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滿額折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多難興邦: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及國共的分合興衰1925-1936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著記述國民政府1925年7月在廣州成立,到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十一年半的史實,中經北伐統一、中原大戰、國共第一次內戰,以胡、汪、蔣的分合為主脈,亦影響國民黨的分合。
本著以《事略稿本》為基礎,與大陸方面出版檔案等有關資料相映證,佐以學者研究的成果,期對這一時期的歷史真相有多方面的瞭解。*中研院院士張玉法、民國史權威楊天石【專序推薦】
*孫中山逝世後留給國民黨什麼樣的遺產?蔣介石怎樣從與汪精衛和胡漢民的領導權之爭中出線?國民政府如何在共產蘇聯與日本軍閥的進逼下,透過北伐與中原大戰鞏固勢力?國民黨又怎麼會從容共、限共、清共、分共、反共,終致國共內戰?
*民國史家蔣永敬回顧六十餘載史學研究的集大成史學論著。
*特別收錄:〈胡漢民傳〉、〈汪精衛傳〉、〈鮑羅廷傳〉與〈大陸學界重評蔣介石歷史地位〉等四篇著作。【推薦序 《多難興邦》導讀】張玉法
蔣永敬先生近以新著《多難興邦》書稿見示,頗驚其以九五高齡,尚皓首窮經,完成此學術論著,實為學界之光。永敬先生要我寫序,實不敢當;最有資格寫序者當為北京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楊天石先生。天石先生近年以蔣介石日記為本,研究蔣介石,成果豐碩,已出書多種。永敬先生此書以蔣介石的《事略稿本》為本,研究胡漢民(1879-1936)、汪精衛(1883-1944)、蔣介石(1887-1975)的關係,兼論有關史事,天石先生對這段歷史當最熟悉。永敬先生說,近與天石先生聯絡上,也請天石先生為序。為了共襄盛舉,願寫幾段贅言,作為本書的導讀。
《多難興邦》一書研究的時段,起於1925年7月國民政府成立,止於1936年的西安事變落幕。書中的主角為胡漢民、汪精衛和蔣介石,歷史的場景為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內部對孫中山所遺留下來的聯俄容共政策之處理、國民革命軍的北伐戰爭和清黨、戰後國民黨各個軍頭或個別或聯合的反蔣戰爭、國民黨的剿共戰爭、以及日本對中國東北和華北的侵略。從上述諸多歷史事件中,都可以看出胡、汪、蔣三位國民黨高層人物的權力鬥爭。三人有時分,有時合,分時易招外患,包括共黨勢力之擴張和日本之侵略;合時外患則易息止或減緩,包括共產黨再度與國民黨合作、以及日本對中國侵略之減緩。但當國共決定合作抗日時,日本怕日後使中國屈服無望,激使日本全面侵略中國,但日本終被戰敗。
胡、汪、蔣的關係,對1925年到1936年的國民黨史之所以重要,涉及孫中山於1925年去世後國民黨領導人的繼承之爭。胡比汪大四歲、比蔣大八歲,汪比蔣大四歲。就三人在國民黨內的資歷來看,似應以胡、汪、蔣為序。胡和汪於孫中山在日本東京辦《民報》時,即為《民報》的主筆,時為1905年,蔣尚不識孫中山。其後胡和汪一直協助孫中山推動革命,到民國建立後亦如此。蔣受孫中山的重視已遲至1913-1916年孫中山討伐袁世凱時,蔣在國民黨黨中地位真正開始重要,更遲至1924年孫中山任命其為黃埔軍官學校校長時。由於蔣建立黨軍有成,成為國民黨推動革命的主要力量,乃成為孫中山的主要依靠。孫中山採行聯俄容共政策時,汪反對,廖贊同,胡兩可、有條件,蔣贊同、也反對。孫中山過世後,汪排胡,蔣以軍制汪,開啟三人的權力之爭。此一權力之爭,到1935年汪與蔣分道,1936年胡去世告一段落,但汪、蔣的鬥爭仍未已,最後汪自抗日陣營出走,與日本合作,此為後話。
永敬先生對胡、汪、蔣的關係,早年即曾潛心研究過。近年由於有關胡、汪、蔣的史料開放日多,特別是蔣日記的開放和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的出版,使研究者對胡、汪、蔣的關係,從表面的觀察進入到內心的了解。永敬先生所依據的主要史料《事略稿本》,係蔣介石的編年大事記,其中不僅大量引用蔣的日記,也引用了有關蔣的其他檔案,是研究蔣介石最有系統、最接近一手資料的珍貴史料。永敬先生退休後事少心靜,涵泳其間,深切體會,據以重新探討胡、汪、蔣的分合關係及其影響,每能發前人所未發;撰寫成書,以餉讀者,尤能嘉惠學界。
《多難興邦》一書所探討的,雖然以胡、汪、蔣的分合關係為重要脈絡,對諸多歷史現場的觀察也能以簡明的詞句讓讀者了解。
譬如永敬先生指出:對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和對1933年日本侵略熱河的戰爭,都是不戰而逃;對1932年的日本侵略上海戰爭,是戰而後和;對1933年日本進攻長城的戰爭和塘沽協定,是戰而後屈;對1935年與日本所訂的「何梅協定」,是不戰而屈;對1936年日本侵略綏遠的戰爭,是戰而不屈。前此未見有學者如是比較、使讀者一目了然者。永敬先生如是提示,只是幫助讀者了解大要,實際情形如何,仍需讀者細心閱讀。
匆忙讀了永敬先生的這本書稿,對永敬先生的治學精神至為感佩。曾向永敬先生提出若干小意見,皆承永敬先生接納。嘗見史學界有人見到別人批評就惱怒,益覺永敬先生在史學界之所以能「大」,乃因其能「容」。

【推薦序 追求真相,老而彌篤──讀《多難興邦》感言】楊天石
突接蔣永敬教授來函,命我為他的新著《多難興邦》作序,我既感榮耀,又感到意外。
蔣永敬教授是我的多年老友。早在1981年,我完成《中華民國史》第一編的寫作和修訂任務後,接手主編《中華民國史》第二編第五卷(現為第六卷)。該卷記述北伐戰爭與北洋軍閥覆滅的過程,期間,我曾一再、仔細讀過永敬教授的《鮑羅廷與武漢政權》一書。說「一再」,說「仔細」,都是實情,並非虛語。該書是永敬教授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它大量引用庋藏於臺北的中國國民黨黨史會的各類檔案,特別是會議紀錄,闡述大革命時期蘇聯顧問鮑羅廷的來華及其作用。當時,兩岸隔絕,要想到台灣查閱有關資料,有類登天,幻想而已。因此,詳博富贍的永敬教授的著作就正符合我的需要。
我和永敬教授的進一步相識是關於「中山艦事件」的研究。關於這一事件,國共兩黨的學者各有不同解釋。「共派」認為是蔣介石的陰謀,「國派」認為是中共的陰謀,蔣介石則表示,要弄明白這一事件,只有在他死後看他的日記。我因為機緣湊巧,恰恰讀到了當年那一時期的蔣介石日記,又讀到了當年審理中山艦事件的案卷,據此寫成《中山艦事件之謎》一文。永敬教授曾多年研究中山艦事件,其研究成果在台灣學界受到充分肯定,被視為「嚴謹、公正」,「有學術上永久價值」。但是,永敬教授在讀到拙文後,卻盛贊拙文及其後續論文《中山艦事件之後》,視為「後來居上」,多次稱道,並親到北京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訪我。我很敬佩永敬教授的謙遜和真誠,相識、相交即自此始。
我和永敬教授之間也有爭論,例如,孫中山有無所謂「聯俄、容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問題。永敬教授一度認為是「贋品」,我則認為「三個方面確實都來自孫中山」,爭論結果,達成一致。由此,我認識到永敬教授能擺脫黨派成見,唯真相是從的精神。我們之間的友誼因此益進、益深。
永敬教授長我十餘歲,著作等身,享譽中外,屬於我的前輩學者。前些年,永敬教授清理藏書,大部分捐贈南京大學民國史研究中心,少部分親自摘抄的國民黨黨史會資料,則賜給我這個尚屬年輕的小老弟。我親眼看見當時在南京大學工作的陳紅民教授到臺北蔣寓打包、裝箱的情形,心想,永敬教授年事已高,是到了怡情養性為主的時候了。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永敬教授的新舊著作,如《抗戰史論》、《百年老店國民黨滄桑史》、《國民黨興衰史》、《孫中山與辛亥革命》、《孫中山與胡志明》等,如泉湧水噴,不斷問世。蔣介石日記在美國公開後,永敬教授又與政治大學劉維開教授合作,迅速寫成《蔣介石與國共和戰(1945-1949)》一書,對這段民國史上最難於落筆的段落提出了重要見解,風行一時。其後,永敬教授又大加增訂,於2014年出版《蔣介石、毛澤東的談打與決戰》一書,對這一段歷史的闡述益趨完整、深入、細緻。其對於這一時期兩大主角――毛澤東、蔣介石的功過分析超出於黨派之外,更有獨到而引人思考之處。我想,這一本書,應該是永敬教授的收手之作了吧?永敬教授舊學功力很深,寫一手很好的毛筆字,常與張玉法院士有唱和之作,與我也偶有唱和。永敬教授的詩,出語通俗而質樸,有其特殊風致,我曾建議他整理出版。然而,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永敬教授的一本新著《多難興邦》又即將出版了。我除了用驚詫異常來描述自己的心情外,幾乎找不到其他讚美詞語。須知,永敬教授已經九五高齡了呀!正如玉法院士所述,這是奇跡,史學家、史學界的奇跡。
人類的精神世界中有兩大追求,一是真理,一是真相,前者主要屬於思想、政治領域。後者主要屬於歷史學領域。就後者說來,歷史學家或皓首窮經,沉埋於檔案文獻,或踏遍天涯,遍尋當事人勘詢;對自己的著述則窮年累月,焚膏繼晷,鞠躬盡瘁,一改再改,務求其真實、完善。衰、病、孤、窮,不止不休;面臨困境、險境,遭受打壓、禁言,初衷不改。為何?其目的就在於揭示真相,將被掩蓋了、被扭曲的、或尚未為人認識的真相昭示於人間,流傳於千古。這是歷史學家的一種敬業精神,是對民族、對歷史,對子孫後代的嚴肅、認真、負責的態度。有了這種精神和態度,歷史學才能不斷進步、更新,在世上流傳的、人們所讀到的才是真史、全史,而不是假史、殘史,甚至是穢史、惡史。永敬教授之所以到了近百高齡還堅持筆耕,新作不斷,舊作的更新、增訂不斷,我想,只能是歷史學家追求真相的精神激勵使然。「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此之謂也。
永敬教授的這本新書,寫近代中國1925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至1936年12月西安事變這十餘年間事,計分「國民政府從廣州到南京」、「北伐統一後的南京國民政府」、「國共第一次內戰」、「安內成功,攘外見效」等四章。內容涉及國共兩大政治派別的生死鬥爭與國民黨內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三大派系的分合興衰,是民國史的重頭章節。永敬教授多年治史,一部民國史可謂爛熟於胸,又反覆閱讀《事略稿本》選錄的資料,因此,本書談全域,則高屋建瓴,簡約明晰;談細部,則深入精當,繪形繪聲;談觀點,則超出舊論,每多新見,發人深思,大開新的議論、探討之門。永敬教授自述,寫作本書,期於「增進這一階段歷史真相,助於多方面的認識」。我覺得,這一目的已經達到了。
我為本書的出版賀,為永敬教授的高齡康強賀。文桂大嫂的在天之靈當亦為之欣慰。

【自序】
著者年邁力衰,深感時光可貴,不自量力,着手本著《多難興邦》,記述1925年至1936年的民國史事,僅是民國史的極小部分。完整的民國史,需要大工程、大手筆,重要者有如張玉法院士的《中華民國史稿》,內容涵蓋的史事,從1912年民國建立,到1990年代的台灣時期。全書以政治、外交、軍事史為主,社會、經濟、文化、思想史為輔。對於中華民國的開國,由分裂走向統一,體制認同與政治權力之爭,以及八年抗戰等,均有探討。
呂芳上教授的《民國史論》,分為七大範圍,三十七個子題。內容創新,包括民國史學研究,婦女史研究,民初政局,抗戰前、抗戰時期及抗戰後的中國。
大陸方面,張憲文教授和張玉法院士主編的《中華民國專題史》,內分十八個主題,探討從帝制到共和,文化、觀念與社會思想,北京政府時期的政治與外交,國民革命與北伐戰爭,國民政府執政,十年經濟建設,教育的變革與發展,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等。此外,還有張憲文教授的《中華民國史》四大巨冊。內容豐富。
北京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李新等數十位學者,以約二十年 的時光,編纂完成的《中華民國史》,全書三十六卷本,時限起 自1912年到1949年,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的三十八年歷史。論者認 為很多事件和人物,具有「顛覆性」。其終結在1949年,視為中華 民國的「滅亡」。事實上,中華民國自1949年遷台以來,迄近七十 年的歷史,格局雖小,但已轉型為民主自由的國家。孫中山的三民 五權,雖貶猶存。 本著涉及的史事和人物,過去已有大量的專著,可謂汗牛充 棟。史事方面,僅以國共問題而言,重耍者有如李雲漢教授的《從 容共到清黨》、《中國國民黨史述》兩書,均大量利用國民黨黨 史會珍藏史料,尤其後者二百餘萬言的巨著,記述國民黨一百年的 歷史,實難能可貴。陳永發院士的《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是 一部頗具學術水準的巨著。大陸方面,楊奎松教授的《國民黨的聯 共與反共》、《中間地帶的革命》及其《西安事變新探》等名 著,善用第一手原始資料,堪稱「獨得之密」。 人物方面,如蔣介石、胡漢民、汪精衛、張學良、毛澤東等的 研究及著述,更是繁多,重耍者有如呂芳教授上主編的《蔣中正先 生年譜長編》,十二巨冊,集過去諸種蔣傳譜牒之大成。楊天石 教授的《找尋真實的蔣介石》,馳名中外。陳紅民教授對於胡漢 民的研究,最為傑出,其所輯注的《胡漢民未刊往來電稿》,珍藏於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四十三卷、兩千多件,經陳教授輯注出版後,分裝十五巨冊。該書的前言中,陳教授對台灣、大陸、海外其他地區有關研究胡的著作,作了詳細的評介。其中很有意思的一段話,是對本人的《民國胡展堂先生漢民年譜》的評語,說是「該年譜存在的瑕疵,是對1931年『約法之爭』後期的活動記述,相當簡略,與此前的內容,不成比例。」此評可謂一語中的。著者有幸,本著第二部分的「約法之爭與湯山事件」,算是有了補償。至於其他相關人物的研究著作,如汪精衛、張學良、毛澤東等,不勝枚舉。
總之,本著內容,如與上列各著較量,可謂「小巫見大巫」。既然如此,何必多此一舉!所謂學無止境,「做到老學到老」。著者鑒於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大量資料,頗多精粹,殊有解讀之必要。如與大陸方面近年出版之此類史著及資料,互為映證,必可增進這一階段歷史真相,助於多方面的認識。此為著者撰寫本著的主要原因。本著採取「述而不作」方式,儘量引錄原始文獻,以代論述。疏漏之處,在所不免,尚希讀者有以指正之。
本著承吾友張玉法院士和楊天石教授賜序,至感榮幸。稿成,並請玉法先生審閱,承其指示增加前言與結論,使本著有頭有尾,並提示諸多修正的卓見。謹此誌謝。
此外,玉法先生在其本著的〈導讀〉中,歸納本著「書中的主角胡漢民、汪精衛和蔣介石,歷史的場景為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內部對孫中山所遺留下來的聯俄容共政策之處理,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和清黨」等等問題。亦如天石先生對本著四章的概括:「涉及國共兩大政治派別的生死鬥爭,與國民黨內胡漢民、汪精衛、蔣介石三大派系的分合興衰,是民國史的重頭章節。」為了回應玉法先生的歸納,和天石先生的概括,特在本著之末,增列附錄四篇:(一)〈胡漢民傳〉。(二)〈汪精衛傳〉。(三)〈鮑羅廷傳〉。(四)〈大陸學界重評蔣介石歷史地位〉。以助於本著歷史背景的暸解。這四篇附錄,均為著者的舊作,並作補充和修正。
本著完成時,適逢相聚一甲子吾妻文桂十週年之忌日,特以此書為紀念。
蔣永敬
2018年2月17日 於台北市木柵永安寓孫中山逝世後留給國民黨什麼樣的遺產?蔣介石怎樣從與汪精衛和胡漢民的領導權之爭中出線?國民政府如何在共產蘇聯與日本軍閥的進逼下,透過北伐與中原大戰鞏固勢力?國民黨又怎麼會從容共、限共、清共、分共、反共,終致國共內戰?

本書收錄了一九二五年七月國民政府在廣州的成立至一九三六年的西安事變這十一年半間的史實。全書共分為四大部分,從政治、外交與軍事史的面向,針對聯俄容共、國府北伐、中原大戰、國共第一次內戰與安內攘外的抗戰準備等史事進行剖析,並回顧了這段民國史的關鍵人物,特別聚焦於胡漢民、汪精衛和蔣介石三人的分合對政局之影響。全書以史事為體,人物為肢,亦敘亦議,功過是非,各有評論,並結合了作者對多達八十二冊、千餘萬字的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的治史心得與兩岸對民國史研究的成果,是對民國史、近現代史有興趣的讀者所不可多得的參考文獻。

特別收錄:〈胡漢民傳〉、〈汪精衛傳〉、〈鮑羅廷傳〉與〈大陸學界重評蔣介石歷史地位〉等四篇著作。

作者簡介

作者/蔣永敬
著名民國史專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碩士,原籍安徽定遠,1949年定居台灣。曾任國民黨黨史會纂修、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退休後仍繼續民國史的研究。迄有六十多年來多種著作及多篇論文發表。重要著作有:《鮑羅廷與武漢政權》、《胡志明在中國》、《胡漢民年譜》、《百年老店國民黨滄桑史》、《抗戰史論》、《孫中山與中國革命》、《國民黨興衰史》、《蔣介石與國共和戰》(與劉維開合著)、《孫中山與辛亥革命》、《蔣介石、毛澤東的談打與決戰》。

目次

推薦序 《多難興邦》導讀/張玉法
推薦序 追求真相,老而彌篤―讀《多難興邦》感言/楊天石
自序

前言
一、國民政府從廣州到南京
(一)胡汪蔣分合之時序
(二)廖案發生胡汪分裂
(三)胡被放逐莫斯科
(四)從中山艦事件到迎汪倒蔣

二、北伐統一後的南京國民政府
(一)從北伐統一到中原大戰
(二)南京國民政府之困境
(三)約法之爭與湯山事件
(四)汪蔣合作應變國難
(五)長城戰役後的華北政局
(六)困守待援內部反彈

三、 國共第一次內戰:圍剿、反圍剿、追剿與長征
(一)圍剿前的朱毛紅軍
(二)第一次圍剿
(三)第二次圍剿
(四)第三次圍剿
(五)第四次圍剿
(六)第五次圍剿
(七)追剿、長征與東征

四、安內成功攘外見效
(一)兩廣事件和平解決
(二)西安事變內戰停止
(三)安內攘外之治本
結論

附錄
一、胡漢民傳
(一)家世及教學生涯
(二)加入同盟會宣傳革命
(三)在南洋參與六次起義並與保皇派論戰
(四)辛亥光復任廣東都督及總統府秘書長
(五)從二次革命失敗到護法

二、汪精衛傳
(一)家世及求學
(二)加入同盟會宣傳革命
(三)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四)調和南北成敗互見
(五)參加護法不忘調和
(六)聯俄容共由右而左
(七)由「反蔣」而「汪蔣合作」
(八)由「和平運動」到投日
(九)建立南京偽政權
(十)病歿名古屋

三、鮑羅廷傳
(一)出使中國前的經歷
(二)為國民黨設計改組工作
(三)在廣州的權勢
(四)策劃「迎汪倒蔣」
(五)在華使命的終結
(六)回俄以後

四、大陸學界重評蔣介石歷史地位
(一)學術思想開放與市場經濟開放同等重要
(二)重評蔣介石歷史地位是改革開放的產物
(三)由絕對性轉向相對性,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四)衝破禁區超離政治
(五) 重評歷史地位證例之一:蔣與孫中山關係
今昔不同
(六) 重評歷史地位證例之二:蔣在抗戰中的作用
今是昨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