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樹的智慧
滿額折

樹的智慧

定  價:NT$ 420 元
優惠價:7933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 第一本關於樹的「博物誌」。
 書衣背面印製超精美2018年曆海報,讓「樹的智慧」陪你走過春夏秋冬。
 千奇百怪的林木知識+十八世紀經典植物素描=愛樹成痴,必備典藏!

傾聽森林和山野的語言,表達對土地和萬物的信仰。
當我們愛上一棵樹,它將帶來生命的智慧。

樹木是大自然的奇異瑰寶,它們是地球的肺、氣候調節器和棲地保護者。自從史前人類出沒於廣大的原始非洲林,樹木便提供了庇護、醫藥、涼蔭、食物和燃料。本書述說所有與樹有關的故事和調查,探討樹木生物學、工程學、環境學、考古文化史,以及數世紀以來人類與樹林之間密不可分的文明關係。
書中收羅稀奇古怪的樹知識,包括:一棵樹可以長多高?史前先驅樹種的生存策略?花楸果在發芽前必須通過鳥的腸道?每片樹葉竟然都是形狀殊異的太陽能板?銀杏為何被稱為「植物界活化石」?為什麼紫杉製成的英國長弓戰無不勝?卡特總統鍾情於手工木作的秘密是什麼?結伴成群的樹如何維持亦敵亦友的關係?林地人日常是怎樣的……,這些面向儼然是認識森林世界的萬花筒。
每一章節「樹的故事」單元介紹樹種的特性,闡明人類在樹木身上學會的道理。頁間穿插十八世紀英國作家約翰•伊夫林《林木誌》的經典植物素描,加上媲美《湖濱散記》的詩意文筆,讓這本散發濃厚史觀與人文感的自然書寫作品,充滿了值得收藏的藝術價值。

本書特色:
這本書圍繞著「林木」主題,蒐羅意想不到、令人跌破眼鏡的趣味知識,提醒我們即使是你每天都會經過的某棵不起眼的平凡路樹,都具備了神奇萬分的迷人魅力。
作者點出一個長久以來遭人誤解的觀念:一般人常以為所謂保育就是不去砍伐樹林,任其生長。事實上,保育背後更需要林地管理技術,人類必須掌握自然界的生存繁衍法則,定期輪伐、經濟利用,才能讓樹木永續生存,與樹互利共生。此外,一如我們老祖宗奉行的原則,除了以林木獲取生活所需、防禦和自衛,更必須學習樹木的亙古智慧,才可能成就絢爛的文明。
作者並非在老書房中終年窮究典籍、執迷考古的學者,他在英國擁有一片自己專屬的林地,親身住進森林,體驗哈代筆下《林地居民》的生活長達數年之久。他學會了輪伐、乾燥柴薪、儲備木炭、打造房舍和圍籬、以木車床製作用品、採拾堅果野莓……等在林地生活必備的技能,也因此讓這本書顯得如此生動多彩,尤其極具說服力。本書也紀錄了作者在林地度過春夏秋冬的光影,讀來令人興味盎然,為之嚮往不已。

作者簡介

麥克斯•亞當斯(Max Adams)是備受讚揚的考古學家和傳記作者,著有《海軍上將科林伍德》(Admiral Collingwood)、《普羅米修斯一族》(The Prometheans)和《北境之王》(The King in the North)。身為林地與樹木歷史教師,他目前在英國達拉謨郡(County Durham)經營一片自己的林地。

目次

【目次】
引言
1.懷想樹木 
啟蒙/秋/樹枝/自由樹/先見之明/樺樹的故事
2.設計精巧的樹
樹的作為/不同緯度的樹/太陽能板/樹之族譜/花楸樹的故事
3.繁衍後代
昆蟲出現前的性/春/製造種子/先驅樹種/偉哉櫟樹/人力干預/蘋果樹的故事
4.樹的戰事
開戰/傳統武器/B計畫/樹的戰爭/生命之木/紫杉的故事
5.群居的樹
森林調色板/林中生活/聖哥倫巴的樹林/最稀有的樹/護林員與柵欄匠/歐洲赤松的故事
6.創新
有用的教訓/切中要點/改頭換面的亞森欣島/撥弦樂器匠/榛樹的故事
7.木器時代
斧、扁斧與楔/夏/第一批木匠/巨石陣解碼/諾貝爾獎木工/山毛櫸的故事
8.工程師
激素/機械/水力學/製椅腿匠/樹能長多高/昂然挺立/山楂樹的故事
9.木炭時代
純化的碳/製作木炭/石中劍/濱海巨木陣/《步行者雷得利》/燒炭工/冬青的故事
10.建築師
大小有關係/第一棟房子/亡者之屋/柴薪/聖哥倫巴住所/櫟樹的故事
11.樹的過往
樹的年齡/中土世界之樹/切薩皮克號/時代的終結/發現古樹林/榆樹的故事
12.樹的未來
造林英雄/紙的二三事/購置林地/森林菜園/冬/白臘樹的故事

結語

書摘/試閱

【引言】
樹木的確是生物,我們感覺到樹木是活生生的,因此它們所表現出來的無動於衷,簡直令人惱怒。——作家,約翰•史都華•柯林斯(John Stewart Collis)

人類對於生物同伴天生就有移情作用,他們會拯救受困的瓢蟲,也會從口袋裡掏出胡蘿蔔餵給一隻孤單的驢子。他們知道狗兒愛玩耍、喜歡成為群體的一份子,而貓瞧不起牠們,豬則將牠們視為同等地位。萬物各居其所。天曉得,人類甚至對最討人嫌的動物也會感情用事:基於牠們能感受痛苦、想像周遭世界並對後代表現出舐犢之情的原因,而認為牠們具備情感與智能。我們思考,所以存在,同理可證,動物存在,所以動物會思考。
那麼樹木呢?樹木是異樣的生物形式。如同所有生物,它們會呼吸和繁殖,但它們也像動物一樣能感覺痛苦嗎?它們會思考嗎?答案很簡單:樹木不思考,因為它們沒有大腦;樹木不會「感覺」,因為它們沒有神經系統。任何意義上,樹木都無法被描述成「具備智能」。它們沒有任何防禦、繁殖計畫或策略,無法選擇性伴侶,也不能決定要在何處度過一生——樹木不做選擇。它們沒有動物成員的器官,除非我們以表面的類比來說明樹皮就像皮膚。樹木真的一無所知,因此,認為樹木擁有智慧,其實是情感的誤置(is pathetic fallacy)。
然而,在人們對樹木的終生欽慕和喜愛下,認為樹林和森林絕頂聰明的印象幾乎揮之不去。那些「中間有根棍子的植物」(引科林•塔吉語)種類約六萬種,它們的化學和物理性質複雜到令人讚嘆不已。樹木比任何動物更具適應力,有些能活上數千年之久,它們的繁殖力微妙到不可思議的地步,讓人很難不認為它們十分狡猾。樹木能彼此溝通,建立同盟關係,讓人忍不住視之為「有策略」或「有目的性」的。科學界甚至謠傳它們能操縱量子形式的日光,讓樹葉變得更具效能。
數百個世代以來,人類一直將樹木視為智慧的來源,歷來聖者、國王、皇后和智者莫不向它們求教。樹木被奉為神聖的,成為已故先祖魂魄的顯化。它們也被當成青春與耄齡的象徵,指射剛強、睿智、生育力、活力或貧瘠不毛,同時隱喻先祖遺產及事物的演化。樹木可以是冰清玉潔的,例如崎嶇山坡上苗條優雅的花楸;樹木可以是暴躁易怒的,例如孤獨佇立於田野中、狀若雄鹿頭的老櫟樹;樹木也可以是偉碩的古代巨人,如一百英尺高、灰色樹幹肌肉發達的山毛櫸。在諾曼第的阿盧維爾(Allouville),一座櫟樹小禮拜堂就建在一株樹齡超過八百歲、活生生的櫟樹裡,而埃特納峰(Mount Etna)山坡上的百馬栗樹是如此巨碩,空洞化的樹幹可納一百名騎士入內躲避大雷雨。
較低調些的,例如作家兼林地人約翰•史都華•柯林斯(John Stewart Collis)將他最喜愛的一株白臘樹當成夏季時的工具間。在非洲,猴麵包樹向來被作為囚室和教室、聖堂及貯水塔之用,而在愛爾蘭,中空的樹成為黑暗時代僧侶尋求孤寂的隱居之處。在德國,早期基督教傳教士會砍倒異教徒眼中的聖樹,彷彿害怕讓它們繼續存活。在印度,菩提樹不僅神聖,更是人類靈魂的化身和諸神的寓所——佛陀便是菩提樹下證道。當然了,樹木有其實際用途,但它們絕非只是實用而已。我們與樹木的關係密切、複雜且深刻。
鐵取代木材成為人類進行重要實驗的基本材料,只不過是近二百五十年間發生的事,但是在人類漫長文明史的絕大多數期間,樹木與森林才是扮演了供應者與指導者的角色。直到上個千禧年的最後四分之一世紀,我們才開始使用史前人類無法取得的儀器來檢視樹皮以下的部分;而當年那些好奇心強的先祖對樹木產生濃厚的興趣,無非是為了實用目的,他們知道順著木材紋理可縱向劈開原木,橫向則辦不到;他們知道含大量水分的生材較容易處置,能夠利用火和蒸汽使之彎曲塑形。他們也知道某些木材更好燃燒,某些木材適合作建材。此外,他們還知道哪些樹木和木材具有毒性或是會污染食物、哪些能加工提煉出我們稱之為阿斯匹靈和奎寧的藥物,以及在不同時節長葉、結果、或是吸引不同鳥類和昆蟲的各種樹木。
認識樹木與材質曾是人類首要的生存工具,這些知識無不隨著經驗累積而來。樹木的確有其作為,而我們以狩獵與採集維生的祖先,則敏於觀察自然界中的所有行為。自十八世紀以降,科學家開始(才只是開始)破解樹木的成功秘密,結果證實樹木比我們所能想像得更加神奇且不可思議。
如果你身處香港這種擁擠的現代城市,很可能大半輩子都見不到樹也無礙於過日子。即便置身枝繁葉茂的歐洲城市,沒注意到樹木都顯得情有可原——直到它們被砍倒或死亡。然而,在人類史中,樹木,以及我們從樹木身上所收穫的一切,一直是文化與物質文明進展中最親密且佔決定性地位的夥伴。史前先祖走出日漸乾枯的非洲森林,踏上非凡的生物文化之旅,朝向新種族的演化道路前進,因此某種意義上,我們都是「森林之子」。如果樹木不是我們的導師,我們也至少是它的學生。
樹木慷慨提供人類庇護、醫藥、涼蔭、食物和燃料,森林更是地球的肺和氣候的調節器、棲地保護者,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寶庫。最重要的是,我認為過去兩億多年來樹木演化與適應環境所憑藉的卓越才能,為我們提供了露天的互動教室,展示了生存與防禦之道、合作互利的模式,以及探索大自然無限可能的開創性實驗。
本書名為《樹的智慧》,並非因為樹木是多麼聰明有智慧,而是當我們師事樹木,便能從它身上獲得智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33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