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左海鉤沈(二版)
滿額折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左海鉤沈(二版)

定  價:NT$ 230 元
優惠價:79181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0元
庫存 > 10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為作者選輯歷年發表的學術論文十篇,重新修訂,並依其內容分類編纂而成。書中作者以其長期從事《左傳》研習與教學的經驗,討論《春秋》、《左傳》二經的緣起、性質、特色及關係,以明其體;推闡二經的大義,以達其用;並對前儒說法分歧之處,詳細探索考證。內容深入淺出,旁徵博引,期為讀者在《左傳》這片蘊藏弘富的大海之中,指引出一條直捷而正確的道路。

作者簡介

 劉正浩

吉林省扶餘縣人,民國十六年生。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國文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曾任師大國文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文化大學兼任教授,韓國外國語大學、高麗大學客座教授。現已退休。著有學術專書多部。

 再版序

此書出版未及二十年,在國學式微之今日,竟能再版。深感意外!
《左傳》一書,與孔子《春秋》,猶衣之表裡,密不可分。故周秦、兩漢諸子無不述傳,非唯述其事,亦且申其意。筆者嘗撰《太史公左氏春秋義述》、《周秦諸子述左傳考》、《兩漢諸子述左傳考》;近又著成《春秋左傳通考》,探討《禮記‧經解》「屬辭比事,《春秋》教也」之真義;或有助於《左氏》之閱讀,幸乞方家指正。
 
民國一○四年六月二十五日 劉正浩序
 
自 序(節錄)
 
《左傳》是一片蘊藏豐富的大海,潛游其中、浸淫成癖的學者史不絕書。雖然獲致瓌異,滿載而歸的大有人在;但是仍有無盡的珍寶淹沈海底,有待後學鉤取打撈。
這本小書,選集十篇單篇論文而成,是我多年來《左》海鉤沈的所得。有通論性的,也有專門性的;有白話的,也有文言的。各篇目仍存其舊,內文皆作了些許必要的修訂。為求內容的聯貫,不以發表的順序為先後。
〈《左傳》導讀〉,本為康橋出版事業公司(已歇業)出版《國學導讀叢編》中的一篇。希望以個人長久摸索的心得,對研《左》的朋友在《左傳》的緣起、作者、性質,以及《左傳》解經的模式、《左傳》的價值和研讀方法等景點,作直捷正確的導遊,免於才上路就陷入古今文之爭的迷山霧海之中,虛耗了光陰與精力。其中我對「左丘」一名所作的解釋,後來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前言》裏,「有人」作了相同的說法;論左氏解經的模式,徐復觀〈原史〉一文中,也見到近似的陳述;所見略同,令我感到莫名的鼓舞。
〈試揭《春秋》神祕的面紗〉,發表於師範大學文學院院刊《教學與研究》第十一期。《史記‧太史公自序》載上大夫壺遂問:「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史公引用董仲舒的議論為答。這番話,王應麟以為「深得(《春秋》)綱領之正」;黃澤以為「議論甚正大,無一語不好」;本文就董說作深入的闡釋與商榷,以明孔子作《春秋》的動機和目的。用史體作《春秋》的緣故,及《春秋》大義之所在、《春秋》意旨廣博而歸本於正名等等的問題,以補前文偏重《左傳》的不足。
〈孔子「正名」考〉,發表於《孔孟學報》第三十六期。此文專論「正名」的問題:先就前儒對「正名」分歧的舊解,分門別派,作全盤的檢討;次據桓公二年《左傳》,推論「正名」思想源起於周宣王時的晉大夫師服,並不始於孔子;再次將師服、孔子論名的言詞,逐句作對比的研究,糾正許多舊解的錯誤。於是孔子名正言順的理論,《春秋》正名的宗旨,都有了確切不移的解釋。
〈左氏前傳釋義〉,發表於師大國文系《國文學報》第二期。左氏附益於《春秋》經文之前的一小節傳文,世稱「前傳」。解經而附益於經文之前,其重要性不問可知;可惜事關國恥,丘明隱約其辭,司馬遷既歿而大義失傳。本文據《史記‧魯世家》述前傳之辭,推尋傳文本意,乃知鄭、賈、征南說經之非,並了然於《春秋》始隱之故。
〈孔聖無二憂〉,七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在師大文史教師學術研討會中提出,會後意外被推薦連載於八月二十六、二十八日《青年日報》副刊,旋又編入國教會叢書《憂患意識的體認》。本文主旨在於說明:孔子基於當時社會名實紊亂、將陷於國破家亡的憂患意識而作《春秋》,終身以世人不能堅守名分為己憂。並比附《大易》易簡、變易、不易之三義,舉例說明《春秋》一經所表白的,正是王道人事簡易、變易、不易的大道,君臣父子應守的常分。此文所論,可補上列諸篇考述《春秋》之不足,使《春秋》的本質和大義更加昭著。
〈「齊桓公正而不譎」考〉,原刊於八十三年《紀念程旨雲先生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桓公正而不譎的事實,自馬融以《左傳‧僖公四年》侵蔡伐楚事當之,迄無異說;但細讀僖三、四年傳,桓公實為掩飾侵蔡的醜行而伐楚,絕不可謂之「正而不譎」。幾經探索考證,發現《左傳‧僖公九年》載齊桓葵丘之會下拜受胙一事,足以取代,解決了這宗千古疑案。
〈「民可使由之」章經義復始〉,刊載於《國文學報》第二十四期。《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章,漢魏以來,學者非唯在注釋上不得共識,句讀上也有四種歧異。本文先將歷代注釋,分漢魏學派、宋學派、近代學派,廣為蒐羅,慎加研究,知其十九不合經義。及讀《左傳》,昭公六年,鄭鑄刑書,叔向與子產書,力陳人民熟習法律的弊害,強烈反對;二十九年,晉鑄刑鼎,孔子持完全相同的理由,嚴辭批評。乃悟〈泰伯〉此章,當為時人「法律應否公布」的問題而發,句中兩個「之」字,都指法律而言。法律政令皆緣禮義而生(參見上文〈孔子「正名」考〉),當政者重法律而輕禮義,是衰世捨本逐末的病象,所以古聖先賢一致反對。這是很值得我們省思的。
〈《左傳》中一則「推理小說」的研究〉,八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在香港大學中文系暨美國史丹福大學中華語言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第一屆《左傳》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宣讀,後刊於《國文學報》第二十五期。《左傳‧閔公二年》記「晉侯使大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一事,白文五五八字,內容曲折,具有近世西洋推理小說的風趣;而文筆雄奇變幻,不能以常格分析,極難理解;故本文首引原文,次述背景;然後將原文分段語譯以為脈絡,各別解讀析賞,另加「尾聲」、「注釋」以補不足。希望經過處理,此一奇文能為大眾所欣賞,共仰左氏超時代的文華;並試圖以此創新的體例,鎔義理、考據、詞章於一爐,作為賞析其他傳文的模式。
〈從《趙氏孤兒》揣太史公的悲情〉,原載《國文學報》第二十六期。《趙氏孤兒》是元人紀君祥本《史記‧趙世家》改寫的雜劇,但〈趙世家〉所述,與《左傳》、《國語》所載多有未合。學者於此,或斥其述事妄誕而違實,或疑其雜采軼聞而失考,惜皆語焉不詳,難成定論;是以重加推考,撰為此篇:首述趙孤本事,以明其情節悲壯曲折,及給予廣博觀眾之印象。次錄〈趙世家〉原文,分事實、人物兩方面與《左傳》比對,就諸多顯而易見之差異,確知故事出於虛構。再次由史公慘遭李陵之禍,想見其切齒腐心的悲情,從而揣獲其杜撰故事、且不掩疑竇的本意;並點出他撰述伯夷、伍子胥、屈原、刺客、循吏、酷吏、游俠、佞幸、滑稽等〈列傳〉的心理背景,供學者日後作深入研究之用。
〈氏族制度考源〉,原載《國文學報》第十一期。上古王者審查群臣的德業,以賜姓命氏、封建諸侯的方式,表彰其功德。至於周代,配合當代宗法制度,諸侯亦得賜族予大夫。於是枝布葉分,一姓析為數氏,一氏歧為數族,凡分三級的氏族制度,於焉建立。這種制度,隱公八年《左傳》有魯大夫眾仲述其梗概;然秦廢封建宗法之制,後儒莫知其詳,曲解流傳至今,諸如死後賜族、以國為氏、以王父字為族等,不一而足。本文則遍考經傳,據當世實況,一一諟正,以為孝子賢孫尋源討本之助。
研習和講授《左傳》,垂四十載,不覺已屆古稀之年,謹以零星鉤沈所得,獻曝於大方之家,敬請指教。並奉獻給
慈父劉剛中守光先生、慈母張淑涵女士在天之靈,感謝生鞠的宏恩。
最後,錄出二十九年十二月刊載於重慶《東北論壇》兩篇悼念先父的文章,以誌無盡的哀思。
……

目次

再版說明
自 序
《左傳》導讀
試揭《春秋》神祕的面紗
—對董生論《春秋》的闡釋與商榷
孔子「正名」考
左氏前傳釋義
孔聖無二憂
—論孔子作《春秋》的用心及《春秋》的特質
「齊桓公正而不譎」考
「民可使由之」章經義復始
《左傳》中一則「推理小說」的研究
從《趙氏孤兒》揣太史公的悲情
氏族制度考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181
庫存 > 10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