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定  價:NT$ 420 元
優惠價:90378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如果一個人沒有永恆意識;如果一切歸根結底只是狂熱的騷動,一種能產生一切偉大或渺小之物、在黑暗的激情中扭動的力量;如果藏匿於一切事物之下是深不可測的無盡空虛,那麼生活除了絕望以外還能是甚麼?

縱觀歷史,有些書能改變世界,這些著作扭轉了我們對自身和他人的看法,甚至引發爭論、產生異見,挑起戰爭,催化革命。這些著作發人深省,激發憤懣,鼓動情緒,提供慰藉。它們使我們的生命變得豐盛,卻同時帶來破壞。

“偉大思想家系列”叢書精挑細選了偉大思想家、先驅、激進分子和夢想家的經典著作,當中的思想曾經撼動世界,也塑造了讀者的人生。

齊克果被稱為「存在主義」之父,他轉化哲學理念,認為人類必須創造自己的特質。在《恐懼和戰慄》這本關於宗教憂思的巨著中,齊克果指出我們必須透過個人的「信仰之躍」,才能真正了解神。

作者簡介

索倫.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十九世紀丹麥神學家、哲學家及作家,是現代西方存在主義和存在哲學的先驅。1813年5月5日生於哥本哈根。1840年於哥本哈根大學畢業。齊克果曾修讀心理學、哲學及神學,後來成為作家。他是虔誠的基督徒,認為不能透過客觀性獲得真理,只能從主觀性呈現,因此反對傳統黑格爾哲學把真理當作客觀知識的觀念。他將人的存在分為感性、理性和宗教性,認為理性的人要透過「信仰之躍」進入宗教性,以信念戰勝疑問和不可能之事。主要著作有︰《非此則彼》、《恐懼和戰慄》、《哲學性片斷》、《致死的疾病》等。

“偉大思想系列”中文版序

 

企鵝“偉大思想系列”2004年開始出版。美國出版的叢書規模略小,德國的同類叢書規模更小一些。叢書銷量已遠遠超過200萬冊,在全球很多人中間,尤其是學生當中,普及了哲學和政治學。中文版“偉大思想系列”的推出,邁出了新的一步,令人歡欣鼓舞。

推出這套叢書的目的是讓讀者再次與一些偉大的非小說類經典著作面對面地交流。太長時間以來,確定版本依據這樣一個假設──讀者在教室裏學習這些著作,因此需要導讀、詳盡的註釋、參考書目等。此類版本無疑非常有用,但我想,如果能夠重建托馬斯‧潘恩《常識》或約翰‧羅斯金《藝術與人生》初版時的環境,重新營造更具親和力的氛圍,那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當時,讀者除了原作者及其自身的理性思考外沒有其他參照。

這樣做有一定的缺點:每個作者的話難免有難解或不可解之處,一些重要的背景知識會缺失。例如,讀者對亨利‧梭羅創作時的情況毫無頭緒,也不了解該書的接受情況及影響。不過,這樣做的優點也很明顯。最突出的優點是,作者的初衷又一次變得重要起來──托馬斯‧潘恩的憤怒、查爾斯‧達爾文的靈光、塞內加的隱逸。這些作家在那麼多國家影響了那麼多人的生活,其影響不可估量,有的長達幾個世紀,讀他們書的樂趣罕有匹敵。沒有亞當‧斯密或阿圖爾‧叔本華,難以想像我們今天的世界。這些小書的創作年代已很久遠,但其中的話已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政治學、經濟學、智力生活、社會規劃和宗教信仰。

“偉大思想系列”一直求新求變。地區不同,收錄的作家也不同。在中國或美國,一些作家更受歡迎。英國“偉大思想系列”收錄的一些作家在其他地方則默默無聞。稱其為“偉大思想”,我們亦慎之又慎。思想之偉大,在於其影響之深遠,而不意味着這些思想是“好”的,實際上一些書可列入“壞”思想之列。叢書中很多作家受到同一叢書其他作家的很大影響,例如,馬塞爾‧普魯斯特承認受約翰‧羅斯金影響很大,米歇爾‧德‧蒙田也承認深受塞內加影響,但其他作家彼此憎恨,如果發現他們被收入同一叢書,一定會氣憤難平。不過,讀者可自行決定這些思想是否合理。我們衷心希望,您能在閱讀這些傑作中得到樂趣。

 

“偉大思想系列”出版人

西蒙‧溫德爾

目次

譯者導讀 / vi

恐懼和戰慄 / 1

前言 / 2

序幕 / 6

亞伯拉罕頌 / 12

問題 源自內心的引言 / 25

問題一 可以從目的論角度上暫時停用倫理嗎? / 61

問題二 對上帝有一種絕對的義務嗎? / 79

問題三 亞伯拉罕對撒拉、以利亞撒和以撒隱瞞自己的目的,這在倫理上合乎情理嗎? / 97

後記 / 147

書摘/試閱

亞伯拉罕頌

 

如果一個人沒有永恆的意識,如果一切歸根結底只是狂野火熱的騷動力,只是一種能產生一切偉大或渺小之物的翻滾着的昏暗模糊的激情;如果藏匿於一切事物之下的是深不可測的無盡的空虛,那麼,生活除了是絕望以外還能是甚麼?倘若如此的話,如果沒有神聖的紐帶把人類聯繫在一起,如果一代人相繼另一代人,就像森林裏年復一年堆積的層層樹葉,如果一代人取代另一代人就像林子裏的鳥叫聲一樣此起彼伏,如果人類經歷這世界就像輪船航過海洋或大風掠過沙漠一樣,只是一時興致下無思無果的活動;如果永恆的湮沒忘卻就像野獸總是潛伏着,飢餓地等候着獵物,而又沒有一種力量可以從牠的爪中奪走獵物,那麼生活該會是多麼的空虛和無可慰藉啊!但因為此原因,生活並不是那樣的。而正如上帝創造了男人和女人一樣,他也塑造了英雄和詩人或演講家。詩人或演講家沒有英雄的技能,他只能欽佩、愛戴、欣賞英雄。然而,他,像英雄一樣,也是快樂的;因為英雄可以說是他所迷戀的自己的更好本性的體現;他很開心英雄並不是自己,很開心自己對英雄的愛戴表現為真正的欽佩。他是回憶之神靈,只能回憶發生的一切事,除了讚美英雄所做的事,他甚麼也不能做。他對英雄的回憶和讚美裏沒有自我,只有羨慕。他追尋自己心裏的願望,但當他找到了自己追尋的對象時,就四處遊蕩,挨家挨戶地演講和歌頌自己發現的英雄,只為了使所有的人都像他那樣欽佩英雄,像他那樣為英雄而驕傲。這就是他的成就,他的卑微的使命,這就是他為英雄之殿所提供的忠誠服務。如果他對英雄的愛是真誠的,如果他日日夜夜都與那會使人遺忘英雄的陰謀詭計作鬥爭,那麼他已完成了他的任務,他和英雄融為一體了,英雄反過來也一樣忠實地愛他,因為詩人可以說是英雄的更好本性的體現,雖然這種存在肯定就像記憶一樣無力無效,但也像記憶一樣被理想化和美化。因此,任何偉大的人都不會被忘卻:即便是誤解之雲將英雄遮蓋,不管需要多久,英雄的仰慕者終將出現,而且他對英雄的忠誠愈久彌堅。

不!這個世界上任何曾經偉大的人都不會被忘卻。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偉大之處,每個人的偉大之處都與自己所熱愛之物的偉大之處相稱。愛自己者因為自身而偉大,愛戴他人者因為他對他人的獻身而偉大,而愛上帝者則是這些偉大之人中最偉大的。他們都終將被記住,但每個人所達到的偉大程度與自己期望成正比。因而,有人因期望可能的事物而變得偉大,有人因期望永恆的事物而變得偉大,但期望不可能之事物者則是最偉大的。他們都終將被記住,但每個人所達到的偉大程度是和自己與之奮鬥的事物成正比的。因而,與世界鬥爭者因為征服了世界而變得偉大,與自我鬥爭者因為戰勝自我而偉大,但與上帝鬥爭者則是最偉大的。所以,世界上總有鬥爭,人與人之間的鬥爭,一人與成千上萬的人之間的鬥爭,但與上帝鬥爭的人則是最偉大的。所以,地球上總有鬥爭:有人靠自己的力量征服一切,有人靠無力無助征服上帝。有人靠自己獲得了一切,有人對自身的力量很自信,奉獻了一切,而那堅信上帝者則是他們中最偉大的。有的人在力量方面偉大,有的人在智慧方面偉大,有的人偉大在充滿希望,有的人偉大在充滿愛,但亞伯拉罕比他們都要偉大。他的偉大在於他的表現為無能無力的力量,在於他大智若愚的智慧,在於他表面上看似瘋狂的希望,在於他實質上是自我憎恨的愛。

亞伯拉罕是靠信仰的力量離開父輩的土地來到應許之地成為異客的。他擯棄了一樣東西,帶走了另一樣東西。他擯棄的是世俗的庸俗理解,帶走的是他的信仰。否則,他肯定不會離去的,而且離開故土也肯定是不理智的。他是因為信仰才來到應許之地作異客的。這裏沒有甚麼可以讓他追憶珍貴過往的,但新奇的一切誘惑着他的靈魂,使他充滿憂鬱的渴望。而他就是上帝所揀選的,上帝對他深感滿意。是的,的確如此!要是他被上帝放棄,不再受上帝的榮光和恩典的庇佑,他或許會對此有更好的理解。實際上,這一切更像是對他和他的信仰的一種嘲笑。曾經也有人離開自己深愛的家園流亡在外。他沒有被忘記,反映他痛苦地尋求和找到所失去的悲歌也不會被忘記。而亞伯拉罕沒有作悲傷之歌,哀怨是人之常情,與哭泣者同哭泣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更偉大的是擁有信仰,更有福氣的是注視擁有信仰的人。

是信仰使亞伯拉罕接受了一個應允,即在整個地球上他的民族世世代代都會受到庇護。時光流逝,那個可能性存在,亞伯拉罕擁有信仰;時光流逝,那個可能性減少了,亞伯拉罕依然保有信仰。曾經也有人懷有期望。時光流逝,夜晚臨近,他沒有忘記他的期望,因此他也不會被忘記。接着他感到悲傷,但他的悲傷沒有像生活那樣欺騙他,悲傷為他做了所有能做的一切;而他在甜蜜的悲傷中,依然保有他帶着失望的期望。與悲傷者一起悲傷,是人之常情。但是更偉大的是擁有信仰,而更幸運的是凝視擁有信仰的人。我們沒有看到和聽到亞伯拉罕表達悲傷的歌曲。時光流逝,亞伯拉罕並沒有憂傷地掐指算日,度日如年,也沒有滿腹疑心地打量着撒拉,擔心她是否正在變老;他沒有試圖阻止太陽的腳步,使光陰停滯,以便撒拉不會變老並能像他期望的那樣永伴自己左右;他也沒有對着撒拉撫慰地唱着悲歌。亞伯拉罕老了,撒拉在當地被人嘲笑。而亞伯拉罕依然是上帝所揀選之人,依然承繼着那個希望,即他在地球上的後裔將會得到神的庇佑賜福。那麼,倘若他不是上帝所揀選,情況不會更好嗎?成為上帝所選之人意味着甚麼呢?是不是意味着年輕時的願望要被否定,只是為了在年老時艱難地實現它呢?不過,亞伯拉罕相信上帝的應許並且堅守着那份應許。倘若亞伯拉罕動搖過,他就會放棄了它。他就可能會對上帝說:“也許您終究沒有實現那個應許的意願;那麼我就放棄我的願望吧,它曾經是我唯一的願望,是賜給我的歡樂。我的靈魂是正直誠實的,您拒絕兌現給我的應許,我對此心中毫無怨恨。”那樣的話,他不會被忘記,他也會作為楷模拯救很多人,但他不會成為信仰之父。因為放棄願望很偉大,更偉大的是放棄之後又堅持它;抓住永恆的東西很偉大,更偉大的是放棄永恆之後堅守那暫時性的東西。但那之後,最適當的時機到了。倘若亞伯拉罕沒有堅守信仰,那麼撒拉定會死於悲傷,而亞伯拉罕也會因為哀傷變得呆滯,不能理解應許的實現,反而會把它當作青年時的夢想微笑了之。但是亞伯拉罕篤信神,因而他永葆青春。這是因為一個總是希望得到最好的東西的人會變老並且會被生活所欺騙;一個總是為最壞情況做好準備的人會未老先衰;但擁有信仰的人則能永葆青春。那麼讓我們盡情頌揚亞伯拉罕的故事吧!因為撒拉儘管已上了年紀,依然心態年輕到足以渴求做母親的愉悅;而亞伯拉罕雖然白髮蒼蒼,也擁有盼望做父親的年輕心態。從表面上看,信仰的奇妙之處在於亞伯拉罕和撒拉年輕到足以如願以償,得到兒子;從更深意義上看,信仰的奇妙之處在於亞伯拉罕和撒拉年輕到足以去希望,也在於信仰使他們保持了願望並通過保持願望保持了青春。亞伯拉罕接受應許的實現,他是從信仰上去接受它,而他也按照自已所被應許的和所信仰的那樣得償所願;相比之下,當年的摩西用權杖敲擊磐石,但他對信仰並沒有信心。

所以,當撒拉在金婚之日扮成新娘時,亞伯拉罕家裏充滿了歡樂欣喜。

但是這種歡樂並不能一直保持;亞伯拉罕還要被考驗一次。他和那個創造一切的微妙之力作鬥爭,和那個從不休息一直保持警惕的對手作鬥爭,與那個比萬物都長壽的老人──也就是時間本身作鬥爭。也就是說,他與時間本身作鬥爭,並且保持了自己的信仰。但現在,這種鬥爭的所有恐怖都集中於這一時刻。“上帝引誘亞伯拉罕,對他說⋯⋯現在帶上你的兒子,你唯一最鍾愛的兒子以撒,到摩利亞之地去;把他作為燔祭獻到我將指示給你的山上。”

所以一切歡愉都喪失了,而且比不曾有過這一切歡樂還要恐怖。這樣看來,上帝只是在戲弄亞伯拉罕!他通過創造奇跡使荒誕之事成真,現在又要看到它被毀滅。這確實是一種愚弄!但起初當那個應許被宣佈時,亞伯拉罕並沒有像撒拉那樣大笑。但現在,一切都要喪失了!七十年忠貞不渝的期望,以及信仰使他們得償所願所帶來的短暫歡樂,都失去了。是誰從這老人手中奪取心愛之物,是誰還要求老人親自毀了它?是誰讓這個白髮男人,顯得那麼孤苦絕望,是誰還要求他親自做這事?難道沒有對這位可敬的白髮老人的同情之心嗎?難道也沒有對這無辜孩子絲毫的憐憫之心嗎?然而,亞伯拉罕是上帝揀選之人,是上帝要對他進行考驗。現在一切都將失去!那個將被人類珍藏的美好記憶,即那個對亞伯拉罕子孫後代的允諾,只是上帝一時的興致,是上帝一種轉瞬即逝的念頭,而現在亞伯拉罕必須讓自己杜絕這種想法。那光輝的珍寶,和亞伯拉罕心中的信仰一樣長久,比以撒年歲還要長很多年,是亞伯拉罕生命的果實,在禱告中神聖,鬥爭中成熟,是亞伯拉罕禱念的祝福,這果實現在將被過早摘掉,也將失去意義。因為如果以撒要被獻祭的話,它還能有甚麼意義呢?那是個悲傷卻又神聖的時刻,此時,亞伯拉罕該告別他所珍愛的一切,此時他應再次抬起他那可敬的頭顱,此時他的面容應該像上帝的面容那樣光芒四射,此時他應全神貫注地祝福以撒,以給他帶來終生的快樂──但這一刻終究沒有到來!因為,是的,亞伯拉罕的確會告別以撒,但他會是留下的人;死亡會使他們分離,但以撒將會是受難者。老人是不會在心懷祈福時把手放在以撒身上的,但是厭倦生命之心會使他兇殘地把手放在以撒身上。是上帝在考驗他。是的,唉,唉,那個給亞伯拉罕帶來這個消息的信使啊!誰會敢當這樣悲慘消息的使者?然而,正是上帝要考驗亞伯拉罕。

但是,亞伯拉罕擁有信仰,他對現世有信仰。是的,如果他的信仰只是對來世的信仰,那麼為了更快離開這個他並不屬於的世界拋棄一切會容易得多。但如果有這樣的信仰的話,亞伯拉罕的信仰也是不屬於這種的,因為這種信仰不是真正的信仰,而僅是信仰的一種最為遙遠渺茫的可能性。這種信仰的對象只是最遙遠的地平線上一種模糊的概念,但該信仰又因絕望作祟,與目標之間有着巨大的深淵相隔。但是亞伯拉罕的信仰是為了今生現世的。他相信他會在自己的土地上變老,受到他的人民的尊敬和他的家族的祝福,以撒也永遠不會忘記他。他視以撒為掌上明珠,滿心愛着他,這種愛僅僅用他忠實地履行了父親愛兒子的義務這樣的字眼來描述是不夠的,正如上帝的召喚令裏所說的那樣:“你最鍾愛的兒子。”雅各有十二個兒子,他只愛其中一個;亞伯拉罕卻只有一個,他深愛着兒子。

但是,亞伯拉罕擁有信仰而且深信不疑。信仰要使他做荒謬反常之事, 他也深信。如果他對信仰有了懷疑的話,那他可能會做別的事情來完成上帝給的任務,他會做某種偉大而光榮的事;因為亞伯拉罕怎麼可能做除了偉大光榮之事以外的事呢?如果他有了懷疑的話,他會大步走向摩利亞山,砍些木柴,點燃之後,拔出刀子,他會對上帝呼喊:“請不要藐視這個獻祭,我很清楚,它不是我擁有的最好的東西;因為一個垂老之人與一個充滿希望的孩子相比算甚麼呢,但這是我能獻祭的最好的東西了。請不要讓以撒知道此事,以使他在青春歲月裏可以過得心安。”他會將刀刺向自己的胸膛。那樣,他會受世人景仰,永垂青史。不過,受人景仰是一回事,做一顆能夠救人脫離痛苦的引導星則是另一回事。

但是,亞伯拉罕有信仰。他沒有為自己禱告求情,以求打動上帝。只有在上帝宣告對所多瑪城和蛾摩拉城進行正義的懲罰時,亞伯拉罕才挺身而出,為此祈禱。

我們可以在聖經經文中讀到:“上帝引誘亞伯拉罕說:亞伯拉罕,你在哪兒?但亞伯拉罕回答說:我在這裏。”你,正在閱讀本文與我交流的讀者朋友,這種情況下你會這麼做嗎?當你遠遠看見勢不可擋的命運之神向你漸行漸近,難道你會不對羣山說“把我藏起來”,對山坡說“把我遮擋住”嗎?或者,如果你更堅強的話,難道你的雙腳不會曳地前行,不會好像渴望重走老路嗎?當你被上帝這樣召喚時,你是回答還是不回答?也許你會輕聲低語地應答?亞伯拉罕沒有這樣。他是欣喜地、無畏地、滿懷信任地大聲回答“我在這裏”。我們在聖經中接着會讀到:“亞伯拉罕一大清早就起身了”。他匆忙前行,彷彿要趕赴甚麼慶典似的。他在清晨抵達上帝指定的在摩利亞山上的那個地點。他沒有對撒拉談及此事,也沒有對以利亞撒言語。畢竟,誰又能理解他呢?這樣的考驗本身不就是嚴格要求他宣誓緘默保密嗎?“他劈好柴,綁上以撒,點燃柴堆,拔出刀來。”我的聽眾啊,許多父親失去過兒子,他們覺得這就像失去了世上最寶貴的東西,就像對未來的所有希望都被剝奪了一樣。然而,沒有哪個兒子像以撒對亞伯拉罕而言那樣前程遠大,意義非凡。許多父親失去過孩子,但那是上帝,萬能的上帝的不可更改的神秘莫測的意志使然,而亞伯拉罕的情況並非如此。對他而言一個更大的考驗在等着他;和那把刀一同放在他手裏的還有以撒的命運。他站在那兒,這個老人和他的兒子,他唯一的希望,站在一起!但他沒有遲疑,也沒有痛苦地左顧右盼,更沒有用他的禱告質疑上天。他知道這是萬能的主在考驗他,也知道這是上帝能向自己要求的最艱難的犧牲,但是他更知道,當這種要求是上帝的指示時,沒有他做不到的犧牲──於是他拔出刀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7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