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魅麗。花火原創小說66折起
美麗心境界
滿額折

美麗心境界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90252
領券後再享89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孩子老是這麼不聽話,又不懂事。你就開個藥讓他變乖一點。」

「我真的很痛苦。你就讓我好過一些,不管開甚麼藥都行!」

現今醫療突飛猛進,發明出各種精神藥物,許多症狀可以快速獲得改善。但人間卻沒有「忘憂水」、「聰明藥」或者「後悔藥」的存在,藥物只是治療的一部分,要擺脫諸煩惱,達到輕安自在的境界,仍須從「心」開始。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三位前後任精神醫學部主任,視病如親,用愛接力,寫下亦醫亦友般輔導治療病患的故事,期待藉由轉述患者與家屬心靈之苦,讓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的成因多一點理解,也讓遭遇心理困擾的人有機會試著面對自己、接受自己、療癒自己。

本書中三十多個案例都是常見的心理及精神疾病,內容涵蓋男、女性心理問題、家庭關係問題、醫療之外的溫暖、憂鬱焦慮疾病、以及嚴重腦失調疾病等。

精神疾病並不可怕,只要接受適宜的治療、定時服藥、飲食清淡、放鬆心情、適度運動,並且時時勤拂拭我們的心靈,善待自己,不苛求他人並學習付出,就能增長慈悲與智慧,長保精神健康。只要願意迎向藍天,心的美麗境界,一直都在。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沈裕智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

賴奕菁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前主任、福田診所所長

林喬祥
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前主任、顧問醫師

名人/編輯推薦

【推薦序】
慈悲智慧 醫愛接力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與研究所教授 陳嘉祥

當個精神科醫師真的很不容易,除了需具備正確診斷患者症狀的醫學知識外,還需要有「慧眼」,才能了解形成這些症狀背後的因素。這種「慧眼」,可不是人人都有的。首先精神科醫師必需要有一顆「慈悲心」,願意耐心傾聽病人與家屬的傾訴。病人有時不會一下子就把內心的話告訴醫師,你得贏得病人與家屬的信任,才能了解真正問題核心。第二、精神科醫師也需具備一顆「聰慧的心」,熟悉人情世故,了解時代潮流,社會脈動,才能聽懂病人的弦外之音。最後適時點出病人心理的糾結,讓病人有所領悟,才能帶領病人走出精神症狀的干擾。
本書的三位作者,裕智、喬祥、與奕菁,就是慈悲與聰慧兼備的精神科醫師,讀者可以從本書的字裡行間,證明我所言不虛。人如其文,三位作者右手寫病歷,左手寫散文,把平日診療所見的病例與親身參與的社會重大事件的心得,以生花妙筆,娓娓道來,不僅作為他們個人行醫的足跡與記錄,同時也讓讀者在念故事看小說的心情下,增進精神疾病的了解,減少大眾對精神疾病的誤解。畢竟精神疾病是常見的疾病,一生中不是自己就是親朋好友,總會碰到。增加這方面的知識,才能幫助自己和別人。
由於精神醫學界同仁長期的努力,推廣精神醫學的相關的知識,近年來病人就診的意願提高,提早就醫的比例也增加,不像以往要等到病情嚴重才就醫。由於精神藥物的發展,很多症狀可以快速獲得改善,造成不管是醫師或病人,過度偏向使用精神藥物,忽略了心理與心靈方面的治療,導致病人長期依賴藥物,忽略或甚至遺忘還有其他的選擇,殊為可惜。誠如本書明確的指出,沒有忘憂水與聰明藥,精神藥物只是治療的一部分,要擺脫諸煩惱,達到清明的境界,還需從心做起。很為書中所描述的病人高興,因為他們能碰到用心的好醫師,解決心理的困境。
年紀愈長,愈能體會心靈修為的重要性,我們都是凡人,煩惱本是常態,很難達到菩提非樹,明鏡非臺的境界,反倒是本書所敘述的故事,提醒我們要勤加拂拭我們的心靈,少苛求他人,善待自己,增長慈悲與智慧,才能長保精神健康。裕智、喬祥、與奕菁三位醫師與我因緣聚會,都曾在花蓮慈濟醫院精神科服務過,書中的故事大都發生在花蓮慈濟醫院精神科的診療室。裕智是現任主任,讓我先讀為快,並囑我寫些心得報告,以記這如歌歲月所發生的一些故事,是為序。


【推薦序】
心藥良醫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 高瑞和

現代人的生活比起以前我們的祖先是步調快多了,壓力也大多了,隨著社會的進步,分工越細,競爭比以前激烈,加上人際關係的複雜化,現代人的心靈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這種情形下,各種精神及心理的疾病層出不窮,有人估計現代人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在他生命的某一時期曾經有過憂鬱症。其他種種對社會不適應症或反社會的個案,也不時耳聞。因此,如何去治療或輔導這些個案,就成為社會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
身心醫學科,過去稱精神科,就是在醫學領域中處理這一塊的專業科別,身心醫學科醫師不但治療真正的精神病人,例如精神分裂症、強迫症、躁鬱症之外,也處理一般心理的疾病,而且這一類病人日益增多。這些病人多半光靠事物是無法解決他們的問題的。因為他們各自都有心理上的結沒有打開,所謂「心病要心藥醫」就是這個意思,若沒有從心理層面上去真正化解或利用心理治療的方式去輔導,病情仍然會復發。
花蓮慈濟醫院前後三任身心醫學部主任,將他們多年來輔導治療的個案故事呈現出來,是很有教育意義的,一方面讓一般社會大眾對這些心理疾病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一方面也讓有這些心理困擾的個人有一個自我療癒的機會。這些故事都是極其動人且富有啟發性,可以提醒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即使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挫折,也應該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礙,才能擁有美麗的人生。
最後還是要感恩這三位主任,願意花時間寫出這些發人深省、具有教育及輔導意義的故事,分享給社會大眾。

目次

【推薦序】
慈悲智慧 醫愛接力 陳嘉祥
心藥良醫 高瑞和

【自序】
說故事 解心事 沈裕智
浮生若夢 覺醒繁花開 賴奕菁
透過生命故事 學習善解包容 林喬祥

【前言】
給我一杯忘憂水 賴奕菁

【第一章 女人心‧獨自莫憑欄】
整型還是整「心」? 沈裕智
魅力熟女如何開眼? 賴奕菁
豁達人妻 賴奕菁
小三的幸福之鑰 賴奕菁
發瘋的好媳婦? 沈裕智
走過悲傷 沈裕智

【第二章 男人心‧瀟灑處世難】
快轉人生 賴奕菁
追求完美,近乎苛求 沈裕智
黑暗中的一雙眼 沈裕智
都是酒精惹的禍 沈裕智
退休,人生新起點 賴奕菁
母愛替代品 沈裕智

【第三章 家與愛‧生命之倚重】
親愛的,這裡是家 賴奕菁
寶貝,你是我的成績單 賴奕菁
聰明藥 賴奕菁
聽身體在說話 林喬祥
愛別離苦 賴奕菁
少年夫妻老來「絆」 賴奕菁

【第四章 以病為師的溫暖】
鳳梨酥的滋味──肯納園 林喬祥
打開SARS記憶封印 林喬祥
找回重心的九歲男孩 林喬祥
我們去遊北海耶 林喬祥

【第五章 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盒底藏希望 賴奕菁
解開憂鬱的謎題──憂鬱症 沈裕智
蟲蟲危機──寄生蟲妄想症 沈裕智
裝病還是心病──慮病症 沈裕智
痛苦心理的祕密出口──轉化症 沈裕智
心裡有個洞──心因症暴食症 沈裕智
洗不淨的一雙手──強迫症 沈裕智
電子海洛因──網路成癮症 沈裕智
跳電的恐慌──恐慌症 賴奕菁
你可以再更慘一點──抱怨症候群 賴奕菁

【第六章 腦內風暴】
失控的腦 沈裕智
老爺爺愛吃醋──失智症 林喬祥
失調的神經迴路──精神分裂症之一 沈裕智
回收的青春──精神分裂症之二 林喬祥
家的方向──精神分裂症之三 林喬祥
瘋在吞雲吐霧後 沈裕智

【後記】
保有追求美好人生的機會和勇氣 林喬祥

書摘/試閱

【前言】
給我一杯忘憂水
賴奕菁

「不管怎樣,只要讓我能睡著就行了。」──這是被其他科醫師轉來,已經對市面上所有安眠藥都出現抗藥性的失眠病患的「小小心願」。
「他老是這麼不聽話,又不懂事。你就開個藥讓他變乖一點。」──這是長期有親子衝突,孩子拒學又有行為問題的家長所提出的「誠摯的希望」。
「我真的很痛苦又難堪,後悔得不得了。你就讓我可以好過一些,不管開甚麼藥我都會乖乖吃。」──這是被好友借錢數百萬,對方卻人間蒸發,剛好外遇被抓到,老婆成天鬧著要離婚的中年愁苦男子對我的「百分百信任」。
我按捺住脾氣,支著下巴,敲著診間的桌面,想著得如何解釋這種美麗的誤會……
要怎樣才能說清楚,這世界上可沒「忘憂水」、「聰明藥」、「後悔藥」……等等美事存在?而要求我開出這種不存在的藥,實在比叫人登天還難。
現今的精神醫療看似突飛猛進,發明出林林總總的抗焦慮劑、抗憂鬱劑、安眠藥、抗精神病藥物……看似所有的問題都有解藥了?!
事實上,這些聽起來很炫的藥物效果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進一步說,確定是疾病所致的,某些藥物或許有效果。不過所有的藥頂多只能「症狀改善」,卻鮮少能「治療」背後的病因。就像高血壓藥物只能降血壓,並無法將高血壓體質轉變成正常血壓,達到痊癒的效果。
要是某些並非疾病所致的心理或精神狀況呢?生病吃藥都不見得有效,不是病卻想靠吞幾顆藥丸就搞定,這就緣木求魚了。
大家都知道「心病要靠心藥醫」,偏偏遇到狀況就想要走簡單路子,問醫生討「新藥」來醫不是病的問題。或許是因為近年精神科藥物發展快速,時常登上媒體版面,致使社會大眾誤以為任何狀況都可以靠藥丸搞定。加上健保制度的壓迫,比起曠日廢時卻又給付低廉的各種心理治療,單純開藥不多囉嗦,逐漸變成了精神科執業的主流。
所以呢,病人或家屬都不斷的跟我「許願」,希望我開出各式的「神藥」來……
我內心吶喊著,如果有這種好東西,自己就先吃啦!
吃顆藥就能變智商一百八,行為端正溫良恭儉讓……那絕對先餵給自己的小孩吃。吃顆藥就能忘卻過往悔恨傷痛,我一定按時服用不中斷,省得內心淌血。
靜下心來仔細想,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
這世界上哪有甚麼捷徑?問題沒有深究,沒有下足功夫去思考癥結,持續解決問題的動作,怎能希冀一顆藥丸就改變一切?好比失眠的背後,問題很多,身體的、心理的、環境的……通通都要去檢驗與推敲,而不是叫醫生開藥讓自己昏死過去就好,那無疑是飲鴆止渴,終有一天會無藥可用。
親子問題需要雙方進行檢討與改變,只想對子女下藥就解決問題,這種父母也太好當了。
此外,所謂「富貴求道難」,反過來呢?負面情緒與經驗或許是「逆增上緣」,將一切記憶與情緒都抹煞乾淨的話,可能就錯過了可體會最多人生智慧的片段。
既然這樣,我們又何必去看醫生呢?
就醫的正確心態應該是,找專業人士做諮詢,請醫生幫忙評估看看這是病嗎?
是病的話,是甚麼病,怎麼治。如果不是病的話,有甚麼其他的方法可以用?像精神醫學科還有心理治療、生理回饋、家族治療、職能治療……很多非藥物的方法可以提供協助,並不是只有吃藥一途。
所以,如果真的有忘憂水的話,我看診時就不灌咖啡,絕對改喝它。只是,一個渾然忘憂的醫生怎能聽懂病患的苦痛?這種副作用可嚴重了。
是的,這世界上並沒有忘憂水,也沒有神藥,來到診間,有的只是願意傾聽並協助解決問題的醫生,我們若願意體會酸甜苦辣的人生,勇敢面對自己的問題,絕對比尋找神藥來得更有意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