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國家地理125年
滿額折

國家地理125年

定  價:NT$ 1250 元
優惠價:901125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2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3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當我們把記錄帶回家,濕漉漉的帆展開成了美麗的曲線,開始畫起圖來。」
~路易斯˙馬爾登

「如果我們能用相機代替槍枝,讓喜好打獵的人或多或少變成博物學家與喜好野生動物者,我們的後代子孫將會看到更美好的森林和水域。」
~西奧多˙羅斯福 美國前總統

【豐富多元的影像】

每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代表某個存在的瞬間,有情緒、有議題、有情節等,它們會說話;每個影像都紀錄了文明的演進、社會的樣貌、環境的變遷,更見證影像技術的演進。600多幅珍貴影像紀錄忠實呈現,125年來國家地理學會精選,帶你穿越浩瀚時空、探觸古往今來……

比拚大小高下:鑽進你的微血管探索、看見壁虎身上的細毛、飛到太空看地球、地球最大的哈伯望遠鏡帶你看7500光年的恆星形成。
探索危險極境:穿越雨林、攀上高峰、接近火山、深入極地,甚至飛上太空探宇宙,通天下海,最刺激的極境探索,一生驚豔的大景。
捍衛消逝之美:極冰融化北極熊與企鵝何去何從?吃海鮮可能讓海洋無魚?脆弱的珊瑚礁該如何保護?
一窺神秘傳說:探索沉在海底的鐵達尼號、尋找尼斯湖水怪、洞悉埃及木乃伊以及瑪雅文明。
親臨國地現場:《報告狗班長》管好你愛犬、《動物零距離》近距離與鱷魚共處、《大遷徙》跟著動物逐水草而居;國家地理頻道節目現場紀實!

【橫越百年的紀錄】

這不是一本學會內部人員在談論內部事務的書。書中一貫的焦點,在於國家地理學會對世界造成的深遠影響,以及它如何透過忠實的報導,反映劇變中的地球現況。

1888年,33位科學家創立了《國家地理學會》,致力於推廣「地理知識的增進與傳播」,於2013年歡度125歲生日,並推出重量級巨作《國家地理125年》。作者馬克‧柯林斯‧詹金斯(Mark Collins Jenkins)將主題列成年表,指出學會在探索地球上的各項重大進展,從成功攀登聖母峰、登陸月球到鐵達尼號的發現。並以專欄介紹在學會贊助下貢獻卓著的知名專業人士,包括傑德‧戴蒙、希薇亞‧厄爾、鮑伯‧巴拉德、珍‧古德等。各節以照片集說明學會首創的報導方式,從攝影、電視到數位影片。

<影響世界的貢獻>
從美國本土的地理研究需求開始,拓展到對全世界的探索
從科學菁英閱讀的刊物,普及為今日擁有6,000萬閱讀人口的全球性雜誌
從雜誌媒介,到創立了至今擁有4.35億家庭收視的知名電視頻道─「國家地理頻道」
贊助超過10,000項科學研究
致力於推廣環境保護、促進地理知識的普及與傳播
重點是,125年來不曾間斷的各式偉大的探險。

<締造紀錄的里程碑>
從1892年起學會贊助的第一次探險──美國阿拉斯加的時候開始,「探險」就宛如基因般深植國家地理的核心
1907年,羅伯特‧皮里(Robert E. Peary)的北極探險隊
1912年學會與耶魯大學聯手前進祕魯馬丘比丘,發現印加古文明
同年,羅爾德˙亞夢森(Roald Amundsen)抵達南極點
1910年第一張「手繪上色」照片才剛刊登在雜誌上不久
1914年雜誌就正式投入彩色攝影的領域
1920年代喬瑟夫‧洛克為學會帶回了眾多珍貴的西藏報導與影像,揭開了世人所不解的中國內部深處
1957年學會於南極插上第一面會旗
1961年學會支持珍‧古德在尚坦尼亞研究黑猩猩
1969年,國家地理學會的會旗伴隨著尼爾‧阿姆斯壯登上月球
1984年,阿富汗少女成為國家地理經典影像
1985年發現沉睡在北大西洋海床上的鐵達尼號
1995年於祕魯發現「冰美人」
1996年創立「國家地理頻道」,開啟地理知識普及的新章
2006年雜誌公開了目前已知猶大福音的唯一倖存副本
2012年駐會探險家詹姆斯˙卡麥隆下潛到全球海底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

作者簡介

馬克‧柯林斯‧詹金斯(Mark Collins Jenkins)

歷史作家,出版多部著作,包括《國家地理採訪第一線:國家地理學會的幕後故事》(On Assignment with National Geographic: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探索世界:國家地理經典冒險故事》(World to Explore: Classic Tales of Adventure From National Geographic)、《吸血鬼鑑識》(Vampire Forensics),以及《1812年之戰與美國海軍的崛起》(The War of 1812 and the Rise of the U.S. Navy)。現居美國維吉尼亞州非德里堡。

名人/編輯推薦

媒體評論

「多達600張以上的國家地理歷史影像在此一次呈現,更包含許多不曾公諸於世的珍貴畫面!」
 -環球郵報

「本書以極為優異獨到的編排方式,蒐羅了600多張精選自《國家地理雜誌》最優秀的照片、傑出的報導與特寫,呈現給讀者!」
-NYLON時尚雜誌

「整合了國家地理作家、探險家以及攝影師們所打造的各式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報導與珍貴畫面,本書可說是國家地理的極致之作!」
-紀事先驅報

國家地理著作群

「儘管攝影技術是個艱難的挑戰,但我不希望任何人在欣賞本書影像時關注在純粹的攝影技術上。這些照片反映出來的是精神層面。」
─ 麥可‧尼可斯(Michael Nichols)/國家地理攝影師

「這個失落的世界到底有哪些尚未經過描述的動物和植物物種,只能隨人猜測。」
─ 查爾斯‧穆恩(Charles Munn)/保育生物學家

「直到看見一顆美麗的微小藍色星球──地球,靜謐地漂浮在永恆的寧靜中,才確實體悟到我們人類僅只是地球短暫的過客,並在浩瀚且冷漠的宇宙中共享這明亮可愛的美麗星球,現在,我終於懂得四海一家的真諦了!」
─ 阿契博德‧麥克列許 (Archibald MacLeish)/詩人

目次

前言
歸宿 page 14

1888 – 1899 學會的序幕
偉大的未知 page 18

1900 – 1919 第一章
揭露每一塊土地的面貌 page 46

1920 – 1950 第二章
踏上艱險的異域 page 108

1957 – 1969 第三章
帶我上月球 page 180

1970 – 1996 第四章
善盡地球管理人的角色 page 240

1997 – 2013 第五章
地理多樣性 page 298

作者簡介 page 374
謝誌 page 374
圖片出處 page 375
索引 page 37

書摘/試閱

歸宿

吉伯特˙葛羅夫納撰文

被南非大使召見時,我做了最壞的打算。即使如此,我還是低估了大使的怒氣。波塔大使(Pik Botha)氣得滿臉通紅,認為我們在1977年6月號的一篇報導對南非不公平,他非常不滿。在聽他發表長篇大論的同時,我注意到他桌上放著兩本雜誌,一本是備受尊崇的美國新聞週刊,另一本是有著熟悉黃色邊框的《國家地理》雜誌。新聞週刊直言不諱地痛斥了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而我們的雜誌——至少對身為總編輯的我來說——則提供了客觀公正的平衡報導。找到機會插話的時候,我問他為什麼把怒氣發洩在我而不是另一本雜誌身上。波塔只是把《國家地理》雜誌拿起來,往桌上重重一摔,吼道:「因為大家相信你們寫的東西!」

在回到國家地理學會華盛頓總部的途中,方才的場景不停地在我腦海中重複上演。大家相信你們寫的東西。這位憤怒的大使指出了《國家地理》雜誌能在全球打出名氣、受到喜愛與敬重的最主要原因:國家地理學會與會員之間有著密切的情感連結,而這種連結與信任休戚相關。
這種情感自幼便深植在我的血脈之中。我可以說是以一種很特別的方式,和《國家地理》雜誌一起長大。我的高祖父是加德納˙格林˙哈巴德(Gardiner Greene Hubbard),他在1888年召集一群任職於政府機構的專業人士,成立了一個以「增進與普及地理知識」為宗旨的學會。雖然他是學會的第一任總裁,回想起來,學會其實是一個受制於創辦人的組織,這不只是因為學會本身並沒有基金,也如一位仁兄稍後打趣所言,學會那艱澀難懂的期刊「只在已經具備知識的專家之間散播地理知識,並把其他人嚇跑。」

將這一切徹底改變的哈巴德的女婿,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哈巴德意外去世之後,亞歷山大˙葛拉漢˙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無法拒絕繼任總裁。儘管任期很短——貝爾亟於回去繼續研究四面體風箏、飛行器和水翼船,他仍然體認到,學會在沒有錢的情況下,必須以「普及」來做為「增進」的費用,需要藉著他所說的「將世界的種種囊括其中」的做法,讓《國家地理》雜誌吸引更廣大的群眾。而他的下一步,更是宛如神助。

他選中了學會當時第一位也是唯一個全職員工,一名正巧在追他的女兒愛喜的聰明年輕人。甫從安默思特學院畢業的吉伯特˙霍維˙葛羅夫納(Gilbert Hovey Grosvenor)不但接受了這份工作,娶了他的女兒,也將國家地理學會營造成一間分外成功的機構。葛羅夫納藉著兩個重點來達到這個目的:第一,他將照片化為《國家地理》雜誌的語彙,我們無與倫比的攝影遺產主要就是來自他的創舉;第二,他強調品質,刊出的文章必須正確、客觀、具有恆久價值與「宜人特質」。第二點是因為我祖父是位一本正經、循規蹈矩且溫文儒雅的紳士,儘管他眼中常常閃耀著一種頑皮的幽默感。

結果,在辦公室裡被稱為「GHG」的祖父,成功拓展了學會對探險發現的支持,贊助了許多知名的探險隊。最重要的是,他與學會成員建立了長久的情感連結,而且到他1954年退休之際,學會成員更從數千名增加至兩百萬名——而且這個會員資格的續訂率一直維持在90%,無論在當時或今日,都是讓任何出版商欽羨的成功典範。對GHG而言,高續訂率是會員滿意度的最重要指標——表示會員對於學會投下信任的一票。會員相信我們;他們認為自己是共同事業的一份子。然而在1957年,當家父梅爾維爾˙貝爾˙葛羅夫納(Melville Bell Grosvenor)成為學會總裁與總編輯時,學會發展卻瀕於停滯。GHG下台以後,手下大將約翰˙奧利維˙拉郭爾斯(John Oliver La Gorce)執掌學會三年,在這段期間,被學會成員暱稱為「MBG」的家父,只得耐心等待。在MBG終於上台以後,學會的活動突然暴增。

當時的我甫從大學畢業,才剛進入學會,至今仍對那股興奮感印象深刻。MBG聘請了許多才華洋溢的年輕記者,像是比爾˙加瑞特(Bill Garrett)、湯姆˙艾柏克隆比(Tom Abercrombie)、鮑伯˙布里登(Bob Breeden)等,以及設計奇才豪爾˙佩恩(Howard Paine)。MBG暫時把「宜人特質」放一邊,而消息很快就在攝影記者之間傳了開來:現在,《國家地理》雜誌成了攝影記者該去的地方。

在我的記憶中,那個屬於雅克˙庫斯托(Jacques Cousteau)、路易斯˙李基(Louis Leakey)與珍˙古德(Jane Goodall)的時期可謂黃金年代。我們跨入出版,編纂出學會第一套世界地圖集,並進軍電視。每一天都有新的想法出現。有一次,MBG召集我們這群學會內的「青年改革派」到他的辦公室,宣布道:「小子們哪,我們決定在封面上放一張照片。」他早預料到我們反應冷淡,因而把一堆雜誌丟在地板上,並對我們提出挑戰,「找到諾曼第那篇報導。」我們一夥人趴跪在地上,奮力尋找1959年5月刊。之後,他又丟了一些封面上貼了照片的雜誌,「找到加州的報導。」這很簡單;找到封面上貼著金門大橋照片的那本就是了。他以這樣的方式有效表達出他的論點,自此以後,所有的封面都會以一張照片為焦點。

最重要的是,MBG也維持著與會員之間的親密關係。在MBG掌舵的十年中,會員人數增加了一倍多,續訂率保持在85%至88%之間。事實上,他的成就非常高,在1967年退休之際,學會早已演變成非常多元的機構,導致董事會決定將原本總裁兼主編的職位一分為二。在MBG退下以後,行事風格謹慎的梅爾文˙佩恩(Melvin Payne)成了學會的執行長,編輯老將泰德˙沃斯伯格(Ted Vosburgh)接下雜誌部門,而我們這群青年改革派則放低姿態,等待我們的機會。

我們的時代終於在1970年到來,董事會指派我為主編,比爾˙加瑞特為副主編,而此舉也讓《國家地理》雜誌有了全美主要出版社最年輕的領導團隊。我們利用上任後的第一期雜誌定調,於1970年12月刊推出雜誌的第一篇環境專題報導,以污染為封面故事。在接下來的二十年中,學會蓬勃發展,在我將主編的棒子交給比爾˙加瑞特以轉任總裁之際,會員人數約為1045萬人,續訂率維持在84%。雖然比爾製作出許多絕佳的雜誌,發行量於1990年達到略低於1100萬的高峰。

到現在為止,《國家地理雜誌》一直能免於出版風潮的影響,不過這個狀況已經改觀。閱讀和收看習慣的改變,開始動搖了出版業,《Look》、《生活》與《週六晚郵報》在發行量達高峰時停刊的前例,對我並不是沒有造成影響。雖然並非受歡迎之舉,我以裁員和退休獎勵的方式減少職員人數,並將經費投資在銷售流通上,把會員人數穩定在1000萬。

我的後繼者,尤其是約翰˙費伊(John Fahey),也持續讓學會穩定向前,學會再次有幸在關鍵時刻能有合適的領導人。約翰大量拓展了《國家地理》雜誌的地方語言版本,提姆˙凱利(Tim Kelly)則將國家地理頻道塑造成一個橫跨172國的成功國際企業。約翰也將觸角深入數位領域,大幅提升了我們必須?動的任務計畫。
因此,在我們慶祝125週年之際,我對未來滿懷希望。儘管如此,「因為世人相信你寫的東西」這句話仍然不絕於耳。我們和會員與支持者的特殊情感關係,是這間機構能夠持續走下去的主要動力。畢竟,世上再也找不到另一間這樣的機構!

*吉伯特˙葛羅夫納

吉伯特˙葛羅夫納是國家地理學會與學會附設教育基金會的榮譽主席,也一直在兩機構的董事會任職。葛羅夫納於1980至1996年擔任國家地理學會總裁,是家族中第五代擔任此職位者。葛氏於1970至1980年間為《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1975年,由於顧慮到青年學子對於地理知識的匱乏,葛氏推出以兒童為對象的《國家地理世界》月刊,也就是目前的《國家地理雜誌兒童版》。1985年,葛氏另外針對改善美國地區課堂地理教育,推出地理教育延伸計畫,該部門與地區夥伴在改善美國從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地理教育方面,投資超過1億1000萬美元。2004年6月,葛羅夫納因個人的卓越貢獻,獲頒代表美國最高平民榮譽的總統自由勳章。

序幕1888-1899
美國華盛頓特區 | 1888
這幅以國家地理學會成立之夜為題的畫作有著獨到的藝術氛圍,不過許多與會者的樣貌都比實際年齡來得老。

未知之境
拿起兩份從西方吹來的沙塵,將它和兩份取自墨西哥灣暖流的海水混合,再用來自北極圈的冰讓它變冷,然後用一抹對科學的敬重攪拌一下,就可以得到1888年1月13日晚上33位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宇宙俱樂部聚會的紳士所啜飲的醉人美酒——就在那晚,國家地理學會於焉誕生。這飲料當然是不存在,不過這些人大概也喝了幾輪白蘭地,每個人才會如此勇敢地面對著眼前的未知數,聚集在俱樂部的壁爐旁。毫無疑問的是,看著眼前這杯顏色宛如科羅拉多河泥水的飲料,這些人大概會面露疑色,而那冰塊在舌上的感覺,點綴著難以形容的恐懼感,更可能讓他們打了股寒顫。
事實上,這些人是因為六位夥伴的邀請才聚集在一起。在這六位發起人中,兩位是著名的西部地圖製作專家,兩位是航海科學家,一位是出名——且在某些方面倍受詆毀——的北極探險家,而第六位則是一位(在他口中)具有「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對地理所應具有之興趣」的普通生意人。

這些人召集會議的目的,在於討論創辦一間「地理學會」,藉此舉在一個立法諸公往往認為科學與探險過分昂貴的國家,推廣這些志業。然而,當晚大多數與會者至少都在一間政府科學機構服務,而且無人對於調查費用的取得感到有何勉強之處。畢竟,他們在金錢上並不匱乏,能在拉法葉廣場上曾屬於查爾斯˙威爾克斯(Charles Wilkes)的豪宅內集會。威爾克斯是1838至1842年美國探險遠征隊的隊長,該次探險活動由政府資助,是一次長達五年的全球漫遊,不但替史密森機構帶回無數標本文物,也是第一支有幸一瞥位於南半球浮冰群後方南極大陸的隊伍。
在諸多與會人士之中,還有在美國內戰時期因戰傷失去右手的探險家暨退伍軍人約翰˙威斯利˙鮑威爾少校(Maj. John Wesley Powell)。鮑威爾在1869年踏上的「未知之境」探險——沿著兩岸懸崖陡峭的科羅拉多河航行1600公里,那段旅程更可說是這群人渴望的縮影。在開會當時,鮑威爾是美國政府西部科學調查的倡議者,正負責測量從里約格蘭到阿拉斯加冰凍海岸的廣大領土。

關鍵時刻

——1888年1月,國家地理學會成立,創會成員33名。同年1月底,會員人數已達165位,並推選加德納˙格林˙哈巴德為總裁。同年10月,這個新組織推出的國家地理雜誌創刊號問世。
——1890年,學會派出第一支探險隊,以未曾探勘過的阿拉斯加聖伊利亞斯山為目的地,勘測了數百平方英里的地區、為冰河命名、並且發現了加拿大最高峰洛干峰。
——1893年,學會在芝加哥世界博覽會舉辦美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國際地理學家會議。
——1896年,原為零星發行之專題著作的《國家地理》雜誌,被化為一本以低成本照相版為號召的「插圖月刊」。美國農業部的統計學家約翰˙海德(John Hyde),受邀擔任雜誌主編。
——1897年12月,加德納˙格林˙哈巴德在擔任總裁十年以後歿於任內。
——1898年,亞歷山大˙葛拉漢˙貝爾被選為第二任總裁,接下了已故岳父的位子。
——1899年,年23歲的吉伯特˙葛羅夫納抵達華盛頓特區,成為學會的第一位全職員工。

P22-29本文
起源
走遍天下的探險家

南北戰爭結束後的情勢對美國探險家極為有利——也讓他們付出沈重的代價。
老是叼著雪茄的克拉倫斯˙達頓上尉(Capt. Clarence Dutton),在1870年代跟隨鮑威爾上校調查科羅拉多高原之際,可能認為大峽谷是「世界上最壯闊的景致」。不過達頓對地質景觀的反思常常在轉彎,也曾在寫給鮑威爾的信中提到「驢子可以從多高、多陡、多崎嶇的山丘上滾下來還不會死掉」的問題。
一頭名叫平頭的驢子給的答案是152公尺。在費盡千辛萬苦把平頭和另一隻名叫爆彈的驢子上上下下哄過內華達山脈諸座高峰以後,美國地質調查局地形測量員吉伯特˙湯姆森(Gilbert Thompson)只能憎惡地看著那頭壞脾氣的驢子在俄勒岡州跳下山崖。「平頭的肉身就此消逝,」湯姆森哀慟道,「牠曾爬上沙斯塔山的頂峰,卻因一時精神錯亂,自行葬生寂寞峽谷中。」

探險並非沒有代價,有些探險家甚至和他們帶去探險的某些驢子一樣,付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生活在危險之中,」鮑威爾上校的手下說得直率,不過這些危險並不完全是自然災害。亨利˙亨肖(Henry Henshaw,博物學家,專門蒐集每一樣會長大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跑得快的或天上飛的東西)於1874年旅行經過阿帕契縣時,竟然剃了光頭——他在致信友人時寫到,希望藉此「降低這顆頭的市場價值」。

進入科學之城的門票
美國西部——和那裡的孤山、峽谷、沖溝、懸崖和陡坡——也許是地質學家的天堂,不過在太陽曝曬的地區,即便遮蔭處的氣溫都可高達攝氏45度,岩石也會造成手指燙傷。不知怎的,地質學家葛羅夫˙卡爾˙吉伯特卻能在每一個炙熱的下午持續工作。即便在7月某日穿越死亡谷,他還能在日記上寫下一個冀望之詞:「微風」。
地形測量員為了進行三角測量,跨越一座又一座的山峰,也因此欣賞到美國西部最美麗的景觀。因為他們奮力將笨重的三腳架扛過尖銳的山脊、搬上垂直峭壁,所以這是他們應得的獎賞,不過他們的第一眼往往也是透過經緯儀瞇著看,替地圖製作人員讀出角度,很少有機會好好享受風光。他們爬上強風吹撫的峰頂以後,會用鋼釘將三腳架固定住——不過這鋼釘同時也是在低海拔地區殺死響尾蛇的工具。

在海上,美國魚類委員會船上的科學家在一大網濕漉漉的奇異生物中揀選,蒐集著美國海洋生物學的初次成果。隸屬陸軍通訊兵的資深陸軍中士透過電報線路聯繫著前哨基地,研究著氣壓計並審視著天空,成了世界上第一批官方天氣預報員。在強勁的墨西哥灣暖流中,美國海岸測量處的海軍軍官讓布萊克號研究船下錨停泊164次,以將先進的測流計深入海洋進行測量,停泊處水深有時甚至超過4公里。
簡言之,那是由政府領導科學發展的黃金年代。每到秋天,探險家會在某一個嚴寒清晨,邊打冷顫邊慢慢爬出他們的野牛皮大袍,收起帳篷,將器材打包,把收藏放入大板條箱,朝著最近的軍需站前進。回到華盛頓特區,梳洗乾淨以後,他們整個冬天都會待在首都替化石編目,撰寫報告,在地圖上標記最高點、淺灘與探測水深,等待下一季的國會撥款,好回到自己的騾子身邊進行田野調查。

然而,在冬季的夜裡,他們也會去劇院欣賞演出,或是前往約翰˙威斯里˙鮑威爾於1878年在自家客廳針對科學界人士成立的宇宙俱樂部,在壁爐旁一邊聊天,一邊享受著雪茄與威士忌。十年後,宇宙俱樂部遷往拉法葉廣場,在白宮對面有了自己的家,鮑威爾少校成了甫成立之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局長——負責替公共土利測繪地圖與分類的工作,並兼任史密森機構的美國民族學局局長,領導全美考古學家與人類學家。此雙重任命的狀況,讓鮑威爾成為華盛頓特區權力最大的人物之一。
隨著這樣的執掌,鮑威爾也必需面對來自國會的批評聲浪。「付錢給這些研究科學的人去抓蟲子。」許多人埋怨道。「付錢給他們弄幾張彩色地圖出來。」鮑威爾無視這些無端指摘,抱著常識與文明的態度,以這段對純科學的讚言替政府協調的探險計畫提出辯護:「學術能培養學術,智慧能帶來更多智慧,發現能引發更多發現。」
然而在他平靜的外表下,鮑威爾實際上非常注意公眾輿論——尤其在出狀況的時候。

深入冰凍的北方

1879年7月,珍妮特號駛出美國金門海峽,轉向北方朝北極圈駛去,尋找能將它帶到北極的溫暖洋流。然而,在它通過白令海峽不久以後,就遇上北極浮冰群,而且很快就被浮冰包圍,動彈不得。這些明星船員利用經常費用運轉了兩個長達六個月的冬天,最後在1881年6月受浮冰撞擊,船員被迫跳上救生艇。
在橫越拉普提夫海與西伯利亞荒蕪海岸期間,20名船員喪生,只有由總工程師喬治˙梅爾維爾(George Melville)指揮的救生艇,搭載著12名船員回到美國,爾後,一名船員自殺,另一名則進了精神療養院。

1884年,梅爾維爾登上另一艘船西地斯號,前往格陵蘭島西部的冰冷海域出任務。船長溫菲爾德˙史考特˙施萊(Winfield Scott Schley)的目標是營救原由25人組成的富蘭克林夫人灣探險隊,該隊伍在三年前於距離北極僅有800公里遠的加拿大艾厄士米爾島設立科學研究基地,不過在幾次補給任務失敗以後陷入困境。施萊與梅爾維爾最後終於在沙賓角找到了探險隊隊長阿道夫斯˙格里利中尉(Adolphus W. Greely),以及其餘擠在帳篷裡取暖、幾近餓死的五位隊員。
在謠言不可避免地傳開以後,芝加哥論壇報哀痛地表示,「北極探險太過浪費金錢與生命。」(見第24頁側欄)紐約時報也對此表示同意:「即便在有利條件下,這仍舊是個得不償失的遊戲。」

地理聯盟的力量
面臨善變的公共輿論和緊縮的國會預算,六名有識之士開始討論,想要找到一種更好的辦法來支持科學家與探險家。1888年1月,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亨利˙甘尼特(Henry Gannett)提出組織「地理學會」的建議。它將仿照當時剛在首都組成的類似組織,以推廣從人類學到昆蟲學的一切為職志。以地理為名,是因為美國的大部份探險故事畢竟都以地理為共同基礎元素。

在提出此意見時,甘尼特的聽眾為來自各大重要政府部門的科學家。格里利從富蘭克林夫人灣探險的失敗爬了起來,成為統管通信兵團的將領。鮑威爾的妹夫艾爾蒙˙湯姆森(Almon Thompson)調查了美國本土48州內最後一條未勘測的艾斯卡蘭提河。海軍水文局指揮官約翰˙羅素˙巴特雷特(John Russell Bartlett)與美國海岸與大地測量局的亨利˙米契爾(Henry Mitchell),則同意放下雙方的官僚競爭,為更遠大的目標努力。

然而在這件事上,最專注的人並非諸位政府科學家,而是一位在波士頓長大的專利律師。加德納˙格林˙哈巴德是企業家而非探險家,他替發明家女婿亞歷山大˙葛拉漢˙貝爾成立了貝爾電話公司。當時年65歲的哈巴德是科學的忠實支持者,多年的磨鍊,也讓他具備了能將對的人集結在一起推廣崇高志業的幕後談判技巧。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哈巴德是這封邀請函的幕後推手,而這封信也很快地在城內的科學精英圈傳了開來,讓他們聚集到宇宙俱樂部,討論成立「一個以增進與推廣地理知識為目的的學會」。

一切的一切,都導致了1888年1月13日那個決定命運的夜晚,大膽無畏的高原探險家達頓上尉被選為當晚的主席。亨利˙亨肖、吉伯特˙湯姆森、喬治˙梅爾維爾、葛洛夫˙卡爾˙吉伯特與溫菲爾德˙史考特˙施萊等人都出席。由於挺身贊同這個概念的33人中,有將近一半受雇於鮑威爾上校,所以上校也去了。

幾個禮拜以後,會員人數暴增至165名,他們齊聚一堂,聽取著新選出的總裁發表演講。「形成聯盟,就代表著力量。」加德納˙格林˙哈巴德對著當晚滿堂的昆蟲採集者、地圖上色師、考古學家、地質學家、工作之餘以蒐集鳥類為興趣的軍醫、以及許許多多皮膚黝黑、隸屬於美國地質調查局的青年地形測量員——所有人都對這個美國科學界的團結大事深表信心,也認為探險遊戲絕對值得,沒有人對於每年5美元的會費有意見。哈巴德強調,「透過一個全國性組織的媒介」,這些夢想家才可能實現他們的目的。
而這也是這些人聚集在一起,成立國家地理學會的原因。

P22
(左欄)
專業工具
與其將照相機放在三腳架上,學會的諸位創辦人往往用三腳架支撐勘測員使用的經緯儀——一種能夠測量水平與垂直角度的旋轉望遠鏡。勘測員在描繪地形特徵時,也會以工作台為輔助。

P23
「我們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可以朝著『未知之境』前去。我們把船用一根木樁固定在一起,它們一邊互相摩擦,一邊隨著湍急河水航行著。」
約翰˙威斯利˙鮑威爾

美國華盛頓特區 | 1874
約翰˙威斯利˙鮑威爾(最左邊)、懷爾德˙韓克˙夏普(Wild Hank Sharp)、肯塔基˙山˙比爾(Kentucky Mountain Bill)與一位口譯員打趣在一個部落代表團訪問美國首都時穿上納瓦荷服裝。

P24
田野現場
驚恐沙賓角
加拿大 | 1881
陸軍中尉阿道夫斯˙格里利(Adolphus W. Greely)在加拿大發現港的浮冰上緊緊跟著他的雪橇犬隊。

+大難不死
阿道夫斯˙格里利(晚年照片)是天生的求生者。他的鬍子遮住了美國南北戰爭安提耶坦之役貫穿左頰的那刻子彈所留下的傷痕,拍照時習慣將左側臉藏起來。

美軍派出的富蘭克林夫人灣探險隊在加拿大極北之境受困兩年之後,枯瘦如柴的倖存隊員終於返國,並受到罕見的英雄式歡迎,不過一些讓人不安的謠言也開始浮上檯面。大伙兒私底下謠傳,遇難隊員為何以密封棺材運回是有原因的。
搜救人員在艾厄士米爾島上荒蕪不毛的沙賓角找到這群飢荒災民,當時這群人被埋在一堆散佈的碎石下。根據正式報告,至少有六人的屍骨被啃得一乾二淨。由這景象所得到的結論是無法避免的:有些隊員必然在半瘋狂與飢餓的狀態下以屍體為食。
此一事件並未受到正式調查,倖存者也以其中一人的無知為辯護藉口。事實上,領隊的中尉非但未受指控,在回國後很快升了官。1935年,阿道夫斯˙格里利將軍高齡91歲之際,因「傑出公共服務」而獲頒美國國會榮譽勳章。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125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