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萬生(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顧名思義,繪本以圖畫為主,文字則用以連貫來賦予意義。不過,有時候圖文比例過於失衡,繪本的主題容易失焦。如此一來,作品瀏覽起來固然「賞心悅目」,然而其主題可能難以凸顯。因此,如何在圖畫的形式中,融入有趣的內容,應該是繪本,尤其是數學(或科學)繪本,值得努力提升的目標。
在形式 vs. 內容的安排上,這本《熱愛數學的男孩》有著令人激賞的平衡。這是由於繪者在創造本書時,「不斷嘗試融合數學和藝術的世界」。事實上,我們的確可以在本書的圖畫中,體會繪者總是「試著把數學的概念或理論融入我的構圖當中,無論是用算式、圖形或數字群的方式來表達。」譬如說吧,繪者讓年幼的保羅爬上凳子,在牆上以類似塗鴉的方式,畫出尋找質數的埃拉托斯特尼篩法表格(Eratosthenes sieve)。這種將數學知識活動融入故事情節的敘事手法,是許多數學小說成為經典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本書出色的圖畫敘事手法,當然也值得我們高度推薦。
最後,我還基於其他理由推薦本書。本書作者與繪者通力合作,完美地呈現傳主保羅・艾迪胥溫暖、無私及悲天憫人的本性,以及隨時希望與他人分享數學研究的熱情與胸襟。這種無私與分享的人格特質,在目前過度扭曲的跨國分工競爭體制中,尤其顯得彌足珍貴。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這位「數字愛人」的生命歷程之中吧。
李貞慧(兒童文學工作者)
投入所愛、無私分享的數學家-保羅‧艾狄胥
這本繪本描述匈牙利數學家保羅‧艾狄胥的故事。對我來說,保羅‧艾狄胥真的好幸福,能夠終其一生心無旁騖地將天賦發揮到極致,在自己喜歡並擅長的領域中發光發熱,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呢?我喜歡閱讀人物傳記繪本,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能夠在某一特定領域中成為專家者,必有一顆非常熱情堅定的心,他們一心沉潛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裡,不畏辛苦,非常非常的努力,甚可說是樂在其中、甘之如飴。正因擁有如是積極正向的信念、態度與行動,方能達到令人敬佩的專家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聰明才智,也許我們無法像保羅‧艾狄胥那樣從小就很清楚自己的熱愛與專才在哪裡,但只要願意多方嘗試、挖掘、探索,屬於我們自己的天命之路就會慢慢清晰成形。像我也是進入不惑之年後,才找到終身職志,那就是從事繪本教學與繪本閱讀推廣工作,而因著對繪本滿腔的熱愛,我非常享受這追尋、研究與分享的歷程,活力充滿,幸福洋溢。
保羅‧艾狄胥是我看齊效法的對象,他不吝分享錢財給需要的人,也不吝將所知所學分享給其他數學家。從他身上我學到:「分享不會讓我們失去什麼,相反的,越是不吝惜分享,我們得到的便越多。分享,讓我們成為心靈無比富足之人!」
張美蘭(親職教育作家)
這是一本很特別的傳記繪本,講的是一位天才數學家的故事。
保羅‧艾狄胥是一位匈牙利籍猶太人,他發表過的論文高達1525篇!是現代發表論文數最多的數學家。由繪本中可以知道他傳奇的一生,還有造就他的幕後功臣:永遠愛他、讓他發揮長才的母親。
艾狄胥的父母都是匈牙利的高中數學教師,三歲時就能輕鬆心算一個人一生所活的秒數,並會四位數的乘法心算;年僅二十一歲即拿到數學博士學位,他的思維能力無與倫比,卻對日常生活等瑣事束手無策;他童心未泯,極富同情心,拋棄一切物質享受,沒有妻子與孩子,甚至居無定所,只為追求數學真理與心靈知己。
由書中及他的傳記都可得知:身為猶太裔的匈牙利人,二戰後他只能逃離家鄉,到美國發展。有些數學家習慣獨自沉思,但艾狄胥則不然;他和全世界的數學家一起工作,由於他這樣的胸襟與才華,使得全世界四大洲的數學家都義不容辭地照顧他,除了欣賞他那風格迥異的個人生活態度之外,更津津樂道書中描述的「艾狄胥軼事」。
在臺灣,這樣的孩子應該是特殊生,而且在五育並重的教育下,他可能要被迫學論語、背許多數學以外的東西!但是由於母親的努力,讓他可以發揮天賦,成為當代傳奇數學家。本書給我們一個啟示:讓孩子的天賦得以自由發展,才是最適才適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