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古代帝王死亡診斷書:現代名醫穿越時空為你揭開古代帝王的死亡真相
滿額折

古代帝王死亡診斷書:現代名醫穿越時空為你揭開古代帝王的死亡真相

定  價:NT$ 299 元
優惠價:90269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揭露史書遮掩的帝王駕崩之謎

皇帝,是個高風險行業,
中國歷代235位帝王平均壽命,只有38年,
三分之二病死,三分之一不得好死。

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精神疾病、流行性感冒……
現代人才有的文明病,二千年前的王公貴族已是老病號。

宋朝十八位皇帝,不是行為異常,就是有精神分裂症。
拉肚子不是貧窮百姓的專利,法王路易八世、慈禧太后都是因拉肚子而喪命。
 頭痛不是病,痛起來沒要了曹操的命,反而害神醫華陀丟了腦袋。
 秦始皇到底是怎麼死的?服丹藥重金屬中毒、暗殺、腦瘤病死……眾說紛紜,其實他是急性中暑暴斃身亡!
吃了「仙丹」卻短命,唐太宗、唐憲宗、明仁宗、明世宗……許多皇帝沒成仙就先把自己毒死!

帝王與諸侯戮力同心,開天闢地,戰死沙場,不僅死得其所,也是最光榮的收場,但事實往往與我們所想的大相逕庭!在醫學知識不足,醫療體系缺乏的古代中國,絕大多數帝王是因疾病的延宕,或是誤診,而白白送死。

本書作者新加坡醫生何乃強,爬梳史料文獻中的有限病歷資料,以現代醫學角度一邊讀史,一邊為古代王公貴族把脈重新撰寫病歷。作者在記述古代中醫所描述的疾症同時,一併帶入專業的醫學論述,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真正的死亡原因。因此,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不僅可讀歷史,亦可補充醫學知識。

《古代帝王死亡診斷書》是一本兼具歷史、醫學與趣味的奇書!

1. 內容豐富,描述詼諧逗趣!
淺顯易懂的用詞,讓人對艱澀的醫學知識及天書般的專有名詞不再畏懼,並且以幽默逗趣的口吻來介紹解讀歷史的種種跡象,讓讀者能夠在閱讀中隨時會心一笑,瞬間與歷史拉近了距離,原來一般人會煩惱的疾病問題,高高在上的「萬歲、萬歲、萬萬歲」也深受其擾。

2. 針對古代宮廷醫療狀況特別介紹、深入剖析!
除了皇帝,其實太醫也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表面上看似風光且衣食無憂,可謂錢多事少,然而這些可都是拿命來換的!本書探討了許多歷史上,鮮為人知「醫不好要你的命」、「醫好了也要你的命」的光怪陸離皇室醫療糾紛,而這些太醫的下場豈是一個死字了得,有時還得遭受酷刑後再賠上全家族人的性命!
3. 以專業醫學知識,揭露朝代更替的真相!
改變一個朝代的,不單單只是氣候變遷、政治因素、資源搶奪……的因素,本書將透過醫學的觀點,揭露歷代皇帝身體狀況對歷史影響的驚人真相,讓人重新審視朝代興亡的另一種可能,原來疾病和歷史的變革息息相關!

作者簡介

何乃強 醫師
新加坡出生,畢業於新加坡大學醫學院,1971年獲醫學碩士。1975年獲哥倫坡獎學金赴澳州深造。1975年獲新加坡醫學研究院院士,1978年獲澳洲大洋洲皇家內科學院院士學位。

曾擔任:
1985–1987 新加坡小兒科學會會長
1977–1996 大巴窯醫院竹腳醫院新生兒科系主任
1994 美國國務院委任公民大使(醫學)訪華
1994 中國暨南大學客座教授
1995 廣東省婦幼保健醫院名譽院長
1997–1998 竹腳婦幼醫院首席兒科主任
1998–2001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副院長
1996–2001 新加坡國際基金會訪問緬甸的兒科顧問團團長
2003 新加坡共和國總統頒賜BBM(公共服務星章)
2003 英國女王冊封聖約翰爵士
2009 廣東順德婦幼保健院顧問
目前為中國多家兒科雜誌編委,《新加坡醫學雜誌》編委、新加坡華文報諮詢團委員、《聯合早報》專欄作者。
著作有:
● 200餘篇醫學作品與報告,發表於新加坡及國外醫學雜誌
● 出版過多部華、英文醫學著作
● 出版過華文著作:《兒童病房》、《杏緣》(與馮煥好合著)、《父親平凡的一生》

名人/編輯推薦

皇帝和百姓有什麼不同?壽命不同!吃補的皇帝短命,因為怕被砍頭的太醫每天煉製給皇帝吃的是毒,不是補,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古代太醫怕斷頭,現今醫生怕被打,古今醫生怕的事插不了多少!一本穿梭古今的歷史醫學書,寫得精采、有趣、生動,值得推薦。
──資深醫藥記者王瑞玲

《古代帝王死亡診斷書》雖然是很專業的名稱,但作者卻以相當通俗性的文字表達且加上現代醫學的知識用語,更增加本書的可讀性;本書不僅探究古代帝王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更探討了人性和醫學倫理問題。此書可堪比美『洗冤錄』,在此強烈推薦此本好書。
──台大醫學院法醫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孫家棟

「它是本地專門研究古代皇宮醫療事務和帝王病情及死因的第一本著作。以現代醫學的專業角度去分析古代宮廷的人物與事件,確是一項別出心栽,結合歷史、文化和醫學的“三合一”之舉。」 ——新加坡外交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次長 陳振泉

生死乃大事也,人不能死的不明不白。現代人死亡診斷書應包含直接或間接導致死亡之重要疾病、事故傷害或併發症。若疑似他殺或不明原因之猝死,應做病理解剖以明真相。本書揭露中國歷朝皇帝不僅短壽,平均只有三十八歲,且三分之一非自然死。前者來自絕對的權利,過度縱欲,令御醫難以保命;後者來自爭權奪利,密謀毒害,即使神仙也難逃羅網。讀完本書,除佩服作者史料查證的功力和醫學專業的涵養外,更令人身為自由民主社會的一份子感到慶幸。 ──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陳慶餘教授

在學校的歷史課裡,鮮少會觸及帝王疾病與死因的課題,這讓歷史課少了許多「人味兒」,也容易疏忽一些重要的歷史轉折。本書以有趣、詳實的筆調補足了這個缺失,同時讓學生們知道,原來醫學和歷史可以如此契合。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歷史科教師黃春木
(※依姓氏筆畫排列)

【一邊讀史,一邊把脈】
小時候酷愛聽故事。不論是爸媽的床邊民間故事,老師課堂上的歷史和勵志故事,以及「麗的呼聲」李大傻 的粵語廣播故事,都令我沉醉其中,如痴如迷。稍長後的閱讀,不愛看風花雪月的美文,偏愛歷史人物傳記、歷代帝皇軼事、宮廷祕聞和武俠小說。往往一卷在手,就廢寢忘食,甚至可以在房內獨樂,終日無語。
當年,唐太宗的諫官魏徵積勞成疾死,太宗弔唁時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我閱讀眾多書籍,不也是以人以史為鏡嗎?
廣讀群書之後,我認識了古今中外許許多多人物。他們的行為思想和一切功過,都可以做為我做人做事的借鑒。在閱讀中,我汲取忠信仁義的價值觀;學會分辨正邪善惡;知道邪不勝正,善有善報。遂致力於修身養性,力求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退休以後,閱讀依然是我的最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愛讀史籍的興趣依然不減當年。所不同的是,歲月更迭,年紀增長後,自己對人對事亦隨人生經歷,而有不同的體會和詮釋。同一本書,反覆閱讀後,每一次都可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理解和思考。譬如,在閱讀中國歷朝故事時,我不再注意朝代盛衰的近因遠因,不再評斷歷史人物的忠奸,而是注意到皇帝妃嬪的疾病和死亡,這也許是數十年的醫學生涯鍛鍊,造就我對疾病的敏感度,對病因的好奇,以及對診斷的懷疑……總而言之,就是一種職業病吧!
因為懷疑,我大膽假設,細心研究和考證。每當看到書中述說某君王因某種病喪命的三言兩語,我便會產生質疑。為了這有限的古代病歷資料,我大量翻閱史書和現代醫書,甚至憑藉臨床經驗,或推翻古代說法,或證實其果然。因為鑽研,每到書局,我便一頭栽到歷史書架,翻閱厚厚的歷史書。那些年,老友陳滿貴在上海工作,回國時必帶給我新出爐的歷史書籍。結果,新版「讀《史記》之」系列,《唐朝二十一帝》、《宋朝十八帝》、《明朝十六帝》、《清朝十二帝》、《正說清朝》和《明朝那些事兒》等史書,取代了原本擺在書房裡的一些中外名著。
每當書中有些篇章與情節引起我的興趣,例如書中人物的病症包括肉體、心理、精神疾病;太醫的行為與際遇,死者的生卒年歲、壽命長短,或是其他和醫學有關的事,我會一一插入標籤或加上眉批,列出疑問,儼然一名法醫勢要找出死因及真相!
朋友知道我有這種的「癖性」,建議我把所讀到的歷史故事「心得」撰寫成文,與他們分享。恰好在那個時候,新加坡《聯合早報 / 早報星期天》編輯謝裕民先生聯絡我,邀請我寫一些替古代君臣診病的文章。受到裕民的鼓勵,我著手從皇帝、嬪妃、太醫,臣子等人開始,用現代醫者的眼光,「替」古代君臣「診病」,分析他們的病症,質疑史冊所記錄的死因。
為了增加大家對一些病理學的認識,我還用了古今對照,把現代對這些疾病的解讀和治療方法,一倂帶入。開始時,我擔心這樣的寫法有畫蛇添足之嫌,而使內容雜亂無章。但讀者反應很好,認為這些論述可以增進醫學知識。於是,我興致盎然,一邊讀史,一邊把脈,一邊尋索參考資料,寫下這幾十篇讀史有感, 與讀者分享。
何乃強

目次

推薦序‧結合歷史、文化和醫學的奇書
 
作者序‧一邊讀史,一邊把脈

第一篇 皇室內廷的醫生──「太醫」
太醫的遴選程序與制度
不信任的醫病關係
一手給皇帝號脈,一手提著自己的 腦袋
古代醫者的醫學倫理與醫德
拒絕為皇帝及權貴醫病的下場
神醫華佗恥當侍醫
古代病歷的真實性

第二篇 皇帝,是個高風險行業
皇帝不是病死,就是不得好死
被下毒與慢性中毒
毒死皇帝最常用的毒藥‧砒霜
帝王結束生命最愛的選項之一‧自縊
不慎溺水也可能是被迫落水‧溺斃
皇帝也會過勞死

第三篇 歷代帝王臨床病歷大解析
精神疾病
漢成帝是個偷窺狂
歷朝最多精神疾病皇帝的朝代

心理障礙
萬曆帝的約拿情節
明憲宗的伊底帕斯情結
明熹宗與乳母客氏的母子情結
任慈禧擺布的傀儡光緒帝

傳染病
已有幾千年歷史的古老疾病‧痢疾
痢疾讓劉備丟了老命
折騰萬曆帝二十個月的慢性痢疾
明光宗死於痢疾?還是庸醫誤診?
宋太祖也得過帶狀疱疹
改變清王朝命運的天花
康熙帝得過天花又得瘧疾
流行性感冒讓康熙帝一命歸西
 
糖尿病
古代皇帝也患現代文明病
百病纏身的馬王堆女屍‧辛追夫人

心血管疾病
司馬昭因急性腦溢血驟死
長期高血壓要了嘉慶帝的命

慢性硬腦膜下血腫
受盡偏頭痛之苦的曹操

癌症
宋朝以前沒有「癌」的概念
張居正死於手術併發症?還是大腸癌?

肥胖症
萬曆帝是個大胖子?

代謝障礙‧痛風
元世祖是痛風患者?

結核病
萬曆帝可能患有結核性脊椎炎

齲齒
萬曆帝集齲齒、牙周病、牙髓壞疽於 一口

寄生蟲
超強生命力的寄生蟲

中暑
秦始皇的真正死因是急性中暑

酗酒
萬曆帝是個酒精成癮患者

縱欲
 好色萬曆帝一天娶九嬪

 吸毒
 萬曆帝開皇帝吸毒先例

第四篇 古代醫學病歷懸案與奇談
為關羽刮骨療毒的是華陀,不是華佗
二千年前的古代中國就有換心手術?
史上最長的懷胎期
劉備不是巨人,充其量是身材高大
一針治好唐高宗的頭痛
地位崇高的皇室奶媽

書摘/試閱

【皇帝不是病死,就是不得好死】
有人把歷代二百三十五位帝王的壽終年歲拿來計算,可憐的皇帝平均只活了短短三十八年(虛歲三十九)!

記得當年高中會考的作文題目是「高風險行業」,那時我只想得到消防員、馬戲團的特技演員、航空駕駛員等。近來閱讀史書,我才知道「皇帝」也是有職業危害(Occupationalhazards)的「高風險行業」。
「皇帝」是否算是一種行業,不得而知。不過,歷史上「皇帝」稱號的出現,應該是始於西元前兩百多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創立「皇帝」這個尊號,自稱始皇帝,從此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就稱「皇帝」。
有人統計,從秦朝開始,大約共有三百九十七位皇帝(有人算出是五百五十和二百三十五位),數目是否準確,無法確定。根據二十四史及其他史料,從秦始皇起,直到清末,兩千多年的封建皇帝的死因,簡述於下(北朝、遼、金諸帝未列入)。
皇帝真的好做嗎?身為九五之尊,權傾天下,富貴顯榮,手操生殺大權,而且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佳麗三千,夜夜笙歌,羨煞子民。有人把歷代二百三十五位帝王的壽終年歲拿來計算,可憐的皇帝平均只活了短短三十八年(虛歲三十九)。難怪康熙皇帝感嘆古來白髮天子無幾人!再分析這些皇帝的死因:只有三分之二是因病安枕而死,其他三分之一則可說是「不得好死」。
中國人祈求「五福臨門」,而五福的最後一福是「考終命」。「考終命」就是善終,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好死」。每個人都希望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最後一刻,沒有痛苦橫禍,能夠了無牽掛,安詳自在地離開人間。那叫福氣!
清史專家陳樺教授所著的《光緒之死大揭祕》(二○○八年出版)一書中,認為清朝最後第二任皇帝光緒是被下毒,因急性砒霜中毒而死。
其實,歷史上皇帝被毒死,光緒並不是第一人,歷朝歷代這種悲劇一直都在反覆上演。這些可憐的皇帝,許多是因宮廷權力鬥爭而暴斃;有些更是死得不明不白,不知真相,死因撲朔迷離,耐人尋味。我們不談那些被弑殺以及猝死的皇帝,來看看一些清朝以前歷代皇帝被毒死的幾個例子。
立朝不到四十年的秦朝被滅亡後,漢朝隨著登上歷史舞臺,長達四百零九年。從西漢開始,經過二百一十四年的最後一任皇帝平帝劉衎(前九至西元五年),是被大權在握、身為岳父的王莽,在「臘日上椒酒,置酒藥中」毒死。《漢書.平帝紀》中記載,王莽是害怕逐漸成長的皇帝會對付他,所以先下手為強,把十四歲的小皇帝除掉。
接著,東漢的十二位皇帝接棒,直到西元二二○年,漢獻帝(一八一至二三四年)劉協接過最後一棒,禪位給三國的魏文帝曹丕,走完漢朝全程。
在此之前,東漢的最後第四位皇帝質帝劉纘(一三八至一四五年),也是死於非命。
這位才七歲,不懂世事的小皇帝,乳臭未乾,因為口不擇言,對著推他坐上龍椅的梁冀大將軍叫他一句「跋扈將軍」。大將軍擔心這孩子長大後會對他不利,於是派手下在湯餅中下毒藥,毒死質帝。而十六歲的漢少帝劉辯(獻帝同父異母兄長)也是被奸臣董卓毒死。
歷史走進了一百五十五年的晉朝,出了一個昏庸無能的惠帝司馬衷(二五九至三○六年)。《資治通鑑.晉紀八》記錄了,他被東海王司馬越在湯餅中下毒毒死。
然後,就是只有一百六十九年的南北朝登臺了,西元五二八年二月,北魏胡太后派人毒死自己十九歲的親生子北魏孝明帝元詡,可算狠毒。
跟著最短命,只有三十七年的隋朝,開國文帝楊堅的二兒子楊廣將父皇楊堅毒死在病榻上,篡得皇位,成為隋煬帝。
至於唐朝,《唐書》和《資治通鑑》裡均記載,唐朝第四任皇帝中宗李顯,是被野心勃勃的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於餅餤中進毒」而毒死(雖然有人認為李顯是死於心血管疾病)。而末代皇帝十七歲的哀帝李柷,禪位給朱全忠後,還是被鴆殺,難逃一死。
屬於五代時期的南唐李後主(九三七至九七八年),是被宋太宗趙光義(九三九至九九七年)賜予牽機藥(馬錢子),在他生日七夕那天去世。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九二七至九七六年)突然死於「燭影斧聲」之夜的宮廷政變。
傳說是由醫官程德玄提供毒藥給太祖的弟弟太宗,讓他毒死兄長篡位。據說太宗精於此道,《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二、《涑水記聞》等書,都有記載趙光義曾用過
毒酒殺人,使人深信趙光義有這樣的慣例。
說到元朝第十二位皇帝明宗和世瓎( 一三○○至一三二九年)在位八個月,也是在宴請弟弟文宗時,被弟弟毒死。
至於明朝第十四任皇帝光宗朱常洛(一五八二至一六二○年),因為縱欲過度而生病,傳說是老爸萬曆帝寵愛的鄭貴妃,派親信貼身太監崔文升為他治病開藥,而不是找太醫來為他診治。後人認為這是鄭貴妃的毒計,以醫病為名,毒死才登基不到一個月的明光宗為實。後文會針對明光宗的死因,做一些討論。
看了這些歷代皇帝的死因資料,大家應該可以感受到,皇宮事實上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宮殿外觀富麗堂皇,宮廷裡卻是殺機重重,即使貴為皇帝仍可能隨時命喪黃泉,即使有宮廷侍衛的保護也一樣。
已故武俠小說作家古龍有一句名言:「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反過來說,「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最危險的地方」,何嘗不是同樣道理。而且身邊親近的人,也許就是最要命的殺手—父母、岳父、妻子、兒女、兄弟姊妹、大臣、太監、妃嬪,甚至太醫,都可能是追魂奪命者!
在權力鬥爭下,沒有所謂的親情與道義。當然,太子之間爭寵、爭權,鬥個你死我活,手足相殘,用毒暗殺,眼裡沒有別人只有自己,這類事件屢見不鮮。不過,人從來沒有吸取教訓,以史為鑑。這是人性的劣點,也是人性的悲哀。
皇帝會隨時死於非命,皇帝這一行,真的是「高風險行業」。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69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