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滿額折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筆紙中國畫(修訂版)

定  價:NT$ 1030 元
優惠價:90927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02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2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以新鮮的圖文演繹中國繪畫,

以嶄新的觀點講解中國藝術的意義和價值。

這書介紹傳統中國繪畫,卻非採用傳統進路。本書從介紹中國畫的工具──紙、筆、墨;再由工具的運用來展示技藝──用筆、用墨,並解構中國畫如何運用空白及獨特的透視觀點來經營構圖佈局;繼而由技藝的發揮進入藝術家的精神世界──氣韻,意境,文人詩書畫的結合。如此這般,由繪畫的物質層面逐步上升到精神境界,融合了創作技法、藝術理論、美學評鑑、繪畫歷史等各方面的知識,具體展現出傳統中國繪畫的藝術。作者以活潑的筆調、創意的繪圖,輔以大眾較為熟悉的西方藝術觀念和技法作為參照,將一般人認為深奧、隱晦的中國繪畫藝術講解得趣味紛呈,精彩活現。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psiNMAU0m3Q

由香港藝術館、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共同策劃的「竹都好有趣」展覽所提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bOJl_PcQfg

作者簡介

趙廣超
生於香港,早年留學法國,一九九〇年代回港從事藝術及設計教育工作,二〇〇一年成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曾任多項國家級藝術文化研究的顧問,獲獎無數,出版著作包括:《不只中國木建築》、《筆記〈清明上河圖〉》、《大紫禁城》及《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叢書等。

【序】我叫做江行初雪

人物:

我是一段可以捲起來的初冬;趙幹是五代南唐的宮廷畫家。

李煜是南唐的最後一代君主;嚴嵩是明代權傾一時的宰相。

 

我本來是趙幹心裏的一陣蒼茫清冷,後來化作一場初冬新雪,落在一幅長卷上。

畫家在我身上用白粉輕輕彈出陣陣雪花,灑落在一叢叢要挺過寒冬的蘆荻、細翻如鱗的水紋,和瑟縮走向殘唐五代的行人身上。

是那個帶着憂鬱氣質的文人,把我看了又看,然後拿起筆來告訴我,我的名字叫做《江行初雪》。罕有地,我成為了一場有名有姓的初雪。

這個終日在小橋欄杆之間徘徊的多情文人叫做李煜,居然是個皇帝。「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後主流向最後的歲月,我則流入趙宋的內府,幾百年來,我還清楚記得這個皇帝在夜裏挑燈和我相對嘆息的臉容。

我一直都搞不清楚,為何他們叫做皇帝。李煜是個數不清「有幾多愁」的文人,趙宋皇宮裏的徽宗皇帝有時候是個道士,更多時候是個藝術家,終日在花園裏和一大群畫家對着花樹、石頭指指點點,研究孔雀的站姿……

我更不明白為何每一個改朝換代的帝王,殺紅了眼之後,還可以剩下一個溫柔的眼神來欣賞我這點「平靜」。

朝代換來換去,這江上的漁民還不是一樣地顫抖。

我和徽宗皇帝在靖康年間一起落在姓完顏的金國皇府裏,輾轉又拱手讓與作風粗豪的蒙古皇朝。

漢人的皇帝對漢文化的情感並不一定比外族的皇帝深,要不然我好好的在朱明的大內禁中,獃到嘉靖年間忽地裏就流落民間。

要不然我就不會落在那個叫做嚴嵩的大官手上,他殺人不比任何一個改朝換代的皇帝多,歷史可大肆數落一番。

對於一個壞透了的官,在藝術上當然要劃清界線。

所以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就乾脆把嚴嵩蓋在我引首黃綾隔水上的印章抽換掉,然後照例興致勃勃地題下長詩。

嚴嵩有多壞我不知道,只知道乾隆皇帝「幹掉」嚴嵩的印章時,連金章宗當年七個璽印中的兩個也割掉一半,大家仔細一點留意,就會看到我身上「明昌」及「明昌寶玩」兩印有半邊其實是用朱筆補描上去的。

我歷劫滄桑,且「動過手術」,滿以為可以安定下來,休養生息。卻又傳來炮聲隆隆,來了這些聯軍,又來那些聯軍。亂哄哄的,最是「倉惶辭廟日」,我見到的第一個皇帝李後主「揮淚對宮娥」;我見到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偷偷挾着一批書畫告別紫禁城,從此一件件的流落散失。

好的事,總難逃人幹的「好事」。今天大家能見到我,是大家走運,也是我自己咬着牙關,掙扎下來的。

這裏是金陵,我叫做《江行初雪》,下了超過一千年,雪花已不可辨,變成一個個紅彤彤的印章。

江行初雪(李後主代行)二〇〇三年

 

後記

幾年來,每個晚上我幾乎都是在電腦屏幕上將畫跡從歲月中「選」(Select)出來,讓自己,也希望讓大家可以在一團團古老的色調中看到那動人的手跡。我受早年藝術訓練的影響,在編排上每一個不符合古代大師創作意圖的地方,都應該是我自己的責任。

幾年下來,結論當然是假如不認真在水墨、毛筆和紙絹上用功,我將永遠體會不到這種衍生於工具的奇妙藝術。我和大多數現代人一樣,一直以「工具只是工具」來看工具,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才開始明白到「工具的尊嚴」這個簡單的道理。中國藝術其中一個最偉大的內涵,也許不盡在水墨、毛筆和紙絹,而是尊重工具的精神。這是外行人看中國藝術最大的收穫。

於是我又想起錢鍾書先生曾經引用聖佩韋(Sainte-Beuve)的說話:

「儘管一個人要推開自己所處的時代,依然和它接觸,而且接觸得很着實。」

我算是很有福氣,可以在着實地接觸現代電子科技中,着實地接近過去每一位大師。縱然所能夠接觸的只是表面的層次,也發覺兩者都教人捨不得推開。

 

趙廣超 二〇〇三年春天

 

修訂版後記

二〇一六年十月初我在韓國坡州圖書獎的簡短謝辭中提到:

「小時候所閱讀的主要是文字書籍,文字一直給予我想像的養份。長大之後所受的視覺藝術訓練,又誘發我在圖像的想像中尋求文字的依據。書、畫之間的奇妙關係,在傳統的文化藝術中早已取得後世難以企及的鉅大成就。我們所能做到的是朝着這方向,一點點、一步步地重新努力。」

的確,二〇〇二年夏季的某個下午,我在香港藝術館虛白齋書畫館看畫時,隨興地用化學毛筆在小本子上臨摹明代大師的墨跡。不過一、兩分鐘,仿佛便攀上與古人把臂散舟江湖的意境。當時我又回到一座「米蘭大教堂」與一間「明代的小草寮」到底孰優孰劣的外行矛盾上。自己到底是「學貫東西」還是「不是東西」?結果,我只能做的是一點點地重新學習看一幅中國畫的旅程。

  當日的小船一直飄浮在《筆紙中國畫》的封面上,十多年過去了,仍然在警惕着我。

 

趙廣超 二〇一六年初冬

目次

我叫做江行初雪

 

第一章 耳鑑‧眾山皆響

第二章 春天‧風格

第三章 有這麼的一條線

第四章 有這麼的一枝筆

第五章 甚麼人在議論紛紛‧說《六法》

第六章 看得見的氣‧看不見的韻

第七章 墨水和水墨‧紙

第八章 山水工程(有)

第九章 甚麼意境

第十章 真相大白

第十一章 山水工程(無)

第十二章 幾個文人和幾幅文人畫

第十三章 寫字

第十四章 一天‧五百件

第十五章 個個都有點憂鬱

第十六章 文質彬彬趙孟頫‧七八九十徐文長

後記

修訂版後記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耳鑑‧眾山皆響

中國繪畫自魏晉時代開始成為一門可供獨立欣賞的藝術,畫的和看的都紛紛寫下心得(最早的畫論和鑑賞指南就是這時候出現的)。

風氣一開,文人倘若不搞點鑑賞與收藏,則無望成為雅士。個個都要「盡數風流」,於是乎大家者頁頁風流,小家者鬧劇連篇。

中國第一部系統完備的繪畫史《歷代名畫記》中,就以「吠聲」來嘲諷當時的評論家大都只曉得人云亦云;而買家則豎起耳朵,到處打聽哪一件作品是出自哪一位大師手筆,然後胡亂起哄、胡亂讚歎、胡亂爭購。甚麼都不怕,就怕雅在別人之後。

到了宋代,疆土縱然侷促,經濟卻是空前的蓬勃。講求精緻生活的文人,書齋裏自然「雅品紛陳」,紙筆墨硯,只玩不用者,所在多有。此時鑑賞之風越發邪門,有認為畫面上水紋浪翻,用手撫摸,凡波頭起伏凹凸者,即為妙品。

藝術高度變成「厚度」,連「無窮出清新」的蘇東坡亦大大吃不消,慨歎:

「然其品格,特與印板水紙爭工拙於毫釐間耳。」(《蘇東坡全集.書蒲永升畫後》)

「耳鑑家」毛手毛腳,又捏又搓,看不過眼的都義憤填胸,直罵這些傢伙,簡直是在「揣骨」。

話說得再刻薄,「按摩派」掩耳勿聽,依舊矢志不移,名畫注定受劫。往後徽宗皇帝以生漆點睛,畫的鳥兒水靈可愛,若非珍藏大內,小鳥定然慘遭輕薄。

「宋徽宗皇帝畫翎毛多以生漆點睛,隱然豆許,高出紙素,幾欲活動,眾史莫能也。」(《畫繼》)

中國文化每佔風流之先,早在唐代長安,開封(汴京)和杭州等都城,已出現書畫經紀行業──牙儈,提供介紹、估價、鑑賞、促銷的服務。既然有價,難免「作假」,名畫翻造比任何民族都蓬勃。

北宋大書畫家兼收藏家米芾,酷愛五代李成畫跡,曾經遺憾地認為「李成真見兩本,偽見三百本。」自己卻每見佳作,就以「且借來看幾天」為藉口,然後動工臨摹,將膺品掉包歸還物主。「賊」得甚雅,竟成一時美談。

米芾技高,翻造幾可亂真,自己卻沒有可靠的真跡留傳,自然輪到別人來作偽了!

據載明代吳門畫派宗師沈周,忝為謙謙君子,首先在作品上說明是仿古代大師筆意。沈周性情敦厚,別人偽作他的手跡,拿去讓他落款,他也照簽如儀,「文人」得沒話說。據說他早上剛完成一幅作品,未及中午已有「翻版」出現,到了傍晚竟有十多個拷貝在市場兜售。行情看漲,雅俗共「翻」,鑑賞家欣然「引頸就戮」。沈周的學生文徵明,更以「定為生計所逼」為偽作者開脫。知識產權下放,市場更大,作偽事業,惠及整個坊里鄉親,「吳人賴以存活者甚眾」。

董其昌比文徵明精明,索性組織班子,別人生產,由他署名,實行藝術與經濟雙贏。大家要鑑定,他便是權威。都說,明代作風非常現代。

唯雅最大,自然出盡法寶。仿作者不乏高手,「畫格高」不一定品格便高,只苦了後來的鑑定專家。也嘆今人面對滑溜溜的印刷品,縱要動手揣之,又豈如往昔般痛快。

幸而社會進步,在今天專門的鑑定已有博物館代勞,昔日的「耳鑑」在今天也成為了一樁名符其實的雅事──「聆聽專家意見」。

看一幅畫、聽一幅畫和摸一幅畫都各有市場。

從來藝術都不怕附庸風雅,就怕大家寥落無聲。

難得有人肯張羅,有人願意傾耳聽……

自然,山水,有清音。

 

眾山皆響

旅行,總會有個「帶些甚麼」回家的念頭,從小小的記念品到幾十噸的紀念碑,只要搬得動,就照搬如儀。

六百年前,意大利佛羅倫斯的建築師們旅行到羅馬,一下子就被當地的壯麗建築藝術所吸引。

可以「帶回家」就好了……建築師們對着羅馬城苦苦思量,最後居然真箇將要帶的都帶回家去。他們的搬運工具是圓規角尺,搬運的方法叫做「透視」。

再上溯約一千年,是中國的南北朝。當時有個琴棋書畫無一不精的讀書人宗炳,他像古代那些高姿態的知識分子一樣,只讀詩書不問功名,一生就與妻子挽手雲遊天下名山大川,遣興江湖。直至年老患病,不堪勞累,才返回故鄉。

宗炳整天獃在家裏,熬不過遊興,嘆一聲:「噫……老病俱至,名山恐難遍遊,唯當澄懷觀道,臥以遊之。」於是就動筆將歷來旅行所見的秀麗山川畫出來,掛在四周牆壁欣賞。

如此,一直作為人物故事背景的風景畫,就在「噫……」聲中走到幕前。

只是江山萬里,未必處處都動人;四季山林也各有姿色,有限的四堵牆壁,並不能滿足畫家那種充滿道家色彩的逍遙情懷。於是畫幅內的景致就順着畫家的情懷,從這一條溪澗「化入」,在那一群山巒「切出」的濃縮意象。正如古希臘的哲人所說﹕「悲劇(創作)比歷史(事件)更加真實。」一幅山水畫往往不是某一處特定的山水,而是像現代電影的蒙太奇般,剪接整理出比每一處山水更加山水的山水。

宗老先生暢快神遊之餘,更拿出弦琴彈奏,直要將……

一顆心、兩隻手和掛在四周牆壁上的山川……一起響亮起來。

「欲令眾山皆響。」

藝術家分明是將山水的線條像琴弦般撥弄。

這時候大約是公元五世紀。山水有清音,中國第一代山水畫家已在聆聽迴盪在大自然的音韻。

畫家本質上既是讀書人,又是詩人,隨時以閱讀一篇文章的心態來欣賞自然,以詩人的眼睛去寫一幅畫,用畫家的情感來表現一首詩。一幅可以走進去的畫和一首可以住在裏面的詩,最自然不過。

明代畫家周臣被問及何以作品比他的學生唐寅遜色,周臣答曰:

「只欠唐生胸中三千卷書耳。」

沒有比讀書更重要的了,假如大家狠心要將文人給拋棄。

噫……眾山皆響,則為挽歌。

宗炳,字少文(375-443),南陽涅陽人也,妙善琴書圖畫,精於言理,每遊山水往輒忘歸。元嘉中頻徵不應,凡所遊履,皆圖之於室,謂之撫琴操,欲令眾山皆響。(《庾元威論書》)

宗炳並非只顧消遣,中國第一篇進行視覺分析的山水畫論《畫山水序》便是他所寫下的。裏面所談到山水寫生方式以及如何在小小的絹素上表現千山萬水、近大遠小的透視概念,和一千年後佛羅倫斯的建築師基本相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927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