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國學治要(五):古文治要〈共二冊〉
滿額折

國學治要(五):古文治要〈共二冊〉

定  價:NT$ 890 元
優惠價:90801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8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2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簡介
本套書依經、史、子、集,彙整中華典集,「經傳治要」、「史書治要」、「諸子治要」、「理學治要」、「古文治要」「詩詞治要」、「書目治要」共七編八冊,所選諸文皆四部名著或百世不朽之作。
經史諸子之說,以著述為主;理學詩文,則以作者為綱,而舉其初祖大宗、名實相符者各若干家;史學多錄大事而兼存原書體例;經傳則事理俱富;書目一編,兼總諸學,既可辨識古今學術流,別且開後學讀書門徑。全書繁而不蕪、簡而不陋,助於進窺國學堂奧。

本書特色
1. 本套書為四部備要濃縮華之作。
2. 此書依經、史、子、集,彙整中華典集,所選諸文皆四部名著或百世不朽之作。全書繁而不蕪、簡而不陋,開啟究學者進窺國學堂奧之門。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王治心(1881-1968)
名樹聲,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前清學者,1921年任南京金陵神學院國文和中國哲學教授。曾任基督教刊物《光華報》、《神學志》編輯。1928年起出任福建協和大學文學院院長、滬江大學國文系主任。退休後回金陵神學院教授國文和教會史,主編《金陵神學志》。
著有《孔子哲學》、《孟子研究》、《中國歷史上的帝觀》、《道家哲學》、《墨子哲學》、《中國學術源流》、《基督徒之佛學研究》、《莊子研究及淺釋》、《中國宗教思想史大綱》、《孫文主義與耶穌主義》、《三民主義研究大綱》、《中國學術概論》、《中國文化史類編》、《耶穌基督》、《評基督抹殺論》、《古書修辭例》。

編者簡介
張文治
古典文學研究家。字潤之,號立齋。生于江西南昌,原籍湖南常德。幼年喜讀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十六歲考入江西省立中學,成績優異,受到校長熊育錫的器重,畢業后留校工作兩年,后被薦往上海中華書局,編輯《國學治要》。1931年起任中華書局編輯,前后近三十年。他對古代典籍涉獵甚廣,被書局同人稱為“活辭海”。曾在中華書局教科書部編注《高中國文讀本》(中華書局)、《中學國文教師手冊》(中華書局),校點《四部備要》,編著《古書修辭例》(中華書局)。解放后審定校點《資治通鑒》及張相著《詩詞曲語詞匯釋》等書。他是舊《辭海》的編輯者之一,并與蔣鏡芙合編《國音學生字典》(中華書局),此外,尚有《疑年統譜》一稿,為查考歷史人物生卒年月較完備的工具書。他一生治學嚴謹,孜孜不倦,在古典文學的研究和校注方面作出了貢獻。

名人/編輯推薦

國學治要總綱

國學治要總綱七編,通計為篇約近三千,為字百有餘萬,其編纂之旨趣略曰,吾國開明最古,學術廣博,然其大要,載之簡冊,統於四部,是書分編,即依四部之名,稍加離析,所采諸書,亦皆四部名著,考之公論,百世不朽。大凡於經史諸子,皆以著述為主,而存其犖犖近古者各若干種。於理學詩文,皆以作者為綱,而舉其初祖大宗,名實相符者各若干家,每家每種之中,則溯本窮源,以定取捨,如諸子理學,本以立意為宗,故惟取其述學之名篇。史書多錄大事,而兼存原書之體例。經傳則事理俱富,約包子史兩編,古文詩詞,雖以詞章為重,而浮靡無物之作,概不收及,書目一編,兼總諸學,既可辨識古今學術之流別,且闢後學讀書之門徑,故以殿焉。至於歷代賢哲之作,其立言雖不專家,而舒文載,實名貴一世,多有助於學問者,若經傳等書之序論,與歷代各家論學論文之篇,或敘述源流,或辨別是非,或補苴缺漏,或參加考訂,今並博選精擇,分隸各編,總其吾國歷代之學術文章,藉此以近窺堂奧。繁而不蕪,簡而不陋,以便好學之士,依類講求,旁推互覽,深造自得,昔吾先正有言曰,守約以施博,又曰溫故而知新,此是書所由作也。雖然,刪述之事,夫何易言,古今文章總集,如蕭選姚纂之傳世者,彪炳一時,而論者猶有微詞,況是書囊括四部,提要鈎玄,編者孤陋寡聞,草創手定,其不被人指摘者幾希,惟冀當代鴻博,不吝示教,俾異日次第修正,則拜賜多矣。

目次

第一編:經傳治要
(一) 經傳十種──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大戴禮記附)、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孝經
(二) 經傳序論
(三) 小學著述序論

第二編:史書治要
(一) 史書五種──國語、戰國策、史記、漢書、資治通鑑(附錄通志序、文獻通考序)
(二) 史評二種──史通、文史通義

第三編:諸子治要
(一) 諸子十七種──荀子、春秋繁露、法言、中說(以上儒家);老子、列子、莊子(以上道家);管子、商子、韓非子(以上法家);公孫龍子(名家);墨子(墨家);鬼谷子(縱橫家);呂氏春秋、淮南子、論衡(以上雜家);孫子(兵家)
(二) 隋唐以前諸子論學名著

第四編:理學治要
(一) 理學七家──周敦頤、張載、程顥、成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
(二) 宋元以來各家論學名著

第五編:古文治要
(一) 古文十七家──屈原、賈誼、司馬相如、劉向、揚雄、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王安石、蘇軾、虞集、宋濂、歸有光、姚鼐、曾國藩
(二) 歷代各家名文
(三) 歷代論文名著
(四) 歷代小說名著

第六編:詩詞治要
(一) 詩十五家──曹植、阮籍、陶潛、鮑照、王維、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黃庭堅、陸游、元好問、高啟、吳偉業、王士禎(附錄古詩樂府古辭)
(二) 詞九家──溫庭筠、李煜、歐陽修、蘇軾、秦觀、周邦彥、辛棄疾、姜夔、張炎(附錄女士李清照)
(三) 歷代論詩名著(論詞附)

第七編:書目治要
(一) 漢書藝文志
(二) 隋書經籍志
(三) 清四庫全書序目

書摘/試閱

第五編:
古文治要卷一序
古文十七家
古文之名,立於唐之韓柳,蓋以變革六朝駢儷之弊,或稱為散文,謂其文不用偶用韻者,實不盡然。大抵古文之根源,在於積理養氣,其文辭必求雅馴,而立言貴有益於世,今讀韓柳所作,未嘗不章句整齊,聲調鏗鏘,但其變通有法,不拘一格,斷非模擬剽竊所能為功耳,是故歷代為文字之士,巧曆不能計,而卓爾名家,為世宗仰者,韓柳前後,故可屈指而數也。吾因是考之歷代古文選本,見其集中所載,往往濫收雜取,否即限於一隅,罕能扼其要領,繁簡適中,不禁慨然有感於古文名家不易,而選本適用亦難。間有能見其大,取去合度者,其書以人統文,限定家數,於總集中而兼具別集之長,所取者多為一代之翹楚,可資師法,如張溥之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茅坤之唐宋八大家文鈔,李祖陶之元明八大家文選,清文錄等編,按其體例,似較他本為約而善,然其纂錄皆過於繁博,又時代隔斷,不能上下古今,而觀其會通,讀者仍多遺憾焉。故本編特詳參諸本,舍短取長,要以適合學者入門研讀為主,爰有十七家古文之選,遠溯晚周近訖清季,二千年作者,其統宗所在,源流相承,均提綱挈領,一目瞭然,共計錄文二百餘篇,雖為卷帙所限,未能盡集各家之美,而有物有序,傳誦海內之作,約略據此,學者苟沉潛反復於此有得,則自知其兼收並蓄誇多...靡者之無當於治古文也。(群經諸子,及馬史班書,其文皆華實並茂,為後世古文之根源,然以其立意不同,各有專編,故不複及,學者合而參之可也)

古文治要卷二序
歷代各家名文
古文十七家之選既竟,或叩之曰,子此卷以人為主,於吾國古文大家之源流,可云得其要略矣,然而歷代各家之文筆,其名貴一世者,,今皆以不在前選家數之內,一切摒棄,豈不缺漏之甚乎,謹應之曰,誠然,於是復援諸子理學等編之例,更立此卷,以文為主,不限家數,與前選互為經緯,相輔而行,約得百首,雖其中所錄之作,別無奇篇秘籍,以資博覽,然昔人有言,譬之日月,雖終古常見,而光景常新,蓋文若此類者,今固不得而去也,縱而論之,此卷所錄,其作者不拘一派,其文體不拘駢散,從其義類而為名,則有忠義感憤之言,有仁孝悲憫之辭,有達人閒適之篇,亦有才士瑰麗之作,或以事理勝,或以氣勢盛,或動人在委屈入情,或得趣在自然成文,要之載事辨理,陶情養志,期立言於不朽,盡感化之能事,與彼十七家者,固無異道,是卷雖局於篇幅,不能求備,而又不能竟廢,學者亦可由是得其用心之方矣。(按是卷託始於宋玉者,以宋玉以前之作,皆屬於經史諸子之類,不容采入,又以前選十七家,託始於屈原,屈宋同時為師弟,尤便於兩卷互考,而詳究斯文之原本,其畫斷於范仲淹者,則以南宋而後,其文章雖不乏一世傳誦之作,然細按其辭氣,大率明暢有餘而渾厚不足,及推其惟用,則啟迪者多,而陶養居少,故不足以盡文章感化之能事,蓋由時代為之,最難勉強者,今從嚴不錄,若本編論文小說兩卷,則於宋以後之作,采取較多,學者可合觀之,斯源流詳備矣)

古文治要卷三序
歷代論文名著
古文不以文名家,文即語言辭令之載於竹帛者也,故間有論之者,皆零星而不成篇。漢揚雄嘗自毀所作,有似雕蟲之技,其法言吾子篇中,深以淫麗為戒,蓋可謂論文篇章之嚆矢矣。魏晉以後,文筆寖盛,推論漸詳,而梁劉勰之文心雕龍,尤卓然為古今論文專書之冠,降及唐宋,論文之語,多託之書牘,或指示途徑,或摘抉利病,要多原本經史,折衷韓歐,與六朝文人持論之境域,少變異耳,清自方姚起於桐城,古文中仍有文派之爭,阮氏力闡文筆之說,而駢散復見對壘,惟李兆洛文鈔一書,持論平允,朱一新答問,更指示切近,然大率皆各有所明,互為補苴。故今特采自漢揚雄以下,訖於清季,不分門戶,第則其論述之尤篤實者,按時編錄,俾讀者詳究乎斯文之源流正變,而審其工拙得失,由庶不致盲從附鬨,遺笑於大方之家,都計為篇若干,若其已見於古文十七家,則不重及,其未見者,蓋又不徒以論文,勝即就其詞章而言,以之補續歷代各家名文之未備,亦未始不可為其諷誦揣摩之軌範焉。

古文治要卷四序
歷代小說名著
小說之書,漢志附於諸子之末,或以其記錄雜事,混入史部,要之小說所載,不外軼事瑣聞,與寓言神話數端而已,言史則無關國家大故,言子則不能自名一家,故由李唐以還,單篇盛行,藻飾彌加,遂一變而入於文。歷代古文名家集中,所在多有,近日泰西學者,尤盛言小說為文藝之事,其說頗有可印證者,然而推究本原,則小說實濫觴於子史(古代文與子史不分,謂子史為文亦可),莊列寓言,齊諧誌怪,固無庸摘舉。即如子長史記滑稽遊俠諸傳,事本瑣雜,半出藻飾(如滑稽傳,優孟為楚莊王時人,而稱述趙韓魏國名,與史事矛盾,即作者藻飾過甚之逗漏處),亦與小說無異。後漢張衡賦曰,小說九百,本自虞初,虞初為漢武帝時人,與子長同時,或者子長之史記,亦頗采虞初之說,與今錄小說,即託始史記(莊列諸子之文,間有為小說之濫觴,然已多采及,附見諸子治要編中,故不贅錄)。以後循次精擇,其篇數約與歷代各家名文相等。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焉。蓋斯選也,不獨博文清談,聊為資助,即藉以考論古今篇章之究變,亦有心文學者所不能廢也。(按類別小說之事,以體裁論,則有章回傳記之殊,以文字論,則有文言平話不同,惟章回小說,多屬平話,平話小說,則不盡為章回,其體皆起於宋元之時,是編名曰古文治要,其平話小說,言不雅馴,若以之附錄於後,則不類實甚,況章回小說,篇幅繁重,世俗亦多有通行本,故今一切刪除,惟據歷代之文言傳記小說──小說以實質分類,則有社會倫理武俠士女神仙怪異等名,是選擇尤而錄,大要各類略備──則尤編次,庶幾不蔓不枝,以輔歷代各家名文並行而無愧也)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801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