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荀子要義
滿額折

荀子要義

定  價:NT$ 250 元
優惠價:9022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5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戰國之世,儒風已凌遲衰落,諸子百家爭鳴,然在當世能特然挺起,以明世博學之才,繼孔學、宏仁道、闢邪說者,孟子而後厥為荀子,故《史記》以孟荀並列錄之。《荀子要義》一書詳論荀子學說思想,較其與孟說,並兼論荀子與法家思想,使讀者了解荀子學說之實況。本書收錄「荀子略傳」與周紹賢教授自序。

本書特色
 1. 《荀子要義》一書詳論荀子學說思想,比較荀孟學說,並兼論荀子與法家思想,使讀者了解荀子學說之實況。

 

作者簡介

周紹賢教授(1908-1993),童年師從晚清進士楊玉相,讀五經,習詩文。1933年,就讀於梁漱溟創辦的鄉村建設學院。1949年秋赴臺灣,曾任東吳大學、師範大學、政治大學教授,兼任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著有《魏晉清談述論》、《道家與神仙》、《老子要義》、《莊子要義》、《孔孟要義》、《荀子要義》、《佛教概論》、《中國文學述論》、《論李杜詩》、《漢代哲學》、《先秦兵家要旨》、《道教全真大師丘長春》、《文言與白話》、《應用文》、《松華軒詩稿》等。

(自序)
戰國之世,道術分裂,諸子爭鳴,互相攻難,〈韓非子‧顯學篇〉謂「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知儒,猶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之儒,有仲良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孟氏即孟軻,孫氏即孫卿。百家之學,各立門戶,各是其是,即儒門之中亦分派系,或「術謬學雜」而言論失真,或「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是故荀子在當時指出有「賤儒」、「俗儒」一般敗類(見〈非十二子〉、〈儒效〉篇)。儒家之風已陵遲衰落,是以引起楊墨之攻擊;而在當時能特然挺起,以名世博學之才,繼孔子之學,宏仁義之道,闢邪說以正人心,使百家相形失色,而丕振儒術以傳於世者,孟子而後,厥為荀子,故太史公以孟荀並列,為之作傳,著於《史記》。
法家攻擊儒墨與道家(《韓非子》顯學篇、忠孝篇),儒墨之相攻尤厲。古書記述簡略,孟子斥楊墨,謂其無父無君,後世或以為此言過甚;其實後世未見當時楊墨末學之流弊,便不知孟子之言有所據,試看荀子所刺之「賤儒」,「無廉恥而嗜飲食」,儒家本身不隱諱其同界中之劣跡,然則楊朱墨學之劣跡,孟子豈能為之隱諱?孔墨已歿,後學互相誹毀,初則針對當前人物之劣點而下攻擊,繼之以為併其祖師亦攻擊之,免得其徒屬恃為護符;孔墨遂間接受到輕蔑。各家之間,壁壘之所以形成,大抵如是。
《荀子》天論及解蔽篇謂:老、莊、慎到、宋鈃、申不害,各家之說,皆有所偏,而歸本以「王道」,孔子為正宗,此皆當時對各家之辯難而發。墨家反對儒家最甚,荀子指責墨家亦最甚,〈儒效〉、〈王霸〉、〈天論〉、〈禮論〉、〈樂論〉、〈解蔽〉各篇,皆屢屢駁正墨子。〈非十二子〉、〈不苟〉、〈儒效〉、〈解蔽〉各篇,對惠施、鄧析之詭辯,〈修身〉篇對「堅白」「同異」之怪說,皆作嚴正之抨議,謂「凡言不合先王,不順禮儀,謂之姦言;雖辯,君子不聽。法先王,順禮儀,黨(親比也)學者,然而不好言,不樂言,則必非誠士也」(〈非相篇〉)。荀子在當時,隆禮儀,崇師法,主張「上則法舜禹之制,下則法仲尼子弓之義」(〈非十二子〉),在百家喧囂之中,「貴公正,而賤鄙爭」,「以仁心說,以公心辨」(〈正名篇〉),對於「欺惑愚眾」之說,直斥不知是非,「辯而無用」,足以「梟亂天下」(〈非十二子〉),荀子真儒家之「誠士」,孔門之龍象也。
後世以荀子〈荀子‧非十二子〉篇謂子思唱五行之說,孟軻和之,將子思、孟子列於惠施等怪說之流,又以性善性惡兩說不同,又以孟子講遵先王之道,而荀子主張法後王;遂謂荀孟相反,故〈非十二子〉貶斥孟子。夫子思、孟子書中並無五行之說,而五行之說並非子思所造,因此,楊注謂「五行、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以五常為仁義禮智信,見於〈論衡〉、〈問孔篇〉,不見子思、孟子之書,若五行果為五常,則仁義禮智信,荀子豈能非之?按荀子之書,在唐以前已編簡爛脫,傳寫舛誤之處甚多(楊倞《荀子序》)。例如〈君子篇〉,內容與篇名全不相關,楊注謂此篇皆論人君之事,「君子」當為「天子」之誤;又有人謂此篇乃〈君道〉篇之脫簡。又如〈非相〉篇之後兩章,與非相無關;〈天論〉篇之末段,與天論無關;〈正名〉篇之後半篇,自「凡語治而待去欲者」以下,為欲望論。章幅如此錯亂,字句謬誤尤多,故〈非十二子〉誣子思、孟子之語,實大有疑問,是以《困學記聞》十云「荀卿〈非十二子〉、《韓詩外傳》四引之,止云十子,而無子思、孟子。愚謂荀卿非子思、孟子,蓋其門人如韓非、李斯之流,託其師說,以毀聖賢,當以《韓詩》為正」。楊注云「〈大略〉篇,為弟子雜錄荀卿之語」。〈堯問〉篇謂荀子之善行,「孔子弗過」,亦顯然為弟子所作。〈非十二子〉誣及子思、孟子,若非李斯之流所增入,定亦字句有錯亂,例如〈非十二子〉篇末,有所謂「子張氏之賤儒,子夏氏之賤儒,子游氏之賤儒」,係指戰國末世自命為學本三子者而言,非直斥子張、子夏、子游也。而總之貶子思、孟子於姦言怪說之列,無的放矢,必非荀子之言。
至於性善性惡之說,亦不至兩相水火,孟子謂「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離婁〉篇),並不否認人有惡性;荀子謂「塗之人可以為禹」(〈性惡〉篇),並未否認人有善性;孟子謂「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滕文公〉篇);荀子謂人「必將待師法然後正,得禮義然後治」(〈性惡〉篇);總之皆注重禮義教化,兩家之說,殊途同歸。荀子雖言性惡,而對「孟子曰人之性善」,僅曰「是不然」,語意平和,與〈非十二子〉中之語氣不同;猶之孟子弟子公都子以「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等說,質詢孟子性善之說(〈告子〉篇),只是討論問題,並非惡意反駁,且〈大略〉篇內尚有荀子稱道孟子之語。
宋明理學家,程、朱、陸、王,皆擁護性善之說,以孟子為孔學之真傳,程伊川責荀子性惡之說謂「其學極偏駁,只一句性惡,大本已失」,因性惡之說,遂置荀子於雜學之列。至清時,荀學始漸抬頭,戴東原講心知,凌廷堪講禮,其意多類荀子,然未嘗明宗荀子。姚鼐作《李斯論》,駁蘇軾將李斯之罪歸於荀子,方苞作蘇文評語,亦謂蘇氏之論失當,「荀子之學以法先王守禮度為宗」。《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儒家類謂荀子「宗法聖人,誦說王道」。錢大昕《荀子跋》謂荀子「吐辭為經,優入聖域」。郝懿行作《荀子補注》,與王引之《論荀卿書》,謂性惡之說,自有其義理,並無不當。此後王先謙作《荀子集解》,劉師培作《荀子補釋》;研究荀子,發表論述者漸多,於是荀學乃興。晚近學者以荀子正名之論,養心之說,及天論制天、用天之義,以與西方之哲學思想相比,於是荀子又被另一眼光所重視,地位高升,與孔孟並稱為儒家之三大師。
《荀子》書,自昔傳誦者較少,因而歷代抄寫錯誤,亦乏人追究,在唐朝楊倞作注時,已感舛誤甚多,文義難通,難經楊氏苦心校勘,及清朝學者多人補釋,其中仍多難解之處。茲因於哲學系講授此書,乃綜合各篇,撮其要旨,集其言論,作全部有系統之講述,筆之於書,名曰《荀子要義》,使學子了解荀學之實況。至於掘發奧義,闡揚新說,則非余之謭陋所能為也。
中華民國六十六年二月海陽周紹賢序於國立政治大學

目次

自序
荀子略傳
一、 性惡論
二、 心論
三、 天論
四、 禮論
五、 樂論
六、 政治
七、 崇先王法後王
八、 王霸
九、 議兵
十、 教育
十一、 正名
十二、 荀學與法家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2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