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戰國風雲三十年(II):二犬爭食(簡體書)
滿額折

戰國風雲三十年(II):二犬爭食(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8.00 元
定  價:NT$ 228 元
優惠價:8719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虎狼之國要統一天下,“仁義”之國想稱霸東方,舊的霸主也準備東山再起,寡人獨夫們為了私欲野心各自以國運做為賭注,戰國亂世中最狂野的時代來到了。
著名歷史作家許葆雲集近二十年歷史研究新成果、當年戰場實地考察、顛覆史料的結論,以嚴謹的邏輯、充滿智慧的文字加以串聯,帶領讀者重回那個硝煙彌漫、混亂紛爭的年代,真實再現了那場決定中國兩千多年所有中國人命運的歷史大變革。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罕見的歷史小說:百萬字篇幅,寫盡頂級智慧與謀略,以全新視角活潑解讀戰國最精彩的三十年。
趙、魏、韓、燕、楚五國伐齊,誰才是隱藏最深的幕後推手?
終日想統一天下的秦國、覬覦東方霸主寶座的趙國,為了達到目的,他們用的是連環計還是苦肉計?
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兩個看似並無關聯且相隔數年的歷史事件,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
所有的奧妙,所有的政治手腕,所有的權謀較量,只有在《戰國風雲三十年》二犬爭之中才能找到答案。

目次

一 田單複齊
絕望的孤城
與熊虎搏殺
齊人被激怒了
破敵之期已近
天,終於亮了
世上的事都是這樣做起來的
天下第一小人
二 趙魏爭霸
該把骨頭扔出去了
趙國早該稱霸
貴人們糊塗的時候多
左右逢源
盟友成了仇敵
趙王瞞不過鬼神
三 趙王吞了魚餌
和氏璧,秦王投下重餌
藺相如願做死士
小勝與大敗
大敵當前,不可自亂陣腳
趙國被人牽著鼻子走
四 屈服于秦
再給趙王一點顏色
白起拔了光狼城
趙國屈服于秦
平原君倉皇出逃
須賈取寵太子
魏國要做僕從了
五 出賣
石玉割斷情絲
失信與得寵
伐齊立威
澠池之會
各取所需
六 強楚化為煙雲
虎狼之師入楚
水漫鄢城
屠滅西陵
白起拔了郢都
狂野時代來臨

書摘/試閱

大敵當前,不可自亂陣腳
秦國十萬大軍攻入趙境,石城失守,南北腰斷!得到這個消息,正為“完璧歸趙”而喜悅的趙王魂飛魄散。
趙國人真像一條搶骨頭的餓狗,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魏國身上,渾不記得西方還有一個強秦。直到石城失守,趙國君臣們這才如夢初醒。趙王急召平原君趙勝、望諸君樂毅、亞卿廉頗、上大夫樂乘、樓昌和剛剛因功得封大夫的藺相如進宮議事。
轉眼工夫,趙國重臣們慌慌張張地走上彰德殿。趙王這裡已有些亂了方寸,急火火地問:“諸卿以為趙國該如何奪回石城?”
聽了這話,臣子們一下子都不作聲了。
魏冉險詐,白起絕狠,一個審時一個度勢,把趙國的虛實全猜透了,趁著大水剛過趙國缺糧這最要命的關頭猛擊趙國的軟肋,一擊得手。而被秦軍攻佔的石城正在攔腰之處,趙軍不救,則南面的邯鄲與北面的代郡、雲中斷了聯繫,首尾不能相顧,態勢極其不利;若救,就需要從邯鄲左近調兵十萬,勞師以遠,糧草不濟,勝負難料。若十萬大軍再被秦軍敗於石城,則邯鄲兵力空虛,門戶大開,秦軍揮戈南下,趙國君臣只有束手就擒了!
縱然趙軍不敗於石城,面對已佔據堅城的秦軍精銳,這一仗也必曠日持久,邯鄲精兵盡數北上,防務空虛,若魏國從安陽、幾縣進犯趙長城,趙國首尾難顧,又是一條死路。
趙國人錯了!錯就錯在不顧一切興兵伐魏,急於在諸國面前立威,想不到作繭自縛,反被秦國算計了。
伐魏一戰是平原君提的,是望諸君打的,責任都在這兩人身上,與廉頗、樓昌等人毫無關係。當此兩難之際,趙王問下話來,平原君說不得話,廉頗、樓昌不肯說話,眼前這個殘局,只有望諸君樂毅出來收拾了:“大王,趙軍北上未必能勝,大軍一動則邯鄲空虛,恐被魏國所乘,臣以為石城難救。”
石城難救,這是樂毅一輩子說出的最窩囊的話。趙王陰沉著臉問了一句:“望諸君以為該當如何?”
其實眼下趙國只剩一條路走,就是與秦國覯和,以求秦王退兵。但與秦訂盟極傷趙國的體面,說出這話的人將被趙人唾棄,被天下恥笑,再無面目立于王廷。若趙王有心維護樂毅,他就當在此處打住,好歹給樂毅留點臉面。可趙王卻毫不客氣地追問下來,這擺明瞭是讓樂毅說出“媾和”二字,一個人把這黑鍋背起來。
樂毅是個敦厚的人,雖然伐取伯陽的主意其實是平原君提的,可畢竟他當時未曾勸止,而且親自統兵上陣,現在趙王把錯都算在他一人頭上,樂毅心裡雖然委屈,卻還是下決心擔這個責任,絕不讓自己的朋友平原君為難。於是抬頭直面趙王,一字一句地說:“臣以為眼下只有與秦國媾和,使其退兵。”
樂毅這一句話,已經斷送了他在趙國的前程。聽了這話,平原君趙勝滿心愧悔,垂首無言,樂乘心裡覺得趙王把國事盡歸罪於兄長一人,實為不公,可是不敢當廷辯解,只能低頭不語,坐在他身側的亞卿廉頗卻已經勃然大怒,手指樂毅高聲斥道:“望諸君何出此言!山東諸國合縱抗秦,趙國卻單獨與秦媾和,失信於天下,在魏楚齊韓面前當如何解釋?”
亞卿廉頗是趙王駕下的親信將領,自趙武靈王去世,他就一力輔佐趙王,極盡忠誠,有廉頗在,權臣李兌才不敢對趙王無禮。李兌死後,趙王把廉頗提拔為亞卿,成了趙國的柱石之臣。但廉頗這個人性情有幾分驕橫,除了趙王,旁人都不放在眼裡,平日就與上大夫樂乘不睦,自樂毅歸趙以來,廉頗對這個從燕國歸來的望諸君更是滿心厭惡。在他看來,樂毅雖然是伐破強齊的曠世功臣,威名赫赫,但他叛燕歸趙,不忠不信,品行令人不齒,且又于趙國無尺寸之功,卻借著平原君的勢力取寵于趙王,居然拜為君侯,位壓群臣。這次趙國伐取伯陽,與魏國爭強,從頭到尾都是趙勝和樂毅一手操弄,結怨于魏,兵敗于秦,喪師辱國以至於斯,更讓廉頗覺得樂毅可憎可厭,對這麼一條落水狗,實在是不打不快。
這時候的樂毅真的是一條落水狗了。聽廉頗聲色俱厲地問他,知道無可回避,乾脆穩下心來平靜地說:“趙國與秦結好只是權宜之計,聯合魏韓才是長遠之策。待退去秦軍之後,大王不妨把伯陽還給魏國,以修舊好。”
樂毅說的全是實話,把伯陽還給魏國以修舊好,這個主意趙王也早想到了。
伐伯陽並非樂毅一人之過,這個所有人都清楚,現在樂毅擔下所有罪責,誠心實意,連趙王也不好再說什麼。偏偏廉頗卻不肯甘休,在一旁冷冷地說道:“既然要還,當初伐取伯陽做什麼?勞師動眾,奪而複還,徒惹人笑。”
眼看廉頗毫不客氣地威逼樂毅,樂乘在一旁恨得咬牙切齒,趙勝臉上也有了幾分惱羞成怒的意思,但樂毅既然擔了罪責,就下決心一擔到底,推開幾案向趙王拜了一拜:“大王,伯陽之戰是臣思慮不周,行事魯莽,釀成大禍,請大王收回印信,罷黜臣爵,以示薄懲。”
樂毅所說的印信,是當年他在燕國任上將軍統率五國大軍伐齊之時,趙王頒給他的那顆相國之印。幾年來樂毅先在燕,複歸趙,這顆趙相國之印始終在他手上,到今天才被趙王收了回去。
到這時,樂毅的下場已經註定了。
趙王緩緩說道:“望諸君為趙國拔堅城,拓疆土,是個功臣,這一向太操勞了,暫且回府休養吧。”
樂毅名滿天下,趙王當然不會因為一戰之失而褫奪他的爵祿,但話裡的意思還是等於收了他的相印,奪了樂毅之權。此時的樂毅自然無話可說,平原君雖然心裡想幫著樂毅,卻插不上話。趙王緩了緩,又補上一句:“石城方面亦不可不防,樂乘,你從武城調精兵一萬進至封龍,監視秦人動向。武城暫交樓昌駐守。”
武城是趙國南長城的門戶,拱衛邯鄲的要塞,一向駐紮精兵,自權臣李兌死後,趙王親政,平原君執相權,樂乘就掌管了武城兵馬,想不到趙王忽然把他調往封龍,削了樂乘的兵權。
伯陽之戰或許是個錯誤,可樂毅已經把罪責全擔了起來,也受了責罰,樂乘是樂毅的弟弟,在此事上卻無過錯,趙王削奪樂乘的兵權實在沒有道理,尤其是所有人都知道,樂毅、樂乘背後站著的是平原君趙勝。顯然,趙王這是想借伯陽之事清理朝堂,排斥異己,其矛頭所指實是趙勝。
到此時趙勝實在不能不說話了:“大王,攻取伯陽是臣的主意,是臣請望諸君謀劃戰略,也是臣向大王舉薦望諸君出戰,若要論罪,皆是趙勝之罪,臣自請罷去君位,貶為庶人,以儆諸臣。”
趙勝是趙國的第一號勳戚重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現在他把話說的十分衝動,竟是不留絲毫餘地,殿上的臣子們個個都懂得疏不間親的道理,見趙勝和趙王爭執,沒有一個人敢說一句話。
眼看趙勝仗勢驕橫,竟然當廷與自己爭執,趙王也十分懊惱,沉聲說:“大敵當前,伯陽之事不必再提了,今天先到這裡,眾卿回去就石城的戰事拿個主意出來吧。”說完就要起身離席,不想趙勝怒氣不息,站起身來高聲道:“王且留步!臣還有一事要問:趙國伐魏當真錯了嗎?”
見趙勝糾纏不休,趙王心裡更加氣惱:“依你看呢?”
“果然是錯了。”
平原君的回答倒讓趙王摸不著頭腦,冷冷地說:“那還問什麼?”
“臣想問的是,伐伯陽只在一城一地,若伯陽之戰是錯,那麼水淹大樑又做何解?”
趙勝這話把殿上眾臣全都嚇了一跳。
黃河決口淹了魏國,重臣們都隱約知道這場大水是趙王親赴剛平,調兵馬入衛國掘了黃河,可此事關係太大,趙國君臣百姓諱莫如深,無人敢提。想不到趙勝急怒之下竟以此事當廷質問趙王,可真是闖了彌天大禍,話一出口,連趙勝自己也嚇愣了。
城府極深的趙王這一下也被氣得臉色青黑,忍不住要發作出來。好在樓昌還有急智,高聲道:“平原君這話不對!伐伯陽是人謀,黃河決口是天災,豈可相提並論?”
樓昌這話真是欲蓋彌彰,可好歹也算個臺階,趙勝急忙說:“樓大夫說的是,我失言了……”可他心裡也明白,一句“失言”抵不得自己的過失,縮著頭坐了回去,只覺得脖梗子裡寒氣森森,渾身冷汗直流。
趙王直挺挺地坐在幾案之後,先把趙勝狠狠地看了半天,又抬眼逐一掃過殿上的臣子,凡被他眼神觸及的人都急忙低下頭來。見無人敢與他對視,趙王拉長聲音一字一句地說:“看來此事還當再議,你們且去拿主意吧。”
幾個臣子像避貓鼠一樣縮頭縮腦地退了下去,只剩下趙王陰沉著臉坐在彰德殿上,看著案前銅燈裡昏黃的火苗一閃一滅,心裡盤算著一個主意,卻又一時下不了狠心。正在此時,公子趙丹悄悄走了進來。
今天的廷議實在嚇人,眼看趙王和平原君竟似要決裂,大臣們又不敢進言,宦者令繆賢急忙命人到東宮把此事告訴了公子丹,請他到趙王面前來打個圓場,繆賢自己又飛跑出去搬請能言善辯之人去了。
聽了此事,公子丹急忙趕了過來,看了父親的臉色也知道事情嚴重,不覺心驚膽戰。不等他說話,趙王卻已先開了口:“自周天子封土建國七百餘年,列國興衰更替,半是權臣為禍。你記住這句話:強敵之患不過肘腋,家賊之禍方是腹心!人心難測,不可不防。”
聽了這話,趙丹知道父親這是要下狠心了,更加害怕,可他年輕識淺,越慌越亂,竟是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正在憂急,繆賢疾步走了進來:“大王,藺相如求見。”
在趙王身邊,宦者令繆賢倒是個能辦事的人,危急之時他先請來公子丹,把事情緩了一緩,隨即又搬出藺相如來勸說趙王,這是在為國事盡力了。情急之下,趙丹也沒問父親就對繆賢說:“叫他進來吧。”話一出口才覺唐突,偷看父親一眼,見趙王並沒有責怪之意,這才悄悄松了口氣。
片刻工夫,藺相如弓著身子走上殿來,對趙王和公子丹行禮。趙王卻連眼皮也沒抬,冷冷地問:“廷議之時藺大夫一言未發,現在來有何事?”
廷議之時,藺相如確實一言未發。
藺相如畢竟出身卑微,雖然為趙國立了功,封了大夫,可是和平原君、望諸君以及廉頗、樂乘這些將相名臣相比,他的些許功勞實在微不足道,在趙王面前談不到“寵信”二字。尤其廷議之時平原君護著樂毅、樂乘,廉頗卻順著趙王的意,專與樂毅為敵,暗中顯出“黨爭”的意思來,藺相如一個新進的大夫,背後沒有靠山,這種時候他更不敢隨便說話。
現在重臣們散去了,藺相如卻沒有走,在宮廷之前來回轉磨,心裡拿不定主意,倒是宦者令繆賢抓了個空子飛跑出來扯住藺相如,說今日廷議關乎趙國興亡,讓藺相如務必入宮直諫,藺相如也知道事情重大,這才大著膽子來見趙王,而趙王又正在氣頭上,話說的毫不客氣,藺相如心裡也難免惶恐不安。
但每一位能成大器的臣子必有其與眾不同的品性,藺相如也是如此,在他眼裡,為人無非質樸誠懇,處市無非踏實勤勉,只這質樸踏實四個字,便成就了趙國的一代名臣。
現在藺相如用自己的樸實心思猜度趙王之意,知道這位有心計的君王實是兩難。
自權臣李兌死後,平原君趙勝得趙王寵信,把持政事多年,身邊親信眾多,各掌軍政之權,漸已結成朋黨,使趙王起了警惕之心;而平原君的性情剛勇好勝,自大驕矜,又令趙王不滿。此番平原君對秦國的挑釁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操切誤國,壞了大事,趙王似乎已動了廢黜平原君的心思。
但拋開這一切不談,說句實話,趙國的國事畢竟是趙王在拿主意,平原君不過是個出謀劃策的人。這次與魏國爭從約長,以至兵伐伯陽,水淹魏國,哪件事不與趙王有關?可身為君主,無論如何不能認錯,所以趙王大發脾氣,多半是惱羞成怒,欲制平原君,也只是想找一個替罪之人罷了。
但平原君可以罷黜嗎?又是萬萬不可。
平原君是趙王的親弟弟,骨肉相連,趙王連平原君都不信,趙國的大臣們還有一個能得到信任嗎?尤其與平原君有瓜葛的臣子們哪一個還敢立於朝堂之上?正所謂“狐死兔悲,惡傷其類”,趙王真若罷黜平原君,趙國臣子們誰不心寒?
再則,平原君才智無雙,又有賢名,不論王族諸公子或是殿上眾大夫,無一人能出其右,這是位無可替代的重臣,趙王今天制裁平原君為自己掩過,以後肯定還會重新起用他,只是這麼一來既折了平原君的威信,又挫了他的志氣,以後只怕不敢再為國謀劃了。從長遠看,趙王為一時之氣而打擊平原君,實在是明珠彈雀,得不償失。
藺相如看事情只看人的良心,他知道趙王是個英明君主,能納忠言,所以直截了當,就以趙王自己的良心來說動他:“大王,臣出身低微,頭腦愚鈍,只記得孔夫子曾經告訴弟子仲由,事君之道是:‘勿欺也,而犯之。’所以臣想在大王面前說幾句直率話:大王是位賢君,把趙國治理得好,可趙國自立國那天起,從來就不是個大國,與秦、齊、楚、魏相比,國土子民不及人家的一半,土地荒寒貧瘠,百姓食不果腹,且趙國地勢狹長,四面受敵,國家又窮,沒有財力物力修築堅城以禦強敵,只好集中一切兵力財力於南北兩端,北拒胡人,南防齊魏。可如今齊國已破,魏國已衰,趙國卻未能及時調整國策,仍然是南北兵強而西方兵弱,以至於被秦所乘,打了一個冷不防,臣請問大王,天時已變而國策不修,是何人之過?”
沉默半晌,趙王緩緩說道:“此是寡人之過。”
僅一個時辰以前,趙國君臣為了推卸責任而弄得勢成水火,可藺相如的一番話卻繞過爭執,直溯本源,令趙王說出“寡人之過”四個字,片刻之間,緊繃的政局緩解下來了,連趙王自己都大大地松了口氣,藺相如心裡也踏實了許多,就順著這個路子一直說下去:“以臣猜想,平時必定有人常在大王面前說趙國已經強大,足以稱霸,或許大王心裡也是這樣想?實則趙國不強。自趙烈侯立國以來,趙國與齊、魏交鋒屢屢敗北,國土喪失過半,連故都晉陽、中牟都先後失守,邯鄲也曾被魏國攻佔三年之久。到武靈王胡服騎射,兼併中山國,才有了些起色,可武靈王只強軍,卻未強國,百姓仍舊啼饑號寒,趙國在諸侯之間也沒有威信,加之李兌專權,排擠舊臣,使武靈王之政中道夭折,雖在大王手裡又恢復起來,也不過才七八年的工夫。這次伐取伯陽,是武靈王晏駕後十多年來趙國第一次向外擴張,結果南與魏國失和,西被強秦所乘,這只說明趙國並未做好爭霸的準備。”
說到這裡,藺相如看了看趙王的臉色,見趙王面色凝重,眉宇間盡是憂急之色,而盛怒已消,知道自己的勸諫有效了,才繼續說:“話說回來,趙國伐伯陽一鼓而克,魏國不敢反撲,而十萬秦軍千里奔襲,雖然打下了石城,可從天下態勢來分析,正是趙國強大起來,使秦畏懼,才不遺餘力冒險犯境,這就是說趙國已有了爭霸的本錢。就像一個商人開了間鋪子,招牌掛了出去,客人也上門了,雖然算計不周賠了幾個錢,並不要緊,明天賺回來就是了,不必為了些許小事大動肝火,大王覺得是這個理嗎?”
藺相如舉的是個俗例,可話說的不松不緊,恰到好處,趙王的心情越發鬆快了:“依你說,下一步該如何?”
“秦國畢竟離趙國還遠,雖然以勢淩人,其意不在趙國,所以趙國對秦人首先不懼,其次不卑,繼而不亢,石城之戰視如癬疥之疾,不必在意,冷眼看秦人下一步如何。他若興兵進犯,趙國已經有備,自可拒敵;他若和談,便與他談。魏國方面暫且罷兵修好,緩和局勢。至於國內,大敵當前,不可自亂陣腳。”
說到這裡,藺相如總算入了正題:“臣以為上大夫樂乘處事沉穩幹練,統兵多年,與魏國對峙從未有失,大王調這樣的上將去封龍監視秦軍,這個佈置很妥當,但封龍離邯鄲太遠,兵馬也不足,不如改任樂乘為武安郡守,總制中路兵馬對抗秦軍。”
在邯鄲周邊有三處要緊的城塞,南面的武城依趙長城而建,專與魏國對峙,西面的武安本也是防禦魏國的要塞,現在卻成了抵禦秦國的堡壘,東面還有一座要塞稱為列人,是對抗齊國的重鎮。以前趙國最大的對手是魏國,所以武城防備最要緊,現在趙國的勁敵變成了秦國,武安就顯得特別重要了,把樂乘從武城調到武安,不但不挫其威,反而顯得更重用他。
重用了樂乘,趙勝和樂毅也就安心了。
沉思良久,趙王緩緩點頭:“這是個好辦法。”
有趙王這句話,在一旁的公子丹和宦者令繆賢都心裡暗喜,藺相如總算放下心來,但他心思縝密,還有很多想法:“齊國複國之後國力衰弱,急於向趙國示好,而趙國欲圖霸業,也必須安撫齊國,穩住東方,大夫樓昌文武兼備,性情謙和,早年曾數次出使于齊,頗得齊王信任,大王若派樓昌駐守列人,東部邊疆當可無事。”
樓昌是趙王的親信臣子,本想用他取代樂乘去守武城,但此事影響太大,牽涉太多,現在連趙王自己也猶豫起來了。好在藺相如請趙王改派樓昌去列人,倒是個和緩之策,趙王不由得微微點頭。
藺相如又道:“眼下抗秦是關鍵,對魏國也不可不防,武城畢竟是重鎮,須派一員勇將駐守,臣以為中大夫趙奢英勇善戰,足當此任。”
趙奢是武靈王時的舊臣子,又曾在大樑城下擊敗秦將司馬錯,果然英勇非凡,足能獨當一面,而且此人性情耿直,忠心可鑒,趙王對他也很信任。這趙奢又是平原君一手提拔起來的人,命他鎮守武城,對平原君倒是個安撫,一舉數得,趙王十分滿意,臉上有了一絲笑容,把藺相如仔細打量了幾眼,吩咐:“此事寡人有計較,你去吧。”看著藺相如退出彰德殿,回頭問公子丹:“你看此人如何?”
在父親面前趙丹不敢多話,只說:“藺大夫是個能臣。”
“氣壯如虎,舌利如錐,有決死之勇,又心思細密,樸實坦誠,是個能辦大事的人。”說到這裡,趙王抬頭看著公子丹,等他說話。
趙丹發了一會兒愣,忽然明白了父親言下之意是讓他出面舉薦,以此示恩于藺相如,培植此人做自己的羽翼,其中意味深長,忙避席而前向趙王拜了一拜:“有藺大夫這樣的能臣是趙國之幸,懇請父王委以重任。”
趙王點點頭:“就依你吧。”回頭吩咐左右:“傳寡人詔:應公子丹所請,升藺相如為上大夫,加食邑兩百戶,掌叢台機要,進出東宮不必通稟。”又對趙丹說:“你年紀輕,以後凡事多向這些人請教。”公子丹急忙連聲答應。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