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哈布斯堡王朝(簡體書)
滿額折

哈布斯堡王朝(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9 元
定  價:NT$ 474 元
優惠價:8741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哈布斯堡王朝,曾是歐洲歷史上統治領域最廣的王室,曾統治過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西班牙帝國、奧匈帝國等。家族成員更曾是皇帝、國王、大公、公爵等。這個王朝前後綿延1000多年,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對千萬百人具有極其重要和長遠的意義,甚至到現在歐洲和世界仍受其影響。
哈布斯堡史學家彼得·賈德森,講述了從18 世紀至“一戰”,哈布斯堡王朝建立一個統一的、一體化的帝國的種種努力,側重梳理了將境內不同語言風俗的諸多民族整合為多民族共同體的不懈嘗試。
這本書拒絕了碎片化的歷史場景描寫,而是將整個帝國和人民放在討論的中心,深入當時的社會思想,從意識層面調查了這個遼闊的帝國中,彌合各地差異,縮短地域距離,為整個帝國帶來穩定和意義的制度,這才是帝國之所以成為帝國的根源。
這個帝國用來統治其廣闊的領土與眾多的人民的創造性手段,以及它存在期間無法解決的棘手問題,都給繼承了哈布斯堡王朝遺產的中歐國家留下了長久且難以磨滅的烙印。而哈布斯堡王朝帶給我們的啟示,對於我們如何理解國家和民族,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對於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來說,我們如何理解哈布斯堡王朝,更有助於我們理解自己。

作者簡介

彼得·M.賈德森(Pieter M. Judson)義大利歐洲大學學院教授, 19世紀與20世紀歷史專家。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歷史的鏡像”第二輯!“帝國的背影”,關注重要帝國的塵封歷史與全新未來。

哈布斯堡歷史專家,講述歐洲歷史上統治領域最廣的王朝600多年的興衰史和血的教訓。

一個存在600多年的多民族國家,如何處理從風俗、語言到思想、文化的社會認同、心理歸屬?對多民族的中國而言,我們應該從中借鑒和警惕什麼?

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麥克亞瑟天才獎得主、《金融時報》《科克斯書評》盛讚!

 

名人推薦

皮埃爾·賈德森的這本著作,不落窠臼,發人深省。假如他關於哈布斯堡王朝所取得的成就,尤其是18世紀的部分聽上去有些過於樂觀的話,那就應當是這本書對人們所熟知的哈布斯堡黑暗傳說的糾正,而這正是我們所歡迎的。這本書行文明白曉暢、優雅簡練,富有令人驚訝和極具啟發性的細節,它應當被大力推薦給那些對近代歐洲歷史有興趣的讀者。

——蒂莫西•布萊寧 劍橋大學歷史學教授、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哈布斯堡王朝》是出自我們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哈布斯堡歷史學家之手的反思巨著。賈德森提醒我們,對哈布斯堡歷史的複雜性和微妙之處,我們完全掌握的東西是如此之少。

——拉裡·沃爾夫 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歐洲與地中海研究中心主任

賈德森永遠地消除了哈布斯堡帝國不合時宜、逐漸衰落的老朽帝國的形象。這是一部自哈布斯堡帝國從歐洲地圖上消失之日起,我們就盼望能讀到的歷史著作。

——塔拉·紮赫拉 芝加哥大學歷史學教授、麥克亞瑟天才獎得主

 

媒體推薦

重新評價哈布斯堡王朝的著作,儘管這個帝國在約一個世紀前的1918年分崩離析,但對於在帝國曾經的國土上建立起來的民族國家來說,帝國的遺產仍然沉重,並影響深遠。

——《金融時報》

這是一本經過深入研究,描寫細緻精妙的作品……這是一部對一個重要的歐陸帝國細緻精到的學術再評價。

——《科克斯書評》

序言

1911613日星期二,以及619日星期一,全奧匈帝國的鄉鎮城市中有超過450萬人參與投票,選舉新一屆國會。。各個單獨功能組別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各黨派的造勢者直到最後一刻都在努力召集支持者。從福拉爾貝格到布科維納,從布拉格到杜布羅夫尼克,在選舉進行的那幾周,整個國家的公共空間被集聚的政黨、誇誇其談的各類政綱、堆積如山的小冊子,還有精妙的諷刺佔據了。

各種黨報都在敦促自己的讀者儘快行動,帶著官方身份證明檔前往當地政府。人們可以在那裡得到投票人身份確認卡(德語稱之為legitimation),投票結束後他們需要把身份確認卡留在身邊備用,以防自己所在地區的選舉時間延長。直到最後一刻,各個黨派都還在警告自己的選民不要相信敵對黨派的巧言詭辯。基督教社會聯盟的報紙還懇求格拉茨和林茲的選員們在選舉結束前,都持續不斷地在所有選區的街道和街坊之間造勢。在切爾諾夫策,資產階級的各個民族主義黨派,它們的成員是德意志人、羅馬尼亞人、烏克蘭人以及波蘭人,這些黨派將它們所代表的社群集中起來,試圖推翻當前執政的社會黨。佩爾圖的斯洛文尼亞語報刊Stajerc向讀者們呼籲:“農民們!工人們!還有手工藝人們!去投票吧!”同時要求他們團結一致,支援它在南施蒂利亞支持的候選人。

選情預測人和候選人往往喜歡誇大選舉中的政治風險。回顧過去,1911年選舉所冒的風險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不過地區報紙的報導所表現出的興奮程度,以及選舉日的高投票率反映出選民們參與投票活動的重要性。一份社會民主黨的報紙抓住了這個重要性的本質:“當你把屬於自己的一票放進投票箱時,你就決定了自己未來的命運。”

就在奧匈帝國人蜂擁前往投票地點決定他們自己的命運時,這些人也很清楚地知道他們同時還決定了這個帝國的命運。投票結束後次日,全國的報紙讀者們震驚地發現,他們之中有些人甚至為了前往投票付出了極高的代價。就在投票當天,加利西亞的產油重鎮德羅霍貝奇發生了大屠殺。一批猶太人和說魯塞尼亞語(或者烏克蘭語)的人聚集在城鎮廣場上,決心在激烈的議會競選即將結束時行使他們的投票權。他們中很多人有充分的理由擔憂地方當局會試圖操縱選舉,偏袒目前在職的南森·洛文斯坦(Nathan Lowenstein),並阻止他們投票給自己中意的候選人——猶太複國主義者葛森·齊珀(Gershon Zipper)。洛文斯坦是這座城鎮中猶太裔政治掮客和波蘭人結社中的保守派精英看中的候選人,而這些精英就是奧匈帝國加利西亞州的實際統治者。

為了這一次選舉,鎮上的實權派大人物們只設立了一個投票站,供全鎮將近8000名潛在選民使用。投票日這一天,本地員警封鎖了投票站,只允許洛文斯坦的支持者們入內投票。這一來,當地的店主們就遭了殃,他們原本期待著群聚歡慶的投票者們帶來好生意,結果越來越憤怒的暴民砸碎了店鋪的窗戶,造成了連帶破壞。於是在下午,當權者們招來普熱梅希爾要塞附近的熱舒夫駐防部隊,鼓動他們向人群開火。總共有26人當場死亡,其中包括老弱婦孺。之後該事件的調查員們發現大多數死者都是背部中彈,他們推測這些人是在逃離軍隊追擊的時候被槍擊身亡。

這個令人不安的可怕故事不僅僅說明了在一個全民動員起來投票的年代,地方上的政治權威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勢有多麼不遺餘力。同時,我們還可以從這個故事中讀出一些其他的東西,在這樣一座遠離維也納和布達佩斯的工業城鎮,居民們在政治上和情感上都和他們的帝國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而這只不過是1907年奧匈帝國承認男性公民普選權以來的第二次選舉,亦是自1897年開始授予無產的男性公民選舉權之後的第三次選舉。正因為上述的這些原因,人們將這艱難奮鬥得來的投票權看得和生命一樣重要。在這個時期,加利西亞的選舉因其腐敗而臭名昭著。因此德羅霍貝奇的居民很清楚,掌控城鎮的權貴們一定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操控選舉的結果。然而即便如此,鎮上屬於不同民族、擁有不同宗教信仰、說著不同語言的工人階層依然決定投票給他們一致同意的候選人。猶太複國主義者和魯塞尼亞農民看上去似乎不可能成為同盟,尤其在奧匈帝國內,這兩個群體因為民族和宗教上的衝突常常爭鬥不休。然而這兩群人都十分關心在遙遠的維也納舉行的國會選舉,哪怕維也納的國會對他們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還不如位於利沃夫的加利西亞政府,以及政府在德羅霍貝奇當地的代理人。那麼為什麼德羅霍貝奇的居民們願意從象徵性和實際的角度冒這麼大的風險?關於哈布斯堡王朝以及它的機制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這場悲劇又能告訴我們什麼?

對很多奧匈帝國人來說,帝國是一個象徵性權力與實權的替代性來源。它的權力或許不能超越地方貴族精英,但至少可以削弱、緩和他們的權勢。舉例來說,當猶太複國主義者和魯塞尼亞的政治領袖向維也納的內政大臣投訴地方在選舉活動的腐敗行為時,即便維也納方面不能完全整頓地方政治現狀中本質性的不公,投訴者仍然得到了一些法律上的救濟。而在619日,德羅霍貝奇的居民們正是使用了帝國賦予他們的投票權利,把它作為一個小小的支點,去“撬動”、去對抗被認為是本地的壓迫者的那些人。

……

20世紀90年代以來,研究哈布斯堡王朝的歷史學家們常常處在歐洲歷史學家的前列,開發出各種文化的、跨國界的或者比較的方法,挑戰傳統上構建了東西歐對抗這一最根深蒂固的二元概念,例如公民國族意識和民族國族意識、發達和落後、民主和專制、民族同一性和民族多元化。當使用從地方社會中得到的證據來驗證這些假定的對立時,它們大多數是不成立的。如今,哈布斯堡史的研究領域已經成為引人注目的創造與革新之地。

研究哈布斯堡君主政體的歷史學家們事實上教給研究歐洲其他領域的同僚們很多,包括如何思考民族主義、多語言政策、對國家的漠視以及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對帝國和國家的分類方式。不過奇怪的是,仍然有一些歷史學家或者編輯群體還在關注帝國本身,而不是在地區發展軌道中作為推動力量的各個民族,並且撰寫這方面有著更廣闊敘事角度的歷史作品。在引人注目的《哈布斯堡王朝:1848—1918》皇皇巨著中,有幾卷來自奧地利科學院的作品,通過民族分類組織並建構它們的議題。他們當然有充分的理由繼續堅持這樣一個計畫。直到最近,歐美的歷史研究與訓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由民族學派組織,使得要為一個大型集體項目設想一個有效率的替代模型變得十分困難。。。

本書要求歷史學家們通過將帝國的共同經歷放在顯著的位置,把哈布斯堡王朝看作歷史調查的一個主題。它調查了從18世紀晚期到20世紀的最初10年,帝國共用的制度、行政實踐和文化計畫協助塑造帝國各個區域內的地方社會的方式。它審視了這些集體性的因素是怎樣跨越語言、信仰和地域的差別與時間界限,給全帝國的國民們帶來共同的經歷與體驗。即便是哈布斯堡王朝於191811月不復存在之後,帝國習俗中的大眾元素仍然塑造了人們對福利制度、徵兵制或者政治生活應當如何運作的問題等諸多方面的想像。哈布斯堡王朝之後的國家中,傑出的民族主義政治家們也都曾作為帝國政策重要參與者,受到他們成長時期的經歷的深遠影響,從捷克斯洛伐克的湯瑪斯·馬薩里克(Thomas Masaryk1850—1937)、義大利的阿爾契德·加斯貝利(Alcide De Gasperi1881—1954)到南斯拉夫的安東·柯洛舍茨(Anton Korosec1872—1940),無一例外。他們往往將熟悉的法律、習慣和制度應用到他們新創立的國家中,而與此同時,這些政治家嚴正拒絕帝國的遺產,認為它與民主制度和民族自決格格不入。

當我們將觀察的鏡頭從今日佔據了中歐和東歐地圖的眾多民族國家轉向遠方作為本書主題的哈布斯堡王朝時,我們急需一種新的大眾敘事角度,以其為中心來組織我們的研究發現。我們不需要單一的敘述視角,而是需要大量可供選擇的故事,作為我們整理集結過去幾十年傑出研究作品時的輔助部分。假如我們回過頭去尋求那些與新的作品相抵觸的基本敘事,我們就不能繼續要求讀者閱讀並從中獲益。我希望通過本書,能夠為讀者提供一系列可以選擇的敘事角度,可以圍繞著它們來整理我們不斷變化更新的研究領域。

目次

引 言

本書講述了從18世紀至“一戰”,哈布斯堡王朝建立一個統一的、一體化的帝國的種種努力,以及歐洲中部數不勝數的群體與這些行為產生的聯繫。

第一章 誕生於偶然的帝國

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正在形成的國家,是個人或大眾身份認同的一個物件。

第二章 臣仆與公民,帝國和祖國(1780—1815年)

瑪麗婭·特蕾莎將一顆至關重要的改革種子親手播種入土,然後它在她的兒子和孫子手上結出了累累碩果。

第三章 矛盾的帝國(1815—1848年)

對逐漸建立起來的中產階級社會而言,帝國往往成為某些可能性的象徵。而另一方面,對各州的貴族們,尤其是匈牙利的貴族,從帝國部分的退讓中得到了好處,於是他們重新開始主張自己的傳統權利。

第四章 帝國誰屬?1848—1849 年革命

1848 年春,當歐洲大陸爆發一連串革命時,奧地利的活動家們亦冒著被迫害和流血的危險,努力實現他們復興帝國的目標。

第五章 世紀中的現代化:一個自由帝國的出現

在這些年中,締造了自由主義帝國的人們在充滿活力的改革和獨裁控制之間保持著平衡。

第六章 文化之戰與為文化而戰

從1867年到帝國覆滅,奧匈帝國各種政治立場的擁護者們逐漸用針對所有人的廣泛文化訴求,來使他們的要求、提議與計畫合理化。

第七章 尋常的帝國,我們的帝國(1880—1914年)

從19世紀80年代到1914年,奧匈帝國的國民的日常生活,與帝國產生了比過去任何時候都緊密強烈的聯繫……而這個帝國,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第八章 戰爭與徹底的國家建構(1914—1925年)

戰爭依然不是那根壓斷一個正在衰弱帝國脊樑的最後一根稻草。它也沒有加速帝國無法避免的崩潰趨勢。不過迄今為止,戰爭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它們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就令奧匈帝國的崩潰不但成為可能,而且即將成為現實。

尾 聲 新的帝國

哈布斯堡家族從此再也不是中歐的統治者。他們的帝國是第一個從歐洲地圖上消失的大陸帝國,哈布斯堡王朝昔日的領土被3個新生國家和4個已經存在的國家所分割,所有這7個國家都把它們自己視作民族國家。

注 釋

關於地名和人名

致 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