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西天伽藍記(簡體書)
滿額折

西天伽藍記(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西天伽藍記》由篠原典生著,佛教曾經在印度歷史上存在過而且影響很深遠,印度佛教本身就有不同的發展階段,而且每個重要階段都影響到中亞、西域、中國、東南亞等地區的佛教發展。《西天伽藍記》試圖通過印度佛教伽藍的發展,了解印度佛教的發展脈絡。

名人/編輯推薦

《西天伽藍記》由篠原典生著,介紹了印度佛教發展史。當下,日益高漲的全球化和區域化呼聲,既要求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合作,也強調區域內的協調發展。我國作為內陸歐亞的大國之一,加之20世紀末歐亞大陸橋再度開通。深入開展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的研究已是責無旁貸;而為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創造有利周邊環境的需要,亦使得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研究的現實意義更為突出和迫切。因此,將針對古代活動于內陸歐亞這一廣泛區域的諸民族的歷史文化研究成果呈現給廣大的讀者,不僅是實現當今該地區各國共贏的歷史基礎,也是這一地區各族人民共同進步與發展的需求。

本文庫所稱“歐亞”(Eurasia)是指內陸歐亞,這是一個地理概念。其范圍大致東起黑龍江、松花江流域,西抵多瑙河、伏爾加河流域,具體而言除中歐和東歐外,主要包括我國東三省、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及蒙古高原、西伯利亞、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和西北印度。其核心地帶即所謂歐亞草原(EurasianSteppes)。
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研究的對象主要是歷史上活動于歐亞草原及其周鄰地區(我國甘肅、寧夏、青海、西藏,以及小亞、伊朗、阿拉伯、印度、日本、朝鮮乃至西歐、北非等地)的諸民族本身,及其與世界其他地區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交流和交涉。由于內陸歐亞自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其歷史文化呈現出鮮明的特色。
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研究是世界歷史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東亞、西亞、南亞以及歐洲、美洲歷史文化上的許多疑難問題,都必須通過加強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的研究,特別是將內陸歐亞歷史文化視做一個整體加以研究,才能獲得確解。
中國作為內陸歐亞的大國,其歷史進程從一開始就和內陸歐亞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只要注意到歷代王朝的創建者中有一半以上有內陸歐亞淵源就不難理解這一點了。可以說,今后中國史研究要有大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有待于內陸歐亞史研究的進展。
古代內陸歐亞對于古代中外關系史的發展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古代中國與位于它東北、西北和北方,乃至西北次大陸的國家和地區的關系,無疑是古代中外關系史最主要的篇章,而只有通過研究內陸歐亞史,
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研究既饒有學術趣味,也是加深睦鄰關系,為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創造有利周邊環境的需要,因而亦具有重要的現實政治意義。由此可見,我國深入開展內陸歐亞歷史文化的研究責無旁貸。
為了聯合全國內陸歐亞學的研究力量,更好地建設和發展內陸歐亞學這一新學科,繁榮社會主義文化,適應打造學術精品的戰略要求,在深思熟慮和廣泛征求意見后,我們決定編輯出版這套《歐亞歷史文化文庫》。
本文庫所收大別為三類:一,研究專著;二,譯著;三,知識性叢書。其中,研究專著旨在收輯有關諸課題的各種研究成果;譯著旨在介紹國外學術界高質量的研究專著;知識性叢書收輯有關的通俗讀物。不言而喻,這三類著作對于一個學科的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構建和發展中國的內陸歐亞學,任重道遠。衷心希望全國各族學者共同努力。一起推進內陸歐亞研究的發展。愿本文庫有蓬勃的生命力,擁有越來越多的作者和讀者。 最后,甘肅省新聞出版局支持這一文庫編輯出版,確實需要眼光和魄力,特此致敬、致謝。
余太山
2010年6月30日

目次

1 佛陀的宗教
1.1 佛教產生以前的印度社會和思想
1.1.1 印度河文明
1.1.2 吠陀時代
1.1.3 關于吠陀
1.2 佛陀時代的印度社會和思想
1.3 釋迦牟尼的一生
1.3.1 誕生到出家
1.3.2 修行和成道
1.3.3 初轉法輪
1.3.4 從事傳教
1.3.5 涅檠
1.3.6 釋迦牟尼成道的內容
1.3.7 釋迦牟尼的弟子
1.4 釋迦牟尼以后的佛教發展
1.4.1 早期佛教教團
1.4.2 僧伽的成立
1.4.3 僧伽的生活
1.4.4 在家信徒
1.4.5 第一次結集
1.4.6 第二次結集
1.5 阿育王時期的佛教
1.5.1 孔雀王朝
1.5.2 阿育王
1.5.3 第三次結集
1.6 部派佛教的形成
1.6.1 孔雀王朝以后的佛教
1.6.2 部派的形成和發展
1.7 貴霜王朝時期的佛教
1.7.1 貴霜王朝
1.7.2 大乘佛教
1.8 笈多王朝時期的佛教
2 釋迦牟尼的遺址
2.1 佛教的圣地
2.1.1 四大圣地
2.1.2 六大圣地
2.1.3 八大圣地
2.2 釋迦牟尼的圣地
2.2.1 釋迦牟尼誕生之地——藍毗尼
2.2.2 釋迦牟尼的故鄉——迦毗羅衛
2.2.3 佛陀成道之地——菩提伽耶
2.2.4 初轉法輪之地——薩爾納特(鹿野苑)
2.2.5 舍衛城和祗園精舍
2.2.6 僧伽施國
2.2.7 拘舍彌國
2.2.8 王舍城
2.2.9 涅槃之地——毗舍離
3 印度的佛塔
3.1 佛塔的由來——stfipa和caitya
3.2 佛塔起源傳說
3.3 印度佛塔的歷史
3.4 中印度的佛塔
3.4.1 桑奇
3.4.2 巴爾胡特
3.4.3 小結
3.5 南印度的佛塔
3.5.1 阿默拉沃蒂
3.5.2 龍樹山
3.6 佛塔反映的佛陀觀
4 印度的石窟
4.1 印度佛教石窟的主要類型
4.1.1 前期石窟
4.1.2 后期石窟
4.2 主要石窟寺院
4.2.1 巴伽石窟
4.2.2 皮塔爾闊拉石窟
4.2.3 納西克石窟
4.2.4 貝德薩石窟
4.2.5 卡爾拉石窟
4.2.6 坎黑里石窟
4.2.7 阿旃陀石窟
4.2.8 奧蘭伽巴德石窟
4.2.9 埃羅拉石窟
4.2.10 默哈德石窟群
4.3 印度佛教石窟寺所反映的幾個問題
4.3.1 石窟的演變
4.3.2 供奉對象
5 新的圣地
6 圣地巡禮
參考文獻
索引

書摘/試閱

1 佛陀的宗教
“佛教”,顧名思義,是佛陀的宗教,進一步說是由佛陀講述的宗教。這里所說的“佛陀”,指的是歷史上存在過的,公元前6一前5世紀在北印度生活的人物,即釋迦牟尼的尊稱。但佛陀并非專指釋迦牟尼,其原意是“覺悟者”,當時的印度把達到宗教最高境界的人物稱為佛陀。佛陀應具備完美的人格,這樣的人物出世一般非常罕見,在歷史上出現過的佛陀應該只有釋迦牟尼一個人。他作為釋迦族的王子,生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國。結婚生子后不久,29歲之年決定出家。他加入了修行者之列,游方各地,尋覓良師益友,曾做過種種苦修,但發現毫無意義,遂放棄苦修,靜心冥想,得到正覺,成為佛陀,時年35歲。從此之后,釋迦牟尼踏上傳教之路,組織出家人的集團,教化在家信徒。這樣,由釋迦牟尼所講述的內容就是佛教的根本。
不過,不管哪個宗派、哪個系統的佛經,都說佛陀并不是釋迦牟尼一個人,應有多個佛陀存在。佛陀到底是指釋迦牟尼一個人,還是釋迦牟尼只是眾多佛陀中之一個?這里面包含非常重要的問題。
《雜阿含經》保存了比較古老的佛經內容,其中有這樣的一條:“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徑,古仙人道跡,古仙人從此跡去,我今隨去。”這是釋迦牟尼成道時的感言,雖然得到正覺是釋迦牟尼個人的行為,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正法”是釋迦牟尼自己發明的,或者發現的。通往得到正覺的這條路,是古仙人已經走過的路,這條路線上清楚地留下了他們的足跡,釋迦牟尼踩著古仙人的足跡,一步一步地走向正法。好比有人在荒野里行走時,忽然發現前面有個古道,他沿著這條路往前走,就發現古代的城堡、宮殿、園林等,這一條反映了釋迦牟尼成道時的心情,雖然他達到了普通人無法達到的境界,但他并不孤獨,前面有人已走過同樣的路。一般,有人開始著手大事業或者計劃大工程的時候,往往自以為是空前絕后的偉大事業或者完全創新的工程,但如果虛心想問題就會發現,實際上在過去已有人做過類似的事情,我們正在走的這條路,也是古人先開辟的一條古道,這就是傳統的力量。大到思想道德層面,小到生活習慣、口頭禪等,都與生活環境或社會風氣有密切的關系,一個人的行為、想法,都反映這個人的生活經歷,換句話說每個人的思維方式、行動模式都體現了這個人的“歷史”。修行成道是畢生的大事業,不管有意識還是無意識,肯定都受到過去先人做過的工作的影響,釋迦牟尼認清了這一點。傳說,釋迦牟尼悟道時,同時發現這是“古仙人道”,于是合掌禮拜古仙人,即過去的佛陀,表示皈依自己所了解的“法”。這樣,釋迦牟尼悟到的認識具備了宗教性質,釋迦牟尼的思想生活與久遠的過去聯系在一起,偶然化為必然,后來,釋迦牟尼的思想體驗被賦予人格,產生“值遇古佛”的思想,形成了“過去佛”的傳說。即釋迦牟尼之前已出現過佛陀,他們同樣傳教說法,釋迦牟尼悟到了正法,換句話說他發現了過去佛所講述的法。《大唐西域記》里說,有外道崇拜過去佛,但不信仰也不拜釋迦牟尼,這可能說明過去佛的性格。大膽的推測,佛經里出現的過去佛的名字,不是佛教信徒所創造的,而是當時印度較有名的佛陀、覺悟者或傳說中的思想家的名稱。佛教徒把他們的名字借過來,作為過去佛加以崇拜。其實,佛教的本生故事和因緣故事等,也是吸收當地傳說而發展的,所以,我們的推測也不是不能成立的。
釋迦牟尼去世200多年之后的阿育王時期,留下了修復過去佛佛塔的刻文記錄,可見釋迦牟尼去世后不久已經形成了過去佛信仰,也就是說,佛教承認了釋迦牟尼以外的佛陀的存在。另外,佛教傳說還提到將來會出現成為佛陀的人物,即彌勒。
還是回到原來的問題,佛陀到底是指釋迦牟尼一個人,還是釋迦牟尼只是眾多佛陀中之一個?我們已經發現佛陀是稱號,而不是專指某一個具體人物。那么,又有一個問題出現,就是佛陀是什么?其實,佛教的歷史可以說是圍繞這個問題而展開的。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講,佛陀可以解釋為覺悟者、把握最高真理者;從宗教的角度來看,佛陀是得到正覺的、了解正法的人。但這些都沒有說明任何問題。覺悟也好,正法也好,其內容都超越我們普通人的知識、體驗或理解,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那就是自己成為佛陀。從古到今:佛教學者一直討論關于佛陀的問題。如何理解佛陀,怎樣解釋佛陀,這就是佛教最大的問題。換句話說,佛教是探討佛陀的宗教。佛教從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等的發展脈絡,也反映了佛教信徒對佛陀的理解的變遷。除了文獻里的討論以外,我們可以通過相關的遺跡、遺物來理解佛教的面貌,當時佛教信徒是怎樣理解佛教的,尤其在家信徒的活動情況在文獻里是很少提及的。其實,在家信徒的信仰方式對佛教發展的方向有一定的引導性,我們想通過這些遺跡、遺物來了解當時的佛教信仰的一端,以此闡明對佛陀的理解。
無論怎樣,釋迦牟尼只有一個,因為出現了他,才誕生了佛教。那么,我們首先要了解出現釋迦牟尼這個人物的歷史背景。
1.1 佛教產生以前的印度社會和思想
我們看佛教的歷史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佛教產生之前的印度。現在的佛教是世界性宗教,在東亞和東南亞各地與當地文化交融,從而形成獨特的佛教文化。不過,佛教畢竟是在印度誕生的,佛教的思想、佛教教團的規定等都受到印度文化的影響。印度和中國不同,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中國有《春秋》、《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大量的史書,可以用來復原歷史,印度則沒有這類史書存在。因此,早期佛教經典是記錄和反映當時印度社會的重要文獻。佛教曾經是印度大陸最重要、最流行的宗教,現在,印度各地保存有不少的佛教遺跡,這也是研究古代印度文化的重要資料。可以說,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佛教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文化的發展。這好比要了解儒教史,就需要把握各個時代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動向。
1.1.1 印度河文明
眾所周知,印度是最早的人類文明的地區之一,考古學發現表明,公元前2500年左右在印度河流域已經出現了相當發達的文明,即印度河文明。1921年,英國學者第一次發掘哈拉帕遺址,發現規模很大的城市遺址。后來在印度河下游又發現一座更大的城址,即摩亨佐·達羅。后來,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及外國研究機構一直繼續考古工作,發現的遺跡多達200多處,其分布地域十分遼闊,南北1100公里,東西1550公里。該文明屬于青銅器時期,具有完整的城市規劃,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河文明的城市雖然發現有很厚的城墻,但城內沒有發現王宮或神殿等標志性建筑,這與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中國文明不同,是印度河文明的特點。從出土文物來看,農業和商業非常發達,每個城市基本上都有規模很大的儲藏谷物(主要是麥子)的倉庫。印章和雕塑代表了印度河文明的藝術水平,大象、牛、老虎、犀牛等動物形象表現得非常巧妙。印章上面除了刻有文字以外,還表現動植物,雖然畫面不大,但非常生動。這些造型及題材內容等,都與后世的印度藝術,包括佛教藝術有著一定的聯系。這樣高度發達的文明,到公元前1800年左右突然間消失無蹤,目前,其滅亡的原因沒有明確的定論,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雅利安人人侵;印度河河道改道,因此靠水上交通進行貿易而發達的城市經濟崩潰;地殼變動導致洪水;由于氣候變遷,導致沙漠化。無論怎樣,印度河文明對后世印度文化的發展有不少的影響。
P1-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