的建立的罪魁禍首是什麼呢?羅薩認為,就是加速社會造就的“提升邏輯”(Steigerungslogik),以及提升邏輯下的“增長社會”(Wachstumsgesellschaft)。所謂的提升邏輯和增長社會,簡單來說,就是由於社會不斷加速、不斷變動,因此現代社會開始出現了一種“不進則退”的思維方式,以至於任何事都以“量”作為基准在追求提升。就像今天社會不斷在追求GDP 的增長,要是今年的GDP 增長量少於前一年,這個社會彷彿就要步入地獄一般。或是今天每個大學無不在追求排名,要是排名下降,這個大學彷彿就要完蛋了似的。雖然提升邏輯和增長社會破壞了共鳴軸的建立,但羅薩並不認為因此就要否定這一切,因為這一切的確讓現代社會在許多方面提供了美好生活的基礎。只是羅薩認為,我們今天應該要引入一種新的社會發展範式,他將之稱作“後增長社會”(Postwachstumsgesellschaft)。後增長社會概念內涵的充實與擴展,於是就成為羅薩下一步的研究主題。 “後增長社會”的基本理念,是認為人們今天不應該再病態地追求增長,而是必須要在既有的增長邏輯上追求“質”的提升。後增長社會的理念其實對於當今中國不再盲目追求GDP 增長,而是開始重視創新和質量提升的社會發展方向來說,也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羅薩接下來的研究工作與中國的發展方向之間,想必也可以產生莫大的“共鳴”。

不過,讀者至此可能會有一些疑問,例如從增長社會到後增長社會之間的轉換除了從“追求量的提升”到 “追求質的提升”這種老實說並沒有什麼太多新意的主旨之外,還有沒有什麼更具啟發性的內涵?這一點羅薩目前也沒有給出答案,因為這是他正在進行、尚未完成的研究工作。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明顯的問題是,為什麼加速社會會造成破壞共鳴軸的持續異化?加速與異化、共鳴之間有什麼關係?也就是說,羅薩的兩大理論主軸“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和“共鳴理論”之間的轉折點或聯結點究竟是什麼?如果羅薩的社會理論既是當代少有的原創性社會診斷理論,又是第四代批判理論的重要版本之一,那麼這個轉折點的回答就非常重要。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新異化的誕生》的內容。也就是說,呈現在各位讀者面前的《新異化的誕生》,雖然其生動活潑的用字遣詞讓它足以成為一本面向一般大眾的文化生活類書籍,但事實上這本書也是當代重要的社會理論家的一個理論思想轉折點,當中羅薩詳細交代了他如何從加速理論構思出共鳴理論。 《加速》這本書已經讓羅薩獲得巨大的成功;而《共鳴》由於龐大的篇幅使得英譯本進度緩慢,導致英譯本可能還要過一段時間才會面市,所以其影響力目前主要還只局限在德語學界。因此,若讀者對國際上最前沿的社會理論感興趣的話,那麼在《共鳴》的英譯本,乃至中譯本出版之前,這本《新異化的誕生》就是繼《加速》之後相當值得一讀的銜接著作。相信各位讀者可以從這本書當中,得到豐富的共鳴。

目次

目 錄

 

譯者前言:一本書,兩種讀法// 001

導論// 001

第一章社會加速理論

一、何謂社會加速?// 007

二、社會加速的推動機制.// 029

三、什麼是社會加速?.// 042

四、為什麼要談加速而不是減速?.// 051

五、重要之處何在?加速與我們“在世存有”的變化.// 055

第二章社會加速與當代批判理論的諸種版本

六、批判理論的要求.// 065

七、加速與“相互理解情境批判”// 072

八、加速與“承認情境批判”// 077

九、加速與新的集權主義形式.// 083

第三章社會加速批判理論大綱

十、時間情境批判的三種形態.// 087

十一、功能批判:去同步化的病狀.// 091

十二、規範批判:意識形態再探;揭露潛藏的社會時間規範.// 099

十三、倫理批判1:違背了承諾的現代性.// 106

十四、倫理批判2:異化再探;為什麼社會加速造成異化?.// 116

結語.// 144

參考文獻.// 15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