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儒林外史
滿額折

儒林外史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95266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9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儒林外史》是中國第一部以諷刺為宗旨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五十五回,約作於吳敬梓四十歲至五十歲時,正是他歷經家境的劇變而深悉世事人情的時期。全書圍繞著反對科舉制度的主題,描寫此制度的腐朽黑暗,陋儒的虛假迂腐,官吏的貪吝可鄙,諷刺筆法含蓄委婉、輕重得宜。作者並且透過民間口語,以樸素、幽默、本色的語言,描繪出一幅活生生的社會面貌圖,如惺園退士所云:「摹繪世故人情,真如鑄鼎象物,魃魅魍魎,畢現尺幅。」然本書非以一人一事為主,結構較鬆散,魯迅謂之:「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對清朝晚期小說有很大影響。

本書特色 

魯迅:「於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是後亦鮮有以公心諷世之書如《儒林外史》者」,中國第一部傑出現實長篇諷刺小說,道出清朝種種社會惡態及現實,令人百讀不厭。

作者簡介

吳敬梓(1701–1754)

字敏軒,一字粒民,晚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性格豪逸灑脫,雖出身仕宦家庭,卻能超脫一般世俗價值,不求功名利祿。他深深厭棄當時科舉八股取士,以為不能拔識真才,徒然使儒生鑽營舞弊、士行墮落。

目次

第一回 說楔子敷陳大義 借名流隱括全文
第二回 王孝廉村學識同科 周蒙師暮年登上第
第三回 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第四回 薦亡齋和尚吃官司 打秋風鄉紳遭橫事
第五回 王秀才議立偏房 嚴監生疾終正寢
第六回 鄉紳發病鬧船家 寡婦含冤控大伯
第七回 范學道視學報師恩 王員外立朝敦友誼
第八回 王觀察窮途逢世好 婁公子故里遇貧交
第九回 婁公子捐金贖朋友 劉守備冒姓打船家
第十回 魯翰林憐才擇婿 蘧公孫富室招親
第十一回 魯小姐制義難新郎 楊司訓相府薦賢士
第十二回 名士大宴鶯豆湖 俠客虛設人頭會
第十三回 蘧先夫求賢問業 馬純上仗義疏財
第十四回 蘧公孫書坊送良友 馬秀才山洞遇神仙
第十五回 葬神仙馬秀才送喪 思父母匡童盡孝
第十六回 大柳莊孝子事親 樂清縣賢宰愛士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舊地 趙醫生高踞詩壇
第十八回 約詩會名士攜匡二 訪朋友書店會潘三
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業橫遭禍事
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興長安道 牛布衣客死蕪湖關
第二十一回 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親戚老夫臥病
第二十二回 認祖孫玉圃聯宗 愛交遊雪齋留客
第二十三回 發陰私詩人被打 歎老景寡婦尋夫
第二十四回 牛浦郎牽連多訟事 鮑文卿整理舊生涯
第二十五回 鮑文卿南京遇舊 倪廷璽安慶招親
第二十六回 向觀察升宮哭友 鮑廷璽喪父娶妻
第二十七回 王太太夫妻反目 倪廷珠兄弟相逢
第二十八回 季葦蕭揚州入贅 蕭金鉉白下選書 

第二十九回 諸葛佑僧寮遇友 杜慎卿江郡納姬
第三十回 愛少俊訪友神樂觀 逞風流高會莫愁湖
第三十一回 天長縣同訪豪傑 賜書樓大醉高朋
第三十二回 杜少卿平居豪舉 婁煥文臨去遺言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婦游山 遲橫山朋友議禮
第三十四回 議禮樂名流訪友 備弓旌天子招賢
第三十五回 聖天子求賢問道 莊征君辭爵還家
第三十六回 常熟縣真儒降生 泰伯祠名賢主祭
第三十七回 祭先聖南京修禮 送孝子西蜀尋親
第三十八回 郭孝子深山遇虎 甘露僧狹路逢仇
第三十九回 蕭雲仙救難明月嶺 平少保奏凱青楓城
第四十回 蕭雲仙廣武山賞雪 沈瓊枝利涉橋賣文
第四十一回 莊濯江話舊秦淮河 沈瓊枝押解江都縣
第四十二回 公子妓院說科場 家人苗疆報信息
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將軍大戰 歌舞地酋長劫營
第四十四回 湯總鎮成功歸故鄉 餘明經把酒問葬事
第四十五回 敦友誼代兄受過 講堪輿回家葬親
第四十六回 三山門賢人餞別 五河縣勢利熏心
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元武閣 方鹽商大鬧節孝祠
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婦殉夫 泰伯祠遺賢感舊
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談龍虎榜 中書冒占鳳凰池
第五十回 假官員當街出醜 真義氣代友求名
第五十一回 少婦騙人折風月 壯士高興試官刑
第五十二回 比武藝公子傷身 毀廳堂英雄討債
第五十三回 國公府雪夜留賓 來賓樓燈花驚夢
第五十四回 病佳人青樓算命 呆名士妓館獻詩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來 彈一曲高山流水
第五十六回 神宗帝下詔旌賢 劉尚書奉旨承祭

書摘/試閱

話說鮑文卿到城北去尋人,覓孩子學戲。走到鼓樓坡上,他才上坡,遇着一個人下坡。鮑文卿看那人時,頭戴破氈帽,身穿一件破黑綢直裰,腳下一雙爛紅鞋,花白胡須,約有六十多歲光景。手里拿着一張破琴,琴上貼着一條白紙,紙上寫着四個字道:“修補樂器。”鮑文卿趕上幾步,向他拱手道:“老爹是會修補樂器的麼?”那人道:“正是。”鮑文卿道:“如此,屈老爹在茶館坐坐。”當下兩人進了茶館坐下,拿了一壺茶來吃着。鮑文卿道:“老爹尊姓?”那人道:“賤姓倪。”鮑文卿道,“尊府在那里?”那人道,“遠哩!舍下在三牌樓。”鮑文卿道:“倪老爹,你這修補樂器,三弦、琵琶都可以修得麼,”倪老爹道:“都可以修得的。”鮑文卿道:“在下姓鮑,舍下住在水西門,原是梨園行業。因家里有幾件樂器壞了,要借重老爹修一修。如今不知是屈老爹到舍下去修好,還是送到老爹府上去修?”倪老爹道:“長兄,你共有幾件樂器?”鮑文卿道:“隻怕也有七八件。”倪老爹道:“有七八件就不好拿來,還是我到你府上來修罷。也不過一兩日功夫,我隻擾你一頓早飯,晚里還回來家。”鮑文卿道:“這就好了。隻是茶水不周,老爹休要見怪。”’又道:”幾時可以屈老爹去?”倪老爹道:“明日不得閑,後日來罷。”當下說定了。門口挑了一擔茯苓糕來,鮑文卿買了半斤,同倪老爹吃了,彼此告别。鮑文卿道:“後日清晨,專候老爹。”倪老爹應諾去了。鮑文卿回來和渾家說下,把樂器都揩抹淨了,搬出來擺在客座里。

到那日清晨,倪老爹來了,吃過茶點心,拿這樂器修補。修了一回,家里兩個學戲的孩子捧出一頓素飯來,鮑文卿陪着倪老爹吃了。到下午時候。鮑文卿出門回來,向倪老爹道:“卻是怠慢老爹的緊,家里沒個好菜蔬,不恭。我而今約老爹去酒樓上坐坐,這樂器丟着,明日再補罷。”倪老爹道:“爲甚麼又要取擾?”當下兩人走出來,到一個酒樓上,揀了一個僻淨座頭坐下。堂官過來問:“可還有客?”倪老爹道:“沒有客了。你這里有些甚麼菜?”走堂的叠着指頭數道:“肘子、鴨子、黄悶魚、醉白魚、雜膾、單雞、白切肚子、生烙肉、京烙肉、烙肉片、煎肉圓、悶青魚、煮鰱頭,還有便碟白切肉。”倪老爹道:“長兄,我們自己人,吃個便碟罷。”鮑文卿道:“便碟不恭。”因叫堂官先拿賣鴨子來吃酒,再爆肉片帶飯來。堂官應下去了。須臾,捧着一賣鴨子,兩壺酒上來。

鮑文卿起身斟倪老爹一杯,坐下吃酒,因問倪老爹道:“我看老爹像個斯文人,因甚做這修補樂器的事?”那倪老爹歎一口氣道:“長兄,告訴不得你!我從二十歲上進學,到而今做了三十六年的秀才。就壞在讀了這幾句死書,拿不得輕,負不的重,一日窮似一日,兒女又多,隻得借這手藝糊口,原是沒奈何的事!”鮑文卿驚道:“原來老爹是學校中人,我大膽的狠了。請問老爹幾位相公?老太太可是齊眉?”倪老爹道:“老妻還在。從前倒有六個小兒,而今說不得了。”鮑文卿道:“這是甚麼原故?”倪老爹說到此處,不覺淒然垂下淚來。鮑文卿又斟一杯酒,遞與倪老爹,說道:“老爹,你有甚心事,不訪和在下說,我或者可以替你分憂。”倪老爹道:“這話不說罷,說了反要惹你長兄笑。”鮑文卿道:“我是何等之人,敢笑老爹?老爹隻管說。”倪老爹道:“不瞞你說,我是六個兒子,死了一個,而今隻得第六個小兒子在家里,那四個……”說着,又忍着不說了。鮑文卿道:“那四個怎的?”倪老爹被他問急了,說道:“長兄,你不是外人,料想也不笑我。我不瞞你說,那四個兒子,我都因沒有的吃用,把他們賣在他州外府去了!”鮑文卿聽見這句話,忍不住的眼里流下淚來,說道:“這四個可憐了!”倪老爹垂淚道:“豈但那四個賣了,這一個小的,將來也留不住,也要賣與人去!”鮑文卿道:“老爹,你和你家老太太怎的舍得?”倪老爹道:“隻因衣食欠缺,留他在家跟着餓死,不如放他一條生路。”

鮑文卿着實傷感了一會,說道:“這件事,我倒有個商議,隻是不好在老爹跟前說。”倪老爹道:“長兄,你有甚麼話,隻管說有何妨?”鮑文卿正待要說,又忍住道:“不說罷,這話說了,恐怕惹老爹怪。”倪老爹道:“豈有此理。任憑你說甚麼,我怎肯怪你?”鮑文卿道:“我大膽說了罷。”倪老爹道:“你說,你說。”鮑文卿道:“老爹,比如你要把這小相公賣與人,若是賣到他州别府,就和那幾個相公一樣不見面了。如今我在下四十多歲,生平隻得一個女兒,並不曾有兒子。你老人家若肯不棄賤行,把這小令郎過繼與我,我照樣送過二十兩銀子與老爹,我撫養他成人。平日逢時遇節,可以到老爹家里來,後來老爹事體好了,依舊把他送還老爹。這可以使得的麼?”倪老爹道:“若得如此,就是我的小兒子恩星照命,我有甚麼不肯?但是既過繼與你,累你撫養,我那里還收得你的銀子?”鮑文卿道:“說那里話,我一定送過二十兩銀子來。”說罷,彼此又吃了一回,會了賬。出得店門,趁天色未黑,倪老爹回家去了。鮑文卿回來,把這話向乃眷說了一遍,乃眷也歡喜。次日,倪老爹清早來補樂器,會着鮑文卿,說:“昨日商議的話,我回去和老妻說,老妻也甚是感激。如今一言爲定,擇個好日,就帶小兒來過繼便了。”鮑文卿大喜。自此兩人呼爲親家。

過了幾日,鮑家備一席酒請倪老爹,倪老爹帶了兒子來寫立過繼文書,憑着左鄰開絨線店張國重,右鄰開香蠟店王羽秋。兩個鄰居都到了。那文書上寫道:

立過繼文書倪霜峰,今將第六子倪廷璽,年方一十六歲,因日食無措,夫妻商議,情願出繼與鮑文卿名下爲義子,改名鮑廷璽。此後成人婚娶,俱系鮑文卿撫養,立嗣承襠,兩無異說。如有天年不測,各聽天命。今欲有憑,立此過繼文書,永遠存照。嘉靖十六年十月初一日。立過繼文書:倪霜峰。憑中鄰:張國重、王羽秋。

都畫了押。鮑文卿拿出二十兩銀子來付與倪老爹去了。鮑文卿又謝了眾人。自此,兩家來往不絕。

這倪廷璽改名鮑廷璽,甚是聰明伶俐。鮑文卿因他是正經人家兒子,不肯叫他學戲,送他讀了兩年書,幫着當家營班。到十八歲上,倪老爹去世了,鮑文卿又拿出幾十兩銀子來替他料理後事,自己去一連哭了幾場,依舊叫兒子去披麻戴孝,送倪老爹人土。自此以後,鮑廷璽着實得力。他娘說他是螟蛉之子,不疼他,隻疼的是女兒、女婿。鮑文卿說他是正經人家兒女,比親生的還疼些。每日吃茶吃酒,都帶着他;在外攬生意,都同着他,讓他賺幾個錢添衣帽鞋襪;又心里算計,要替他娶個媳婦。

那日早上,正要帶着鮑廷璽出門,隻見門口一個人,騎了一疋騾子,到門口下了騾子進來。鮑文卿認得是天長縣杜老爺的管家姓邵的,便道:“紹大爺,你幾時過江來的?”邵管家道:“特過江來尋鮑師父。”鮑文卿同他作了揖,叫兒子也作了揖,請他坐下,拿水來洗臉,拿茶來吃。吃着,問道:“我記得你家老太大該在這年把正七十歲,想是過來定戲的?你家大老爺在府安?”邵管家笑道:“正是爲此。老爺吩咐要定二十本戲。鮑師父,你家可有班子?若有。就接了你的班子過去。”鮑文卿道:“我家現有一個小班,自然該去伺候。隻不知要幾時動身?”邵管家道:“就在出月動身。”說罷,邵管家叫跟騾的人把行李搬了進來,騾子打發回去。邵管家在被套内取出一封銀子來遞與鮑文卿,道:“這是五十兩定銀,鮑師父,你且收了,其餘的,領班子過去再付。”文卿收了銀子,當晚整治酒席,大盤大碗,留邵管家吃了半夜。次日,邵管家上街去買東西,買了四五天,僱頭口先過江去了。鮑文卿也就收拾,帶着鮑廷璽領了班子,到天長杜府去做戲。做了四十多天回來,足足賺了一百幾十兩銀子。父子兩個,一路感杜府的恩德不盡。那一班十幾個小戲子,也是杜府老太太每人另外賞他一件棉襖,一雙鞋襪。各家父母知道,也着實感恩,又來謝了鮑文卿。鮑文卿仍舊領了班子在南京城里做戲。

那一日在上河去做夜戲,五更天散了戲,戲子和箱都先進城來了,他父子兩個在上河澡堂子里洗了一個澡,吃了些茶點心,慢慢走回來,到了家門口,鮑文卿道:“我們不必攏家了。内橋有個人家,定了明日的戲,我和你趁早去把他的銀子秤來。”當下鮑廷璽跟着,兩個人走到坊口,隻見對面來了一把黄傘,兩對紅黑帽,一柄遮陽,一頂大轎。知道是外府官過,父子兩個站在房檐下看,讓那傘和紅黑帽過去了。遮陽到了跟前,上寫着“安慶府正堂”。鮑文卿正仰臉看着遮陽,轎子已到。那轎子里面的官看見鮑文卿,吃了一驚。鮑文卿回過臉來看那官時,原來便是安東縣向老爺,他原來升了。轎子才過去,那官叫跟轎的青衣人到轎前說了幾句話,那青衣人飛跑到鮑文卿眼前問道:“太老爺問你可是鮑師父麼?”鮑文卿道:“我便是。太老爺可是做過安東縣升了來的?”那人道:“是。太爺公館在貢院門口張家河房里,請鮑師父在那里去相會。”說罷,飛跑趕着轎子去了。

鮑文卿領着兒子走到貢院前香蠟店里,買了一個手本,上寫“門下鮑文卿叩”。走到張家河房門口,知道向太爺已經回寓了,把手本遞與管門的。說道:“有勞大爺禀聲,我是鮑文卿,來叩見太老爺。”門上人接了手本,說道:“你且伺候着。”鮑文卿同兒子坐在板凳上,坐了一會,里面打發小廝出來,問道:“門上的,太爺問有個鮑文卿可曾來?”門上人道:“來了,有手本在這里。”慌忙傳進手本去。隻聽得里面道:“快請。”鮑文卿叫兒子在外面侯着,自己跟了管門的進去。進到河房來,向知府已是紗帽便服,迎了出來,笑着說道:“我的老友到了!”鮑文卿跪下磕頭請安,向知府雙手挾住,說道:“老友,你若隻管這樣拘禮,我們就難相與了。”再三再四拉他坐,他又跪下告了坐,方敢在底下一個凳子上坐了。向知府坐下,說道:“文卿,自同你别後,不覺已是十餘年。我如今老了,你的胡子卻也白了許多。”鮑文卿立起來道:“大老爺高升,小的多不知道,不曾叩得大喜。”向知府道:“請坐下,我告訴你。我在安東做了兩年,又到四川做了一任知州,轉了個二府,今年才升到這里。你自從崔大人死後,回家來做些什麼事?”鮑文卿道:“小的本是戲子出身,回家沒有甚事,依舊教一小班子過日。”向知府道:“你方才同走的那少年是誰?”鮑文卿道:“那就是小的兒子,帶在公館門口,不敢進來。”向知府道:“爲甚麼不進來?”叫人:“快出去,請鮑相公進來!”當下一個小廝領了鮑廷璽進來。他父親叫他磕太老爺的頭。向知府親手扶起,問:“你今年十幾歲了?”鮑廷璽道:“小的今年十七歲了。”向知府道:“好個氣質,像正經人家的兒女。”叫他坐在他父親傍邊。向知府道:“文卿,你這令郎也學戲行的營業麼?”鮑文卿道:“小的不曾教他學戲。他念了兩年書,而今跟在班里記賬。”向知府道:“這個也好。我如今還要到各上司衙門走走,你不要去,同令郎在我這里吃了飯,我回來還有話替你說。”說罷,換了衣服,起身上轎去了。

鮑文卿同兒子走到管家們房里,管宅門的王老爹本來認得,彼此作了揖,叫兒子也作了揖。看見王老爹的兒子小王已經長到三十多歲,滿嘴有胡子了。王老爹極其歡喜鮑廷璽,拿出一個大紅緞子訂金線的鈔袋來,里頭裝着一錠銀子,送與他。鮑廷璽作揖謝了,坐着說些閑話,吃過了飯。

向知府直到下午才回來,換去了大衣服,仍舊坐在河房里,請鮑文卿父子兩個進來坐下,說道:“我明日就要回衙門去,不得和你細談。”因叫小廝在房里取出一到銀子來遞與他道:“這是二十兩銀子,你且收着。我去之後,你在家收拾收拾,把班子托與人領着,你在半個月内,同令郎到我衙門里來,我還有話和你說。”鮑文卿接着銀子,謝了太老爺的賞,說道:“小的總在半個月内,領了兒子到太老爺衙門里來請安。”當下又留他吃了酒。鮑文卿同兒子回家歇息。次早又到公館里去送了向太爺的行,回家同渾家商議,把班子暫托與他女婿歸姑爺同教師金次福領着。他自己收拾行李衣服,又買了幾件南京的人事:頭繩、肥皂之類,帶與衙門里各位管家。

又過了幾日,在水西門搭船。到了池口,隻見又有兩個人搭船,艙内坐着彼此談及,鮑文卿說要到向太爺衙門里去的。那兩人就是安慶府里的書辦,一路就奉承鮑家父子兩個,買酒買肉請他吃着。晚上候别的客人睡着了,便悄悄向鮑文卿說:“有一件事,隻求大爺批一個‘准’字,就可以送你二百兩銀子。又有一件事,縣里詳上來,隻求太爺駁下去,這件事竟可以送三百兩。你鮑大爺在我們大老爺眼前懇個情罷!”鮑文卿道:“不瞞二位老爹說,我是個老戲子,乃下賤之人,蒙太老爺抬擧,叫到衙門里來,我是何等之人,敢在太老爺跟前說情?”那兩個書辦道:“鮑太爺,你疑惑我這話是說謊麼?隻要你肯說這情,上岸先兑五百兩銀子與你。”鮑文卿笑道:“我若是歡喜銀子,當年在安東縣曾賞過我五百兩銀子,我不敢受。自己知道是個窮命,須是骨頭里掙出來的錢才做得肉,我怎肯瞞着太老爺拿這項錢?況且他若有理,斷不肯拿出幾百兩銀子來尋情。若是准了這一邊的情,就要叫那邊受屈,豈不喪了陰德?依我的意思,不但我不敢管,連二位老爹也不必管他。自古道,‘公門里好修行’,你們伏侍太老爺,凡事不可壞了太老爺清名,也要各人保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幾句說的兩個書辦毛骨悚然,一場沒趣,扯了一個淡,罷了。

次日早晨,到了安慶,宅門上投進手本去。向知府叫將他父子兩人行李搬在書房里面住,每日同自己親戚一桌吃飯,又拿出許多綢和布來,替他父子兩個里里外外做衣裳。一日,向知府走來書房坐着,問道:“文卿,你令郎可曾做過親事麼?”鮑文卿道:“小的是窮人,這件事還做不起。”向知府道:“我倒有一句話,若說出來,恐怕得罪你。這事你若肯相就,倒了我一個心願。”鮑文卿道:“太老爺有甚麼話吩咐,小的怎敢不依?”向知府道:“就是我家總管姓王的,他有一個小女兒,生得甚是乖巧,老妻着實疼愛他,帶在房里,梳頭、裹腳都是老妻親手打扮。今年十六歲了,和你令郎是同年。這姓王的在我家已經三代,我把投身紙都查了賞他,已不算我家的管家了。他兒子小王,我又替他買了一個部里書辦名字,五年考滿,便選一個典史雜職。你若不棄嫌,便把這令郎招給他做個女婿。將來這做官的便是你令郎的阿舅了。這個你可肯麼?”鮑文卿道:“太老爺莫大之恩,小的知感不盡,隻是小的兒子不知人事,不知王老爹可肯要他做女婿?”向知府道:“我替他說了,他極歡喜你令郎的。這事不要你費一個錢,你隻明日拿一個帖子同姓王的拜一拜,一切床帳、被褥、衣服、首飾、酒席之費,都是我備辦齊了,替他兩口子完成好事,你隻做個現成公公罷了。”鮑文卿跪下謝太老爺。向知府雙手扶起來,說道:“這是甚麼要緊的事?將來我還要爲你的情哩。”

次日鮑文卿拿了帖子拜王老爹,王老爹也回拜了。到晚上三更時分,忽然撫院一個差官,一疋馬,同了一位二府,抬了轎子,一直走上堂來,叫請向太爺出來。滿衙門的人都慌了,說道:“不好了,來摘印了!”隻因這一番,有分教:榮華富貴,享受不過片時;潦倒摧頹,波瀾又興多少。不知這來的官果然摘印與否,且聽下回分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5 266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