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讀史有學問(簡體書)
滿額折

讀史有學問(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6.00 元
定  價:NT$ 216 元
優惠價:87188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讀史有學問》是「新華經典」系列的第一部。著名學者王立群教授積多年研究心得寫就的著作。《史記》是我國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學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到漢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年左右的歷史,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讀中國歷史,不能不讀《史記》。研讀《史記》,不僅可以豐富史學知識,還可以以史為鏡,探尋社會發展與國家興亡的規律、經驗和教訓,尋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標。 王立群,生於1945年3月14日,山東新泰人。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出版有《現代〈文選〉學史》《〈文選〉成書研究》《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大風歌》《讀史有學問》等著作。

作者簡介

 王立群,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東新泰人。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出版有《現代〈文選〉學史》《〈文選〉成書研究》《中國古代山水游記研究》《大風歌》《讀史有學問》等著作。

名人/編輯推薦

著名學者王立群老師用現代人的視角解讀《史記》的一部優秀著作。作者以詼諧幽默的筆法、廣博的知識、獨到的解讀,將電視節目中沒敢說的、不能說的、未說透的;這部書里讓你看透徹、講明白、說清楚;課堂中、專著里不能有的詼諧與幽默、犀利與辛辣;《百家講壇》容納不下的龐大信息;一部專著無法囊括的眾多知識。

目次

序言
風云氣多 兒女情長
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
劉邦的心聲
哥不是個傳說
人非別后 心許生前
君主勿戲言
為達富貴 不近人情
沖動的懲罰
這個打鬧不一般
鶴、狗、蛐蛐兒及其他
等一下殺我 我先系好帽帶
駕車的人 你傷不起
男人的背后
曠達哥范蠡
序言
風云氣多 兒女情長
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
劉邦的心聲
哥不是個傳說
人非別后 心許生前
君主勿戲言
為達富貴 不近人情
沖動的懲罰
這個打鬧不一般
鶴、狗、蛐蛐兒及其他
等一下殺我 我先系好帽帶
駕車的人 你傷不起 
男人的背后
曠達哥范蠡
一杯肉羹引發的災難
慈母縱子亂 
趙氏孤兒
陳涉的失諾
生得傳奇 死得離奇
蕭規曹隨的人事糾葛
不折騰相國
分肉與治國
虎落平陽遭狗欺 
夷齊的氣節
友誼與棉花糖
慧心者多結巴
禍福無常的彌子瑕
形貌本無事 世人自擾之
淡定哥的舌頭
超越時代的悲哀
他是一個人在戰斗 
李斯的哲學
知遇感恩“被謀反” 
耿介的周昌
郁悶死的丞相 
酈食其之死
治國與齊家
與時俱進的叔孫通
三朝恩澤馮唐老
謙恭駛得萬年船
忠厚長者直不疑
性格與命運
不以裙帶論英雄
被扭曲的心靈
吃魚的故事 
為官當自律 
直者汲黯
郭解的江湖 
鄧通的發跡 
酒的功能


書摘/試閱

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
于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謂亭長曰:『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乃自刎而死。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哭和笑都是人類情感的宣泄與流露,但是人們更喜歡笑。
笑大多因歡喜之情而發。魯仲連談笑之間,退卻秦軍;李白高唱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豪氣牽云,響應唐玄宗的召喚,飛奔洛陽;楊玉環看著快馬加鞭從嶺南運來的新鮮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蘇軾春游,“墻外行人,墻內佳人笑”,雖也有“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反被無情惱”的絲絲煩惱,然而內心終究是痛并快樂著的。
不過,笑并不全是快樂的。正如喜極而泣,亦有笑中含悲。《史記》中記載的項羽唯一的一次笑就包含著濃烈的悲壯色彩。
突圍至烏江,項羽拒絕亭長救助,面臨著一生最痛苦的生死抉擇。前有大江,后有追寇,“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王勃《滕王閣序》)”,復雜紛繁的心態、百感交集的思緒,司馬遷舉重若輕地拈出了一個“笑”字,把這一場面乃至項羽一生的悲劇色彩渲染得無以復加。
項羽自刎前的這一笑,是單純的笑,更是復雜的笑。這一笑蘊涵著太多的意味:悲涼、憤恨、無奈、無畏、蔑視、高傲、感激、愧疚、痛苦、留戀……從這一笑之中,我們能夠感知到的是一個慷慨悲壯、“生為人杰,死亦鬼雄”的項羽。
《詩經》中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名句,清代王夫之評價這幾句詩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司馬遷寫項羽一“笑”的點睛之筆,則是以笑寫悲,愈加增其悲。
如果說霸王別姬因有虞姬的存在,尚給人凄美之感;烏江拒渡,一笑之間,拔劍自刎,給人的則是悲壯,是崇高。
《三國演義》中寫“三江口周瑜放火,諸葛亮智算華容”時,曹操有過三次仰天大笑。
第一次是曹操兵敗逃到烏林之西、宜都之北。“乃于馬上仰面大笑不止”。他認為諸葛亮無智,周瑜少謀,如果自己用兵,一定會在此埋伏人馬。一笑未了,引來了常山趙子龍。第二次是走到葫蘆口,曹操躺在樹林里,又一次仰天大笑。這一笑引出了張翼德。第三次,走到華容道,曹操第三次仰天大笑,笑聲未止,大將關云長,手提青龍刀,胯下赤兔馬,截住去路。
逃亡途中曹操的三次“大笑”,本是自作聰明、嘲笑他人,想顯示自己的智慧,是小說的寫法,給人的是詼諧、是幽默,更加襯托出諸葛亮的多智。
與愛笑的曹操相反,項羽最愛發怒,司馬遷在《項羽本紀》里至少寫了項羽的十次大怒。面對烏江亭長,項羽卻笑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悲涼的一笑之后,項羽就決定以死明志了。
人在順境時會情不自禁地笑,但在遭遇挫折、身處逆境的時候,卻很難笑得出來。其實,最該笑的時候,正是身處逆境之時。項羽在“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的情形之下,面對渡江的船,面對好心的船夫,他最后的一笑,悲壯而體面地凝結在了他的臉上。
劉邦的心聲
高祖常繇咸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五年)正月,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漢王為皇帝。漢王曰:『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漢王三讓,不得已,曰:『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甲午,乃即皇帝位為汜水之陽。
(五年五月)高祖曰:『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馕,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九年)未央宮成。高祖大朝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
(十二年)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
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呂后迎良醫。醫入見,高祖問醫。醫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
當此時,彭越數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劉邦,字季。按古代兄弟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看,他應該排行第四。但史書中沒有記載他還有個三哥,所以一般都認為劉邦排行第三,人稱劉三。
劉邦少時不事農事,游手好閑,經常受到父親的訓斥。他有兩大愛好:喜嗜酒,好美姬。劉邦是個美男子,如何好色史無詳細的正面記載,喝酒倒都是不給錢的。這時的劉三,就是一個無賴。不知為何,后來混了個泗水亭長之職。起用劉邦,可能是出于以暴制暴的考慮吧!
于是劉邦有了經常到秦都咸陽出差的機會。有一次,他看到了秦始皇的巡游隊伍。場面宏大,氣勢威嚴,讓撅著屁股跪在路邊的劉三開了眼界,喟然長嘆:“大丈夫當如此也。”這一聲長嘆正是他心聲的真實表達,一個“當”字,活脫脫勾勒出了劉三的志向,對于權力的無比垂涎與艷羨。
劉邦在押解勞役去驪山途中,在勞役大都逃之夭夭的無奈之下,被迫揭竿。他雖然沒有多少軍事指揮才能,但他善于用人。韓信也曾說劉邦“善將將”。張良、蕭何、韓信都在劉邦的器重之下為漢帝國立下了赫赫戰功。項羽面對秦始皇巡游隊伍也發出“彼可取而代之”的感嘆,但劉三以“咱倆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煮你的老爹,不要忘了分我一杯肉湯”的無賴做法,最終勝項羽而出。
在尊其為帝的呼聲中,劉三忸怩作態,推讓三次,在故作極不情愿狀中,坐上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劉邦此時的那番話語,實在是十足的虛偽與矯情,不過也開了后世汲汲篡權、卻又矯揉造作的先河。
未央宮落成大典,太上皇慶祝壽辰。劉邦借機追問他爹,“看看我的產業比我二哥如何”。此番話語,既是對早年他爹訓斥他不務正業的耿耿于懷,更是功告垂成后耀武揚威的表達。在群臣的大笑與高呼萬歲聲中的太上皇,不知該是如何的尷尬。這是劉邦真實的心聲。
高祖還鄉,不乏炫耀。與舊日酒友的高歌與熱淚盈眶卻也真實表達了從一個無賴到漢朝大帝的感慨,這其中的艱辛也許只有劉邦自己知道。
病重之際,拒絕就醫,那一番天意的表達雖愚昧但也是一七尺男兒的剛烈寫照。只因如此,《大風歌》才會傳遍帝國。
劉邦的發跡史雖包含太多的偶然,但與他懷大志、善將將、重情意是分不開的。有道是,天道酬勤。天道也酬志、酬智。
哥不是個傳說
初,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為事。親死,式有少弟,弟壯,式脫身出分,獨取畜羊百馀,田宅財物盡予弟。式入山牧十馀歲,羊致千馀頭,買田宅。而其弟盡破其業,式輒復分予弟者數矣。是時漢方數使將擊匈奴,卜式上書,原輸家之半縣官助邊。天子使使問式:『欲官乎?』式曰:『臣少牧,不習仕宦,不愿也。』使問曰:『家豈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與人無分爭。式邑人貧者貸之,不善者教順之,所居人皆從式,式何故見冤于人人!無所欲言也。』使者曰:『茍如此,子何欲而然?』式曰:『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于邊,有財者宜輸委,如此而匈奴可滅也。』使者具其言入以聞。天子以語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軌之臣,不可以為化而亂法,愿陛下勿許。』于是上久不報式,數歲,乃罷式。式歸,復田牧。歲馀,會軍數出,渾邪王等降,縣官費眾,倉府空。其明年,貧民大徙,皆仰給縣官,無以盡贍。卜式持錢二十萬予河南守,以給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貧人者籍,天子見卜式名,識之,曰『是固前而欲輸其家半助邊』,乃賜式外繇四百人。式又盡復予縣官。是時富豪皆爭匿財,唯式尤欲輸之助費。天子于是以式終長者,故尊顯以風百姓。
——《史記》卷三十《平淮書》
卜式,河南洛陽人氏,主要從事種田、畜牧工作。
起初,卜式父母去世了,留下卜式和一個弟弟相依為命。等到弟弟慢慢長大,可以獨立門戶的時候,卜式就與弟弟分開過。父母為他們兄弟倆留下了點遺產,卜式作為哥哥,分家的時候只要了家中養的一百余頭羊,而將家里所有的田地、房屋和財物都全部給了弟弟。
卜式與弟弟分家之后,自己帶著這一百余頭羊上山,開始了他的創業史。卜式牧羊十余年,收獲頗豐,一百余頭羊十年間變成了一千多頭,有羊就有錢,卜式創業成功了!與卜式相對的是他的弟弟,當初分家的時候卜式將家里的財產都給了弟弟,但是十年時間弟弟卻搗鼓破產了,所有家產全部敗光。卜式回來后不能看著弟弟流落街頭,于是又把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財產分給弟弟一部分,如此這般的事情重復了好多次。一個是從無到有,一個是從有到無,這就是二者的差距,這也可以看出卜式的不俗之處,卜式有著不同凡常的頭腦與智謀。
卜式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自己主動入山十年,其間與外界幾乎割斷了聯系,十年后帶著一群羊重出江湖,那么,這十年他是怎么生活的?他是怎樣從無到有聚積財富的?這都是一個謎。《史記》中記載的另外一件事情似乎可以略微透露點信息。后來漢武帝任命卜式做郎官,卜式不愿意做,武帝便勸說他:“我的上林苑中有羊,但都不是很肥壯,想要你去飼養它們。”一聽這話,卜式很高興,在天子眼皮底下干起了他的老本行。自然,卜式這個中郎官就有點與眾不同,他的官服是布衣草鞋,專職工作是牧羊。在上林苑待了一年多,羊長得很肥大,而且繁殖也快,數量增加了不少。武帝路過時看見上林苑羊群的變化,對卜式稱贊有加。卜式說:“不只是牧羊是這樣,治理百姓也是同樣的道理。按照時令放養羊,不好的羊立刻趕走,不使讓一只壞羊危害一群羊。”武帝認為卜式是奇才,就任命他為緱氏縣的縣令來考驗他,看看他這套“牧羊哲學”在現實中有何實際效用,結果緱氏縣的百姓對他評價很高,認為他是個好領導,可以帶領大家致富,走向新時代。后來又調為成皋令,治理漕運,成績顯赫。如此看來,卜式哥確實不是傳說!
其實,卜式哥的傳奇還有很多,其中有一點就是要捐助一半家產給國家。
卜式生活的年代,正是漢武帝大舉發兵出擊匈奴的時候。戰爭是一件曠日持久、勞民傷財的事情,長時間屢次作戰讓大漢王朝有點捉肘見襟的感覺,政府有點吃不消了。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卜式主動上書給武帝,說是愿意將家產的一半捐給國家,以此來補貼邊防費用。漢武帝看到這個上書之后,立即派出使者詢問卜式:“你這樣做,是不是想做官呢?”卜式回答說:“我從小就放羊,沒學過做官的學問,不習慣過官吏的生活,我不愿意做官。”使者接著又問,“那是不是家里有什么冤屈,需要皇上來為你主持公道呢?”卜式回答說:“我生性就不愛和人爭搶,對于我的鄰里鄉親,他們如果生活困難我就借給他們錢糧,他們如果不做好事、為非作歹,我就開導教誨他。我所住的地方,大家都依賴我,我能有什么冤屈呢?我沒有需要申訴的事情。”如此一來,使者實在是郁悶透了,武帝交給他的任務沒有完成,這樣是不行的,所以最后他索性直奔主題,打破沙鍋問到底:“那你拿出一半財產來到底是圖啥呢?有啥目的呢?”卜式的回答很簡單,也很單純,就是為國家出力:“天子征討匈奴,有才略有勇力的人應該征戰沙場,為國捐軀;有錢財的人就應該捐獻財物出來,資助軍隊。這樣我們大漢就能把匈奴給消滅了。”驚訝也好,不信也罷,使者總算是完成了任務,回去復命時將卜式的話一五一十告訴了武帝。武帝聽罷,也是頗感驚訝,也有點懷疑卜式的動機,以為卜式是靠捐財產借機炒作,運用的是欲擒故縱之計,以求得到更高的職位。猜不透、想不通的漢武帝最后召見丞相公孫弘,請公孫弘發表一下看法。公孫弘認為:“這不符合人的本性。對這些不合法度的人,不能因為他們而擾亂了正常法紀。請陛下不要答應他。”
公孫弘這一番話實際上肯定了武帝之前的懷疑,所以武帝一直沒有回復卜式,這樣拖了幾年,才讓卜式回家。卜式回家鄉后,繼續干他的耕種、畜牧工作。
卜式與國家元首的協商沒有成功,事情在武帝那慢慢就淡忘了。但是,戰事還在進行,加上一年多之后渾邪王來投降,需要花費大量錢財安撫人心,致使國庫嚴重空虛。第二年又出現了貧民大遷移的情況,這么多的人需要吃飯穿衣,國家供給乏力啊。卜式便拿出二十萬錢給河南郡守,用來安頓移民。后來,河南郡守向武帝上報當地富人資助貧民的名冊,武帝看見卜式的名字,之前淡忘的那個怪人的話語又在耳邊再次響起,武帝說:“這個人之前就想捐出家財的一半來幫助邊防建設,看來所言非虛。”于是,武帝賞賜卜式,把四百戍邊人的十二萬給養錢歸他,卜式又把這些錢全部交還給朝廷。此時,全國的富豪都在忙著藏匿錢財,只有卜式傻兮兮地、樂不顛地拿出錢幫助國家邊防事業。卜式很獨特,卜式很另類!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卜式這一鄉里羊倌卻能主動為國捐助財物,其胸懷確實令人感嘆!當時像他這樣的傻小子不多,只此一個。現代人的境界似乎比古代人高了很多,不斷有人聲稱要在死后“將一半財產捐獻給社會”,還有人要捐出全部財產,還有人說要將禮金捐給災區,這似乎是人類的一大進步,但是,在看慣了眾多的“詐捐門”事件后,我們不禁要對某些所謂的無私情懷持一種觀望態度。當初公孫弘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看扁了卜式,現代人千萬不要讓古人偷著笑啊,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留待歷史驗證吧!
人非別后 心許生前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
吳王壽夢的小兒子季札,是兄弟四人中最有才的,深得父親器重,想把王位傳給他。但季札認為這樣做不符合一般規則,拒絕接班。
季札出使北方諸國時,途經徐國,造訪了徐君。徐君十分喜歡季札的佩劍,只是沒好意思說出口。季札內心也明白了徐君的心思,但在春秋時代,佩劍不僅僅是一種裝飾,更是一種象征,是使者的象征,是禮儀的象征,季札還要出使別的國家,佩劍是必需之物,所以沒有把佩劍贈送給徐君。后來,季札出使任務光榮完成后歸國,途中再經徐國,這時徐君已經死了,于是他解下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樹上,“揚長而去”。他的隨從說:“徐君已經死了,這是要送給誰呢?”季札回答:“不能這樣說,當初途經此地時,我在心里已經向自己許諾要把這劍送給徐君,怎么能因為徐君死了而違背自己的諾言呢!”
季札所堅守的,居然是內心默許的諾言,竟然是針對死人來兌現的。季札掛劍,遂成為恪守誠信的萬世師表。
古代君子的風范,但愿能來一次穿越,刷新一下今日失信彌漫的空間。
毒奶粉、假疫苗、假農藥、假文憑、地溝油、染色饅頭、瘦肉精,真品與贗品齊飛,誠信與欺詐難辨。而在很多統計數據上,我們總是在“被增長”、“被就業”、“被幸福”著,失信與造假疊加,焦慮與質疑不斷。
季札掛劍的確是個老掉牙的故事,但老掉牙的背后恰恰是現代社會中所普遍缺失的。
在當下,我們似乎早已習慣了欺詐,習慣了謊言;習慣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別人對我們的許諾,我們不斷地去求證;自己對自己的許諾,我們很少去實施;自己對他人的許諾,我們避免去驗證。亂喊狼來了不好,我們每天卻都在喊。當我們捶胸頓足要求別人信任時,先捫心自問一下是否值得“被信任”:太上不欺心,其次不欺人,再次不欺天。
如果你無法兌現許諾,那你總能夠做到不承諾吧,哪怕是在心里;如果憑一己之力不能清除所有的污垢,那總能夠做到拒絕同流合污、讓世界稍微干凈一點點吧。
附記:前段時間,某知名人士的學歷“造假門”吸引了大眾的眼球(盡管其文憑被證明似乎也許好像是真的哎)。在接受采訪時,這位人士一方面大談真誠,說不真誠就不會成功,“從頭至尾我都是一個真誠的人”;另一方面大放厥詞,“如果把全世界都蒙了,就是你的真誠蒙到了別人,你欺騙一個人沒問題,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騙到了,就是一種能力,就是成功的標志”(是夠真誠的)。實在弄不懂這是什么邏輯,也終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成功:成功就是把所有的人都給“蒙”了。令人疑惑的是,這個“所有的人”包括你自己嗎,你自己能把自己哄得手舞足蹈嗎?如果不包括你自己,那還是“所有的人”嗎;如果是,那你自己還算不算“人”呢。現在有點想明白了,之所以把欺詐與真誠劃上等號,或許是早已脫離了人類的緣故。怪不得有人說,現代社會,“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這至少還展露了其“真實”的一面,比裝×的強多了。再說了,裝,誰不會啊!
看來,世界上不是缺少丑,而是缺少發現丑的眼睛。我們不禁要問,面對眾多的丑,社會的道德底線和政府的監管到底又在哪里呢?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缺貨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