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慈悲之書
滿額折

慈悲之書

定  價:NT$ 500 元
優惠價:9045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5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59則修心智慧,喚醒內在菩提心


★西藏佛教修心根本法最新中文譯本
★中英對照,宛如聆聽大師親授開悟之道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任何情況,都要維持醒覺的心。──佩瑪‧丘卓

本書收錄《修心七要根本法本》59則口訣,這是西藏佛教最具特色的修行方法,流傳千年之久,由11世紀印度高僧阿底峽尊者口授,切喀瓦耶喜多傑大師寫就。

《修心七要根本法本》簡單卻深廣,意欲眾生馴服自心、喚醒對人我的慈悲,可說是邁向開悟的基本過程。

書中除收錄此59則口訣的中英對照內容,更由享譽國際的美國藏傳佛教導師佩瑪.丘卓解說。她透過淺白明晰的文字,鼓勵人們一天選取一則口訣於生活中練習:跟自己或他人身上「壞」的、排斥的事物交朋友,同時把自己所珍愛的、看做是「好」的事物慷慨分享出去。如此不僅能增長慈悲心、斷絕人生煩惱,更能體驗到與生俱來的禮物──菩提心,亦即覺性。

〔推薦〕
胡因夢(身心靈療癒導師)
鄭振煌(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
──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佩瑪.丘卓 Pema Chödrön
為美國籍藏傳佛教金剛乘(vajrayana)阿尼,傳承自丘陽創巴仁波切的法脈,為加拿大新斯科夏省布里敦角甘波修道院常駐老師,該修道院是北美首座藏密修道院。她自一九七四年起在歐洲、澳洲、北美主持工作室、講座、冥思避靜。

丘卓將和平、諒解、慈悲的教義和修行法引進生活中的方式,清新易瞭,深受全球各地讀者喜愛,有多部著作,如《當生命陷落時》、《轉逆境為喜悅》、《生命不再等待》、《生命如此美麗》、《不逃避的智慧》、《不被情緒綁架》等書(均為心靈工坊出版)。並曾和普利茲獎作家愛麗絲.華克就冥想經驗對談實況錄音(Pema Chodron & Alice Walker in Conversation,1999),已出版為七頁單行本。

審閱者簡介
鄭振煌
1945 年生於台南,2007 年創立社團法人中華維鬘學會,現為其名譽理事長,此外亦是中華佛教居士會副理事長、淨覺僧伽大學大乘佛教研究所所長、、佛教力行學院副院長、《中華寶筏》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長年於海內外主持佛學講座、研習營及禪修營。翻譯藏傳、南傳佛教英文書籍,也英譯漢傳佛教典籍。譯作有《西藏生死書》、《藏密度亡經》、《認識藏傳佛教》、《達賴喇嘛談心經》等五十餘部。


雷叔雲
台大畢業,赴美取得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碩士,曾任職圖書館界與教育界,現旅居加州,為自由撰稿人。譯作均屬心理、宗教、禪法領域,以《生命不再等待》一書榮獲第33屆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另譯有《不被情緒綁架》、《減壓,從一粒葡萄乾開始》、《當下,繁花盛開》、《像佛陀一樣快樂》(以上均為心靈工坊出版),以及《揭開身心的奧秘》、《回到家,我看見真心》、《探索的故事》等書。

【導讀】慈悲為學佛之心要 / 鄭振煌(中華維鬘學會名譽理事長)
藏傳佛教有一個非常特殊的自他交換法(施受法),巧妙的結合慈悲心與觀呼吸二大法門,呼氣時把慈心祝福送給眾生,吸氣時以悲心把眾生的痛苦吸入自心消融,一來一往,可以斷我執證空性,入涅槃滅煩惱。
這個殊勝的法門,源自原始佛教,《長阿含經》卷一說:「以慈悲心故,為說四真諦;開演法句義,令眾奉至尊。」修行圓滿的佛,具有慈悲的特質,故開演苦集滅道四聖諦,令眾生離苦得樂。《七佛經》卷一則說:「常行慈悲心,成就三摩地,通達諸法相,具足大智慧。」稱讚佛的侍者阿難常懷慈悲心,故能成就定慧;慈悲不僅是佛的要素,也是成佛的方法。同樣記載見於《毘婆尸佛經》卷一:「悟老病死,入解脫門,行忍辱慈悲,求涅槃安樂,永別親愛,願作沙門,名出家人。」把慈悲當作出家的必要條件,出家如果只是厭離世間苦而無慈悲心,絕非真正的出家人。《中阿含經》卷三十更指出慈悲也是在家佛弟子的功課:「白衣聖弟子者,離殺、斷殺,棄捨刀杖,有慙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蜫蟲。彼於殺生淨除其心,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第一法。」慈悲是不殺生的發心,包括不殺生在內的五戒,就是佛弟子不管出家或在家都要遵守的基本戒律。
《雜阿含經》卷二十三說:「菩薩摩訶薩以慈悲三昧力破魔兵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裡所謂菩薩摩訶薩,指的是悉達多太子,他在菩提樹下禪修,得三明六通成佛前,遭到魔兵眾的騷擾,卻不起瞋心,仍以慈悲定力對待,故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
《雜阿含經》卷三十四提到,佛告婆蹉:「有二法,修習多修習,所謂止、觀。此二法修習多修習,得知界、果,覺了於界,知種種界,覺種種界。如是,比丘!欲求離欲,惡不善法,乃至第四禪具足住,慈、悲、喜、捨,空入處、識入處、無所有入處、非想非非想入處,令我三結盡,得須陀洹;三結盡,貪、恚、癡薄,得斯陀含;五下分結盡,得阿那含;種種神通境界,天眼、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漏盡智皆悉得。是故,比丘!當修二法,修習多修習,修二法故,知種種界,乃至漏盡。」修習止觀二法,可以得四禪、慈悲喜捨、四空定、四道四果、漏盡涅槃。
到了部派佛教時期,在四念處正行之前有五停心觀,用以對治禪修的障礙,其中慈悲觀可以對治瞋心,因為瞋心是入定的最大障礙。此外,慈悲喜捨稱為四梵住,梵是指初禪,廣泛而言,梵涵蓋四禪八定(一切禪定),意謂唯有慈悲喜捨,才能令行者住於定中,沒有慈悲喜捨就不可能入定。《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八十三詳細說明慈悲喜捨的功德,如說:「住慈定者,刀毒水火皆不能害,必無災橫而致命終。」、「與慈俱修念等覺支,依止離,依止無欲,依止滅,迴向於捨。悲喜捨三說亦如是。」、「悲以無瞋善根為自性,大悲以無癡善根為自性。」、「拔濟大苦諸有情類,故名大悲。大苦者謂地獄傍生鬼界中苦。」、「拔濟沈溺三毒淤泥諸有情類,安置聖道及聖道果,故名大悲。」、「修慈究竟極至遍淨天,修悲究竟極至空無邊處,修喜究竟極至識無邊處,修捨究竟極至無所有處。」凡此都在強調慈悲喜捨是禪定的必要元素。
西元前一世紀,大乘佛教經典開始出現,慈悲從修定的方法,落實到菩薩行的日常生活,舉凡六波羅蜜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都與慈悲有關。大乘菩薩道以發菩提心為始,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佛道」是自利」,其目的是為了「下化眾生」,更強調以「下化眾生」來「上求佛道」。至此,慈悲儼然是修行成佛的最重要因素。
大乘佛教可分二大車軌:文殊菩薩的智慧甚深見、彌勒菩薩的慈悲廣大行。慈悲與智慧,其實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不可分關係。「彌勒」音譯自梵文 Maitreya,意思是「慈氏」,他是慈悲的象徵,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沒有人相信和修持之後,將來到人間,龍華三會,普度釋迦牟尼佛未度的眾生,他被稱為「當來下生佛」。中國佛寺一進門就是笑臉迎人的彌勒佛(布袋和尚是他的化身),相傳農曆元旦是他的生日,每家寺廟都要拜千佛,祈求新的一年快樂平安。中國四大名山代表悲智願行,此外就以浙江奉化縣的雪竇寺最有名,供奉的主尊是象徵慈心的彌勒菩薩,與供奉觀世音菩薩象徵悲心的普陀山互相輝映。
西藏佛教在第十世紀中葉遭遇「朗達磨王毀佛事件」之後,不絕如縷。阿底峽尊者(Atiśsa 982-1054)應藏王之請,於 1042 年從印度經尼泊爾至阿里,開始西藏佛教的復興運動,史稱「後弘期」。他的名著《菩提道燈論》,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和自他交換法,為生起菩提心的兩大教授。他以知母、念恩、報恩、慈心、大悲心、增上意樂為六因,修行六因之果為菩提心,合稱七因果。中興西藏佛教的宗喀巴大師(1357-1419)以《菩提道燈論》為底本,完成《菩提道次第廣論》,奠定此後西藏佛教的修學基礎。
阿底峽尊者將修行口訣一對一傳受給他的學生撒哇拉大師,然後通過撒哇拉大師和幾個人之後,到切喀瓦耶喜多傑(Chekawa Yeshe Dorje)翻譯這些口訣成文字,名為《修心七要根本法本》,加以普傳,從此歷代大師各有注本,成為西藏佛教最具特色的修行法門。
謹以此短文代序,普願有緣的讀者珍惜難得的人身,勤修難遭難遇的佛法,共成佛道。
2017年8月22日於中華維鬘學會


【譯序】遇見59顆隨身法寶
如果有幾顆晶瑩剔透的口訣,一方面容易琅琅上口,一方面精練地串起大乘佛法禪修和日常生活的要點,背誦之後,就等於掛在頸項,隨處隨身,或收入心靈的口袋,隨用隨取,那有多令人歡喜!《修心七要根本法本》之中就有59則這樣的口訣!這是由西元十、十一世紀之交的阿底峽尊者所講授、十二世紀的切喀瓦大師所寫就。歷來大師的講解汗牛充棟,本書就是其中之一。這些口訣根據《修心七要》的結構,是這樣分布的:

第一要:為修行打基礎:修前行(第1則)
第二要:修習菩提心:修正行(第2~10則)
修習勝義菩提心(第2~6則)
修習世俗菩提心(第7~10則)
第三要:轉逆境為覺醒之道:安忍波羅蜜(第11~16則)
第四要:終身的行持:精進波羅蜜(第17~18則)
第五要:對治自我的修心:禪定波羅蜜(第19~22則)
第六要:修心的誓言:智慧波羅蜜(第23~38則)
第七要:恆守修心教法:下座後的修行(第39~59則)

翻譯口訣時,參考了幾位前輩的用語 ,感謝他們讓口訣移植到中文後仍充滿活力。我決定勉力譯為五言,以保持節律,助於記誦,有佛法意涵的文字也盡量譯得貼近生活,希望廣大的讀者都了無隔礙。總之,若有粗窳疏漏之處,譯者概負全責。若有人因本書而受益,一切功德皆歸諸諄諄教導的佩瑪‧丘卓和其他老師,以及讀者本身的善根福德。若翻譯工作有絲毫功德,迴向眾生普皆覺醒!

 

目次

【導讀】慈悲為學佛之心要/鄭振煌
【譯序】遇見59顆隨身法寶
【引言】慈心和悲心的修行

修心口訣和解析
一、為修行打基礎:修前行
01. 首先修前行
二、修習菩提心:修正行
02. 視諸法如夢
03. 觀俱生覺性
04. 對治亦自解
05. 安住於心性
06. 下座如幻童
07. 施受交替修,隨呼吸出入
08. 觀三境三毒,轉生三善根
09. 行住並坐臥,恆持諸口訣
10. 施受從自起
三、轉逆境為覺醒之道:安忍波羅蜜
11. 罪滿世間時,惡緣成覺道
12. 諸咎皆歸一
13. 眾生皆有恩
14. 妄想即四身,入究竟空性
15. 四行最殊勝
16. 順逆皆可修
四、終身的行持:精進波羅蜜
17. 五力應修習,此教授精義
18. 大乘破瓦法,依自身五力
五、對治自我的修心:禪定波羅蜜
19. 佛法攝一要
20. 二證取自證
21. 恆持歡喜心
22. 散亂亦能修,此乃真功夫
六、修心的誓言:智慧波羅蜜
23. 恆學戒定忍
24. 任運轉習氣
25. 莫道人之短
26. 莫思他人過
27. 先淨粗煩惱
28. 斷一切果求
29. 捨棄有毒食
30. 莫心存成見
31. 莫口出惡語
32. 莫伺機傷人
33. 莫令人痛苦
34. 犏戴莫移牛
35. 莫好強爭先
36. 莫別有所圖
37. 莫化神為魔
38. 莫以他人苦,貪築一己樂
七、恆守修心教法:下座後的修行
39. 行住並坐臥,所行皆利他
40. 慈悲對違緣
41. 晨起發願心,睡前思功過
42. 苦樂皆應忍
43. 捨命守二戒
44. 當行三難行
45. 取三主要因
46. 修三不退失
47. 成就三無離
48. 修心無偏頗,修行要遍徹
49. 對敵修慈悲
50. 不隨外境轉
51. 今當修主要
52. 莫作顛倒解
53. 信解莫猶豫
54. 修行要精進
55. 擇法得解脫
56. 莫自憐自艾
57. 莫生嫉妒心
58. 莫輕喜易怒
59. 莫期待讚許

延伸閱讀

書摘/試閱

【引言】慈心和悲心的修行
多年以來,這本書中的59則口訣都是我個人修行和教學的主要焦點。這些藏傳佛教的口訣,也就是修心(lojong)的教法,簡練精粹、又強而有力地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論任何情況,都要維持醒覺的心。
本書中修心的教法是從一本傳統的藏傳典籍而來:切喀瓦耶喜多傑(Chekawa Yeshe Dorje)的《修心七要根本法本》,我第一次讀到這些口訣的時候,那不凡的訊息,著實讓我吃了一驚,書裡說:我們可以運用生活中面臨的任何事──無論愉悅或痛苦──來喚醒真誠而自然的慈悲心。
修心教法裡有一個非常有益的禪修練習,稱為自他交換法(tonglen,施和受),這是一個強而有力的修行,可幫助像我們這樣的一般人,觸到內心的開放性和柔軟性。我有一個自他交換法深度教法的音頻教材,可在網站http://shambhala.com/openingtheheart下載。
修心的基本觀念就是,我們在自己或其他人身上看做是「壞」的、排斥的東西,可以跟它交朋友,同時學著把自己所珍愛的、看做是「好」的東西慷慨布施出去。如果我們開始這樣生活,內心埋藏許久的一個東西就開始成熟了,這個「東西」一般稱為菩提心(bodhichitta)或「覺性」,我們早已擁有,卻從未發覺。
這就好比我們窮困潦倒、無家可歸、飢寒交迫,可是常睡的地面下方就埋有一桶黃金,我們卻毫無所悉,那黃金就是菩提心。我們有迷惑和痛苦,都是因為從不知道黃金就在這裡,一直跑到別處去找。當我們說到喜悅、證悟、醒覺、喚醒菩提心,意思其實都是:我們知道黃金就在這裡,而且意識到它一直都在這裡。
修心教法的基本訊息就是,你如果感到痛苦,可以學著先穩住,然後更貼近痛苦一點,這與尋常的逃離模式剛好相反:做你不願做的事,穩住不動。修心讓你抱著一種不同的心態,來對待不想要的東西。如果感到痛苦,你不僅願意忍耐承受,還讓痛苦喚醒內心、軟化內心,學著去擁抱痛苦。
如果有一個非常歡悅而且愉快的感受,通常我們會想緊抓,讓它久留,深怕它會消失,也不想給出去。修心教法鼓勵我們,如果我們非常享受此刻的感受,就要念及他人,希望他人也感受到同樣的喜悅,分享那份豐足,把我們最想要的東西給出去。對於我們的智慧和喜悅也要非常慷慨,不要怕它溜走而緊緊抓住,去分享它!
無論是痛苦還是愉悅,通過修心的教授,便能讓我們如實感受,不會想去操控、推拒、緊抓。人類愉悅的那一面,以及痛苦的那一面,都會成為菩提心覺醒的關鍵。

如何使用修心口訣
我的老師丘陽創巴仁波切是這樣建議的:
1.每天早上,任意從書中選出一個口訣。
2.讀誦這個口訣的註解。(除了我在本書中提供的註解,還有其他可供參考,請見書後的延伸閱讀。)
3.整天都努力活出口訣的意義。

有時候,我整天都沒想起原來選出的口訣,然而一遇見逆境,我通常就會憶起這一天的口訣,也許還加上另外一則口訣,當場就給我當頭棒喝。這些口訣永遠為我提供更宏觀的局面,於是我開始有了信心,知道我不會再那樣慣性反應,而且能把事情看得更清楚。甚至最困難的情況,也變得更能著力。
希望這些口訣幫得到你,就像它們曾經幫助我把一切情況都轉化為菩提之道。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5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