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七個封印:潘國靈的藝術筆記
滿額折

七個封印:潘國靈的藝術筆記

定  價:NT$ 440 元
優惠價:90396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4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書內共七個章節:「藝術哲學」、「作家與書」、「觀影世界」、「文化研究」、「城市夜色」、「身體政治」、「愛情經典」,其實就是本書作者潘國靈由內到外、由肌膚滲進血液的七個生命印章,隨着生命歷程鑄模烙印,構成了生活的重要部分,化之為文字,綜合成一本散文體裁的「個人藝術筆記」,在某程度上也是作者個人創作世界的七根支柱。

章節的先後排列,在閱讀上並無一定次序,而是按作者個人經驗世界的成長步伐鋪展(雖然並不完全割切),由少年時期存在小說、西方哲學的「自我啟蒙」開始,繼而沉進文學世界,半途躍入光影世界,由人文學轉讀文化研究,再至探觸城市書寫,一點一滴經受身體與愛情的衰微與復生,將所思所感全納進書寫的版圖築起一座屬於作者自己的文字世界。

作者簡介

潘國靈,文學作家,兼任大學講師、專欄作者及電台節目主持。著有小說集《存在之難》、《靜人活物》、《親密距離》、《失落園》、《病忘書》、《傷城記》,散文/詩集《七個封印》、《無有紀年》、《靈魂獨舞》、《愛琉璃》,城市論集《第三個紐約》、《城市學2》、《城市學》等。作品於兩岸三地發表及出版,部分被翻譯成外文。曾獲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創作獎、香港文學雙年獎小說推薦獎、香港書獎等。2006年獲亞洲文化協會頒發「利希慎基金獎助金」,赴紐約遊學一年。翌年參加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並赴伊雲斯頓西北大學參加該首屆「國際寫作日」,及到芝加哥蕭邦劇院與當地作家交流。2009年,香港公共圖書館香港文學資料室為潘氏舉辦文學展覽「莫『失』莫『病』:文學遊子潘國靈」。2011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文學藝術)」。2013年為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系列」作家之一。

主編的話

二○一二年,為了紀念中華書局成立一百周年,香港中華書局推出了《香港散文典藏》。叢書收入九位當代香港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他們是:董橋、劉紹銘、林行止、陳之藩、西西、金耀基、羅孚、小思和金庸。「典藏」出版之後,頗受兩岸三地讀書界的好評。作為這套書的主要策劃者,我個人很受鼓舞;此後承蒙香港中華書局厚愛,希望我繼續圍繞香港文學再推新書,經由我和作者及出版社的反覆磋商,始有《香港散文12家》的誕生。

在香港,嚴肅文學書籍市場本來就狹小,隨着網絡閱讀的高速發展,讀書風氣的不斷改變,文學書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確實給出版社帶來重重的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堅持推出《香港散文12家》,因為我們認為香港有優秀的作家和優秀的作品,作為立足香港一百年的出版社,我們有責任為香港作家出好書,也有責任為香港讀者提供優秀出色的讀物。雖然文學市場持續低迷,但是我們不願放棄。

在日新月異的網絡時代裏,嚴肅的文學書是否有其價值?我們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文學看上去也許不那麼實用,但是文學是涵養人心的;讀文學作品,未必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進入文學世界,肯定能為你打開一扇不同凡響的窗子,提升你的精神境界,令你一生受用。

收在《香港散文12家》裏的作者,背景不同,年齡不一,寫作的題材與風格更是迥異,因此也呈現香港散文的整體風貌。相對於詩歌或者小說,散文或許比較容易上手,但也更不容易寫得精彩。我們希望這套書,除了給愛好文學的讀者提供好書之外,也希望為有志於寫好中文的同學提供範文。

 

舒非

二○一五年四月

 

自序

散落的文章靜待一天以書本的形狀整合。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櫃桶」裏總存放着幾本這樣的書稿。無人問時,它們睡着,有人叩門,因緣際會它們有些變成了書。但我總堅執於自己的書,不僅是散篇文章的雜燴。起碼比匯編多一點,如你現在打開着的一本,《七個封印》。

不如從名字的故事說起。那要回到一樁軼事。約十年前一趟為英瑪˙褒曼《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 )擔任映後講者,在電影院大堂聽到兩個年輕人對話(他們應該不是來看這電影的),「咦,第七封印是甚麼印章嗎?」我聽着不禁莞爾,切無輕忽之意,而純粹只為《第七封印》與城中流行的印花或印章,在此情景下竟無端發生聯繫而覺有趣。沉重與輕省交碰,以意想不到或反諷的方式,生命常常如是。多年後編本書時,如此瑣碎一幕霍然回返撲出腦際,書名如蘋果掉在頭殼頂,就此敲定為《七個封印》。與《聖經˙啟示錄》無關,暗暗作祟的是對「七」這個數字,有一份難解的情結。

而我私下也把本書當成七個戳印。書內的七個章節:「藝術哲學」、「作家與書」、「觀影世界」、「文化研究」、「城市夜色」、「身體政治」、「愛情經典」,其實就是作者由內到外、由肌膚滲進血液的七個生命印章,隨着生命歷程鑄模烙印,構成了生活的重要部分,化之為文字,綜合成一本散文體裁的「個人藝術筆記」。這裏所謂「藝術」包含狹義與廣義,狹義如具體的藝術作品(由文學、電影、畫作不等),廣義如城市的燈光、身體的隱秘、愛情的哲思等,一定程度上也是個人創作世界的七根支柱(因此也想過給此書取名為Seven Pillars)。至於章節的先後排列,閱讀上並無一定次序,而主要是按作者個人經驗世界的成長步伐鋪展(雖然並不完全割切),由少年時期存在小說、西方哲學的「自我啟蒙」開始,繼而沉進文學世界,半途躍入光影世界,由人文學轉讀文化研究,再至探觸城市書寫,一點一滴經受身體與愛情的衰微與復生,將所思所感全納進書寫的版圖企圖築起一座屬於自己的文字世界。因此,閱讀本書,也可當作閱讀一個作者創作世界的「哲學外篇」,其中的文學及文化養份、思想的淵源,以及藝術與書寫形塑生命的一些痕跡,一些碎片。事實上,其中一些文章,本來就是我創作小說時的一些「衍生物」(閱讀筆記或小說創作背後的一些「思想底本」等,如〈可恨我們不是薛西弗斯〉、〈哲學vs.文學〉、〈喜劇與悲劇,一岸之隔〉等),一些則明顯見我對某些作家或導演的執迷(如卡繆、杜拉斯、昆德拉等)。

如果文學散文講求「有我」(當然並非無節制,此處無暇深究),以上大概是《七個封印》「有我」的申明。換言之,儘管卡繆、卡夫卡、杜拉斯、杜魯福等等人人皆可讀皆可看,我始終希望這是一本有着作者自我觀照的書。主觀的希望不構成現實。構成現實必不可少的,是作者為本書編選文章時所作的考量。除了以上所述,其中一個考量是文章的筆觸,我自然並不認為散文等同「美文」之見,但選文時也注意文字的質感以至詩意,而因此盡量摒除較「硬性」的學術文章及以「公共性」為主的文化評論文章(當然,散文並不排除「公共」,好的散文絕對可以「私密」與「公共」共存)。但文章如有美感,美感不純然由文字產生,思想的力度如達到一個水平亦可構成美感,這是散文「知性美」的一面,而其中一些文章,如一些城市論述或文化研究反思,其「知性」筆觸較強,如有個人見解或較有分量的,也酌量收入。另一點要特別說明的是,這本個人「藝談錄」主要以西方文藝作品為主,沒有多談華文及本地文學、電影、城市文本等,一方面這固然希望藉此為本書貫徹一個特色,另方面是有關香港文學、電影、城市空間等文章,在我「櫃桶」裏也各自歸位,暫時任其安放或繼續增生,如一天能化成書的形態,則又是另一文字因緣了。

以上談及散文的「有我」、「感性」與「知性」,最後想添一筆的是:散文的「無我」。「無我」也許不構成散文,但「無我」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我不敢輕言,此處說「無我」僅是於讀者的角度,本書之副題雖為「潘國靈的藝術筆記」,但讀的時候何妨把本書的作者名字擱置。你無需讀過他任何作品,對他的作品有任何認識,也可拿起這本書來閱讀。能走進其中當然更好。重要的是書內談及的一個個作家及其作品,由他們構築的藝文世界,所折射出的片片亮光。如果這書能引你進入這個天地徜徉,哪怕只是一條幽徑,我這「導航者」或「持燈者」便功成身退。你無需記起我的名字,我已經以「七個封印」來回贈自身。

 

潘國靈

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九日

 

感謝

首先感謝前輩舒非策劃這「香港散文12家」系列,並邀我成為這叢書的一名作者。讓我多年來醞釀的一本西方藝術筆記得以成形,成書。

感謝本書責任編輯胡卿旋小姐,事隔十年,第二趟合作。

完美主義的我,書本每出現一個錯字,都會叫我眉頭一皺。感謝為本書義務校對的讀者米蘭,讓我的眉頭少皺了許多。

對於自序,我時常處於失語狀態。在無話可說、欲語還休、意猶未盡之間。恰似序之本質─,─處於書本與書本之外的邊界。感謝中華書局黎耀強先生再三叮囑增補一序,耐心等候。願此序言能交代一點書本背後的生成和構思。

 

目次

主編的話

自序

 

I 藝術哲學

可恨我們不是薛西弗斯

哲學vs.文學──一篇讀書札記

存在主義──成長畫板上的一抹底色

救贖之姿,信與失信

喜劇與悲劇,一岸之隔

昆德拉肚臍學

 

II 作家與書

永恆的青春、浩劫與深淵

存在詩學,不安之書

《哀悼日記》的悲慟寫作

卡夫卡筆下的「書寫動物」

卡夫卡寓言

被背叛的遺囑

簾幕──小說的理由

才華這東西

無命運的人生

《朗讀者》──個人與集體的交織

閱讀與自我發現

由寧默心駛向忘川

 

III 觀影世界

像藝術沉思錄

電影與城市空間札記

電影敘事的實驗精神

《大開眼戒》宗教涵意的解讀

《2001太空漫遊》的星際舞蹈

經典修復《紅菱豔》

戲裏戲外,看《柏特娜的苦淚》

《竊聽者》──政治與藝術的角力

 

IV 文化研究

雅俗文化之辯—重提「等級」之需要

文化研究作為藝術評論

「文化沙漠」論一探

酷美學觀

「末世」文化現象

真實之荒原──布希亞的擬像世界

 

V 城市夜色

香港不夜城──黑夜與城市之關係

夜行動物

霓虹的城市與文本意象

筆尖下的香港閃影

也曾路過

家園的陌生化之路

城市人的精神特質

海灘──城市中飄浮的「錨」

「本土」的十年變化

 

VI 身體政治

疾病與恐懼—從幾幅畫作談起

1:99的沙士集體回憶

十年前一場城戰,及當下

從城市的抽象與寓言性,看《盲流感》

疾病之名字

憂鬱的文化政治

醫學與人文—成為文化史的醫學史

後人類未來—歷史還未終結

 

VII 愛情經典

情愛錄

愛與病

維特太多,愛情太少

結構性中年危機

主旋律與對位法

愛情與房子

愛情與面孔

杜魯福情書──電影與生命,溫柔與毀滅

液態之愛與商品之戀

愛情物語

書摘/試閱

可恨我們不是薛西弗斯

薛西弗斯(Sisyphus),觸犯眾神,被宙斯(Zeus)降罰,於陰間把一塊巨石滾上山,由於它本身的重量,巨石每到山頂便滾下來,他又得從山下把它推上山頂去。這徒勞無功、無止境的工作,神祇看以為是最可怕的酷刑。然而存在主義哲學家卡繆(Albert Camus)在一九四○年寫就的〈薛西弗斯的神話〉的文末說:「掙扎着上山的努力已足以充實人們的心靈。人們必須想像薛西弗斯是快樂的。」卡繆的文章寫得極有力量,薛西弗斯的快樂是不難想像的,「快樂和荒謬是同屬大地的兩個兒子」,然而,我必須說,這想像的快樂未必迎合我們,因為,可恨我們不是薛西弗斯。

 

平地上滑行

卡繆說:「緊貼着石頭的那張臉已經變成了一塊石頭!」、「他比他的石頭更堅強。」然而,在這磨難中佔舉足輕重位置的不僅是那塊巨石,還有那巨石滾於其上的斜坡。因為是斜坡,並且是巨石,那推石上山的工作不僅是重複性的,且從一開始便具有征服性的意味──征服那逆向的地心吸力。卡繆的文章沒有仔細描述薛西弗斯身體的形態。然而,除了快樂之外,我們還必須想像薛西弗斯是強壯無比的:粗壯的手臂、堅實的腿子,畢竟他滾動的是一塊巨石!

文中把薛西弗斯的勞動與人們的工作相提並論:「今天的工人,在他的一生中,每日都做着同樣的工作,這種命運也是同樣的荒謬的。」然而,卡繆似乎過多地把注意力集中於工作的重複性,而輕看了重量。如果等着我們的石頭只在平地滑行(它甚至是一塊小如螺絲的細石),那麼這種徒勞無功,便有着本質的分別。卡繆說:「看着他踏着沉重而勻整的步伐走向永遠不知何時才會結束的磨難。」然而,在平地上,沉重感被取消了,等着我們的,只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

最極端的情景是,我們只是回到牛頓經典力學的第一定律:「如果物體處於靜止狀態或作等速直線運動,只要沒有外力作用,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或等速直線運動狀態。」為我們準備好的不是一塊斜坡,而是一塊無阻力的平面(其邊界為我們的壽限),我們只需要第一下作用力,石頭便以其慣性(inertia)運行。我們的工作只需跟着石頭走路,可以想像,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木無表情,沒有「扭曲了的臉」、「緊貼着石頭的面頰」、「頂着全是泥巴的肩膀」、「插入石頭下面的腳」(除非是偽裝的姿態),因為沉重的苦難並不屬於我們。只有白光一片就無所謂「黑夜的蒙難」。這是一種絕然機械性的單調重複,幾乎跟靜止等同。

卡繆設想,薛西弗斯最具意識的一刻,在於他從山頂回到山下、一個周期完結與另一周期開始之間的喘息片刻。在平地上推石,我們也會有突然具意識的時刻(如在石頭滾了一段周界距離的周期之後),然而卻事先被剝奪了超越的可能。在萬有引力被壓倒性的慣性取代之下,上升的慾望與我們無干,下沉的暈眩與我們無涉。平地沒有上,沒有下,自然也沒有巔峰,沒有深淵。舉頭沒有神祇,低頭沒有地獄(那不就是約翰連儂的Imagine?)。

 

永遠的無知

除了意識外,薛西弗斯還有他的記憶。「當世間的情景深深地留在記憶中,當幸福的召喚頻頻不斷,這時,憂愁的情緒自心中湧起:這就是巨石的勝利,這就是巨石本身了。」他帶着他在人世間的記憶在陰間滾石,這記憶包括他的「好事多為」:偷去神祇的秘密、寧取水的恩澤而不要天上的雷霆、用鐵鍊鎖住死神、輕率地考驗妻子的愛情、不遵守與哈迪斯(Hades)定下的承諾回到冥府……。無論他蒙受的苦難多麼嚴酷,他對被罰的根由絕對清楚,簡言之,就是對諸神的輕蔑、對死亡的反抗、對塵世的貪戀。薛西弗斯的快樂絕對可以想像,因為正是他把自己推向苦難的石頭,他每推動一下石頭,都承擔着自己的罪過。沒有比承擔罪過的苦難更悲壯的了,這偉大的悲壯只能是屬於英雄的,別忘了,薛西弗斯本身的崇高身世:風神埃奧洛斯(Aeolus)的兒子,科林斯城(Corinth)的創建者;凡人豈有作弄諸神的力量。

凡人秉着空白的記憶推石,他無緣無故地被拋擲於推石的現場。這無緣無故決定了他永遠的無知,極其量只能為自己虛構不確定的罪狀。無知的盡頭仍是無知(死亡沒有為他提供答案,如英瑪˙褒曼《第七封印》中的死神:生之秘密,連死神也不知),他連刺瞎自己眼睛的理由(如伊底帕斯在無知盡頭終獲清明)也找不着一個。沒有薛西弗斯受罰前(穿梭於人世與冥府之間)和受罰中的過渡轉折(你儘管叫它沉淪還是攀升),由始至終給人們準備好的,就只有滾動石頭的一個平面空間。

薛西弗斯的懲罰,是那麼明明白白的來自上面的神祇。塔耳塔羅斯(Tartarus):他推石上山的刑場,明明確確是他的「失樂園」,在這個冒犯諸神者被罰以酷刑的地獄之地,還囚着反抗宙斯失敗的泰坦族;薛西弗斯其實並不孤單。薛西弗斯畢竟源自荷馬的希臘神話,他與諸神交戰、交惡,卡繆把薛西弗斯詮釋為現代英雄,但如果二十世紀當真如尼采所言「上帝已死」,如果古典悲劇賴以存在的上帝、英雄以及種種形而上的偉大雄渾已經不復存在,那建立於諸神對立面的薛西弗斯也不可能有一席之地。如果世界真的無可復圜地「世俗化」,盡地變得卑瑣而齷齪(平面空間),那無緣無故推着石頭的,只可能是平凡如卡夫卡《審判》裏的K。到最後,恐怕連這石頭也是虛幻的。

「人們必須想像薛西弗斯是快樂的。」也許連薛西弗斯都深深陷於快樂之中(與憂愁同生),戀戀不捨而暗暗期盼着徒勞無功的永無終結(或忘記了死亡之必至)。只有他遙遙無期的必死性(mortality)可以終結他的快樂(他其實已身陷地獄,死亡還可以甚麼姿態到來,這超乎我的想像),除此以外,疾病、老朽彷彿與他無關。他似乎永遠有堅壯氣力推石上山。凡人卻不僅必有一死,還會朽腐。當人們開始如薛西弗斯般學會從推石的懲罰中支取快樂,把詛咒當成遊戲,疾病、老朽、衰亡卻隨時臨來,停止慣性的延續(這點牛頓可沒想過),提早告訴你「沒得玩了」;「永無休止」不是你們可以想像的。

我們不是薛西弗斯,我們都是可憐的人間。但願我所說的都是錯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9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5~6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