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敦克爾克奇蹟
滿額折

敦克爾克奇蹟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人類戰爭史上的不朽時刻、納粹帝國毀滅的開始。
史上最成功撤退行動,英軍由敗轉勝的重要轉捩點。

※ 絕版經典再現 ※
經典戰役,經典作品。
首次以日記書寫方式,紀錄關鍵十天的歷史經典戰役。

希特勒的敗相不是在諾曼第,而是在敦克爾克就已出現。
敦克爾克保存了英法36萬大軍,日後才能反攻歐洲。

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事件可以與敦克爾克相比,
在短短十天的行動,就能造成世界歷史潮流的改觀。

這是一個危急的時刻。希特勒的軍隊在1940年夏季以3週時間,取得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在4年之內都無法取得的成果——擊潰法國並重挫不列顛。對於頑強抵抗納粹德國威脅的士兵來說,大災難的到來已是隱約可見。奧地利、捷克斯拉夫、波蘭、丹麥、荷蘭,以及盧森堡早已落入希特勒的手中。比利時大多數的地區已遭到德軍的蹂躪,正面臨著即將投降的危機。同樣地挪威也將臣服於德軍,即使是一向高傲的法國也正準備和德國簽定喪權辱國的投降條約。

德軍攻勢犀利的閃擊戰,橫掃與佔領西歐絕大部分的土地,英國遠征軍撤退的腳步比不上德軍的進攻速度,最後在德軍三面包圍的情況下,英軍困在法國這個從此留名戰史的港市——敦克爾克。

英國政府迅速擬定各種計劃,試圖解救一些被困在法國的英國遠征軍。英國的大小船艇集結起來、橫渡英吉利海峽,盡可能地將部隊從敦克爾克運返英國。可是,德軍的轟炸機早已接連幾天爆破敦克爾克的港口設施,幾乎無法再使用了。而一再地向前逼進的德軍地面部隊距離敦克爾克已不過數哩之遙。即使是英國高層最為樂觀的人士,也都認為此次撤退行動絕無成功的可能。

敦克爾克是英法聯軍二戰初期逃離歐陸戰場的唯一港口,英國若不能將英國遠征軍給救回,將面臨沒有軍隊可防守希特勒渡海進攻的部隊,英倫三島將成為不設防的戰線。就在快要殲滅英軍的這一瞬間,希特勒下達令人不解、至今依然是二戰史上一個難解之謎的命令——德軍裝甲部隊在敦克爾克周邊暫時停止前進。這個關鍵命令從此改變英國以及同盟國的命運。

戰略歷史學家李德哈特認為:「正是由於希特勒的猶豫不決,使得英國在這歷史的關鍵時刻得以死裡逃生。」英國首相邱吉爾說:「我們必須極其留心,不能為這次的撤退增添勝利的色彩,戰爭不是靠撤退來取勝的。……德國人拚命想擊沉海面上數千艘滿載戰士的船隻,但他們被擊退了,他們遭到了挫敗,我們撤出了遠征軍!」

這場死裡逃生的戰役,使得人們形容難以置信的奇蹟時就會用到「敦克爾克」,就如同形容大挫敗會使用「滑鐵盧」一樣。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事件可以與敦克爾克相比,在短短十天之內的行動從此改變世界歷史的發展潮流,敦克爾克可以說是極為罕見的特殊個案。

這是一本經典的敦克爾克戰役作品,不但重現當時危急的情況,也是首次以逐日敘述的方式,把那關鍵十天的歷史,以一天接一天的方式紀錄下來,使得後世可以清楚明瞭知道「敦克爾克奇蹟」是如何發生的。書本描述的情節從英軍的措手不及、驚恐、出逃到如釋重負,過程的轉折也可以看到歷史的發展潮流的轉向。同時,本書還以此次戰役的發展對政治態勢所造成的重大影響有深入討論,是當時所少見的著作。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諾曼‧格爾伯(Norman Gelb)
1929年生於紐約,長期在歐洲生活、工作,居住在英國倫敦。著作包括有《戰時將帥:艾森豪與蒙哥馬利》、《柏林圍牆》、《緊急起飛:不列顛空戰的故事》、《決死的冒險》等。

譯者簡介 張佩傑
輔仁大學英文學士,中山大學外文碩士,現任大學英文講師。

名人/編輯推薦

諾曼‧格爾伯在本書,展現出他專注於研究單一作戰計畫或戰役所取得的豐碩成就……本書精彩絕倫,具有實戰的冒險歷程,同時也是具備教育意義的現代歷史教訓。
約翰‧李曼(John Lehman),前美國海軍部長

目次

【第一篇】
敦克爾克
序幕
戰爭
突破
混亂

【第二篇】
第一天 五月二十六日,星期一
第二天 前景堪憂
第三天 漫長的撤退
第四天 穿越鬼門關
第五天 迷你大艦隊
第六天 全民皆知
第七天 空中的致命攻擊
第八天 遭挫的希望
第九天 救出法軍
第十天 行動中止
尾聲
結語
謝誌

書摘/試閱

【第一篇】
敦克爾克

一九四○年五月十日破曉時刻,納粹德國的軍隊迅速地從其鄰近國家的邊界展開一場征服西歐的長征。德軍在一支可怕的坦克龐大先鋒部隊的領軍以及有史以來攻擊性威力最強的軍機大力支援下,準備完成二、三十年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未能達成的使命——擊潰法國並重挫不列顛。
雖然同盟國的防衛部隊已做好將被攻擊的準備,但不論在武力、戰略的運用等方面都明顯地不如德軍,因而在遭到一番猛攻之後,很快地就崩潰了。在不到三個星期當中,阿道夫‧希特勒這位喪心病狂且意識型態相當濃烈的德國獨裁者達成了現代史上最為不凡的軍事勝利。不僅原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不屈不撓的戰鬥部隊——法軍處於全面崩潰的危機,就連派遣到法國協助阻撓德軍的英國遠征軍(British Expeditionary Force, BEF),也受困在法國西北海岸的敦克爾克。
對於頑強抵抗納粹德軍威脅的部隊來說,大災難的到來已是隱約可見。奧地利、捷克斯拉夫、波蘭、丹麥、荷蘭,以及盧森堡早已落入希特勒的手中。比利時大多數的地區已遭到德軍的蹂躪,正面臨著即將投降的危機。同樣地挪威也將臣服於德軍,即使是一向高傲的法國也正準備和德國簽定喪權辱國的投降條約。
倫敦的政府官員和軍事將領不但對於橫掃法國北部的德軍之速捷和大範圍之攻擊感到震驚,而且也對於英國遠征軍在絲毫沒有預警但卻突然遭受極度危難的情形感到憂心不已。英國遠征軍涵括了英國所有可立即作戰的部隊、訓練幹部,以及經驗豐富的軍官。當他們瞭解到英國遠征軍陷於「前有追兵,後有大海」,而且幾乎不可能突破的境地時,都極為震驚。雖然戰爭才展開不久,但英國卻將面臨沒有軍隊可供運用的窘境。
英國政府已願意接受此一殘酷的事實——英軍所有的重武器裝備是注定要遭到完全毀損的噩運了。雖然如此,英國政府還是迅速地擬定各種計劃,試圖解救一些被困在法國的英國遠征軍。英國的大小型船隻集結起來並橫渡英吉利海峽,以便盡可能地將部隊從敦克爾克運抵英格蘭。可是,德軍的轟炸機早已接連幾天轟炸敦克爾克的港口設施,使那些設施幾乎再也無法使用。而一再地向前逼進的德軍地面部隊距離敦克爾克已不過數哩之遙。即使是英軍領導階層最為樂觀的人士也都認為此次撤退行動絕無成功的可能。英方人士認為,在德軍的圍攻行動展開之前,至多能解救出極少數的人,而根據他們的估計,大約是十分之一,也就是三萬名士兵。至於一些資深的英軍軍官則認為,事實上,沒有任何一位士兵能從德軍的圍攻中逃脫出來。
為在歐陸作戰的英軍禱告的全國禱告日已選定日期舉行,聽到消息的英國遠征軍官兵因此推論,他們早就被認定必會戰死。一些政府官員建議應讓英國大眾(早前有嚴格的新聞管制)先了解狀況,一旦最壞情況出現時,不會過於震驚。
很多人相信德軍將會入侵不列顛,而那些早已知曉英國遠征軍困境的人則擔心英國將無可用之兵來驅退德軍。溫斯頓‧邱吉爾——被任命為新首相,他在被任命時曾被倫敦的許多老一輩的保守份子斥為政治的門外漢,因而不適合擔任首相的職務——則向下議院提出預警,必須鼓起勇氣來接收「悲慘且沉重的消息」。
有些人認為那些消息過於悲慘和沉重,將令人無法承受。資淺的內閣成員哈洛德‧尼古森(Harold Nicolson)和他的作家妻子維塔‧莎克維爾威斯特(Vita Sackville-West)曾經考慮過要自殺。資深的外交部官員亞歷山大‧凱德肯爵士(Sir Alexander Cadogan)並沒有如同常人般地陷入愁雲慘霧的情緒當中,但他也相當沮喪,以致於在日記中記載著:「假如希特勒統治英國的話,那我應該會把死亡列為最先考慮的事項。」由於英方擔心置身在敦克爾克的英軍命運,有一位資深的內閣部長;他對於邱吉爾不惜任何代價也要作戰到底的決心感到相當憤怒,呼籲必須採取行動確保能和德國獨裁者達成「體面」的和平條款,讓希特勒重新展開征服行動之前,就先取得對在歐洲的勝果。
接下來所發生的,對於直接牽涉其中的國家和軍隊產生了極大的衝擊。有許多事情是必須在敦克爾克裁定的,但沒有立即這麼做。最後決定戰爭結果的兩個國家受到非常深遠的影響。美國政府因而相信,由於英國已陷入極大的困境當中,這使得英國政府終究會臣服於希特勒並且指揮倫敦當局。華府持續遭到上升的壓力——假如英國在已沒有可用之兵而且將被迫臣服於希特勒的情形之下,美國不應再坐視納粹德國掌控整個歐洲而不採取與之對抗的行動。不過,美國政府不但沒有立即運送軍需補給品給陷於掙扎狀況中的西方民主國家,反而準備派遣為數眾多的美軍部隊前往拉丁美洲,因為,美國政府一直堅信,希特勒在征服西半球並在歐洲獲致勝果之後,一定會隨之計劃攻打拉丁美洲。同時,美國政府也認真地考慮,是否應該為了美國國家的安全著想,而兼併英屬西印度群島。
至於在莫斯科的蘇聯政府官員也焦慮不安地觀看戰局的發展。由於蘇軍必須執行其統治者約瑟夫‧史達林在整肅軍官叛變行動中逮捕或槍殺的任務,因而使得紅軍無法有所行動。雖然史達林在一年前曾和希特勒簽定互不侵犯條約,但納粹德國的元首仍然不斷地重申,摧毀共產政權以及征服蘇聯是他首要的目標之一。由於法國已瀕臨崩潰的地步,假如英國也遭到挫敗,那將沒有對手可以牽制住希特勒不把其注意力轉移到東線。
因此,敦克爾克的撤退行動就顯現出多重面向。若從整個撤退行動的核心來說,這是一個大規模逃離圍攻的行動;行動的結果也把原本對英國軍隊大規模失敗的結果,轉變成德國軍隊的災難,從而使其陷入似乎走向終結的陷阱。
它也是一個把龐大英軍擊敗並迫使其陷入絕境的德軍勝利轉變成將遭受大災難的部隊之撤退行動。同時,這也是一個不朽的海軍救援行動,在此一立即下令展開的救援行動當中,不但對於所將遭遇到的對手所知有限,而且事實上也根本沒有救援成功的機會,但最後卻達成了救援的目的。就個人的層面來說,這是一個充滿了對比的撤退行動——澄澈和混淆之比,真正的膽識和深沉的沮喪之比,非凡的機敏和顯著的無能之比,無我的同袍之愛和盲目的驚惶失措之比等,所有在求生存過程中出現過的元素都包含其中。
本書在接下來的篇幅當中,也將詳加說明整個撤退行動的經過。而在敘述始末當中,吾人將發現,許多該學卻未學到的教訓,該注意卻被忽略的警訊,以及該避免卻又讓其發生的錯誤重複不斷地出現。此外,吾人也將發現,由於政府和將領們的錯誤決策,幾乎使其步入人類史上最大的災難之路,而要是沒有那十天的敦克爾克大撤退,或是大撤退未能成功的話,那勢必將演變成更大的災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