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聖經的故事【暢銷百年紀念版】
滿額折

聖經的故事【暢銷百年紀念版】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040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全球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典籍《聖經》 ft. 美國暢銷作家房龍
深植千年西方文明的核心內涵 化作可口故事 無負擔秒懂
暢銷全球逾百年 多達26種語言版本 
《魔戒》譯者鄧嘉宛傾力之作 21世紀全新權威校訂版

《聖經》,一部人類史上印過最多次的書
引用典故縱橫跨界 文學、社會學、科學等無所不在
暢銷作家房龍 以精湛的說故事技巧、輕鬆易懂的插圖
將《聖經》化成引人入勝的圖文故事
《舊約》道出了猶太人千年流離失所的歷史
《新約》講述了拿撒勒村一個單純木匠,成為眾人信仰的一生
影響西方文明五千年的歷史典故 完全掌握

★房龍親筆插圖近兩百幅,完全收錄。
★猶太人古代勢力圖、遷徙圖重點整理,不再迷失在兩河流域。
★人物關係表一點就通,哥哥嬸嬸阿公表哥外甥都難不倒你。

房龍的筆,有一種魔力……是將文學家的手法,拿來用以講述科學……無論大人小孩,讀他書的人,都覺得娓娓忘倦了。──中國近代文學家 郁達夫

為什麼偷嘗禁果要被逐出伊甸園?
歷史上第一位殺人犯改隱為何殺了親兄弟亞伯?
約櫃又是怎麼回事?為何上戰場帶著它就無往不利?
為何猶太人流離失所?流奶與蜜之地又在哪裡?
以小小身軀擊敗巨人的大衛王,為何曾四處逃竄?
彌賽亞就是耶穌嗎?

《聖經的故事》是房龍的代表作,出版後銷量高達上千萬冊。他按照《聖經》的章節排序,將《舊約》與《新約》中的故事用通俗有趣的寫作手法,轉換為概略簡要的「聖經故事」,不僅保留了《聖經》原典的精神,也使讀者輕鬆進入《聖經》世界。房龍用樸素睿智的語言講述古老故事的同時,也演繹出了《聖經》故事背後浩瀚的人類歷史。如此博大神秘的《聖經》,房龍卻妙筆生花讓普通人都能看懂。
本書經由知名譯者鄧嘉宛以當代語言重新翻譯,並仔細一一對照《聖經》內容,尤其是《舊約》裡繁雜的人物與戰爭紀事都根據原文並查考《聖經》,讀起來不至於張冠李戴。書中主要人名、地名、字詞用法皆與《聖經》一致。
《聖經的故事》並不是一本只寫給基督徒看的書,而是一本能讓每個人都讀懂《聖經》中奇妙故事的書。《聖經》中紛繁的人物、深奧的教義、頻繁的戰爭,在房龍輕鬆詼諧的筆調下,變得清晰而迷人且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親手繪製的插圖也十分有趣。這本書為人們開啟了《聖經》的便捷之門,強烈推薦給各界讀者。

你們人生中總會有一段迫切需要智慧的時候,而那些智慧就隱藏在這些古老的編年史裡。──房龍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 著
1882年,亨德里克.威廉.房龍出生於荷蘭鹿特丹,1902年隻身前往美國,是一位享譽世界的人類通俗學家。房龍曾先後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就讀,並獲得博士學位。在人類歷史、地理、文化、藝術、科學等方面的精深學識,賦予了他開闊、溫文儒雅、自由飄逸的文字風格。另作《聖經的故事》、《寬容》、《房龍地理》等書,亦充滿幽默、迷人的特殊風格。

譯者簡介
鄧嘉宛 譯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社會語言學碩士。專職譯者,從事翻譯逾二十年,譯作四十餘種。代表作品有《魔戒》、《哈比人漫畫本》、《精靈寶鑽》、《饑餓遊戲》、《提靈女王》、《胡林的子女》。

【導讀】一座橋樑

一九二八年,房龍出版《聖經的故事》,這是房龍對基督宗教(包括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的核心經典《聖經》一書的理解和詮釋,與《聖經》文本本身有相當距離。房龍說他為年輕人寫這本書,是因為:「你們人生中總會有一段迫切需要智慧的時候,而那些智慧就隱藏在這些古老的編年史裡。並且數百個世代以來,《聖經》一直是人最忠心的伴侶。我僅僅是要告訴你們,我認為你們該知道這本書,因為你們的人生會因此充滿更多的理解、寬容和愛,這會使人生變得美善,並且進而變得聖潔。」
好特別的一本書,竟能讓人讀了之後變得理解、寬容、有愛,並使人生變得美善,變得聖潔。這書到底說了什麼?

從歷史長河看《聖經》
《聖經》的成書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從最早的口傳到後來有文字記載(《舊約》以希伯來文和阿拉米文寫成,《新約》以希臘文寫成),前後經歷約三千年時光(從公元前二八○○年一直到公元二世紀)。經過這麼漫長的記載、編輯、翻譯、流傳,關於《聖經》的詮釋,已經形成了專門的「釋經學」。與《聖經》研究相關的著作,已非車載斗量可以形容,而歷代以來受《聖經》影響並靠《聖經》養活的人(神學家、教授、神父、牧師、信徒),更是多到無法計數。今日西方整個先進文明背後最重要的基礎,也非《聖經》莫屬。
在此我們不談專家學者的研究,也不談信仰,只談房龍這本書如何幫助不認識此書的讀者循序漸進走過這漫長時光,看人類古老文明發源地之一西亞兩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的早期歷史,看猶太人如何從一支沙漠中的游牧小部族,一路走到建立王國,經歷滅國、流亡到全世界,最後誕生出基督教的故事。
房龍在一九四四年去世,他若再多活四年,說不定會給自己這部作品寫出第三十章。一九四五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全世界知道了歐洲的猶太人在二戰時的悲慘經歷。一九四八年,猶太人在他們聲稱上帝賜給亞伯拉罕後裔、名為巴勒斯坦的狹長土地上,宣布獨立建國。
亡國近兩千年,散居世界各地,二戰時慘遭屠殺六百萬的猶太人,是什麼讓他們可以走過漫長時光,歷經磨難,卻依舊凝聚起來,堅持復國?是他們的信仰。他們始終相信上帝賜給亞伯拉罕子孫的應許,他們始終守著祖先的傳統以及《塔納赫》(也就是《舊約》)。
至於猶太人所不接受的《新約》,也就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來到世上拯救世人的故事,卻已成為當今世上第一大宗教的根基。耶穌的追隨者所建立起來的基督宗教,其信徒已經遍及世界各個角落,上至達官顯貴(比如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下至販夫走卒(比如我家巷口麵攤的老闆),都有基督的信徒。

化繁為簡的歷史知識書
相對於《聖經》審慎又龐大的記述,房龍用一種閒話家常的說故事口吻,夾雜著他五花八門的評述與舉例,把這本超強的經典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講了一遍。房龍的敘述,是順著《聖經》編年史的順序走的。
本書從創世故事和大洪水與挪亞方舟說起,講到亞伯拉罕離鄉,冒險西遷,隨後猶太人遷居埃及,在埃及安家過了數百年,最後淪為奴隸,然後在摩西的帶領下脫離奴役走向自由。
猶太人離開埃及時,已經不是當年亞伯拉罕離鄉時所率領的一個家族,甚至不是約瑟帶到埃及的一個部族。此時的猶太人已經超過了兩百萬。摩西是古往今來空前絕後的領導人,想想,兩百多萬人每天在沙漠中的吃喝拉撒、摩擦糾紛,處理起來豈是易事。摩西與這群超難搞的同胞在光禿禿的曠野中熬了四十年,最後交棒給約書亞。《聖經》說:「摩西死的時候年一百二十歲;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難怪他被稱為「神人摩西」。
約書亞率領百姓渡過約旦河,進入迦南,打下了一片安身立命之地。在一個接一個的士師領導更迭之後,大衛建立了以色列王國,並在所羅門統治時期達到顛峰。不幸的是,所羅門沒有處理好王位繼承人的事,他死後王國南北分裂,除了兄弟鬩牆打內戰,南國猶大和北國以色列都各自出了一些荒腔走板的國王,無論先知如何警告建言,國王和百姓依舊故我。最後,北國以色列於公元前七二二年亡於亞述帝國,南國猶大於公元前五八六年亡於巴比倫帝國。
當巴比倫亡於波斯,波斯王古列於公元前五三八年允許猶太人第一次歸回,隨後亞達薛西王在公元前四五八年第二次允許猶太人歸回,這些歸回的猶太人重建了耶路撒冷的城牆和聖殿。時移世易,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橫掃了西亞,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區,隨後由敘利亞的塞琉古王朝(Seleucid Empire)接管,建立了猶大行省。面對異族統治,不堪信仰迫害的猶太人忍無可忍發動了革命,由馬加比家族建立了哈斯摩尼王朝。
隨著羅馬人登場,哈斯摩尼王朝覆滅,猶大地區成為羅馬的行省。接著,耶穌降生。
《新約》一開場的四卷福音書講述了耶穌的生平,尤其著重他在世最後三年,一邊傳講上帝之道,一邊行神蹟奇事,一邊打破各種僵化的傳統,一邊濟弱扶貧的言行蹤跡。耶穌因為得罪當時的權貴,最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他的門徒記載他在三日後復活。從此,信他的人絡繹不絕,基督宗教成了世界第一大宗教。
除了四卷福音書,《新約》其餘的部分,是使徒保羅、彼得、約翰等人所寫的書信及傳教行蹤的記載。房龍在本書中除了講述《新約》的人物事蹟,還一直說到羅馬帝國的衰亡和基督教的興起。他化繁為簡的本事的確了得。
不過,從他的敘述,我判斷他是屬於近代基督教神學中所謂的「新派」。馬丁.路德改教後的基督新教,隨著歷史發展衍生出許多派別,一般較為耳熟的有「新派」(或稱自由派)、「基要派」、「福音派」等,這些派別各有主張和淵源,在此不予討論。關於「新派」,是將《聖經》與理性並列,更多時候將理性架高到《聖經》之上,以理性檢驗《聖經》,批判《聖經》。所有《聖經》的啓示,必須接受理性科學的批判,凡經不起理性批判的,一概拒絕。因此,房龍在這本《聖經的故事》中,略去了所有《聖經》正典內有關神蹟奇事的記載。
儘管如此,我仍認為這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籍。翻譯過程中,除了碰到神學問題時請教我的新舊約老師之外,我也在網路上(特別是維基百科)搜索了不少資料,寫成譯注,幫助讀者簡單認識龐雜的歷史人物與事件。
這本書是一座橋樑,幫助讀者從簡易的《聖經的故事》通往厚重的《聖經》。讀者有興趣的話,可進一步從歷史的知識走向信仰的認識。人除了物質需求,還有心靈需求,而《聖經》說:「你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我深盼房龍寫此書的初衷,得以在讀者身上實現。

目次

一座橋梁——《聖經的故事》導讀

作者序

第一章 文學遺產
第二章 創世之說
第三章 拓荒先驅
第四章 繼續西行
第五章 安家埃及
第六章 逃離奴役
第七章 曠野漂流
第八章 找尋新牧場
第九章 征服迦南
第十章 路得的故事
第十一章 猶太王國
第十二章 內戰
第十三章 先知的警告
第十四章 亡國和流亡
第十五章 歸回家園
第十六章 其他各類書卷
第十七章 希臘人的到來
第十八章 希臘的行省:猶大
第十九章 革命與獨立
第二十章 耶穌的降生
第二十一章 施洗約翰
第二十二章 耶穌的童年
第二十三章 門徒
第二十四章 新導師
第二十五章 宿敵
第二十六章 耶穌之死
第二十七章 信念的力量
第二十八章 信念的勝利
第二十九章 教會的建立
多走一里路--《聖經的故事》譯後記

書摘/試閱

文學遺產
<舊約>和<新約>是如何寫成的?
《聖經》一書在千年歷史中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那時,金字塔已經有上千年歷史。巴比倫和尼尼微也成了兩大帝國的中心。
那時,尼羅河谷以及遼闊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早已充滿大量密集的忙碌人群。有一支在沙漠流浪的小部族,因著自身的理由,決定離開他們沿阿拉伯沙漠荒漠邊緣建立的家園,開始向北遷移,尋找更肥沃的田野。
這些流浪者,便是日後眾所周知的猶太人。
數百年後,他們為我們留下人類史上最重要的一本書──《聖經》。
再後來,他們的婦女當中有一人生了一位有史以來最慈愛也最偉大的教師。
不過,說來奇怪,我們對這支陌生民族的起源一無所知,他們不知道來自哪裡,卻在交由人類擔綱的歷史裡扮演過最偉大的角色,隨後又離開了歷史的舞台,轉而在世界各國之間流亡。
因此,我在本章中要告訴你們的,整體來說有點含糊,在細節上也不盡可靠。
不過,眾多考古學家正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忙著挖掘,隨著時間過去,他們知道的會愈來愈多。
我將根據我們掌握的一些事實,盡量提供可靠穩妥的解釋。

美索不達米亞的生命力
有兩條寬闊的大河穿流過亞洲西部。
它們從北部的高山上發源,最後注入了波斯灣。
沿泥濘大河兩岸而居的人民,生活愜意,也十分懶散。因此,無論是居住在北方寒冷高山地區的人,或南方酷熱沙漠地區的居民,都想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河谷占得一席之地。無論何時,只要一有機會,他們就會離開老家,漫遊到肥沃的平原去。
他們彼此交戰,互相攻打與征服,然後在前一個文明的廢墟上建立新文明。早在四千多年前,他們就建立了像巴比倫和尼尼微這樣的大城,把那個地區變成名符其實的人間樂園,其他地區的人無不羨慕那裡的居民。
不過,若看地圖就會發現,另一個強大有力的國家,也有數百萬忙碌的小農民在辛勤耕作。他們居住在尼羅河兩岸,他們的國家叫埃及。在他們與巴比倫和亞述之間,隔著一片狹長的土地。許多他們需要的東西,只能從那些位在遙遠的肥沃平原上的國家購得,而許多巴比倫人和亞述人需要的東西,也只有埃及才生產。因此,兩國互通貿易,而通商往來的要道,就穿過我們剛才提到的那片狹長土地。
那片地區在古代有許多名稱,今天,我們稱它敘利亞。那裡山嶺低矮,谷地寬闊,樹木稀少,烈日烘烤著大地。不過,其間有些小湖和許多小溪,為陰鬱又單調乏味的岩石山丘增添了美好的景致。
這條古老貿易要道所在區域,自古以來,就有自阿拉伯沙漠遷徙過來的不同部族居住。他們全都屬於閃族,全都使用相同的語言,敬拜同樣的神祇。他們經常交戰,然後彼此立下和平協議,之後又打起來。他們會竊占彼此的城市、妻妾和牲口,一般而言,如果當地沒有勝過他們的意志暴力和刀劍武力的更高權威,他們的行為就是游牧部族會有的行為。
他們以一種含糊的方式承認埃及王、巴比倫王或亞述王的權威。當那些強大君主的稅官帶著全副武裝的隨員沿路走來時,那群爭鬧不休的牧民會變得十分謙卑。他們會深深哈腰鞠躬,自稱是孟斐斯的法老或阿卡德王的忠順的僕人。但是,當總督大人與隨行的士兵一走,他們便故態復萌,部族間的衝突繼續打得不亦樂乎。
請別把這些爭鬥太當回事。它們是古人能享有的唯一的戶外運動,通常損害也很輕微。再說,它也能讓年輕人保持強健。
隨後即將在人類歷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猶太人,也是這麼起家的—爭吵、毆鬥、遊蕩,竊占那些試圖在貿易大道所在地養家活口的小部族。遺憾的是,我們對猶太人最初的歷史真的幾近一無所知。眾多學者做了許多學術上的猜測,但是,貌似有理的猜測並不能填補歷史的空白。當我們讀到猶太人起源自波斯灣的吾珥之地,這記載可能對,也可能錯。與其告訴你們許多可能不對的事,我寧可什麼都不說,只提少數幾個所有歷史學家都同意的事實。

他們在所到之處都是新到者
猶太人最早的祖先大概生活在阿拉伯沙漠中。他們在第幾世紀離開故居,進入西亞的肥沃平原,我們無從得知。我們只知道他們漫遊了好幾世紀,試圖取得一小塊可以稱為自己所有的土地,但是他們走過的路已經不可考了。我們也知道,猶太人在某個時期穿過了西奈山的沙漠,並在埃及居住了一陣子。
也就是從那時起,埃及和亞述的一些文獻,開始多多少少使《舊約》所列舉的一些事件清楚明白起來。
往後的故事就耳熟能詳了—猶太人如何離開了埃及,在沙漠中經歷沒完沒了的跋涉後,聯合成一個強大的部族—接著如何征服了貿易大道上一小塊稱為巴勒斯坦的土地,在那裡建國,又如何爭取獨立,並生存了數世紀之久,直到被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的帝國併吞,隨後變成龐大的羅馬帝國的一個小行省。
不過,在我說起這些歷史事件時,請在心裡記住一件事。我這次寫的不是歷史書。我不打算(根據最好的歷史資料)告訴你們,實際上發生了什麼事。我只打算盡力讓你們看看,這支稱為猶太人的民族,如何看待某些發生的事。
你們都知道,「事實」和我們「相信是事實」的事,兩者之間有極大的差別。每個國家的每本歷史教科書,講述的都是過去的故事,並且該國人民都相信書中所述為真。但是,一旦跨越國界去看鄰國的教科書,你會發現大不相同的記述,而閱讀這些篇章的孩子,終其一生都會相信這些記述是真確的。
當然,世界各地總會有某位歷史學家、哲學家或某個怪人會通讀各國所有的書,或許他對某件事情的評估會接近絕對的事實。不過,如果他想過平靜快樂的生活,他會保留自己獲致的結論,不說為妙。
適用於世界各地的真理,也適用於猶太人。三千年前、兩千年前還有今日的猶太人,都是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他們沒有比任何人更好(他們有時會這麼斷言),也沒有比任何人更壞(他們的敵人經常如此陳述)。他們擁有某些非比尋常的優點,也有某些極其平常的缺點。但是,關於他們的論述極多,有褒有貶有中立,因此對於他們在歷史上的恰當地位很難有正確的評價。
當我們嘗試理解猶太人本身流傳的編年史的歷史價值時,也遭遇了同樣的困難。這份編年史對我們講述了他們在埃及的百姓、在迦南地的居民,以及在巴比倫眾民當中的冒險經歷。新來者往往不受歡迎。在猶太人無休無止的漂泊旅程中,他們在大部分所到之國都是新來者。那些早就定居在尼羅河河谷、巴勒斯坦的山谷和幼發拉底河兩岸的原有居民,並未張開雙臂歡迎他們。相反的,他們說:「我們給自己子女住的地方都不夠了,讓這些外來者到別的地方去。」於是,麻煩就來了。

《舊約》和《新約》的出現
當猶太歷史學者在回顧那些古代歷史時,總是盡可能把自己的祖先放在最榮耀的位置。我們今天也做同樣的事。我們讚美早期定居在麻薩諸塞州的清教徒的美德,描述那些可憐的白人的恐怖遭遇,當時他們總是暴露在野蠻人的殘酷箭矢中。不過,對那些同樣暴露在白人殘酷槍林彈雨下的印地安紅人的命運,我們幾乎隻字不提。
一部從印地安人觀點來記述的誠實歷史,讀來肯定引人入勝。只是,印地安人已經消失殆盡,我們永遠無法知道,一六二○年的那群外來者給他們帶來了怎樣的印象與震撼。這實在太遺憾了。
多少世紀以來,我們的先祖唯一能夠解讀和了解古代亞洲的史籍是《舊約》。但是,一百年前,我們開始得知如何閱讀埃及的象形文字,而在五十年前,我們發現了解開巴比倫地區神祕楔形文字的關鍵。如今,我們知道,許多古代猶太編年史家提及的故事,都有迥然不同的一面。
我們看見他們犯了所有愛國歷史學家所犯的錯,也理解他們為曲解真相來增添自己民族的光榮與光彩。
儘管如此,我再次重申,所有這一切都不適於我的書。我不是在寫一本猶太民族的歷史書。我不為他們辯護,也不攻擊他們的動機。我只是重述他們自身對古代亞洲和非洲歷史的看法。那些學識淵博的歷史學家的批判文本,我也不研究。一本用一毛錢買來的袖珍本《聖經》,足以提供所有我可能需要的素材了。
如果你跟一個公元第一世紀的猶太人談話時使用「聖經」(Bible)一詞,他肯定不知道你在說什麼。這個詞相對新穎,是第四世紀君士坦丁堡的希臘教父約翰.克里索斯托姆發明的, 他將猶太人總體收集的「 聖卷」(Holy Books) 稱為「Biblia」 或「 聖書」(the Books)。
這些書卷是在上千年的時光中逐步收集而成。所有的篇章都由希伯來文寫成,只有少數例外。但是,當耶穌降生時,阿拉米語(比希伯來語更簡單,也更廣為普通百姓所用)已取代希伯來語成為通用語言,而且《舊約》中有幾位先知的啟示也是以阿拉米文寫成的。不過,別問我「聖經是什麼時候寫成的」,因為我無法回答。
每個猶太人的小村落和敬拜神的小會堂,都會保有一些屬於自己的文字記述,由對律法和預言這類事情感興趣的虔誠老人抄寫在獸皮或埃及的莎草紙上。有時候,這些不同的律法和預言會被蒐集彙編成小冊子,方便來會堂的人使用。
公元前八世紀,當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定居下來後,這些彙編的文獻變得愈來愈多。在大約公元前三世紀到一世紀之間,這些文獻被翻譯成希臘文,並傳入歐洲。從此之後,它們被譯成世界各國的語言。
至於《新約》,其歷史相當簡單。在基督死後的兩、三百年中,這位卑微的拿撒勒木匠的信徒,始終置身來自羅馬當局的危險麻煩。愛和施捨的教義,在靠強權暴力起家的羅馬帝國眼裡,對國家安全充滿了威脅。因此,早期的基督徒不能走進書店說:「給我一本《基督生平》和一本《使徒行傳》。」他們只能從互相傳閱的祕密小冊子裡獲知他們想要的訊息。數以千計的這類小冊子再三傳抄,直到人們無法查證抄本內容的真實性。
在此期間,教會取得了勝利。遭受迫害的基督徒成了古羅馬帝國的統治者。首先,他們為三百年來迫害所造成的書卷抄本的混亂帶來秩序。教會(領袖)召集了一群博學之士。他們通讀了所有流行的抄本,並且剔除了絕大部分。他們決定保留幾卷福音書,以及幾封使徒們寫給遠方一群會眾的書信。所有其他的故事都被棄絕了。
接下來是長達數世紀的討論和辯論。許多著名的教會會議在羅馬、迦太基(在著名古海港的廢墟上建立的新城市)和特魯洛(Trullo)召開。直到基督死後七百年,東西方教會才明確採納了(現今我們所知的)《新約》。從此以後,最初的希臘文本被翻譯成無數語言,但是經文本身沒有發生太重大的改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