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李叔同畫傳(簡體書)
滿額折

李叔同畫傳(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  價:NT$ 336 元
優惠價:8729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李叔同畫傳》由大師嫡孫女李莉娟女士傾情授權,數百張珍貴絕版照片,初次披露,別具特色。詳細講述了大師出家前后、充滿傳奇的一生故事。更體現了大師對佛學、繪畫、書法、篆刻等藝術的深刻見解。

作者簡介

李莉娟,李叔同之嫡孫女。1957年生,1986年皈依佛教。現在天津市佛教協會工作,天津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

目次

01 出生地

02 4歲最早照片

03 劃船

04 俞氏夫人

05 1898 年春季

06 天涯五友圖

07 城南草堂文友毛子堅

08 贈堵申甫像

09 南洋公學試卷分數單

10 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11 鄉試準考證

12 南洋公學

13 票演造型

14 與兄長下圍棋

15 留學日本

16 曾孝谷

17 茶花女

18 春柳社明信片

19 黑奴吁天錄


20 《音樂小雜志》

21 水彩畫

22 油畫

23 畢業留影

24 直隸高等工業學堂

25 南社 柳亞子

26 太平洋報

27 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

28 首用模特

29 與夏丏尊合影

30 斷食實驗

31 與豐子愷、劉質平合影

32 落法為僧的杭州虎跑定慧寺

33 杭州靈隱寺“護戒碟”

34 西湖玉泉寺

35 與留日陸露沙醫生于杭州

36 馬一浮

37 華嚴集聯書法及封面

38 與因弘法師(右)、周孟由居士在溫州

39 慶福寺

40 和弟子在衢州祥符寺

41 在上海

42 與李圣章合影于杭州西泠印社

43 與普行法師在杭州本來寺

44 陳敬賢

45 晚晴山房

46 與廣洽法師、高文顯合影

47 護生畫集

48 紹興快閣 李鴻梁

49 南普陀寺

50 泉州開元寺

51 廈門萬壽巖

52 在韓偓墓道前

53 持傘背身停電柱者

54 泉州開元寺

55 惠安凈峰寺

56 惠安凈峰寺

57 養正院

58 與蔡吉堂、虞愚合影

59 在日光巖

60 與廣洽法師、高文顯合影

61 鼓浪嶼背影

62 乘“太原輪”從廈門到青島

63 自青島返閩南攝于上海

64 廈門第一屆運動大會歌

65 安海水心亭

66 泉州承天寺

67 漳州祈保亭

68 南山律宗學院

69 與黃福海(黃柏居士)于泉州

70 徐悲鴻繪弘一大師像

71 1939 年佛誕會

72 與性常法師

73 晉江福林寺

74 悲欣交集

75 涅槃

李叔同年譜


書摘/試閱

李叔同考入東京上野美術學校,學習西洋畫和西洋音樂時,日本的新派劇頗為興盛。他去日本前就曾登臺票演過戲曲劇目,因此對新派劇這一新穎的表現形式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在中國留學生中,曾延年(字孝谷)先生與李叔同愛好相同,功課之余兩人經常相約觀摩日本的新派劇,并同日本戲劇界人士有了來往。話劇逼真的舞臺布景、寫實的演劇內容、耳目一新的舞臺效果,都與中國戲曲的唱念做打截然不同,一種從事新劇試驗的欲望在他們心中油然而生。為探討各種藝術的發展規律、各種藝術的表現形式、各種藝術的風格特色,他們在日本發起成立了“春柳社”,專門從事詩文、繪畫、音樂、演藝的研究,探求藝術的發展,并發表簡章。后來,他們將簡章寄到天津,刊登在1907年5月10日(農歷三月二十八)天津《大公報》上,全文如下:

本社以研究文藝為的,凡詞章、書畫、音樂、戲曲等皆隸焉。

本社每歲春秋開大會二次,或展覽書畫或演奏樂劇。又定期刊行雜志,隨時刊行小說腳本、繪葉書之類(辦法另有專章)。

凡同志愿意入會研究文藝者為社員(應任之事務及按月應繳之會費,另有專章)

其有贊成本社宗旨者,公推為名譽贊成員(無會員)。

無論社員與名譽贊成員,凡本社所出之印刷物,皆于發行時呈贈一份,不取價資。

曾孝谷是四川成都人,1906年考取官費留日,9月與李叔同同時進入上野美術學校西洋畫選科,1911年3月又與李叔同同時畢業,成為該校西洋畫科的首批中國畢業生。不過,李叔同畢業后就回國了,曾孝谷則進入西洋畫科研究科,成為該畫科的第一個中國研究生——但曾孝谷只學了一年就退學回國,在四川做了藝術教師。

曾孝谷回四川成都后,曾給李叔同寫過一封信:“……弟濫竽圖畫教授一部分,無標本,無繪具,無參考品,教師日持商務印書館《鉛筆畫》一冊,模寫其畫于黑板,令諸生從而臨之,此一教法也;或更取日本郵片上之娼妓小像,令諸生以毛筆濡洋屑寫之,此又一教法也;諸生屆卒業時,不識他日為師從何處著手,向校中某教師請益,某師曰,于商務印書館購《黑板畫法》談之,則用不竭矣,此又一教法也。正式之寫生教授無之,色彩論、遠近法、人體畫法、構圖學說,一皆無之,其關于藝術之種種修養方法,更無人過問……弟于四年秋到校,因校中不能購置石膏模型,不得已,仍令諸生習動植物寫生,然每星期只得四小時實習,且紙筆色彩,無往而非雜湊,簡陋不殊兒戲……”

他當時的境遇以及中國美術教育當時的狀況,由此可見一斑。

上頁這張圖片是我祖父男扮女裝飾演《茶花女》中女主角瑪格麗特的劇照。

春柳社成立后不久,國內蘇北徐州一帶洪水泛濫,數十萬人無家可歸,日本大阪當時的《每日新聞》進行了報道,摘錄如下:

根據美國駐清領事的通電,清國內部(江蘇省水災)的饑餓慘狀極為嚴重,如不迅速設法解救,每周必將發生數千餓殍……

春柳社成員們一看到國內這條消息,連夜在清國留學生會館召開緊急會議,做出舉行“賑災游藝會”,演出話劇《茶花女》,為國盡責、為民盡義的決定。

經過一番籌備,李叔同男扮女裝飾演《茶花女》中女主角瑪格麗特。他忍痛剃去心愛的小胡子,頭上戴著鬈發假頭套,身穿西式拖地長裙,一條裙帶緊束腰身,使得瘦長的身材更顯得婀娜多姿。正如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張他扮演茶花女的劇照:照片上他兩手托腮、稍向右傾、眉峰微蹙、眼波斜睇,逼真地再現了茶花女嫵媚柔弱、幽怨哀婉的神態,成功地塑造了這一光彩照人的悲劇女人形象。

因此,李叔同也是中國話劇舞臺上第一位男扮女裝者。

《茶花女》連演數場,收入全部寄回祖國,捐助了災區人民。春柳社的全體同人備受鼓舞。初次在臺上的藝術實踐,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使大家領悟到“戲劇原來是采用這樣一個絕妙的好方法”的訣竅——首次演出便能為自己的祖國做出貢獻,愈發激起大家演話劇的積極熱情,大家決心充分利用戲劇在社會所起的作用和影響,以演話劇的形式,抨擊不公平的社會,反對壓迫、反對侵略、探索人生,尋求救國救民、振興中華之道。

此次演出還受到日本著名戲劇評論家松居松翁的盛贊,他在文章《關于春柳社的第一次公演》里說:

中國的俳優,使我最佩服的,便是李叔同君,當他在日本,雖僅僅是一位留學生,但他所組織的春柳社劇團,在東京上演《春姬》(即《茶花女》)一劇,實在非常好。不,與其說這個劇團好,不如說這位飾春姬的李君演得非常好……尤其是李君的優美婉麗,絕非日本的俳優所能比擬。我當時看過以后,頓時又想到孟瑪德小劇場所見裘菲列表演的春姬,不覺感到十分興奮,竟跑到后臺和李君握手為禮了。李叔同君確是在中國放了新劇的烽火……

松居松翁是戲劇評論家,見多識廣,曾看過西方高水平的話劇演出,他以一位老藝術家的身份評論中國留學生的演出“超出了日本新派劇的演員”,對中國留學生初次演出給予了肯定和鼓勵,也是對李叔同演技的首肯。

當年還有東京發到中國的消息報道,刊登在1907年3月20日(農歷二月初七)《時報》上(作者不詳),摘錄如下:

記東京留學界演劇助賑事

陽歷2月11日,日本東京留學界因祖國江北水災,特開救濟慈善音樂會,醵資助賑。其中有春柳社社員數人,節取《茶花女》事,仿西法,組織新劇,登臺扮演,戲名《匏址坪訣別之場》(劇情略——原文如此)。

是日觀者約兩千人,歐、米及日本男女亦接踵而至。臺下拍掌之聲雷動。此誠學界中僅有之盛會,且亦吾輩向未經見之事也。

數日后,素不相識之日本人忽然過訪,詢余:

“青年會館演劇者屬何種團體?彼輩向于此道若何研究?中國演劇與此種同異如何?”

聞伊:“探此何為?”始知伊為新聞記者,據云:

“當日座客中新聞記者約六七人,其中亦有一二人曾于上海觀過中國演劇者,覺與此大異。此次諸君新派演劇,能(若)非多年研究,素有心得,斷不能如此動人。裝飾畫亦皆合宜,所歉然者,余告以:‘彼輩皆留學生,不過為慈善事助人興者。聞皆系初次登臺,向來如何研究,卻不得知。’”

吾輩僅能領略意趣,而以不通言語,致多隔膜。但聞貴國人時時拍掌,其言語之佳妙,可想而知。吾輩欲以此事登報,亦以不解語言故,難于評議。或措詞不當,反嫌無味。所以不得不一訪而審察之也。

甚矣,吾學界中偶有舉動,莫不在他人意料之中。不意區區者,彼輩亦注意及此!

春柳社的成立及第一次公演,在日本引起了轟動,很多中外留學生踴躍加入春柳社,如歐陽予倩、李文權(濤痕)、吳我尊(伯喬)、黃二難(喃喃)、陸扶軒(鏡若)兄弟、謝抗白、任天知、馬降士、羅漫士、莊云石等,以及印度人羅奧和日本學生也加盟進來。不同國籍的留學生也積極要求扮演角色,一時春柳社人員增加到80多人。

這就是春柳社開始的一幕,在中國新劇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圖為1907年2月春柳社演出紀念明信片。

1907年7月,春柳社排演新劇《茶花女遺事》(即小仲馬名著《茶花女》之第三幕最后兩場),我祖父親自飾演茶花女瑪格麗特,曾孝谷飾演亞芒的父親,唐肯飾演亞芒。該劇在神田區青年會館公演,取得巨大成功,極大地促進了春柳社的發展。

據曹聚仁《人事新語》記載,1907年初春,歐陽予倩在東京看到春柳社演出的《茶花女》后,便輾轉托人介紹認識了曾孝谷,參加了《黑奴吁天錄》的演出,扮演女黑奴、一個跳舞的女孩子,還在第三幕扮演了解爾培的兒子小喬治。1907年冬天,歐陽予倩演了《畫家與其妹》中的妹妹,他站在畫家(濤痕扮)后面,吹著一支玉屏簫。1908年冬天,歐陽予倩演了《鳴不平》和《熱淚》。《熱淚》是中國留學生繼《黑奴吁天錄》之后的第二個大戲。《熱淚》本是一個浪漫派的悲劇,給他們排成宣傳意味很濃的政治劇,歐陽予倩演了主角杜司克。他說:“演《熱淚》我生平是第四次登臺,可是演那么大戲的主角還是第一次。‘初生之犢不畏虎’,那時的自信心,不知道怎么會這么強,我好像很有把握似的,對于杜司克這個角色,覺得我一定扮演得十分恰當。”

關于李叔同,關于春柳社,歐陽倩予先生在他的回憶錄《自我演劇以來》中說:“那時候對于藝術有見解的,只有息霜(指李叔同)。他于中國詞章很有根底,會畫、會彈鋼琴,字也寫得好。他非常用功,除了他約定的時間以外,絕不會客。在外面和朋友交際的事,從來沒有。黑田清輝是他的先生,也很稱贊他的畫。他對于戲劇很熱心……他有好些頭套和衣服,一個人在房里打扮起來照照鏡子,自己當模特兒供自己研究,得了結果,就根據著這個結果,設法到臺上去演。”

在歐陽予倩筆下,李叔同是個“律己很嚴,責備人也很嚴”的人。有一次,李叔同約歐陽予倩早上8點去見他,可因為兩人相距甚遠,途中還要坐電車,路上難免耽誤。結果,等歐陽予倩匆匆趕到,把名片送進去,李叔同卻打開樓上的窗戶對他說:“我和你約的是8點鐘,可是你已經過了5分鐘。我現在沒有工夫了,我們改天再約吧。”李叔同說完,關了窗戶,歐陽予倩只好回頭就走。

“律己很嚴,責備人也很嚴”是李叔同出家前留給大家的印象。弘一大師出家后,這一點也許是變化最大的。慧田在《我虔念著弘一大師》一文里說,有一次,慧田接弘一大師去他的水云山居靜修,因為地方簡陋、設備不全,只打掃了兩個房間,下了兩扇門板做床。他很過意不去,可弘一大師卻滿口都是“很好的、很好的”,歡喜得很。一天,慧田忙自己的事情,忘記給弘一大師燒開水,一個小時后想起,卻發現弘一大師已經在喝冷水了。還有一次,弘一大師在田野里散步,揀了幾個慧田丟在泥沼里的小蘿卜回來,歡喜地說:“生蘿卜吃下去最是補氣。”當寶貝一樣洗了,放了些鹽,“甜蜜蜜地吃起來”。從此,慧田再不敢亂丟東西,對弘一大師的惜物精神感動之余,他也深深理解了大師“這一種無言說的以身為準則的教化,真是難得”。

這張圖片是我祖父在東京表演《黑奴吁天錄》時的海報。

《茶花女》公演取得成功后不久,春柳社在東京演出新劇《黑奴吁天錄》。該劇由曾孝谷改編自美國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藤澤淺二郎親任導演。李叔同飾演愛米麗夫人及跛醉漢兩個角色,并兼任舞美等職。此劇的公演又大獲成功,獲得日本戲劇評論界的高度贊揚。此后,春柳社還排演過《生相憐》《畫家與其妹》等劇,李叔同均扮演重要角色。但隨后,清政府駐日公使館發出布告,禁止留學生上臺演戲,并以取消“留學費用”相威脅,春柳社被迫逐漸停止了活動。

這是1906年我祖父編印的《音樂小雜志》,彩色封面也是祖父設計繪制的。

《音樂小雜志》是祖父當年在日本東京創辦的中國第一份音樂刊物,并為其寫序、做封面設計,1906年2月8日(農歷正月十五)在日本東京印刷,2月13日(農歷正月二十)運回上海發行。這本雜志雖然只有26頁,但有眾多的欄目,如表紙、圖畫、插圖、社說、樂史、樂曲、樂歌、雜纂、詞府等,分類甚詳。

李叔同作歌,講究淡雅脫俗、追求深邃的意境,因而感動了大量青年學子。作為中國近代音樂教育啟蒙者之一,他所創造的樂歌感染了整整一代人,潤澤了人們崇高的審美情操。

附:

《音樂小雜志》序

閑庭春淺,疏梅半開。朝曦上衣,軟風入媚。流鶯三五,隔樹亂啼;乳燕一雙,依人學語。上下宛轉,有若互答,其音清脆,悅魄蕩心。若夫蕭辰告悴,百草不芳;寒蛩泣霜,杜鵑啼血;疏砧落葉,夜雨鳴雞。聞者為之不歡,離人于焉隕涕。又若登高山,臨鉅流,海鳥長啼,天風振袖,奔濤怒吼,更相逐搏,砰磅訇磕,谷震山鳴。懦夫喪魄而不前,壯士奮袂以興起。嗚呼!聲音之道,感人深矣。唯彼聲音,僉出天然。若夫人為,厥有音樂。天人異趣,效用靡殊。

夫音樂,肇自古初,史家所聞,實祖印度;埃及傳之,稍事制作;逮及希臘,乃有定名,道以著矣。自是而降,代有作者,流派灼彰,新理泉達,瑰偉卓絕,突軼前賢,迄于今茲,發達益烈。云水涌,一瀉千里。歐美風靡,亞東景從。蓋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情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寧有極矣。

乙巳十月,同人議創《美術雜志》,音樂隸焉。乃規模粗具,風潮突起。同人星散,瓦解勢成。不佞留滯東京,索居寡侶,重食前說,負疚何如?爰以個人綿力,先刊《音樂小雜志》,餉我學界,期年二冊,春秋刊行。蠡測莛撞,矢口慚訥。大雅宏達,不棄窳陋,有以啟之,所深幸也。

嗚呼!沈沈樂界,眷予情其信芳。寂寂家山,獨抑郁而誰語?矧夫湘靈瑟渺,凄涼帝子之魂;故國天寒,嗚咽山陽之笛。春燈燕子,可憐幾樹斜陽;玉樹后庭,愁樹一鉤新月。望涼風于天末,吹參差其誰思!瞑想前塵,輒為悵惘。旅樓一角,長夜如年。援筆未終,燈昏欲泣。

時丙午正月三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