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文學考古: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隱型結構」
滿額折

文學考古: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隱型結構」

定  價:NT$ 440 元
優惠價:90396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陳岸峰《文學考古: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隱型結構」》可以說是比較文學的傑作,作者並非孤立地研究金庸的武俠小說,而是通過多種古今文學名著跟金庸作品相互對比,指出問題所在。其中作者最大的創獲就是「隱型結構」、「文學考古」的兩大理念,同時也藉此建立其個人的批評理論綱領。此書在分析文本個案方面都很細心,挖掘金庸武俠小說的思想深度,揭示其中的隱型結構,有助於釐清金庸武俠小說與中外文學的淵源,及其創造力的驚人表現,思考縝密,言之成理,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詮釋金庸,解讀金庸,是難得一見的力作,值得推薦。
──黃坤堯教授(香港藝術發展局評審委員)

「文學考古」與「隱型結構」乃此書提出的兩個學術概念,前所未有。事實上,文學創作中多見有意識的移植,純粹的移植不足稱道,而金庸在其武俠小說中移植中、西小說中的原型、情節以至於故事結構及道具,均作了很大程度的改造以至於創造,甚至同一人物同一情節亦多有衍變,雖可謂千頭萬緒,錯綜複雜,然卻仿如山陰道上行,令人目不暇給,嘆為觀止。
──陳岸峰

作者簡介

陳岸峰,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文學博士,現任職於香港大學。研究範圍涉及中國詩學、魏晉文學、文學史、現當代中國小說以及史學方面的《戰國策》、《世說新語》、《明史》。著述包括在香港出版的《文學考古: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隱型結構」》(中華書局2016)、《醍醐灌頂: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思想世界》(中華書局2015)、《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一六四四》(中華書局2014;河北人民出版社2016)、《文學史的書寫及其不滿》(中華書局2014)、《詩學的政治及其闡釋》(中華書局2013)、《戰國策》(中華書局2013;北京中信2013)、《世說新語》(中華書局2012;北京中信2013)、《神話的叩問:現當代中國小說研究》(天地圖書2012),以及2011年在大陸齊魯書社出版的《沈德潛詩學研究》與《疑古思潮與白話文學史的建構:胡適與顧頡剛》(「華東地區古籍優秀圖書獎」二等獎)。與此同時,他也一直致力於書畫的創作及藝術史的研究。

推薦辭

陳岸峰解讀金庸小說中的武俠世界,切入傳統的思想文化,以及文學考古的深度挖掘,通過普世價值的理念及廣大的江湖世界,重新建構歷史,解釋歷史,寫出了不一樣的金庸世界。

本書可以說是比較文學的傑作,作者並非孤立地研究金庸的武俠小說,而是通過多種古今文學名著跟金庸作品相互對比,指出問題所在。其中作者最大的創獲就是「隱型結構」、「文學考古」的兩大理念,同時也藉此建立其個人的批評理論綱領。所謂「隱型結構」,作者認為,「金庸幾乎將很多古典小說中的主角及配角以至於情節及對話等細節全都搬進自己的小說中」,在實際的操作上,包括「人物移植」、「情節及結構嵌置」,然後「再加上金庸的創造性,此中包括武功與愛情以及歷史」,達至「文本互涉」的概念,「除了不同文本間的互涉現象」之外,還「包括更廣闊、更抽象的文學、社會和文化體系」。例如作者討論《天龍八部》中的隱型結構,指出蕭峰與武松、段譽與賈寶玉、虛竹與魯智深,以至《雷雨》中的孽緣故事等,都有密切的關係,富有創意,促進大家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思考。《射鵰英雄傳》以《說岳全傳》中的岳飛、陸文龍與曹寧分別作為郭靖與楊康的原型,郭靖顯然完全繼承了岳飛的志事,光復宋室,宣揚民族正氣。《神鵰俠侶》以《西遊記》中唐僧與孫悟空的師徒形象作為小龍女與楊過的原型,既是師徒,復為戀人,關係更為密切,深入人心,戰勝禮教和歲月,構成永恆的「俠侶」形象,可能比很多歷史人物還要真實。而楊過與孫悟空、豬八戒與周伯通、郭靖與托塔天王李靖及哪吒的形象演變等,都很傳神。《倚天屠龍記》與白蛇故事、《說唐》、《瓦崗英雄》及《雷雨》諸書,也有密切的聯繫。金庸甚至將《三岔口》與《十日談》的混合結構穿插於其中,例如《射鵰英雄傳》中的「牛家村密室」、《天龍八部》中的「窗外」、《倚天屠龍記》中的「布袋」「皮鼓」及「山洞」、《笑傲江湖》中的「磷光」「雪人」及「桌下」、《鹿鼎記》中的「衣櫃」「蠟燭」及「破窗而出」、《鹿鼎記》與《雪山飛狐》中的「說故事」等相近的情節安排,大量的運用,反覆再用,「由不同人物講述不同版本的故事,導致撲朔迷離」,「在盤根錯節的脈絡中,誘使狐疑不已的讀者在閱讀的森林中繼續跋涉,並最終逐漸獲得閱讀的快感」,增強戲劇效果,揭出事實真相,伸張正義,懲罰壞人,自是值得大家仿效的寫作手法。陳岸峰復以《世說新語》的魏晉故事為藍本,藉以詮釋《笑傲江湖》及《鹿鼎記》中人物的精神理念及場景安排,散發蕭散的風神,既解釋了金庸從臨摹到創造的過程,自然更超出了讀者的想像世界,令人嘆為觀止。

至於「文學考古」,其實也就是作者的考證功夫,有時像考古發掘,有時又像福爾摩斯探案,要將很多「碎片」聯繫起來,解釋現場狀況。陳岸峰認為考古的功能有三,「揭開作者的挪用、改編之所在」、「闡述金庸在臨摹之後的創造力所在」、「揭示金庸武俠小說中,古今中外文學之傳承與交流」。陳岸峰將《天龍八部》與《紅樓夢》相互比較,指出段譽即「斷慾」,寶玉即「飽慾」;二人都具有「癡」的特質;父親要寶玉讀書求功名,寶玉不聽而被打,同樣父輩要段譽練武功,段譽索性逃跑;段譽視王語嫣為仙子而自己為凡夫俗子,寶玉視女人為水,男人為泥;寶玉為花園命名而大顯才華,而段譽則在曼陀山莊中大炫茶花知識;兩人同樣整天周旋於不同女子而煩惱不休;段譽與寶玉最終也是完婚後再出家為僧。在此,作者羅列七條證據,言之成理,可見在考證方面用力甚深。

其實,本書更大的成就在於「詮釋歷史」,「金庸從《天龍八部》中的北宋積弱、《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中的南宋抗擊外敵,下及《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抗擊蒙元,從黑暗而漸至光明,還我河山,再至《碧血劍》中明末的1644年的甲申之變,再至《鹿鼎記》、《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飛狐外傳》的反清復明」。金庸說史主要集中於宋元明清四代,弘揚大漢天聲,以民間的力量抵抗異族入侵。可見金庸有意顛覆了傳統正史成王敗寇的書寫方式,重新加以詮釋,這有點像《三國演義》及《水滸傳》之作,其實都反映了說書人的庶民想像及世俗的江湖天地,可能比官方撰史還要真實及具體。而陳岸峰的研究,則用挖深的方法,在武俠世界之外,重整傳統的文化秩序,並在金庸故事創作的基礎上帶出形而上的精神世界,着重反映中國的傳統思想及文化情懷,甚至上溯至魏晉風神以及老莊的道家心法,嚴格來說更是對金庸小說的再顛覆,再解讀,帶出新的亮點。

陳岸峰《文學考古: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隱型結構」》在分析文本個案方面都很細心,挖掘金庸武俠小說的思想深度,揭示其中的隱型結構,有助於釐清金庸武俠小說與中外文學的淵源,及其創造力的驚人表現,思考縝密,言之成理,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詮釋金庸,解讀金庸,是難得一見的力作,值得推薦。

 

黃坤堯

香港藝術發展局評審委員

2016615

目次

推薦辭

第一章 導論

一、西潮的衝擊及其影響

二、「隱型結構」的定義

三、「隱型結構」三重奏

四、歷史時空的傳承結構

五、移植、創造及「文學考古」

六、研究綜述與章節安排

 

第二章 頓漸有序:《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的原型及其英雄歷程

一、前言

二、身世、結義及婚姻

三、奇遇

四、文化認同

五、角色抉擇

六、從俠客到英雄

七、結語

附錄

 

第三章 欲即欲離:《神鵰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的原型及歸宿

一、前言

二、豬八戒、沙僧及白龍馬

三、命名及成長經歷

四、緊箍咒與情花痛

五、火焰山與碧水潭

六、不同的歸宿

七、結語

附錄

 

第四章 何足道哉:《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複合原型及其領悟

一、前言

二、俠義有源

三、神力與神功

四、兩代情緣

五、奇遇、江山及美人

六、何足道哉

七、結語

附錄

 

第五章 鏡花水月:《天龍八部》中蕭峰的原型及其命運

一、前言

二、蕭峰與武松

三、雪夜情挑

四、快活林與遼國皇位

五、化裝逃亡及歸宿

六、鏡花水月

七、結語

附錄

 

第六章 竹林琴音:《笑傲江湖》中令狐沖的「魏晉風度」

一、前言

二、「魏晉風度」譜系

三、一往情深

四、任誕

五、飲酒、服藥及長嘯

六、《笑傲江湖》與〈廣陵散〉

七、結語

附錄

 

第七章 任誕與假譎:《鹿鼎記》中韋小寶的原型及其意義

一、前言

二、任誕

三、嗜賭

四、假譎與智謀

五、武功的現實主義

六、俠之省思

七、結語

 

第八章 《三岔口》與《十日談》的混合結構

一、前言

二、《射鵰英雄傳》中的「牛家村密室」

三、《天龍八部》中的「窗外」

四、《倚天屠龍記》中的「布袋」、「皮鼓」及「山洞」

五、《笑傲江湖》中的「磷光」、「雪人」及「桌下」

六、《鹿鼎記》中的「衣櫃」、「蠟燭」及「破窗而出」

七、《鹿鼎記》與《雪山飛狐》中的「說故事」

八、結語

 

第九章 總結

 

徵引書目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一章 導論

一、西潮的衝擊及其影響

二十世紀的中國遭受全球化的衝擊,如飢似渴地吸收不同國家的文學、文化以至於林林總總的思想及主義。此中包括五四時期的多元吸收,五十年代大陸對蘇聯文學、文化的輸入,「文革」之後,八十年代初的大陸又大量接受西方思潮,可謂五四之後的另一高潮。至於香港、台灣方面,則在英、美文學及思想的譯介以至於比較文學方面,掀起一陣文學熱潮,從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可謂乃其鼎盛時期。這一切的文學吸收與思想啟蒙,對於出生在二十年代並以武俠小說崛起於五十年代的金庸(查良鏞,1924—),均有莫大的衝擊。

五四時期,英美及日本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五四的文人學者,例如胡適(適之,1891—1962)對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實用主義」的推崇,對自由主義的信仰;徐志摩(槱森,1897—1931)對英國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的接受,對印度詩人泰戈爾(1861—1941)的引進;梁實秋(治華,1903—1987)等人對莎士比亞的翻譯;吳宓(雨生,1894—1978)為首的學衡派對白璧德(Irving Babbit1865—1933)的人文主義(Humanism)的推崇以及中、西文化的比較論述;魯迅(周樹人,1881—1936)、周作人(星杓,1885—1967)兩兄弟對日本文學及文化的介紹,對域外小說的譯介,對希臘文化的追溯;郁達夫(郁文,1896—1945)小說所受日本私小說的影響;曹禺(萬家寶,1910—1996)的《雷雨》,更是移植了易卜生(Henrik Johan Ibsen1828—1906)的《群鬼》(Ghosts),在巴金(芾甘,1904—2005)的《家》、《春》、《秋》之外,以戲劇的形式響應了五四的激烈反傳統思潮,揭露了「家」的黑暗,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易卜生透過曹禺的《雷雨》,影響了金庸的武俠小說。因此之故,方有金庸《天龍八部》中,蕭峰在雷雨之夜以降龍十八掌猶如閃電般擊殺他心中的仇人段正淳,不料卻是戀人阿珠易容代父受罰,而此中隱藏的便是《雷雨》中的血緣糾纏。同樣,金庸《雪山飛狐》中眾人上山說出胡一刀被殺的始末,正是喬萬尼.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十日談》(Decameron)的翻版。《雪山飛狐》中胡斐的舉刀殺或不殺苗人鳳,《神鵰俠侶》中楊過猶豫於殺或不殺郭靖,正是莎士比亞《王子復仇記》(或譯為《哈姆雷特》)(Hamlet)中哈姆雷特的著名掙扎:to be, or not to be。西班牙的《小癩子》(La Vide de Lazarilla de Tormes),乃比較文學中的「成長小說」(Bildungsroman)的源頭,《小癩子》或英國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的《苦海孤雛》(David Copperfield)在金庸筆下最為典型的影響就是《鹿鼎記》以及《俠客行》。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的《魯濱遜漂流記》(Robinson Crusoe)中的孤島漂流,一再影響了金庸的《射鵰英雄傳》與《倚天屠龍記》的書寫,洪七公、郭靖及黃蓉在孤島上智鬥歐陽鋒與歐陽克,在風浪孤舟中大顯神通,而張無忌與金毛獅王謝遜在其筆下,更兩度漂流孤島。印度史詩《羅摩衍那》的神猴哈奴曼(Hanuman),透過吳承恩(汝忠,1501—1582)《西遊記》而影響了金庸的《神鵰俠侶》的創作。至於中國古典小說對金庸武俠小說的影響,則更為具體而深入。

 

二、「隱型結構」的定義

金庸武俠小說中一直有一個令研究者忽有所思卻又百思不得其解的謎團,這就是其結構的問題。陳墨指出:

 

《連城訣》、《俠客行》、《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小說,都在離奇情節的背後,有一個完整的形而上結構。而在其他的小說中,雖未必有完整的形而上結構,但每有離奇處必有寓言卻是事實。傳奇使金庸小說情節博大,而寓言使金庸小說意義精深。

 

在此,論者並沒指出何以在以上幾部小說中有「完整的形而上結構」,而「完整的形而上結構」指的又是甚麼。由此,金庸小說情節的博大、意義的精深,也就無從說起。有論者則指出金庸「以套式反應為出發卻又不為情節套式所囿的藝術處理」,而稱之為「亂套結構」,如此結論,令人莞爾。又有論者指出:

 

過分的離奇和巧合,為了渲染和烘托環境氣氛,枝蔓也過於繁複,使人物命運對角色的性格揭示作用有所降低。但金庸用精心構思的情節高潮或小高潮去突出人物形象,展示角色的性格,相當程度彌補了上述缺失。

 

所謂的離奇和巧合,事實上均其來有自,至於所謂的「形而上結構」或「過分的離奇和巧合」的奇特現象,實乃基於金庸所設置的「隱型結構」所造成的必然結果。

事實上,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長篇中幾乎全都具有「隱型結構」,這並非簡單的「原型」(archetype),而是金庸幾乎將很多古典小說中的主角及配角以至於情節及對話等等細節全都搬進自己的小說中,因此而以「隱型結構」稱之,金庸的小說基本與中西小說形成「文本互涉」(inter-textuality)。「文本互涉」乃保加利亞裔的文學理論家克麗絲蒂娃(Julia Kristeva1941—)將其所提出的「正文」(text)和另一文學理論家,俄羅斯的巴赫金(M. Bakhtin1895—1975)的小說理論中的「對話性」(dialogicality)與「複調」(polyphony)兩種理論融匯而形成。「正文」本身亦具有不斷運作的能力,這是作家、作品與讀者融匯轉變的場所,即所謂的「正文」的「生產特性」(productivity)。故此,「正文」便是各種可能存在意義的交匯場所,打破了傳統文學批評單一性的意義概念。而就在這「正文」的「生產特性」的場所中,透過符表的分解與重組,所有的「正文」都是其他「正文」的「正文」,互為「正文」成為所有「正文」存在的基本條件;在這種基礎上,克麗絲蒂娃借巴赫金理論稱為「文本互涉」。「文本互涉」這一概念包括具體與抽象的相互指涉。具體指涉指的是陳述一具體的、容易辨別出的文本和另一文本,或不同文本間的互涉現象;而抽象指涉則是一篇作品之朝外指涉着的,包括更廣闊、更抽象的文學、社會和文化體系,則完全視乎創作者的閱歷與學養以及社會環境所決定。據考察,金庸小說中,至少有六部長篇小說的人物、情節以至於結構均源自中國古典及現代小說以至於外國小說,甚至金庸這幾部小說之間又形成彼此的「文本互涉」。

金庸武俠小說的隱型結構,方式大致如下:一、人物移植;二、情節及結構嵌置;三、在一與二的基礎上再加上金庸的創造性,此中包括武功與愛情以及歷史。以下例子,足以印證以上三項特徵的存在。《鹿鼎記》第二十回中,神龍教教主洪安通及夫人在教韋小寶武功時,透露了金庸小說創作中的想像資源:

 

洪安通微笑道:「好,我來想想,第一招是將敵人舉了起來,那是臨潼會伍子胥舉鼎,叫做『子胥舉鼎』。」洪夫人道:「好,伍子胥是大英雄。」洪安通道:「第二招將敵人倒提而起,那是魯智深倒拔垂楊柳,叫做『魯達拔柳』。」洪夫人道:「很好,魯智深是大英雄。你這第三招雖然巧妙,不過有點兒無賴浪子的味道,似乎不大英雄……」

 

又:

 

洪安通笑道:「對,不過關雲長的赤兔馬本來是呂布的,秦瓊又將黃驃馬賣了,都不大貼切。有了,這一招是狄青降伏龍駒寶馬,叫做『狄青降龍』,他降服的那匹寶馬,本來是龍變的。」

 

洪安通在此提到了古典小說的《水滸傳》、《說唐》以及《五虎平西》。又:

 

韋小寶取錢賞了太監,心想:「倒便宜了吳應熊這小子,娶了個美貌公主,又封了個大官。說書先生說精忠岳傳,岳飛爺爺官封少保,你吳應熊臭小子如何能跟岳爺爺相比?」

 

《說岳全傳》的痕跡,在此「原型」畢露。在此,伍子胥、魯智深、張敞、關羽、呂布、秦瓊、狄青、岳飛等人物,拔柳、舉鼎、畫眉等細節,赤兔馬與黃驃馬等道具,金庸無一不了然於胸,熔鑄一爐,幻化萬千,重新結構,以莫測的情節,奇詭的武功,以及催人淚下的愛恨情仇,從而震撼萬千讀者,風靡海內外。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96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