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呂不韋99種大智慧
滿額折

呂不韋99種大智慧

定  價:NT$ 250 元
優惠價:9022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呂氏春秋》由秦相國呂不韋在秦始皇親政前夕,秦國行將統一天下的時刻,召集其門下賓客、儒士集體編撰而成,其旨意大概不出兩點:
一、是以這部「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的巨著,與當時著書布天下者如荀卿之徒相抗衡,以聲張呂門和強秦之威。
二、是將呂不韋在秦國實行的政策策略理論化,以作為統一天下後大秦帝國的治國綱領,並企圖藉此既奠下秦國長治久安的理論基礎,又可鞏固呂不韋自己本身的相國之位和仲父之尊。
《呂氏春秋》為博採諸子精萃的雜家代表作。此所謂「雜家」並非雜多雜亂,而是雜取,是「兼儒墨、合名法」式的廣泛汲取和自覺改造,即廣泛汲取先秦各家智慧而改造為呂氏智慧。
全書對當時儒、道、墨、法、名、陰陽、縱橫、關尹(道教樓觀派祖師尹喜所著)、兵、農等各家學說均予以獨具特色的揚棄,因而呈現在《呂氏春秋》中的觀念,在當時的社會觀念形態裡獨具特色。
呂氏智慧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因而本書書名的「呂不韋」不僅指稱呂不韋一人,而大多綜合性地指稱下列三個方面:一、《呂氏春秋》編撰的組織者、主編呂不韋;二、《呂氏春秋》的所有編撰者;三、《呂氏春秋》文本中所顯現之智慧的所有創造者。
呂不韋本來就是一個具有豐富智慧的政治家。但慧眼視襄王,棄商從政,對於當時的秦國而言,有定國立君方面的特殊功績。尤其在秦國的統一大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位居兩朝相國,秦始皇面前享「仲父」之尊。這樣的一個人作為《呂氏春秋》的組織者和主編,其締撰者又盡是其門客,全書自然貫徹呂不韋的思想和理論,體現他的智慧。
所以本書名特意將呂不韋的名字標示出來,非盡然所指但畢竟有所指。
本書行文除了少量沒有情節的內容之外,大多注意了故事性,全部藉用呂氏講述過的故事(包括掌故、寓言、傳說和神話)。呂氏智慧多體現在這些故事的講述和評點裡。對此作了一些當代語義的評點,以當代人的眼光對呂氏智慧作出一些體味和判斷,供讀者參考。或者只把文本中的故事和評點說透,不另加評點,讓讀者從中各自體會呂氏的原意和用心,從而自我生發。
其中有些故事只講述某某人具有或者不具有怎樣的智慧,並沒有講怎樣才能具有此智慧,人們只能從故事中間接地體認出呂氏智慧。
把這些故事講述給讀者有利有弊,利在給讀者留下大段的想像思索空間,讀者可以在其間自由填充和發展自己的智慧;弊在隔了一層,沒有直接啟迪的價值。因有前者之利,故不棄。文獻中許多對君主名臣的讚美之辭,可能有些歷史的影子,但更多的是經過史官加工,或帶著人們理想色彩的溢美之辭。
如同大多數中國古代知識份子一樣,呂氏諸人也把堯舜禹湯文王武王等當作中國人格精神、智慧才能的楷模和範本,從多方面、多角度予以讚美,那顯然是人們理想的神話化,從而使他們成了人格之神、智慧之神。為了表述的需要,對此除作了某些辭句方面的技術處理之外,一般也予以藉用,望能得到讀者的正確理解。
全書將呂氏智慧析分為順天之道、養生之道、治國之道、處世之道、辯證之道、教學之道、音樂之道、戰爭之和治農之道九個方面九十九種。這只是為了描述的方便勉強劃分的,其中交叉、包容、相屬的關係定然存在。比如,治國之道與處世之道交叉處就較多,幾種養生智慧中相通的成份也較重。智慧也許本來就是一個很難分門別類的大集合概念。

目次

第一章 順天之道
第二章 養生之道
第三章 治國之道
第四章 處世之道
第五章 辯證之道
第六章 教學之道
第七章 音樂之道
第八章 戰爭之道
第九章 治農之道

書摘/試閱

順天之道
認識天象的智慧
人最先感到神秘莫測的莫過於無邊無際的天空。在廣穹無垠的天空,太陽與月亮、明亮閃爍的星星與隱約暗淡的星星,它們是什麼?怎樣形成的?什麼力量使它們懸掛在遙遠的太空?這在兒童心中,一切都是神秘的,在整個人類的童年幻想中,一切也是神秘的。
人類智慧的成熟可能開始於對天人關係的探究。人與天的關係太密切,人的存在、人的衣食住行,沒有哪一刻哪一樁不與天相關相連。這只要從農業耕耘與天象季節、風雪雲雨、冷暖寒熱之休戚相關就可以體會得清楚明白。中國作為在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文明的國家之一,其人民對自然天象的追問和觀測特別精勤,甚至中國的古代哲學主線也圍繞天人關係而展開。
中國人對天象獲得知識開始於夏商時期。《堯典》中關於中星的記載是夏商時代的知識,所謂「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以及「日短星昂,以正仲冬。」能應用中星定四季,可見當時中國人對各主要恆星名稱及地球的運轉情形均有了知識。殷商時代的甲骨刻辭就有了一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記載,《尚書》及其以後的大量古籍都有豐富的天象記錄。
為了觀測天象及日月星辰的運行,中國人於公元前五世紀就能在黃道帶與赤道帶兩側繞天一週選取二十八個星官(即二十八宿)作為觀測時的標誌,劃分為東北西南四個方位,分別以蒼龍、玄武、白虎和朱雀四個動物形象相配以名之。
呂氏諸人則第一次完整地記載了這二十八宿的名稱,並將其劃分成九野―—中央和八方,分別為:天中央為鈞天,那裡的星宿是角、亢、氐;東天為蒼天,那裡的星宿是房、心、尾;東北天為變天,那裡的星宿是箕、斗、牽牛;北天為玄天,那裡的星宿是婺女、虛、危、營室;西北天為幽天,那裡的星宿是東壁、奎、婁;西天為朱天,那裡的星宿是觜.、參、東井;南天為炎天,那裡的星宿是輿鬼、柳、七星;東南天為陽天,那裡的星宿是張、翼、軫。
而對十二個月中太陽所在的位置以及早晚出現在南方中天的星宿,呂氏也作了詳盡的描述:如孟春,太陽在營室宿,黃昏時,參宿出現在南方中天,拂曉時,尾宿出現在南方中天。仲春,太陽在奎宿,黃昏時,弧矢星座出現在南方中天,拂曉時,建星出現在南方中……
從呂氏的記載看,當時的人們已經制訂出系統而較為科學的曆法,年、月、日、四季節氣的概念成為一般人有常識。比如呂氏對冬至、夏至這兩個節氣時的天象描述道:冬至這天,太陽運行在離北天極最遠的圓形軌道上,環行於四個極限點。夏至這天,太陽運行在離北天極最近的圓形軌道上,太陽正值人的上方。
雖然在這時還沒有認識到地球繞太陽運轉,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人類這種認識的最後確立是於此十八個多世紀以後的事情―—但對冬至和夏至兩個節氣與地球、太陽關係的認識在當時能達到這樣的高度,真是令人驚嘆不已!
呂氏認為天象直接關乎人自身的存在,而將人的存在推到宇宙萬象的中心,意味著天地間一切的一切都必須從人的存在―—人的活動、人的觀念、人的目的出發,而人最合理的存在又必須與天同一。天是不可更改的、不可創造的客觀自在,人合理存在的過程也就是與天同一的過程,即認識客觀規律從而獲得較多自在的過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