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最美的花開
滿額折

最美的花開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9025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最美的花開時光
寫入心緒的溫度
看見索然生活中的鮮活清新

睽違三年,旅英作家張玉芸的第三本散文集《最美的花開》,美麗上市。《最美的花開》全書共七卷:〈時光是魔術師〉、〈最美的花開〉、〈四季之歌〉、〈生活的儀式〉、〈秋天的決定〉、〈天空的問號〉、〈大地的禮物〉,每卷開頭配合一幅作者的攝影作品,展現文字書寫的溫度,兼具藝術之美感。
《最美的花開》 書名取自於書中一篇同名文章, 作者在一個藍鈴花盛開的花季,每天來到山坡地等待花開,企圖獵取最美麗的鏡頭。然而連續數日的觀察,在藍鈴花的開謝、野地裡雜草成長的速度中,體會花開季節裡的每一剎那,都是獨一無二的美麗時刻。
《最美的花開》作者延續一貫溫暖的筆觸,柔軟的視野,帶領讀者在生活的細微之處看見愛與真理,使得書本中的世界豐富且寬闊,意涵深刻,流露出哲學的底蘊。
「如果緊緊守候,只為等待最美的花開,那麼也有可能因此錯過了最美好的花開時光。」作者如是說。

作者簡介

張玉芸

出生於石岡,居住在英國。一個喜歡書寫、喜歡分享的人。她以字為絲絨,筆為針黹,偕時間做見證,編織了一幅幅的人生風景畫。

大學畢業後,她致力於經營事業,事業版圖擴及英國、中國、馬來西亞及臺灣等地。商場上的成就雖然亮麗迷人,但是她渴慕的卻是樸實平靜的生活。她熱愛寫作與攝影,是一位樂意分享,對生命充滿熱情的創作者。其文章發表於各大報紙副刊及雜誌,並於二○一七年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出版小說《山裡的女孩》。著有散文集《出口》、《走!我們去看風景》、《最美的花開》。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知名作家 彭樹君
創作是心靈的嚮導,跟著玉芸的文字與攝影,進入一個異鄉女子的世界,展開一趟美好的旅程。

向日常開戰/小說家 張耀仁
也許,我現在的心境非常適合閱讀這本書。之所以適合,在於張玉芸筆下充盈了跨國移動(mobility turn)的多元敘事,那其中流洩著第三人的冷眼與熱心。巧合的是,此時此刻我同樣被拋進一個彷若跨國的所在,每當我提起搬遷至南方之南,所有人皆驚詫著:「屏東?那你不就每天不必煩惱停車位了嗎?」
說起來,隨時隨地都牢牢記得停車位的人,還需要擔心此生的漂泊嗎?直到當下,我仍有種行走於廣袤之地的荒蕪感,傍晚時分看望霞紅環繞大武山,而內心的寂寥一層一層暗下去。那許是相對於這本書的深情與反思,經由精巧的篇章,張玉芸處處透露著機鋒,類如「你很難預備好……你出生時預備好了嗎?」(〈生活剪貼簿〉)、「我們的愛竟是如此偏狹。不過,也因為我們的愛如此偏狹,所以如此珍貴。」(〈自然寫真集〉)……。在張玉芸筆下,展示了散文重要的精神遺產:「發現日常。」
日常何其匱乏?或者換個說法,日常在當今社群網站盛世下,何其繽紛?然而在那之後的暗影往往無人知曉,而張玉芸展示了其中的萬花筒鏡像,那內裡折散的各色光芒與風景,沒有時下散文長篇大論的昏沉,卻有素描般筆觸揭露瞬間的「靈光」(Aura),很適合在一個下午或一個晚上,就著一杯茶,隨張玉芸行經一條街、一扇窗,或者,一個人。
那不免使我意識到她的上一本書《走!我們去看風景》,和本書相比,視角顯然更形敏銳,而用字譴詞更見散文之「散」,不是鬆散,而是閒中有序,不少篇章係由小品組合而成,但仍可看出張玉芸試圖在其中穿針引線的功力。事實上,散文易寫難工,我最欣賞的向田邦子,堪稱箇中能手,總是被她逗笑的同時,淚水又禁不住汩汩湧出。
張玉芸對於日常的關注,總使我想起自己曾經寫過的一首詩〈向日常開戰〉:「而世界已經死去了大半/我們才行至山腰/手裡緊握著夏天與夏天的犄角試圖切開/那迎面撞擊的風/向正直的樹木求索一次傾斜的美好/一次灰冷與冰綠潰堤的尖叫」。張玉芸顯然也有這樣的企圖,挑開日常的點點滴滴,讓我們得以看見:在那些明亮亮的世界裡,其實拖拉著冗長的陰影。
儘管張玉芸已經寫了這麼多,但我以為她寫自己還是寫得太少,那也許是還有更多的世界值得看望,以致把自己的身影留在角落裡。然而,只要我們看得夠仔細,勢必發現那些最美的花,始終是開在最不起眼的時刻。
最最罕為人知的祕密與深淵。

我有兩個花園。第一個花園是我經常駐留拍照的後花園,我置身於花草樹木中,看見春夏秋冬的流轉,天邊雲彩移動,大地更換色調,星空燦爛閃耀,遠方萬家燈火。我經歷春雨、夏陽、秋風和冬雪,傾聽鳥鳴啾啾,望看彩蝶飛舞,偷窺鬱金香的豔麗花心,細數玫瑰花瓣的晶亮雨珠。我觀看蝸牛優雅踱步,從這一葉橫跨到那一葉,我緊隨蜜蜂的透亮羽翼,穿梭花朵之間忙碌不已。我也在深秋裡踩踏滿地窸窣落葉,追問季節行蹤。在這個花園裡,我與大自然對話,欣賞四季變換。
第二個花園是文字世界,我在這裡,寫人生、寫感動、寫風景;我在字句段落中,修修剪剪忙個不停,是鍛鍊身心,也汗流浹背。在這個文字花園裡,有時詩句像成熟果粒翻滾而來,我趕緊拾起,編織一片瑰麗布匹,精鑲記憶之圖案。有時篇章如季節凋零消逝,令我無言只能興嘆。有時候故事如大風狂掃過後的斷枝殘葉,難以收拾。在這個花園裡,我跟自己對話,建立屬於自己的春夏秋冬與陰晴圓缺。

目次

推薦序
自序/兩個花園

時光是魔術師
懸掛在心上的人
時光之語
魯冰花的清晨
溫蒂的後花園
那沒什麼啊
時光是魔術師
我們都是水仙花
登陸諾曼地
分裂的悲劇
街頭的風景
冬日歐洲之旅
以河之名
等待的時光
名字的故事
寂寞之書

最美的花開
最美的花開
一種層次感覺
緣分
沒有退路
說故事
講話的樣子
從前的話
Help
羅恩的改變
從那一邊到這一邊
一個充滿故事的小村莊
舊書店新故事
最真實的顏色

四季之歌
親子管理學
交換
意志的力量
果然是這樣 
當風格確定
心情三溫暖
四季之歌
自然在發聲
想刪掉的字
悲劇的吸引力
不就是那麼一回事
生活剪貼簿
自然寫真集

生活的儀式
寂寞的衛星
房子會說話
生活的儀式
鳥的沉思
玫瑰風情畫
母親像月亮
祝福滿滿的時候
春天的浮雕
選擇題
篩選的記憶
回轉像小孩
垃圾與藝術

秋天的決定
秋天的決定
不要重複
這些年走過的
三分鐘熱度
溫莎古堡
歷史的挖掘
荒謬的戰場
仲夏三部曲
想念的季節
眼睛裡的神采
關於筷子
逆與順的選擇
理性與感性的戰爭

天空的問號
考驗之後
天性與教養
比劃十字架的男人
那麼近又那麼遠
他們的對話
謎樣的鬱金香
朋友是一面鏡子
吃素的樣子
季節的足跡
模範母親
天空的問號

大地的禮物
大地的禮物
手寫的魅力
從肚臍到那裡的距離
大教堂
夏日集錦
午後的等待
甜蜜的負擔
成長需要改變
為了自在
被遺忘的青春
花蝴蝶
孤單的時候
偶然的相遇
速寫西班牙
感動的種子
冬天裡的冠冕
逛街即景
詐騙集團
一生的功課

書摘/試閱

懸掛在心上的人
有些人即使隨著歲月流轉,身影卻早已輕輕懸浮心上,不經意的一件事或一句話,她們就好像帶著細微重量輕壓在心頭,這時候你就會突然憶起這個人。每當坐在飲茶餐廳裡,點餐之前,服務生問起:「請問喝什麼茶?香片、烏龍、普洱?」一聽到普洱,我總是想起阿珠。
婚姻生活痛苦不堪的阿珠,離婚之後,日子並不穩定。她帶著為前夫扛起的賭債以及二個年幼子女,在夜市賣普洱茶磚。一塊一塊硬梆梆、深褐色的普洱茶塊,好像阿珠現實生活的堅硬與粗糙,但乾燥茶葉以熱水沖開,茶葉散後,又像阿珠生活的飄泊與空虛。
阿珠堅持送給我普洱茶磚,而我堅持付費,二人都很固執,拉扯之間,最後錢鈔讓我粗魯地丟在她的攤位上,趕緊走開。臺灣人的愛,有時看起來像恨,只有懂的人,才會了解其中的相知相惜 。
普洱茶磚長久置於廚房的櫻花木櫥櫃裡,中間那排三格抽屜的左邊那一格。我因為鍾情於臺灣高山烏龍的清香,對於普洱只是偶爾喉嚨發炎時,加上幾朵菊花沖泡飲用。當療癒的主旨高於品茗閒情時,只感到味道苦澀,彷彿阿珠的生活況味。失聯多年,偶會想起阿珠,就像今天聽到餐廳服務生說出「普洱」時,我又想起阿珠了,一個走入婚姻,同時也走入不幸的女人。
離婚後居無定所的阿珠,跟隨一個夜市團體遊走臺灣寶島。阿珠販賣的商品經常替換,她賣過花蓮特產:番薯餅、芋頭餅、麻糬和豆干;也賣廉價飾品:手環、項鍊、髮夾、耳環和胸針。她在夏天兼賣紅茶、檸檬汁;冬天改賣燒仙草。 旅途中若遇有熟識的在地朋友,她就簡單投宿,或者住在廉價賓館裡;有時為了省錢,也曾睡在火車站。
我最後一次看見阿珠,是在台北火車站,那是多年前的一個夏天,她在車站擺設攤位賣普洱茶磚,攤位就在火車站門口附近的人潮進出之處。夜深之後,人潮退去,她收起攤位,外圍鋪蓋一層塑膠布,她把自己偷偷藏在裡面睡覺。這其實是違反合約的作法,然而她為了省下住宿費,只好如此。
「洗澡呢?」我問她。深夜裡,車站人潮散去後,到廁所裡面抹抹擦擦,「出門在外一切將就了。」阿珠輕描淡寫地說著。她看著我一臉愁容,故作輕鬆地說:「嘿!夏天的晚上在車站的地板打地鋪睡覺,清清涼涼,睡得還不錯。」我忍住眼淚,看見環境徹底將一個人改變。
學生時代的阿珠,對於生活懷有浪漫幻想,對未來充滿期待與嚮往;即使當時經濟能力不是很好,生活並不寬裕,但是常可以在一些日常細節上,看見她對生活品質的堅持與要求。譬如朋友生日,手工精緻、心思細膩的阿珠,總愛親手繪製生日卡片;她的卡片簡單卻富有創意,即使不擅於收藏物品的人,也會想要細心保存。
我永遠記得阿珠送給我的十九歲生日禮物:一包種子、一把泥土,還有一張她親手繪製的生日卡片。褐色的卡片,綠色的筆芯,以阿珠獨特的潦草筆跡,搭配一種特有的整齊風格。「親愛的,耐心等待觀看人生的泥壤中將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朵來。」她的文字好像舞步,褐色和綠色是阿珠的最愛,她說這是最自然的色彩,屬於大地的顏色。
不知道現在的阿珠是否仍然親手繪製卡片?是否還是喜歡褐色和綠色?而她的人生花園裡,土壤是否肥沃?這些年來親手栽種的那一些花樹,是否已經開花結果?

魯冰花的清晨 
Lupinus是英國夏天花園裡常見的花卉,一株一株的花朵自信而挺立,花容與顏色如詩似夢,非常浪漫。最近才知道原來Lupinus中文名字就是「魯冰花」,學名是Lupin,希臘文是悲苦之意,莫非這是鍾肇政小說「魯冰花」的緣由?小說敘述的正是悲苦故事,不過也有人說魯冰花來自客家語的「路邊花」,取自諧音。
朋友送來她親手培植的魯冰花幼苗,共十二個小花盆。臨走前她提醒,這是蝸牛和蛞蝓愛吃的植物,移植到土壤時,記得在周圍灑一些蛋殼或者咖啡渣,以保護幼苗不被侵食;或者也可以到園藝中心看看防蟲害產品,效果大致良好。
蛞蝓和蝸牛是花草的天敵,牠們無所不在,而人類卻已經想好千方百計要消滅牠們;可憐的蛞蝓和蝸牛,牠們一定也有很多的優點和貢獻,只是人類不看在眼裡。
我將十二個小花盆暫放花園角落,這裡距離籬笆約有三公尺,籬笆內此刻有畫眉鳥家庭在此築巢。清晨,我帶狗到花園時,發現已經有一隻蛞蝓開始食用第一株幼苗。牠以肥而多肉的身軀,緊緊圍住小幼苗,我想就讓牠繼續享用這一株,反正牠已經吃了一半,而且牠長途跋涉而來,就當作牠的早餐。我知道我的想法有些可笑,但是我總是站在弱勢的觀點看事物,無可救藥。
經過幾個小時之後,我吃過早餐、清理廚房、餵狗、吸地毯,打了幾通電話,完成一篇文章,欣賞窗外花園的綠色風景。跟往常一樣,花園裡有許多飛鳥蹦蹦跳跳、飛來飛去,我也及時在一隻畫眉鳥展翅飛起的剎那按下快門,我的臉上帶著笑容。就在這個時候,我突然想到魯冰花幼苗和蛞蝓,我非常迅速地走到花園探視,心裡著急想著這十二株幼苗會不會全部被吃光了?身為主人我其實只允許牠吃一株啊。
我走近一看,發現那隻蛞蝓已經不見,除第一株被啃過,其餘維持完好樣貌。我仔細檢查每一個小花盆,確定沒有蛞蝓的蹤跡,想必這肥而多肉的蛞蝓,已經成為小鳥的美食了。鳥類來到這座花園的目的,主要也是覓食,而蛞蝓攀爬於幼苗枝梗,正是鮮明目標。
我仔細觀察環境,魯冰花幼苗的位置,正是畫眉鳥父母忙碌穿梭之處,此刻也是牠們養育下一代的時節,鳥爸、鳥媽格外敏銳勤快,沒想到畫眉鳥竟然是我的花苗守護者。自然界生物間互相追逐食用,好像是一齣設計完好的劇本,雖然殘忍,卻因此保持某種平衡與和諧。
看著這株被啃食的小花苗,我慶幸早上沒有阻止蛞蝓的享用,至少蛞蝓在被吃掉之前,擁有一段美好的「魯冰花」時光。

寂寞之書
打開臉書,電腦螢幕跳出來一則三年前的照片貼文,自從臉書出現這種「歷史上的今天」之後,總是讓我頻頻回首,感嘆時光匆匆。歲月的單位雖然仍然以年計算,經由臉書的提醒,又有照片為佐證,速度顯然加速許多,讓人印象鮮明心驚膽戰。
今天我心血來潮,瀏覽三年以前按讚的朋友名單。這些名單中,有些朋友現在仍然定時來訪閱讀,宛如熟悉老友;有些人彼時經常出現按讚,現在已經好久不見。突然看見一個好久不見的名字,喚起回憶,他是一位年邁老人,我剛加入臉書的時候,他就在我的朋友名單中。他是一位基督教團契中從未謀面的長輩,因為是在團契裡,又是長輩,內心存有尊敬,當然也是友善。
加入臉書之初,我總是友善,好像初生之犢,尚且不知臉書世界的險惡。再者當時加入的朋友都是熟人,或者朋友的朋友,所以理所當然的信任。漸漸發現, 可能是很多西方男士對於亞洲女性的好奇以及錯誤偏見,他們的言語坦白而直接,甚至輕浮。
我後來收到幾次這位老人傳來表達情意的訊息,而我也直接告知我的驚訝,同時請他停止這般言語,他從此不來按讚,當然也不再傳來擾人的訊息,所以我也沒有將他封鎖,只是彼此形同陌路,不過原本也就只是陌生人而已。
當時的他,經歷過幾次小中風,雖然復健中,但身體健康逐漸走下坡。我其實很同情他,從他傳來的訊息裡,我解讀了他的寂寞,也認識人性的軟弱。不管年紀多大(他或許已經接近九十歲),不管他有多麼堅定的信仰(他是眾人心中的信仰領袖),不管是否有多年陪伴他的妻子(他的妻子總是在旁照顧他),不管兒女是否有事業有成(他的子女皆有專業),然而他依然寂寞。
距離上一次看見他訊息的時候,也是幾年前的事情了。當時得知他正經歷一次嚴重的中風,身體行動不便,視力也受損,無法使用臉書,這則訊息來自他家人的轉貼與公告。總之,這人在我的記憶中消失許久,今日因為這一則回顧,讓我再度看到這位老人的名字,轉而進入其臉書,得知他已過世,當然這也是經由他的家人轉貼,也就是關於他喪禮的訊息。
現在,老人已經安息在上帝的懷裡,一切榮與枯,歡樂與寂寞,如煙如灰消散。在他人生的尾聲裡,我們曾經在雲端上短暫相遇,他露骨而大膽的對我這樣的一個陌生人表白情感,現在想起來,也算是一種天真。
臉書是一本寂寞之書,由眾人寫成。

最美的花開
春天,藍鈴花以一種不易測度的速度悄悄爬滿英國鄉村的野地;這些藍色小鈴鐺,一朵朵、一串串輕柔搖鈴,敲響在向陽面的山坡地。陽光與樹蔭,是藍鈴花成長的必備要素,二者彼此相對卻又缺一不可。總覺得藍鈴花一定深具智慧,才可以在二者之間拿捏完美。
一般而言,此地的藍鈴花有兩種,英國原生種藍鈴花,以及西班牙外來種藍鈴花。前者葉面狹長,色澤偏暗綠,花容也較小;鈴鐺似的小花朵順著枝梗低垂開花。這種英國原生種藍鈴花,近年來數量逐漸降低,僅生存於野地樹林間。西班牙種的藍鈴花,葉片稍寬,顏色相形顯得亮綠些,花朵也稍大,一朵朵旋繞枝梗而生,花顏向上;如今這種西班牙種的藍鈴花非常普遍,遍布在家家戶戶的花園裡。
藍鈴花是許多風景畫家作畫的題材,初學水彩畫時,我也畫了一幅野地裡的藍鈴花。猶然記得調色的困難度,身為初學者,拿捏不定藍鈴花的藍色韻味,不是太藍就是太紫。為了捕捉這種獨特的色調,我琢磨許久,試了又試;太深了就加一些水調和,太淡了又添加一些染料;偏向紫色太多時加了一點白色,結果更糟,只好再混些藍色料。不斷嘗試的結果,差強人意,水彩畫老師奧黛莉看了看,皺著眉頭,終於點頭,但是似乎仍然不甚滿意。日後每次看見藍鈴花,總會想起這個多年以前在調色盤裡掙扎的記憶。
今年格外留意藍鈴花的花開速度,因為期待在最適當的花開時光裡,拍攝最美的、最藍的藍鈴花盛開風景。我已在腦海裡勾勒一幅畫,那是遍開於野地的一片藍色汪洋,搭配最完美的陽光如浪頭,亮晃其中,最好空氣中帶有一點薄霧, 自然呈現夢幻意境的一張美照。為了拍攝這一張想像中最完美的滿山滿谷的藍鈴花風景照,我每天走到那面山丘,探望花開情形。
然而就如人生裡的每一個階段各有其特色一般,藍鈴花的花開亦是如此。當小小花苞嶄露頭角時,是修長綠葉最為繁盛之際,隨著枝梗上的小花一朵一朵打開時,野地裡的野草也以一種比賽的速度,逕自發高。當雜草尚未長高之際,藍鈴花初開的花朵,也尚未綻放開來,此時的藍鈴花好像畫家在大地上輕輕抹上一筆淡藍色調。等到藍鈴花開極盛時期,也是花色抵達鮮豔之高峰,但是此時放肆雜草卻也開始淹沒某些區域的藍鈴花。藍鈴花逐日開放,逐漸凋零,花朵最盛開時,也是雜草最興旺之際。觀察藍鈴花一整個花季之後,頓時領悟對於藍鈴花而言,你很難界定何時是最好的花開時光,何時又是最美的藍鈴花風景。
藍鈴花的花開花滅彷彿亮光閃爍,我突然理解一件事:如果緊緊守候,只為等待最美的花開,那麼也有可能因此錯過最美好的花開時光。

當風格確定
2014年冬天,一把大火燃盡格拉斯哥藝術學院的主要建築物,這棟聞名全世界,由麥金塔建築師設計的經典建築代表作,一夕之間面目全非,當然包括這座典雅美麗的圖書館,這是一座帶著獨特氣質的圖書館 。
麥金塔(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的生平頗讓人感嘆。十九世紀末,麥金塔新穎又具現代感的極簡建築思惟,非常特殊,獨具風格,但是不受主流派歡迎,反被排擠;傳統保守派強力批判他,他後來離開建築設計,轉而投入室內設計以及繪畫。因為在家鄉格拉斯哥難以生活,他選擇遠走他鄉。
一百年之後,經過一個世紀之久,今天,麥金塔是格拉斯哥人的驕傲,眾多觀光客從世界各地遠道而來,為了瞻仰參觀這位偉大建築師的原創作品。麥金塔的故事無獨有偶,讓我聯想到美國作家約翰史坦貝克。史坦貝克於196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當時評審給予他得獎的評語為:「由於他那些寫實又富於幻想的作品,因為具有一種同情的幽默與敏銳的社會觀察,而顯得特別突出。」史坦貝克在著名的短篇小說《人鼠之間》的開端如此寫著:「薩林納斯河在蘇列達南邊數里處,朝下流近山邊,又深又綠,河水也溫暖。因為它先流過黃沙才注入窄水潭裡。」故鄉的河流也是史坦貝克的書寫源泉。
史坦貝克出生於薩林納斯,他書寫家鄉,對人性做深刻的描寫,然而卻無法讓家鄉父老接受,當年許多衛道人士認為他的文字醜化家鄉,而對他痛恨至極。曾經他回到薩林納斯買房子,卻遭到被切斷煤氣管的惡意對待,史坦貝克僅僅在此住了一年便搬離,從此不再眷戀故鄉。他曾經在信中提及:「世界上最令人心碎的書名,就是沃夫的《You Can`t Go Home Again》。」史坦貝克深切經歷到有家鄉歸不得的難堪處境。
然而現在薩林納斯的鄉民對史坦貝克的態度大轉變,在史坦貝克過世三十年之後,建蓋史坦貝克紀念館。這安靜小鎮,因為這位知名作家開始吸引觀光人潮,帶來財富。被消費的人物,被消費的人生,被消費的故事,人來到世界上消費大地,自然也要被消費。有人進入歷史,有人走出歷史,有人繼續被消費,然而這也是被懷念的方式。

不要重複
醫學雜誌說,坐骨神經痛好發於久坐辦公的白領階級,以及運動員或家庭主婦,或從事勞力工作,經常搬舉重物者,或者姿勢不正確者,或者姿勢正確但以同樣正確姿勢或坐、或站,時間太久者;這樣說來每個人似乎都有機會發生坐骨神經痛。前一陣子背痛,坐立難安,醫生診斷說這是坐骨神經痛,我想這應該是這幾年來長期坐著寫作引起。醫生耐心診斷後說了一句話:「總之啊,生活習慣要改變,不要重複。」
這段日子以來,我遵循醫生的建議,改變生活型態,注意坐姿、站姿與睡姿,積極做復健運動,同時搭配藥物治療。療效不錯,生活品質終於恢復,然而,醫生說的這一句話「不要重複」引起我的思考。
「不要重複」這跟我多年來把持的生活理論完全相反,因為我一直覺得重複是必要的。長久以來,我總是認為重複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不二法則,譬如運動員必須藉著日以繼夜地重複練習而進步,畫家必須很有耐心的重複作畫,作品自然更加完美。音樂家需要不斷不斷忍受重複再三的練習,舞蹈家也是如此,所以每位舞者的腳底總是跳出一層厚繭。而小提琴家因為重複練琴,也在手指間形成厚實之繭。而寫作的人也需要孜孜不倦地在生活中觀察思考想像,同時在文字表達中習練精準,這些都需要建立某種重複的習慣。當你不斷重複做一件事情,你才可能進步,才有機會成為一位專家。然而,重複可能帶來成功,卻也可能累積傷害。
我終於明白了,每一個成功的背後,都有一些疼痛的代價。我由衷佩服每一位不顧一切,每日重複進行勞作的專業人士,因為他們的付出,而帶給我們生活的提升與感動。只是,如何在「重複」與「不要重複」中學習平衡,該是另外的一種藝術與智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